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梗阻手术后以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白细胞介素-2 TNF-α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
作者 段长春 蒋尊忠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921-924,共4页
目的:研究肠梗阻手术后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病患白细胞介素-2(IL-2),TNF-α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T lymphocyte subsets,TLS)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我院有96例病患行肠梗阻手术。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 目的:研究肠梗阻手术后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病患白细胞介素-2(IL-2),TNF-α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T lymphocyte subsets,TLS)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我院有96例病患行肠梗阻手术。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主要以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肠鸣音的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治疗前后TLS情况以及治疗前后IL-2及TNF-α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的恢复时间为61.1±14.4h,肛门排气时间为85.3±16.4h,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3.7±13.4h,85.3±16.4h;观察组治疗之后CD4为30.90±7.18,CD4/CD8为1.11±0.24,均显著高于治疗之前的25.13±7.45,0.75±0.28,以及高于对照组治疗之后的27.11±4.81,0.72±0.18;观察组治疗之后CD8为30.42±5.61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之后的39.38±6.77;观察组治疗之后IL-2水平为60.11±19.91 mg/L,显著高于治疗之前的35.68±21.33 mg/L,以及对照组治疗之后的44.08±17.76 mg/L。观察组治疗之后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之前的56.75±6.20μg/L,以及对照组治疗之后的42.63±7.9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梗阻术后以参附注射液实施治疗在明显促进病患恢复的同时,还可增加IL-2和CD4以及CD4/CD8,降低CD8和TNF-α水平,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手术 参附注射液 白细胞介素-2 TNF-Α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22
2
作者 蒯加高 徐庆春 王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依次为(125.84±9.47)min、(149.52±11.28) ml、(2.04±0.58) d、(2.47±0.68) d、(7.12±0.93) d、(10 130±420)元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依次为(90.39±8.85) min、(181.07±11.66) ml、(3.11±0.67) d、(3.35±0.74) d、(9.97±1.14) d、(13 950±710)元;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明显更低,但手术时间明显更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应用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优于传统肠梗阻手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与住院费用,缩短其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下载PDF
小肠内排列术和常规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5期31-32,共2页
目的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常规的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肠梗阻手术治疗,对比2组肠管损... 目的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常规的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肠梗阻手术治疗,对比2组肠管损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肠管损伤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症状运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传统肠梗阻手术 小肠内排列术 并发症 效果
下载PDF
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尚英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4期123-125,共3页
目的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 目的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肠梗阻手术相比,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更好,其可更有效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探讨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程立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对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06年3月-2012年5月我院的23例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老年患者来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保守治疗,观察临床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 目的对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06年3月-2012年5月我院的23例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老年患者来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保守治疗,观察临床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早期炎症的发生主要是术后9~32 d,患者除了肠梗阻症状,还有自身特点存在,研究中有20例患者使用非手术方式治愈,有3例病例死亡。结论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老年患者选择非手术方式比较合理,手术的风险性大,如果症状无法改善,则考虑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手术 老年人
下载PDF
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梁伟 朱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AIO)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AI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小肠... 目的探究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AIO)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AI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清IL-4、TNF-α、DAO、MDA水平、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IL-4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DAO及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治疗不良反应、日常生活、疼痛、疲乏、睡眠、精神、食欲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肠梗阻手术相比,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AIO治疗中有更好的效果。小肠内排列术可优化患者机体生化水平,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有积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下载PDF
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家杰 肖泽林 黎欣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6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差异。方法:201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肠梗阻手术联合小肠内排列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差异。方法:201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肠梗阻手术联合小肠内排列手术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且术后通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更长,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肠梗阻手术,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的优势,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 肠梗阻 疗效
下载PDF
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付涛 刘宝华 王代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有效方法。方法 概述国外文献报道的对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 手术方法包括姑息性手术、分期手术及一期手术 ,各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总体来看 ,一期手术疗效较好 ,且更易为... 目的 探讨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的有效方法。方法 概述国外文献报道的对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 手术方法包括姑息性手术、分期手术及一期手术 ,各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总体来看 ,一期手术疗效较好 ,且更易为医师和患者接受。结论 各类手术有不同的适应证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到一期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肠梗阻 分期手术 姑息性肠减压术 工期切除术 左半结肠癌性梗阻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薛以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小肠... 目的: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小肠内排列术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手术一般情况,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血清DAO与MDA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2组血清DAO与MDA水平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的明显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术后3天,2组血清DAO与MDA水平均明显回调,且观察组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给予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疗效确切,不仅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能够显著下调血清DAO、MDA水平,促进康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时机开展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大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5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开展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归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65例于发病48 h后开展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65例于发病4...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开展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归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65例于发病48 h后开展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65例于发病48 h内开展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根据具体病情选用最佳的手术时机,推荐于发病48 h内开展腹腔镜手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肠坏死等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时机 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术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11
作者 王晓东 高泉根 +6 位作者 章小平 李伟 张少雄 丁海山 姚泽民 郑家芝 施秋英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6期1043-1044,共2页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0年 8月~ 2 0 0 3年 12月 4 3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例行近端结肠造口 ,Ⅱ期切除治愈 ;5例行Hartmann术治愈 ;36例行...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0年 8月~ 2 0 0 3年 12月 4 3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例行近端结肠造口 ,Ⅱ期切除治愈 ;5例行Hartmann术治愈 ;36例行Ⅰ期切除吻合术 ,其中 13例行吻合口肠段外置术 ,发生吻合口瘘 1例 (2 .8% ) ,1例因合并病术后放弃治疗 ,出院时打开吻合口前壁作永久造口用 ;全组无手术死亡 ,并发症少。结论 :Ⅰ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是可行的 ,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 ,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处理对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 吻合口 治愈 并发症 结肠造口 合并 统计分析 目的
下载PDF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01
12
作者 万德森 陈功 刘晖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和Ⅰ期切除吻合的可能性。方法分析 1994~ 1998年收治的 17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情况 ,并收集同期国内正式发表的40篇有关此病的外科治疗报道 ,共计 1889例 ,结合文献综合评...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和Ⅰ期切除吻合的可能性。方法分析 1994~ 1998年收治的 17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情况 ,并收集同期国内正式发表的40篇有关此病的外科治疗报道 ,共计 1889例 ,结合文献综合评价其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全组切口感染 12 4例 ,占 6 .6 % ;肺部感染 2 1例 ,占 1.1%。 1889例中 ,有 15 98例做切除吻合 ,发生吻合口瘘 5 0例 ,占 3 1%。手术死亡 93例 ,占 4.9%。术后 5年生存率 :Ⅰ期切除吻合者为 2 6 .0 %~ 48.0 % ,分期手术者为 2 0 .0 %~ 38.0 %。结论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Ⅰ期切除吻合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但必须注意手术技术、术中肠道灌洗、合理应用抗菌素和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并发症 肠梗阻/外科学
原文传递
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时机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晖 苏晓丽 戴维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时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在发病48h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75例在发病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时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在发病48h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75例在发病后48h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4.67%,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24±2.21)d,(12.87±2.71)d,(14.04±2.34)d和8%;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37±3.29)d,(21.25±3.54)d,(23.42±3.52)d和34.67%,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手术治疗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外科学 对比研究 @手术时间选择
下载PDF
胃肠道狭窄或梗阻内支架置入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18
14
作者 程英升 杨仁杰 +2 位作者 茅爱武 庄奇新 尚克中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10期856-858,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狭窄或梗阻内支架置入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办法.方法胃肠道狭窄或梗阻患者120例,其中食管狭窄或梗阻69例,胃十二指肠梗阻或狭窄48例,结直肠梗阻或狭窄3例(1例合并直肠阴道瘘).在X线监视下共放置支架1... 目的探讨胃肠道狭窄或梗阻内支架置入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办法.方法胃肠道狭窄或梗阻患者120例,其中食管狭窄或梗阻69例,胃十二指肠梗阻或狭窄48例,结直肠梗阻或狭窄3例(1例合并直肠阴道瘘).在X线监视下共放置支架128只(1例同一部位放置3只支架,3例同一部位放置两只支架,3例不同部位放置2只支架),其中带膜87只,不带膜41只.1次成功90例(750%),2次成功20例(167%),3次成功6例(50%),4次成功3例(25%),5次成功1例(08%).结果无操作相关并发症和死亡发生,常见并发症有胸部胀痛12例(100%),其中轻中度胀痛10例,重度疼痛2例.对轻中度胀痛给予止痛片等对症处理,重度疼痛药物控制无效者,给予硬膜外麻醉止痛.胃肠道再狭窄9例(75%),其中肿瘤过度生长6例(50%),肉芽组织增生3例(25%).肿瘤过度生长放置第2只支架2例,内镜下热极烧灼3例,内镜下激光烧灼1例.肉芽组织增生内镜下热极烧灼3例.发生内支架移位4例(33%),内镜下取出2例,内镜下复位1例,在医生帮助下自行排出1例(盆腔肿瘤合并直肠阴道瘘).胃食管反流5例(42%),连续给予奥美拉唑、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治疗 肠梗阻 食管狭窄 支架 胃疾病
原文传递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外科治疗5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锋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814-1816,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行急诊手术,术中确诊。4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发病4h手术,复位成功,1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结论:腹部X线和腹穿有助于诊...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均行急诊手术,术中确诊。4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发病4h手术,复位成功,1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结论:腹部X线和腹穿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外科学 疝/先天性 肠梗阻/外科学 疝/外科学
下载PDF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静 牛维益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507-509,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4 0 a来收治的 82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本组儿童 4 0例 ,成人 4 2例。临床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 ,发生率为 84 ...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4 0 a来收治的 82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本组儿童 4 0例 ,成人 4 2例。临床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 ,发生率为 84 % ,并且合并其他畸形率高 ,本组 17例 ,发生率 2 1%。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仅依据临床表现较难诊断 ,多是经 X线钡餐照片检查后确诊。本病治疗主要是解决肠梗阻及同时处理并存的畸形。结论 及时手术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症 诊断 治疗 X线钡餐照片 病因 外科手术 临床表现
下载PDF
80例肠梗阻术后回肠末端吻合口瘘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国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5期730-732,共3页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绞窄性肠梗阻病人肠管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行回-回肠吻合组40例,肠瘘20例,其中8例死亡;20例恢复健康。行回-结肠吻合组40例全部恢复健康。【结论】...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绞窄性肠梗阻病人肠管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行回-回肠吻合组40例,肠瘘20例,其中8例死亡;20例恢复健康。行回-结肠吻合组40例全部恢复健康。【结论】距回盲瓣10-15cm范围内的回肠末端绞窄坏死的处理与其他部位小肠坏死比较,有其特殊性,处理须充分考虑解剖位置和局部血运,采取慎重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外科学 肠瘘/病因学 手术手并发症/病因学 吻合术 外科/副作用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术后肠梗阻对比探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杨 张丽颖 《中外医疗》 2018年第9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术后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6月,方便选取进入该院的研究对象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术后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6月,方便选取进入该院的研究对象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肠梗阻发生11例(15.71%)、与观察组术后肠梗阻发生2例(2.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8,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48.36±10.75)mL、肛门排气时间(31.69±3.52)h、住院时间(12.07±2.57)d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97.45±12.91)mL、肛门排气时间(24.52±1.14)h、住院时间(6.98±1.9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8、8.297、7.463,P<0.05)。结论针对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减小对患者的损伤,降低术后肠梗阻的发生,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 术后肠梗阻
下载PDF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精明 黄湘俊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湖南省安化县龙塘医院90例确诊为急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术中灌洗后一期吻合术组(A组)、一期切除造瘘拟二期吻合术组(B组)及结肠次全切除术...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湖南省安化县龙塘医院90例确诊为急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术中灌洗后一期吻合术组(A组)、一期切除造瘘拟二期吻合术组(B组)及结肠次全切除术组(C组),分析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患者中C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B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手术时间A、C组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B组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脓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住院时间最短,住院费用最低。结论左半结肠癌致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外科学 急性病 结肠肿瘤 吻合术 外科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金属内支架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31例
20
作者 茅爱武 高中度 +4 位作者 姜辉 程英升 尚克中 徐家裕 杨仁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463-464,共2页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内支架的安置方法,评价金属内支架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中的作用.方法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病例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0岁~72岁,中位年龄51岁.支架安置前均有胃肠道梗阻症状,且经造影证实为胃体...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内支架的安置方法,评价金属内支架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中的作用.方法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病例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0岁~72岁,中位年龄51岁.支架安置前均有胃肠道梗阻症状,且经造影证实为胃体及幽门部、胃肠吻合口、以及十二指肠降段和水平段狭窄或梗阻.狭窄梗阻的原因为肿瘤浸润压迫所致.原发病变分别为胰腺癌15例、肝癌5例、食管癌3例以及胃癌8例.在X线监视下经口插入超滑导丝过胃肠狭窄段并深入小肠(对因肿瘤浸润完全梗阻导丝不能直接插入者则在X线监视下经内镜用微波或热极烧灼形成小通道后再将导丝插入).由导丝引入附镍钛合金支架之推送器至狭窄段缓慢释放支架使狭窄段扩张成形.结果31例关行内支架安置术40例次,放置支架41枚,其中胃及幽门部7例(包括同时放置责门部支架2例);胃、十二指肠吻合口9例(包括同时放置十二指肠水平段支架3例);胃、空肠吻合口2例;十二指肠降段和水平段13例(包括同时放置降段和水平段各一枚2例).支架安置后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获缓解(28例)或明显好转(3例).术后1mo复查支架通畅率97.5%,一例支架移位脱落但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内支架成形治疗能有效缓解胃、十二指肠梗阻,与传统外科改道手术相比具有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十二指肠肿瘤 肠梗阻/外科学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