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劳一 李萍 +2 位作者 宁兴旺 谢小兵 张贞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6,共4页
在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以万亿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人体最大的微生物群落,即肠道菌群,它与宿主作为整体一起参与或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着重阐述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肠道菌群与这类疾病发生、发展之间... 在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以万亿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人体最大的微生物群落,即肠道菌群,它与宿主作为整体一起参与或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着重阐述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肠道菌群与这类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扩展对相关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拓宽对该类疾病的诊疗思维,从而更利于对患者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失调 消化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动物传染病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孙佳丽 董浩 +7 位作者 刘郁夫 蒋卉 冯宇 胡莉萍 高强 牛凯 彭小薇 丁家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7-110,共4页
肠道是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动物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菌群可以直接参与机体的消化、吸收和免疫调节,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致病菌的侵袭。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有关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研... 肠道是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动物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菌群可以直接参与机体的消化、吸收和免疫调节,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致病菌的侵袭。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有关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人类医学领域,已发现肠道菌群与艾滋病、肝癌、肥胖症、严重发热性血小板减少症、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动物传染病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近几年才成为热点。论文主要对肠道菌群与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和动物传染病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动物传染病 菌群失调 致病机制
下载PDF
肠道丁酸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狄嘉欣 郭梅芳 +1 位作者 肖嫩群 谭周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2-1198,共7页
丁酸是短链脂肪酸的一种,是肠道上皮细胞中的重要营养物质。除了对肠道健康有重要作用外,其在抗肿瘤、治疗神经炎和糖尿病等方面都有应用价值。同时基于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需求,其抗炎作用可以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作为绿色、无污染、无残... 丁酸是短链脂肪酸的一种,是肠道上皮细胞中的重要营养物质。除了对肠道健康有重要作用外,其在抗肿瘤、治疗神经炎和糖尿病等方面都有应用价值。同时基于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需求,其抗炎作用可以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作为绿色、无污染、无残留的新型饲料保障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肠道丁酸生成,对人和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消化能力,以及对炎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且阐述其在人类健康以及动物生产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丁酸 丁酸 肠道微生物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失调
下载PDF
迷迭香酸调节HMGB1/RAGE信号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屏障损伤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军城 赵立国 张立文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57-1263,共7页
目的分析迷迭香酸(R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屏障损伤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组、RA低剂量组、RA中剂量组、RA高剂量组、RA高+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HMGB1)组,每组10只。采用2,4,6-三... 目的分析迷迭香酸(R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屏障损伤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组、RA低剂量组、RA中剂量组、RA高剂量组、RA高+重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rHMGB1)组,每组10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联合乙醇处理建立UC大鼠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DMI)评分,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H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β水平,实时定量荧光PCR(qRT-PCR)检测肠道菌群中主要菌种数量,Western blot检测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核因子κB(NF-κB p65)、p-NF-κB p65、闭合蛋白-1(claudin-1)、带状闭合蛋白-1(ZO-1)及咬合蛋白(occludin)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组大鼠结肠组织受损严重,大量炎性细胞浸润;DAI、CDMI和HS评分,IL-6、IL-1β水平,拟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以及HMGB1、RAGE、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IL-10水平、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及Claudin-1、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与UC组相比,RA低、中、高剂量组结肠组织、肠黏膜、腺体结构损伤程度得到改善,DAI、CDMI和HS评分,IL-6、IL-1β水平,拟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及HMGB1、RAGE、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IL-10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Claudin-1、ZO-1、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rHMGB1的使用可逆转RA对UC大鼠肠屏障损伤及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作用。结论RA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改善UC大鼠肠屏障损伤和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屏障损伤 肠道菌群失调 迷迭香酸 高迁移率族蛋白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信号轴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志军 唐如通 胡丁尹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4期153-156,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7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选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会阴联...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7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选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肛门直肠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最大耐受容量(MT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为31.25%,低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评分、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肛门直肠功能,降低肠道菌群失调比例,加快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 低位直肠癌 肛门直肠功能 肠道菌群失调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同粪菌移植周期对抗生素预处理小鼠肠道菌群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周志谟 张瑜杰 +4 位作者 刘美汛 贾雯 程如越 沈曦 何方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5-590,共6页
目的比较粪菌移植不同频率及时间对抗生素预处理小鼠肠道菌群恢复的影响。方法24只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粪菌移植组1、粪菌移植组2、粪菌移植组3。对照组小鼠作为粪菌移植的粪便供体不做处理,粪菌移植组1、粪菌移植组2、... 目的比较粪菌移植不同频率及时间对抗生素预处理小鼠肠道菌群恢复的影响。方法24只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粪菌移植组1、粪菌移植组2、粪菌移植组3。对照组小鼠作为粪菌移植的粪便供体不做处理,粪菌移植组1、粪菌移植组2、粪菌移植组3均经2周混合抗生素(200μL/d)干预,随后进行粪菌移植(200μL/d)。粪菌移植组1移植频率为1次/天,持续1周;粪菌移植组2移植频率为1次/天,持续2周;粪菌移植组3移植频率为3次/周,持续2周。实验结束后收集小鼠粪便,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粪菌移植组1、粪菌移植组2、粪菌移植组3小鼠肠道菌群中存在较多独立的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ASV)且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粪菌移植组Beta多样性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粪菌移植组2与对照组最接近。门水平上,粪菌移植组1、粪菌移植组3分别有2种、1种菌门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粪菌移植组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上,粪菌移植组1、粪菌移植组2、粪菌移植组3分别有6种、2种、5种菌属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菌移植组2与对照组存在差异的菌属最少,其属水平菌群组成与对照组最接近。结论粪菌移植有助于恢复经抗生素干预后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不同移植频率及移植时间对抗生素预处理小鼠肠道菌群的恢复效果不同,以1次/天、持续2周的粪菌移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抗生素 肠道菌群失调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与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池肇春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3-22,共20页
肠道微生物群是一组由1014细菌、真核生物和病毒组成的肠道菌群,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内部和外部因素可以影响这一群体,其组成的变化已经证明有助于影响不同的疾病。在疾病期... 肠道微生物群是一组由1014细菌、真核生物和病毒组成的肠道菌群,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内部和外部因素可以影响这一群体,其组成的变化已经证明有助于影响不同的疾病。在疾病期间,与炎症相关的几种细菌是癌变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已经表明,通过不同信号/途径的调节一些细菌菌株可能通过多种因素的产生而影响肿瘤的发展。肠道菌群可能被认为是癌症发展的枢纽点,并直接和间接参与肠道肿瘤的发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一种常见的大肠疾病,目前被列为世界第三大癌症。肠道菌群在不同癌症类型,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促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菌可以触发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引起肠上皮细胞的不可逆变化,从而使个体发病。近几年来肠道菌群与CRC的研究众多,但大多是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研究,肠菌致癌机制仍不清楚。最新研究发现,抗生素、益生菌可治疗和预防CRC的发生,有望成为CRC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肠道菌群 黏膜屏障 结直肠癌 共生菌 生态失衡 炎症 免疫 细菌代谢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