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与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
作者 汤齐 高霞 +3 位作者 耿婷 黄文哲 刘丽芳 王振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3629-3635,共7页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庞大的微生态系统,与人体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其特点是数量大、种类多,一旦失调,将会引发各种疾病。中药对肠道菌群的稳态具有调节作用,同时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具有代谢转化作用,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庞大的微生态系统,与人体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其特点是数量大、种类多,一旦失调,将会引发各种疾病。中药对肠道菌群的稳态具有调节作用,同时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具有代谢转化作用,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 相互作用 微生态系统 代谢综合征
原文传递
便秘患者肠菌群的调查 被引量:33
2
作者 毕洪玲 张桂兰 何嫱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便秘患者肠菌群的特征。方法 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 ,动态观察了 5 8例便秘患者粪便菌群的变化规律 ,并与 5 6例健康人比较。结果 健康对照组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梭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每克粪便里的活菌数分别... 目的 探讨便秘患者肠菌群的特征。方法 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 ,动态观察了 5 8例便秘患者粪便菌群的变化规律 ,并与 5 6例健康人比较。结果 健康对照组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梭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每克粪便里的活菌数分别是 :9.88± 0 .6 8,9.0 2± 0 .5 2 ,8.35± 1.2 1,5 .5 2± 1.6 0 ,7.82± 1.12 ,7.4 2± 2 .4 2 ,便秘组上述各活菌数依次为 :6 .96± 0 74 ,7.0 3± 0 .6 8,7.31± 1.32 ,7.6 8± 1.4 2 ,8.71± 1.0 2 ,7.2 9± 2 .0 1。两组比较 ,便秘组粪便中的双歧杆菌、类杆菌均减少非常显著 (P <0 .0 1) ;乳酸杆菌减少显著 (P <0 .0 5 ) ;梭杆菌增高非常显著 (P <0 .0 1) ;肠杆菌增高显著 (P <0 .0 5 ) ,B/E值减低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便秘病人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主要表现在以双歧杆菌为主的益生菌数量显著减少 ,腐败梭菌等条件致病菌数量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肠菌群 调查 双歧杆菌 类杆菌 乳酸杆菌 微生态平衡
下载PDF
微生物代谢产物影响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何兰 宋文婷 +4 位作者 段作文 刘东波 杨继国 王蕾 刘洪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0-365,共6页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之一。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的发展,高通量测序及其他检测技术的成熟,使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健康、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本文...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之一。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的发展,高通量测序及其他检测技术的成熟,使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健康、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代谢产物对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及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并简要概括了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相关衍生应用,为代谢产物的临床干预辅助治疗应用提供参考并为生物发酵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代谢产物 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道微生态系统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田田 王长谦 《心脏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614-616,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S)不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而且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可对AS的发生发展产生双面影响。一方面,肠道菌群紊乱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胆碱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直接促进AS产生发展,此外,可通过导致AS危... 动脉粥样硬化(AS)不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而且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可对AS的发生发展产生双面影响。一方面,肠道菌群紊乱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胆碱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直接促进AS产生发展,此外,可通过导致AS危险因素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的产生这些间接机制促AS的进展。另一方面,益生菌及益生元的增加则可有效地降低肠道微生物内毒素产生、增强肠道屏障、减轻机体质量、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在AS的进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合理调控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成为AS防治的新型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氧化应激 代谢性疾病
下载PDF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渝萍 梁玉环 +1 位作者 龚飞跃 孙达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30-432,共3页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抗幽门螺杆菌 (Hp)治疗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取5 0例患者治疗前后新鲜粪便 0 .5g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需氧菌 4种 ,厌氧菌 6种 ,分别进行细菌培养 ,从培养出的菌落中挑选同种菌株...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抗幽门螺杆菌 (Hp)治疗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取5 0例患者治疗前后新鲜粪便 0 .5g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需氧菌 4种 ,厌氧菌 6种 ,分别进行细菌培养 ,从培养出的菌落中挑选同种菌株进行治疗前后药敏试验。结果 治疗后肠道菌群中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梭菌、乳杆菌及真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 P <0 .0 5 ) ;治疗后大肠埃希菌、消化链球菌、普氏梭杆菌、产气真杆菌、屎链球菌等对头孢噻吩、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等药耐药率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 ;治疗后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的耐药消化链球菌、产气真杆菌、普氏梭杆菌、屎链球菌等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了2 6.2 %、2 3 .4%、2 0 .0 %及 18.8%。结论 在权衡对Hp阳性FD患者是否行三联抗Hp治疗时 ,必须考虑和重视治疗后可能产生的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多种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螺杆菌 幽门肠道菌群 耐药性
下载PDF
肠道菌群紊乱与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相关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碧云 肖小敏 +3 位作者 钟兴明 苗竹林 李蕾蕾 黄丽艳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4期488-491,共4页
肠道菌群、宿主和环境3者密切关联,构成机体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参与宿主多项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结构平衡在宿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全身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生殖内分泌疾病中,与肠道菌群紊乱的相关性研究尚处于起... 肠道菌群、宿主和环境3者密切关联,构成机体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参与宿主多项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结构平衡在宿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全身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生殖内分泌疾病中,与肠道菌群紊乱的相关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紊乱与阴道内环境变化相关,亦参与多种生殖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笔者拟就肠道菌群紊乱参与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结构 女(雌)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青春期 早熟 肠道菌群紊乱 肠道微生态系统 女(雌)性
原文传递
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渝萍 梁玉环 +1 位作者 龚飞跃 孙达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 (Hp)治疗对患者肠道菌群状态 (肠道微生态 )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称取 6 0例患者治疗前后新鲜粪便 0 .5 g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 4种需氧菌和 6种厌氧菌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 ,从培养出的菌落中挑...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 (Hp)治疗对患者肠道菌群状态 (肠道微生态 )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称取 6 0例患者治疗前后新鲜粪便 0 .5 g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 4种需氧菌和 6种厌氧菌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 ,从培养出的菌落中挑选相同的菌株进行治疗前后药敏试验。结果  ( 1)治疗后肠道菌群中肠杆菌、葡萄球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梭菌、乳杆菌、真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 2 )治疗后肠道菌群中大肠埃希氏菌、消化链球菌、赛氏葡萄球菌、普氏梭杆菌、肺炎致病性链球菌群、产气真杆菌等对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特美丁、头孢噻肟钠等药耐药率明显增加 ,且存在多重耐药 (P <0 .0 5 ) ;( 3)治疗后超广谱 β 内酰氨酶阳性的消化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普氏梭杆菌、肺炎致病性链球菌群、赛氏葡萄球菌等较治疗前分别增加 2 6 .2 %、33 .3 %、2 8.6 %、35 .3 %、2 8.6 %。结论 三联抗Hp治疗后肠道菌群失调、耐药菌株的增加、传播与扩散对广大人群存在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肠道微生态 菌群状态 耐药性 三联疗法 治疗 影响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对肝癌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秦妍 包永睿 +3 位作者 王帅 李天娇 张秀君 孟宪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27-1332,共6页
肠道菌群在生理条件下与宿主细胞存在着平衡的共生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复杂的人体生态系统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失衡的微生态系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疾病的发生,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菌群多样化也会随之改... 肠道菌群在生理条件下与宿主细胞存在着平衡的共生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复杂的人体生态系统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失衡的微生态系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疾病的发生,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菌群多样化也会随之改变。肠道细菌及其代谢物一方面通过影响肠上皮功能障碍以及胆汁酸代谢影响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引发肝癌,另一方面通过肠-肝轴循环进入肝脏激活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肝癌的进展。目前,针对肠道菌群治疗肝癌的策略主要包括益生菌、粪便移植以及中医药治疗。现对肠道菌群对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未来早期诊断、治疗肝癌患者,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肝癌 机制 肝-肠轴 胆汁酸代谢 炎症反应 信号通路 微生态系统
下载PDF
肝移植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宗坤 牛志强 +3 位作者 王妍 霍晨达 莱智勇 徐钧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3-109,共7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我国肝移植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术后并发症仍难以控制,导致不良预后,因此肝移植术后并发症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肠-肝轴”的提出,研究发现肝移植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发生了明显变化,干预肠道菌群及其信...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我国肝移植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术后并发症仍难以控制,导致不良预后,因此肝移植术后并发症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随着“肠-肝轴”的提出,研究发现肝移植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发生了明显变化,干预肠道菌群及其信号通路可能是控制术后并发症的新途径。本文从肠道微生物的定义与生理作用、“肠-肝轴”的病理生理联系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作用及粪菌移植在肝病中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列举肝病和肝移植与肠道微生态变化特点的相关研究,以及粪菌移植改善微生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相关研究,旨在阐述肝移植患者肠道紊乱的可能机制与菌群的具体变化,并展望应用粪菌移植技术加快肝移植术后恢复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肠道微生态系统 粪菌移植
原文传递
肝癌患者肠道微生态结构变化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亮 周旋 +3 位作者 刘桂治 林茂锐 李明友 曹东林 《肝脏》 2020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诊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7例,另取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健康对照。制备微生物基因组DNA后Illumina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原发性肝癌组和健...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诊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7例,另取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健康对照。制备微生物基因组DNA后Illumina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原发性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间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所占百分比为(56.41±4.63)%和(9.26±1.8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3.32±4.22)%和(7.42±1.16)%(均P<0.05)。肝癌组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所占百分比为(32.62±3.75)%和(0.34±0.05)%,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7.25±4.13)%和(0.62±0.11)%(均P<0.05)。肝癌组拟杆菌属和大肠杆菌螺旋杆菌属所占百分比为(50.83±4.15)%和(11.35±1.8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2.45±3.84)%和(8.52±1.71)%(均P<0.01)。肝癌组双歧杆菌属和梭菌属所占百分比为(21.13±3.64)%和(10.44±1.25)%,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8.54±4.13)%和(14.28±1.52)%(均P<0.01)。结论肝癌患者肠道微生态系统中拟杆菌以及其隶属的拟杆菌门,大肠杆菌螺旋杆菌属属以及其隶属的变形菌门所占比例明显著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属以及其隶属的放线菌门和梭菌属以及其隶属的厚壁菌门所占比例明显著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肠道微生态系统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人肠道微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灿灿 庞澜 +4 位作者 柯月 丁荣 王玥 纪文静 丁永年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变化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07月至2019年07月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次确诊60例NAFLD病人作为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肠道微生物多...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变化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07月至2019年07月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次确诊60例NAFLD病人作为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6和TGF-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TLR)-4和NF-κB(p65)蛋白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MI、LDL-C与总胆红素(CHO)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肠道菌群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的致病菌显著增加,而以乳酸杆菌、罗氏菌为主的益生菌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致病菌数量减少,益生菌增加(P<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IL-6、TGF-β、TLR-4和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IL-6、TGF-β、TLR-4和NF-κB(p65)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NAFLD病人肠道微生态系统出现致病菌增多,益生菌减少,并导致机体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升高,可能是NAFLD发生和病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微生态系统 炎症反应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机制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王丽清 葛金玲 《河南中医》 2007年第10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将40例外感发热患儿分为两组,对其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和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DNA进行荧光定量,比较治疗前后菌群... 目的:研究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将40例外感发热患儿分为两组,对其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和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DNA进行荧光定量,比较治疗前后菌群变化、血清C-反应蛋白等。结果:治疗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杆菌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B/E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疗法可以提高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厌氧菌数量,改善菌群分布结构,恢复机体的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使肠道定植抗力增强,抑制潜在致病菌群的增长,有维持局部免疫的功能,可以使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体温下降,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疗法 外感发热 双歧杆菌 肠杆菌 肠道微生态 小儿
下载PDF
仔鳗生态失调死亡率与肠道微生态系重调整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经邦 洪黎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5,10,共6页
本文报告,在1989年4月至1991年3月,为考察长江仔鳗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仔鳗生态失调死亡率及其防治方法做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仔鳗溯河性生态失调死亡率为49.8%(可信限为46.3~53.3%);寒冷性生态失调死亡率为48.59%(可信限为43.5~5... 本文报告,在1989年4月至1991年3月,为考察长江仔鳗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仔鳗生态失调死亡率及其防治方法做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仔鳗溯河性生态失调死亡率为49.8%(可信限为46.3~53.3%);寒冷性生态失调死亡率为48.59%(可信限为43.5~53.5%)。在实验中,应用肝浆(含B族维生素),在早期喂给仔鳗治疗有效(u=2.17>1.96,p<0.05);含抗生素食物喂给无显著性效果。应用由鳗鲡成鱼和黑斑泥鳅体内分离的肠微球菌、贝内克菌和非O-I群弧菌,喂给仔鳗进行肠道微生态系重调整(readjutment of intestinal microecosystem),对提高仔鳗生理功能适应性和降低生态失调死亡率有满意效果(u=2.84>2.58,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失调 生理性疾病 肠道微生态系重调态
下载PDF
绿色饲料添加剂——乳酸菌在肉鸡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宗伟 陈飞 《饲料博览》 2011年第8期38-41,共4页
乳酸菌是肉鸡消化道内的有益菌,其在肉鸡促进生长,调节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提高免疫性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乳酸菌的作用机制、在肉鸡生产中的研究进展及影响乳酸菌使用效果的因素。
关键词 乳酸菌 微生态平衡 PH 免疫系统
下载PDF
广谱抗生素应用对小婴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庄兰春 黄玉春 +3 位作者 李茹琴 程宪 郑洁 马晓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0-350,共1页
目的 :探讨抗生素对小婴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评价便涂片法监测小婴儿肠道菌群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对 3 0例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 3个月以下小婴儿 (试验组 )及 3 2例同年龄正常儿 (对照组 ) ,用便涂片直接镜检法进行肠道菌群的初步分... 目的 :探讨抗生素对小婴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评价便涂片法监测小婴儿肠道菌群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对 3 0例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 3个月以下小婴儿 (试验组 )及 3 2例同年龄正常儿 (对照组 ) ,用便涂片直接镜检法进行肠道菌群的初步分析和监测。结果 :应用抗生素 3~ 15d,试验组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明显下降 ,革兰阴性杆菌生长受抑制 ,革兰阳性球菌渐表现出优势生长。因此 ,对应用抗生素的患儿应尽早应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菌群。结论 :应用便涂片直接检菌法可帮助临床医生初步判定小婴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 ,简便、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肠道菌群 微生态 婴儿 肠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