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伸直位髓内钉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螺旋形胫骨下1/3骨折伴后踝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机体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王浩宇 《辽宁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究螺旋形胫骨下1/3骨折伴后踝骨折(PMF)患者经髓内钉(半伸直位)+空心螺钉(OCS)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78例螺旋形胫骨下1/3骨折伴PMF患者(2020年1月—2021年12月)病例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2组。以接受髓内钉(半伸... 目的 探究螺旋形胫骨下1/3骨折伴后踝骨折(PMF)患者经髓内钉(半伸直位)+空心螺钉(OCS)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78例螺旋形胫骨下1/3骨折伴PMF患者(2020年1月—2021年12月)病例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2组。以接受髓内钉(半伸直位)+OCS固定治疗的39例患者列为A组,以接受标准髓内钉+OCS固定治疗的39例患者列为B组。对比2组手术指标、手术效果、手术前后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疼痛介质[β-内啡肽(β-EP)、P物质(SP)、5-羟色胺(5-HT)]、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用时相较于B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手术用时相较于B组更短(P<0.05);术后6个月2组HSS、KAFS评分相较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6个月HSS、KAFS评分相较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优良率97.44%(38/39)相较于B组92.31%(36/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d血清β-EP、SP、5-HT水平相较于B组更低(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5.13%(2/39)相较于B组12.82%(5/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形胫骨下1/3骨折伴PMF经髓内钉(半伸直位)+OCS固定与标准髓内钉+OCS固定治疗,在手术效果、安全性及促进膝关节、踝关节功能方面效果相当,但前者能进一步缩短手术用时,避免机体疼痛介质过度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半伸直位 疼痛介质 螺旋形胫骨下1/3骨折 髓内钉
原文传递
肌皮瓣转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前软组织坏死合并胫腓骨骨折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子健 刘世清 +2 位作者 陈庆 张弩 周小锐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软组织坏死的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胫前软组织坏死合并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联合交锁髓内钉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4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8个... 目的探讨大面积软组织坏死的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胫前软组织坏死合并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联合交锁髓内钉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4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5.3个月),其中1例骨折延迟愈合,22例皮瓣2~3周内I期愈合,2例伤口感染经换药后4—6周愈合。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胫前软组织坏死合并胫腓骨骨折,临床操作简单,缩短病程,减少费用,是一种具有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软组织坏死 腓肠肌皮瓣 髓内钉
下载PDF
后内侧壁骨折块复位固定对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浩 张斌 +1 位作者 章其祥 李洪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壁骨折块复位固定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后内侧... 目的探讨后内侧壁骨折块复位固定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FNA治疗,根据是否采用后内侧壁骨折块复位固定分为未复位组(n=29例)和复位组(n=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复位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未复位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未复位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髋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度较术后1个月均增加(P<0.05),且复位组患者髋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度高于未复位组(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后10 d均降低(P<0.05),且复位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未复位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较术后1个月均升高(P<0.05),且复位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未复位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壁骨折块复位固定用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后内侧壁骨折患者,可以加快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和下肢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内侧壁骨折 骨折复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