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6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ulcerative colitis:Mechanism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obiotics and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120
1
作者 Zhao-hua Shen Chang-xin Zhu +5 位作者 Yong-sheng Quan Zhen-yu Yang Shuai Wu Wei-wei Luo Bei Tan Xiao-yan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1期5-14,共10页
Ulcerative colitis(UC)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mainly affects the colon and rectum. It is believed that genetic factors, host immune system disorders, intestinal microbiota dysbiosi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Ulcerative colitis(UC)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mainly affects the colon and rectum. It is believed that genetic factors, host immune system disorders, intestinal microbiota dysbiosi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UC. however, studies on the role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UC have been inconclusiv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robiotics improve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function and immune system function and promote secre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factors, thereby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harmful bacteria in the intestine.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 can reduce bowel permeability and thus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by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especially butyrate, which help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epithelial barrier. FMT can also restore immune dysbiosis by inhibiting Th1 differentiation, activity of T cells, leukocyte adhesion, and p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Probiotics and FMT are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to treat UC, but their use is controversial because of uncertain efficacy. Here, we briefly review the role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the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ULCERATIVE COLITIS PROBIOTICS mechanism clinical application
下载PDF
肠道菌群影响宿主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1
2
作者 罗佳 金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169-2190,共22页
肠道内定植了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肠道菌群,它们和宿主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宿主的健康产生着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不仅调控肠道活动,还影响宿主的脑功能和行为.肠道菌群通过肠-脑... 肠道内定植了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肠道菌群,它们和宿主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宿主的健康产生着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不仅调控肠道活动,还影响宿主的脑功能和行为.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调控宿主行为,而肠-脑轴是由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途径构成的肠道和脑之间的交流系统.动物研究(无菌动物、肠道病原菌感染以及抗生素和益生菌处理动物)和临床观测结果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对宿主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平衡的肠道菌群可以促进宿主的身心健康,而肠道菌群失调则可能引发肠-脑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性肠道疾病和肝性脑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阿尔兹海默症和自闭症等).深入了解肠道菌群对宿主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肠易激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的发病机理,并认识到调节和恢复正常肠道菌群的安全有效措施(补充益生菌)是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脑轴 焦虑 抑郁 认知
原文传递
黄连素调控胰岛素抵抗相关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1
3
作者 李骋 何金枝 +1 位作者 周学东 徐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54-2260,共7页
胰岛素抵抗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周围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黄连素提取自天然植物,安全性高、毒副反应小,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改善胰... 胰岛素抵抗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周围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黄连素提取自天然植物,安全性高、毒副反应小,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较好疗效。该文对黄连素调控胰岛素抵抗相关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黄连素对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防治的相关机制。黄连素的生物利用度极低,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发挥降脂、降糖的作用。肠道微生物可能成为黄连素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4
作者 段云峰 吴晓丽 金锋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0-844,共25页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病程可持续一生,难以逆转,且患病率逐年升高,已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然而,自闭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晰,缺少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方法.自闭症是生物性疾病,受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环境可能是...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病程可持续一生,难以逆转,且患病率逐年升高,已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然而,自闭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晰,缺少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方法.自闭症是生物性疾病,受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环境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自闭症儿童大脑早期发育异常可能是自闭症发病的直接诱因,神经毒性物质、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神经活性物质等都可能是自闭症的病因.一些自闭症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和基因变异,同时,更多的病例在胃肠道症状等其他方面也表现异常.自闭症患者中较高比例的胃肠道异常症状与患者肠道微生物紊乱关系密切,因此推论,微生物、肠道与大脑构成的菌-肠-脑轴可能在自闭症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目前,已有多种干预方法,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疗法.生物疗法包括:抗生素、药物和饮食等,其中,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的检测与干预的自闭症疗法将是未来的趋势,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进行干预也日趋引起关注.虽然,这些疗法都有患者在使用,但多数疗法并不能有效改善自闭症核心症状,仍缺乏完整有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因此,今后应加强系统性的控制研究,开展针对菌-肠-脑轴的病因探索和微生物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病因 肠道微生物 饮食 菌-肠-脑轴
原文传递
中药有效成分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5
作者 祖先鹏 林璋 +3 位作者 谢海胜 杨鸟 刘心如 张卫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66-1772,共7页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其所寄居的肠道环境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共生菌群参与调控宿主的营养消化吸收、免疫应答、生物拮抗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维持肠道...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其所寄居的肠道环境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共生菌群参与调控宿主的营养消化吸收、免疫应答、生物拮抗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维持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宿主的生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中药有效成分代谢转化后,肠道菌群使其代谢产物更易被吸收,甚至有减毒或增毒作用,进而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同时,中药也能调节肠道菌组成,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恢复肠道稳态。作者检索了近15年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了肠道菌群的分类,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等方面,并对基于多组学技术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的策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 有效成分 疾病 代谢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6
作者 丁姮月 孙宏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痛,伴随排便频率与大便性状的改变。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其主要亚型,主要表现是腹痛和腹泻。目前IBS-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量的研究提示可能...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痛,伴随排便频率与大便性状的改变。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其主要亚型,主要表现是腹痛和腹泻。目前IBS-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量的研究提示可能与胃肠道动力紊乱、黏膜通透性和肠上皮屏障功能改变、内脏高敏感性增加、"脑-肠-菌"轴失调、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激活、精神心理因素异常等有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与IBS-D的关系密切,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干预成为缓解IBS-D相关症状的手段之一。本研究就近十余年来肠道菌群情况与IBS-D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益生菌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7
作者 翟齐啸 田丰伟 +1 位作者 王刚 陈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37-341,共5页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重要的"微生物器官",与免疫、营养、代谢等诸多生理功能紧密相关。本文总结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的起源、进展与现状;介绍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与生理功能;并讨论肠道微生物与肠道疾病、肥胖及糖尿病等常见疾...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重要的"微生物器官",与免疫、营养、代谢等诸多生理功能紧密相关。本文总结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的起源、进展与现状;介绍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与生理功能;并讨论肠道微生物与肠道疾病、肥胖及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今后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人体健康调控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健康调控 肠道疾病 肥胖 糖尿病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研究益生菌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63
8
作者 曲巍 张智 +2 位作者 马建章 刘慧 雅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4-219,共6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复合益生菌对昆明雄性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0.9 mg/(g·d)青霉素钠灌胃建立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复合菌液高、中、低3个剂量组(复合益生菌浓度分别为1...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复合益生菌对昆明雄性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0.9 mg/(g·d)青霉素钠灌胃建立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复合菌液高、中、低3个剂量组(复合益生菌浓度分别为10~9、10~8、10~7 CFU/m L)。0.2 m L/(d·10 g)连续灌胃14 d后,收集小鼠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组小鼠粪便菌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液高剂量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最高(ACE值为22 101.63和Chao1值为13 791.40),自然恢复组最低;另外,小鼠肠道中有益菌与致病菌比例在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复合菌液各剂量组中有益菌群的比例均大于自然恢复组,而致病菌比例最高的为自然恢复组(56.36%),因此复合菌液对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研究为例 被引量:60
9
作者 张家超 郭壮 +2 位作者 孙志宏 陈卫 张和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8-68,共11页
人体肠道内栖居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种类和数量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与机体正常代谢密切相关。一旦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失调,各种代谢类疾病便随之而来。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大量繁衍,可调节紊乱的肠道菌群结... 人体肠道内栖居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种类和数量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与机体正常代谢密切相关。一旦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失调,各种代谢类疾病便随之而来。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大量繁衍,可调节紊乱的肠道菌群结构并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进而帮助恢复健康水平。近年来,国际上科学研究的热点逐渐集中于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和疾病的关系。本文概述国内外有关益生菌影响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以1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已成功实施产业化应用的益生菌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为例,详实说明益生菌对人肠道菌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学科现存的若干研究瓶颈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0
作者 刘海宁 陈玉琢 +1 位作者 吴昊 刘韬韬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4-568,共5页
肠道菌群在多种疾病中具有特征性改变,并参与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功能性便秘存在相关性,且肠道微生态制剂对功能性便秘具有治疗作用。本文从功能性便秘的肠道菌群改变、发生机制、与"脑-肠-菌"轴的关... 肠道菌群在多种疾病中具有特征性改变,并参与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功能性便秘存在相关性,且肠道微生态制剂对功能性便秘具有治疗作用。本文从功能性便秘的肠道菌群改变、发生机制、与"脑-肠-菌"轴的关联及肠道微生态的治疗等方面,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阐述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肠道菌群 “脑-肠-菌”轴 微生态治疗
下载PDF
人参皂苷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55
11
作者 刘艳艳 张凯 +2 位作者 关家伟 曹雪姣 吴大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6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随着人参药用和保健价值的不断发掘,人参皂苷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有关人参皂苷与肠道菌群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仍为空白领域,本实验旨在探明人参皂苷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人参皂苷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 目的:随着人参药用和保健价值的不断发掘,人参皂苷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有关人参皂苷与肠道菌群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仍为空白领域,本实验旨在探明人参皂苷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人参皂苷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有机溶剂法提取人参皂苷,将正常BALB/c小鼠按2 mg/0.1 kg人参皂苷进行连续灌胃饲养,分别在灌胃第10 d和第13 d无菌收集小鼠粪便,提取肠道细菌基因组总DNA,应用PCR-DGGE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菌群结构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并将感兴趣的优势条带进行切胶、测序分析,对获得的序列在Gene Bank数据库比对。结果:灌胃人参皂苷后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荧光假单胞菌和丁酸梭菌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人参皂苷使小鼠肠道的菌群结构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天然的人参皂苷口服很难被直接吸收利用,因此推测人参皂苷可能以肠道菌群作为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靶点,进而行使提高健康水平等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肠道菌群 PCR-DGGE
原文传递
基于人体肠道菌群探讨“脾为后天之本” 被引量:55
12
作者 郭文茜 王琦 +3 位作者 郭刚 马晗 万瑾毅 姚海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65-5168,共4页
脾胃学说是中医的重要理论,脾胃对于维护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故而被称为"后天之本"。肠道菌群是栖息于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对宿主发挥广泛的调控作用。首先,从中医生理角度来看,肠道菌群居于肠中,而肠道在中医学... 脾胃学说是中医的重要理论,脾胃对于维护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故而被称为"后天之本"。肠道菌群是栖息于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对宿主发挥广泛的调控作用。首先,从中医生理角度来看,肠道菌群居于肠中,而肠道在中医学藏象理论体系中属于广义的脾胃范畴。其次,肠道菌群可发挥诸如营养物质吸收、免疫功能调节、能量代谢调控等多方面功能,分别与脾胃学说的脾主化生气血、脾为之卫、脾主运化等概念相契合,二者功能相似。文章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来阐释中医"脾为后天之本"的科学内涵,以期为中医脾胃学说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脾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说 后天之本 肠道菌群 益生元
原文传递
16S rRNA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3
作者 李东萍 郭明璋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77,共7页
16S rRNA测序是高通量测序依赖的肠道微生物研究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对肠道微生物中的所有菌种进行精确定量,因此正逐渐成为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种丰度变化的主流。肠道微生物16S rRNA测序的应用过程中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如何根据需... 16S rRNA测序是高通量测序依赖的肠道微生物研究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对肠道微生物中的所有菌种进行精确定量,因此正逐渐成为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种丰度变化的主流。肠道微生物16S rRNA测序的应用过程中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如何根据需要选择测序方案;二是面对高通量测序得到的海量数据,如何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得到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结果。从测序平台、测序片段、测序数据量的选择3个方面讨论了如何选择测序方案,并从序列聚类与注释、群落结构分析、关键分类单位的筛选与功能分析等方面对目前常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16SrRNA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与寄主的共生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4
作者 高权新 吴天星 王进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9-526,共8页
寄主体内寄居着大量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人和动物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寄主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人和动物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以及临床诊断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肠道微生物与寄主的共生关系类型、肠道... 寄主体内寄居着大量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人和动物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寄主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人和动物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以及临床诊断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肠道微生物与寄主的共生关系类型、肠道微生物群系的建立、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肠道微生物的附着、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免疫及疾病治疗的影响、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发育和能量平衡的影响、肠道微生物与寄主间的串扰7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共生关系 肠道发育 免疫 能量平衡 串扰
下载PDF
脾虚证与肠道微生态 被引量:53
15
作者 彭颖 李晓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3287-3291,共5页
近年来微生态学与中医学关系引起了中医药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中医证候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脾虚证为祖国医学脏腑辨证之常见证型,研究证明中医"脾"与肠道微生态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学技术的迅速发... 近年来微生态学与中医学关系引起了中医药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中医证候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脾虚证为祖国医学脏腑辨证之常见证型,研究证明中医"脾"与肠道微生态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深入研究肠道微生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脾虚证本质和检验标准的探索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本文对脾虚证检验标准化研究及其与肠道微生态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肠道微生态 中医药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与尿酸代谢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0
16
作者 王玲 李群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肠道菌群对尿酸的分解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冠心病患者粪便标本及血清标本6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35例,运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肠道菌群数量以进行菌群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肠道菌群对尿酸的分解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冠心病患者粪便标本及血清标本6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35例,运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肠道菌群数量以进行菌群分析,运用酶比色法检测粪便尿酸含量,磷钨酸法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患者组粪便中肠道细菌总负荷明显增加,其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明显减少(P<0.05);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链球菌均明显增加,以链球菌更为明显(P<0.05)。患者组肠道菌群对尿酸的分解活性及血尿酸水平均明显升高,肠道菌群对尿酸的分解活性与粪便标本中细菌总负荷及大肠杆菌含量呈正相关,以与大肠杆菌含量的相关性明显,并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并与肠道细菌对尿酸的代谢活性相关,提示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机理有一定关系,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冠心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肠道菌群对尿酸的代谢能力可能参与这一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肠道菌群 实时荧光定量PCR 尿酸代谢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肥胖和炎症相关疾病的进展研究 被引量:50
17
作者 桑婷婷 郭铖洁 +1 位作者 郭丹丹 王兴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235-3242,共8页
中医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然而关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还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与肥胖及相关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 中医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然而关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还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与肥胖及相关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加益生菌、降低致病菌等来抑制体质量增加、改善内毒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从而达到预防肥胖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该文将首先探索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然后以中药单体(或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分类来综述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在干预肥胖及炎症、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找到治疗肥胖及相关疾病的新思路和研究方向,并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中医药 肠道菌群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炎症性肠病
原文传递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18
作者 叶雷 闫亚丽 +3 位作者 陈庆森 赵林森 龄南 庞广昌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6-223,共8页
人是一种由自身细胞和肠道菌群组成的"超级生物体"。人体肠道菌群编码的基因组可被视为"人的第2基因组",它们参与人体的营养、代谢和免疫过程,是影响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此对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的研究... 人是一种由自身细胞和肠道菌群组成的"超级生物体"。人体肠道菌群编码的基因组可被视为"人的第2基因组",它们参与人体的营养、代谢和免疫过程,是影响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此对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当今的热点。高通量测序技术具有诸多优越性,使研究者不仅能够深入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还能结合其它"组学"技术进一步了解肠道微生物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本文综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中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利用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结合其它"组学"的方法,通过饮食结构的调整和生物制剂的摄入干预和治疗相关疾病的理念,这将成为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超级生物体 宏基因组学 高通量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差异研究 被引量:43
19
作者 郁维娜 戴文芳 +1 位作者 陶震 熊金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9-409,共11页
为探究病害发生后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并筛选肠道指示菌群来评估宿主健康状况,评价凡纳滨对虾肠道菌落的功能冗余性。实验采集健康和患病凡纳滨对虾样品,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并利用P... 为探究病害发生后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并筛选肠道指示菌群来评估宿主健康状况,评价凡纳滨对虾肠道菌落的功能冗余性。实验采集健康和患病凡纳滨对虾样品,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并利用PICRUSt进行功能预测,以此比较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并预测功能与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病害的发生伴随着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变化,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与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组成相比,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降低,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增加。同时,筛选出16个指示细菌科,能够很好地指示宿主健康状况。与健康组相比,患病凡纳滨对虾中参与弧菌侵染的过程显著增加,而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等免疫功能代谢过程显著减弱。此外,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组成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组成具有较低的功能冗余性。研究表明,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由细菌介导的功能随之发生改变,能够用指示微生物评估宿主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肠道菌群 功能组成 指示细菌科 功能冗余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漆靖 蔡溢 +1 位作者 肖剑英 孙李晴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临床心理科就诊的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79例,以及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收集患者新鲜粪便,利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患者肠道菌群。结果对159...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临床心理科就诊的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79例,以及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收集患者新鲜粪便,利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患者肠道菌群。结果对159例粪便标本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共获得1 276 841条有效16SrRNA基因序列,抑郁组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门水平,共发现20个细菌门,抑郁患者肠道菌群丰度前3位的分别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在科水平,前3位主要为拟杆菌科、普雷沃氏菌科和瘤胃菌科;在属水平,前3位分别是多形杆菌属、普氏菌属、另枝菌属。对照组肠道菌群丰度前3位的分别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在科水平,前3位主要是拟杆菌科,普雷沃氏菌科和瘤胃菌科;在属水平,前3位分别是多形拟杆菌属、普氏菌属、另枝菌属。抑郁组多形杆菌属、普氏菌属、另枝菌属、栖粪杆菌属、考拉杆菌属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组毛螺菌属、副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巨单胞菌属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组拟杆菌属和栖粪杆菌属丰度与SDS评分成负相关,毛螺菌属丰度与SDS评分成正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抗炎性细菌拟杆菌属和栖粪杆菌属丰度成反比,与毛螺菌属丰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肠道菌群 基因测序 丰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