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翼点入路3D-DS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华 马江红 +5 位作者 陈谦学 胡秋善 夏军勇 魏恒 邹志鹏 张化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6-879,共4页
目的 分析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对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并且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目标血管旋转造影,数据进行重建,并旋转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观察并测量模... 目的 分析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对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并且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目标血管旋转造影,数据进行重建,并旋转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观察并测量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指导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观察和测量开颅手术过程中相关信息和数据,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测量数据与开颅手术过程中测量的数据相符.术前对于动脉瘤夹选择的预估亦与术中实际情况高度相符.结论 通过术前旋转3D-DSA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体位,可使手术者获得大量信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 开颅夹闭术 模拟翼点入路
原文传递
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裴红霞 林金生 +2 位作者 肖军 李志纲 朱灵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45例和手术夹闭33例的疗效。结果介入栓塞45例46枚动脉瘤中44枚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2枚行支架植入+弹簧圈栓...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45例和手术夹闭33例的疗效。结果介入栓塞45例46枚动脉瘤中44枚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2枚行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后恢复良好者36例,轻残6例,重残0例,死亡3例;手术33例42枚动脉瘤40枚行单个动脉瘤夹夹闭,2枚行两个动脉瘤夹夹闭,术后恢复良好者12例,轻残15例,重残1例,死亡5例。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中,介入栓塞较手术治疗创伤小,见效快,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对较低,但费用相对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栓塞 手术夹闭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高血压与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淑惠 张萍 周亚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4期215-216,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术中高血压和颅内压增高护理对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中进行高血压和颅内压增高护理,分析手术护理的效果... 目的研究探讨术中高血压和颅内压增高护理对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中进行高血压和颅内压增高护理,分析手术护理的效果。结果96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占96.0%。有4例发生并发症占4.0%。结论术中高血压和颅内压增高护理对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临床护理疗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高血压 颅内压
下载PDF
ET-1、sICAM-1及TBIL水平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康康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发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2月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作为研...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发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2月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访到2022年7月1日,复发12例纳入复发组,复发率为20.00%;未复发者纳入未复发组(n=48)。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前1 d,检测患者ET-1、s ICAM-1及TBIL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复发组患者ET-1、s ICAM-1及TBIL水平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发与ET-1、s ICAM-1、TBIL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T-1、s ICAM-1、TBIL水平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发率较高,复发患者在术前多伴有ET-1、s ICAM-1及TBIL水平的升高,且ET-1、s ICAM-1及TBIL水平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发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内皮素-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总胆红素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3D–DSA simulated surgical path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 clipping surgery
5
作者 Jun Sun Zhiwei Li +4 位作者 Chuan Lu Xiandong Chen Maohua Chen Huajun Ba Qun Lin 《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 CSCD 2018年第1期22-25,共4页
Background:Intracranial aneurysm is a comm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hich cause wide concern by neurosurgeons. The 3D-DSA images simulated surgical path ma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in bridging surgery ... Background:Intracranial aneurysm is a comm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hich cause wide concern by neurosurgeons. The 3D-DSA images simulated surgical path ma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in bridging surgery of emergency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ruptured aneurysms that underwent craniotomy clipping surgery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ruptured aneurysm and SAH, and 3 of them had concomitant hematoma. All patients were clipped in 3 days after diagnosis. Before clipping,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data of the 3D-DSA images simulated surgical path were observed to guide intracranial aneurysm clipping surgery.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of the 3D-DSA images simulated surgical path, all aneurysms were clipped successfully. 1 patient died of vessel spasm, and the remaining patients recovered well.Conclusions: The 3D-DSA images simulated surgical path could provide surgeons with a lot of information in bridging surgery of emergency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and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ing surgery intracranial ANEURYSMS 3D-DSA clipping surgery SIMULATED SURGICAL PATH
原文传递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侨 许平 李园园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996-1997,共2页
目的探讨36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为降低术后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6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36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为降低术后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6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在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8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 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为55.56%;对照组为16.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和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护理 舒适度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勇 李红红 +2 位作者 周宇 李斌 柴尔青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3期70-73,共4页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研究组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研究组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和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度、平均动脉压、预后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平均动脉压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相较于传统开颅夹闭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显示出了自身优势,可以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患者疼痛感知较弱,提升患者舒适度,改善预后。当然,介入栓塞术也应考虑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在此之上,介入栓塞术更值得被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义 王宇 刘帅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5期7-8,共2页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4月~2013年4月确诊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住院患者32例,均经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术后常规进行预防脑血管痉挛、预防并发症等治疗,...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4月~2013年4月确诊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住院患者32例,均经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术后常规进行预防脑血管痉挛、预防并发症等治疗,观察记录患者临床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3例手术中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3~24个月,其中21例生活质量良好,7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者,3例有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者,1例死亡。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行动脉瘤夹闭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夹闭术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夹闭术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9
作者 王立国 白清松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8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夹闭术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HA)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86例高分级SH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颅内夹闭术,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夹闭术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HA)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86例高分级SH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颅内夹闭术,观察组实施介入栓塞术,两组均持续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应激指标、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69.77%高于对照组的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应用于高分级SHA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手术应激,缩短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夹闭术 介入栓塞术 并发症 手术应激 手术指标
原文传递
颅内高分级多发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
10
作者 祝斐 颉奎 +4 位作者 黄新 余任喜 郭光亮 路遥 彭智翔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361-362,共2页
目的总结颅内高分级多发动脉瘤的手术夹闭及栓塞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共63个动脉瘤病例资料。Hunt-HessⅣ级23例,Ⅴ级8例。直接夹闭56个,介入栓塞5个,未手术2个(因小于3 mm)。结果完全夹闭53个,瘤颈残留3个。完... 目的总结颅内高分级多发动脉瘤的手术夹闭及栓塞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共63个动脉瘤病例资料。Hunt-HessⅣ级23例,Ⅴ级8例。直接夹闭56个,介入栓塞5个,未手术2个(因小于3 mm)。结果完全夹闭53个,瘤颈残留3个。完全栓塞4个,不完全栓塞1个。GOS评分:良好13例(Hunt-HessⅣ级12例、Ⅴ级1例),中残4例(Ⅳ级2例、Ⅴ级2例),重残5例(Ⅳ级4例、Ⅴ级1例),植物生存3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6例(Ⅳ级3例、Ⅴ级3例)。结论高分级多发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是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方案,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发 高分级 栓塞 治疗性 夹闭术
下载PDF
3D-CTA模拟翼点入路在基层医院急诊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魏巍 李军 +2 位作者 王之甫 王俊琳 陈光贵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3D-CTA模拟翼点入路在基层医院急诊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患者入院后均急诊完成头颅CT平扫及头颈部CTA检查,数据重建后行术前翼点入路模拟并与... 目的探讨3D-CTA模拟翼点入路在基层医院急诊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患者入院后均急诊完成头颅CT平扫及头颈部CTA检查,数据重建后行术前翼点入路模拟并与术中显微镜下图像对比,以指导手术。结果结合头颅CT平扫,均准确判断出责任动脉瘤,术前3D-CTA模拟翼点入路,与术中显微镜下现实入路情况相符。术中两者对比并调整至一致,具有导航功能,对手术辅助作用大。本组4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并随访3月,90%预后良好。结论通过急诊CT及3D-CTA技术,可在最短时间内使术者了解颅内出血及颅内动脉瘤的相关信息并指导手术,提高了基层医院急诊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A 模拟翼点入路 颅内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原文传递
尼莫地平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杰 王恩任 +2 位作者 张列 樊庆荣 范英俊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脑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脑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脑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近心端、远心端及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脑脊液S100蛋白、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X^2=4.800,P=0.028);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X^2=19.394,P=0.000);2组患者的近心端、远心端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升高的更为显著(t=4.363、4.013,P=0.000、0.000),而在MCA血流速度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9,P=0.371);2组患者CSF中S100、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患者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t=16.238、4.664,P=0.000、0.000)。2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应用于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近心端、远心端血流速度,抑制CSF中S100、血清NSE水平的异常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脑动脉瘤夹闭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脑血管痉挛 脑脊液S100蛋白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师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60-62,81,共4页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1在丹东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1在丹东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护理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晓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0期82-83,共2页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均为2018年4月-2019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试验组(n=34)和对照组(n=34)。对...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均为2018年4月-2019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试验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模式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术中脑血管造影辅助下原位松夹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炳伟 何佳伟 +3 位作者 甄勇 何亮 申林海 闫可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原位松夹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及相关经验。方法191例脑动脉瘤患者在复合手术室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采用术中血管造影(DSA)评价动脉瘤夹闭后的效果;对发生载瘤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原位松夹技术调整动脉瘤夹的... 目的探讨原位松夹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方法、效果及相关经验。方法191例脑动脉瘤患者在复合手术室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采用术中血管造影(DSA)评价动脉瘤夹闭后的效果;对发生载瘤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原位松夹技术调整动脉瘤夹的位置。分析首次夹闭后载瘤动脉狭窄程度及发生率、动脉瘤夹调整次数及原位松夹技术的有效率。结果在191例患者229枚动脉瘤中,首次夹闭后动脉瘤残留24枚(10.5%),动脉瘤周围血管闭塞7例(3.1%),载瘤动脉狭窄22例(9.6%)。22例载瘤动脉狭窄患者中,中重度狭窄10例(45.5%),采用原位松夹技术调整32次,平均1.5次/动脉瘤,19例患者狭窄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6.4%。均没有发生相关脑缺血并发症。结论原位松夹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动脉瘤夹闭后载瘤动脉瘤狭窄,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原位松夹技术 脑动脉瘤夹闭 载瘤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