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文晶 张昌伟 +3 位作者 王均 白亚强 张渊 许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39-141,145,共4页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5例。A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5例。A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 B组采用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情况及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评定患者术后3个月短期预后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6. 0%(12/75),显著高于A组的5. 3%(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预后良好比例为96. 0%(72/75),显著高于A组的86. 7%(6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且B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均可获取较好的手术效果,但血管内介入栓塞微创,对机体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生活质量高,但其手术难度高,学习曲线长,且脑血管痉挛发生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介入栓塞 动脉瘤破裂
下载PDF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技术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少春 黄小玉 +4 位作者 邱传珍 罗穆云 华顺德 陈金明 高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技术要点,并评估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0例共36枚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操作技术和随访资料,其中24枚动脉瘤接受单...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技术要点,并评估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30例共36枚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操作技术和随访资料,其中24枚动脉瘤接受单纯弹簧圈填塞,5枚接受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7枚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死亡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36枚颅内微小动脉瘤中22枚(61.1%)达到致密填塞,14枚(38.9%)非致密填塞。25枚动脉瘤获得3~24个月随访,22枚完全闭塞,1枚留有残颈无变化;患者无再出血,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和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结论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介入治疗 非致密栓塞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处破裂微小动脉瘤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亚伟 胡振坤 +3 位作者 徐睿 张晓冬 朱继 孙晓川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处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1例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处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中,6例微导管塑形成“S”形,4...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处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1例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处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中,6例微导管塑形成“S”形,4例“Z”形,1例“猪尾形”。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9例,Ⅱ级2例。1例术后3 d出现缺血事件,出院时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1例临床随访10~31个月,平均1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随访期间无出血、缺血事件。11例术后6~12个月造影复查,Raymond分级Ⅰ级9例,Ⅱ级2例;临床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9例,3分1例,4分1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一种治疗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处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微小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A1段 支架 栓塞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常斌鸽 王修玉 +6 位作者 周宝生 王晨 盛志国 杨帆 马景鑑 李牧 郑首学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的治疗方法及操作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120例,均采用介入栓塞的方法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血管内治疗的临床...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的治疗方法及操作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120例,均采用介入栓塞的方法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120例患者中,96例采用支架辅助平行技术栓塞治疗,20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4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栓塞患者中有2例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栓塞术中破裂出血,1例出现弹簧圈逃逸,1例远端血管闭塞后脑梗塞。70例患者术后行DSA随访6~12个月,其中68例栓塞患者的动脉瘤均无复发及生长,2例患者栓塞弹簧圈移位,瘤体复发,再次行栓塞治疗。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微小动脉瘤 颅内动脉
原文传递
颅内微小动脉瘤形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炜 何旭英 +4 位作者 李西锋 钱东翔 严建泉 卜德林 段传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 探讨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瘤体发生部位与颅内微小动脉瘤形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2例破裂的单发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动脉瘤的形态为形态规... 目的 探讨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瘤体发生部位与颅内微小动脉瘤形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2例破裂的单发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动脉瘤的形态为形态规则组(56例1和形态不规则组f56例1,探讨影响颅内微小动脉瘤形态的相关因素。结果 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不是微小动脉瘤形态的独立影响因素,瘤体发生部位是微小动脉瘤形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5)。以前交通动脉为参照,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易形成规则的动脉瘤,大脑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微小动脉瘤形态与前交通动脉无差异,易不规则。结论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形态与发生部位有关,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易形成规则的微小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形态学 血管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