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例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
10
1
作者
余长林
乔建辉
+7 位作者
罗卫东
郭梅
王丹红
孙琪云
张石
陈建魁
李晓兵
艾辉胜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总结2004年济宁“10.21”辐射事故患者A的受照经过、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方法依据临床表现、现场模拟、生物剂量估算、电子自旋共振(ESR)等结果,综合估算全身受照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后3d入院,立即...
目的总结2004年济宁“10.21”辐射事故患者A的受照经过、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方法依据临床表现、现场模拟、生物剂量估算、电子自旋共振(ESR)等结果,综合估算全身受照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后3d入院,立即全环境保护、抗感染、HIJA配型等,7d进行同胞间单倍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3d后出现顽固性腹泻,13d出现急性腹膜炎及不全肠梗阻,经过泰能等抗感染综合治疗伴随造血功能恢复而治愈。17d白细胞数开始上升,19d造血重建,骨髓及外周血均获稳定植入,同时出现肺部混合感染。25d皮肤放射损伤最严重,诊断为Ⅲ度皮肤急性放射损伤(皮肤损害面积14%)。肺部感染逐渐加重,先后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肾衰竭等,给予强有力抗细菌、抗真菌及全身支持等综合救治,效果不佳。30d呼吸机辅助呼吸,33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患者A的全身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这是国内首例肠型急性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报告。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获得了宝贵的临床救治经验,对今后类似病例的救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广泛严重放射性损伤、感染及MOF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急性放射病
HIJA单倍体相合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8Gy、10Gy与15Gy照射小鼠救治方案的差别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武书
唐菲
+3 位作者
陈秋
夏小春
张学光
曹建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与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救治方案差别。方法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对接受8 Gy、10 Gy、15 Gy60Coγ射线照射的C57BL/6J小鼠进行救治,并对比其骨髓、胃肠受损程度。结果 rhG-CSF对8 Gy照射组救治作用良...
目的探讨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与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救治方案差别。方法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对接受8 Gy、10 Gy、15 Gy60Coγ射线照射的C57BL/6J小鼠进行救治,并对比其骨髓、胃肠受损程度。结果 rhG-CSF对8 Gy照射组救治作用良好(P<0.05),而对10 Gy、15 Gy照射组则不能起作用(P>0.05)。结论rhG-CSF单独用药适用于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损伤,而对肠型急性放射病疗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肠型急性放射病
原文传递
DiI标记微血管可视化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小鼠肠型急性放射病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许倩
张刘珍
+6 位作者
贾超
邓子亮
柳晓兰
余祖胤
崔宇
唐红卫
从玉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建立荧光染料DiI心脏灌注标记血管的方法,用于观察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结构在肠型急性放射病(IF—ARS)发生、发展中的变化,以期为IF.ARS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方法。方法 50Coγ线腹部局部照射C57BL/6小鼠建立肠型急性放...
目的建立荧光染料DiI心脏灌注标记血管的方法,用于观察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结构在肠型急性放射病(IF—ARS)发生、发展中的变化,以期为IF.ARS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方法。方法 50Coγ线腹部局部照射C57BL/6小鼠建立肠型急性放射病动物模型;H_E染色观察照射小鼠小肠黏膜损伤;应用荧光染料DiI小鼠心脏灌注法标记血管.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结构及其在照射后的变化。结果17.5Gv腹部局部照射的C57BL/6小鼠在照后第5天很少发现再生绒毛和隐窝,已达到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损伤程度。成功建立了DiI心脏灌注标记血管方法,在对照组可观察到完整且清晰的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三维结构.而在照射组发现照后24h和48h内小肠绒毛微血管相继出现舒张、渗出的损伤改变.照后3~5d以微血管网充盈不良甚至脱落为主要表现。结论成功建立了DiI标记的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可视化的方法,且将其初步应用于观察小鼠小肠绒毛结构及其在肠型急性放射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料DiI
肠型急性放射病
微血管可视化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例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
10
1
作者
余长林
乔建辉
罗卫东
郭梅
王丹红
孙琪云
张石
陈建魁
李晓兵
艾辉胜
机构
解放军第三
出处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6,共6页
文摘
目的总结2004年济宁“10.21”辐射事故患者A的受照经过、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方法依据临床表现、现场模拟、生物剂量估算、电子自旋共振(ESR)等结果,综合估算全身受照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后3d入院,立即全环境保护、抗感染、HIJA配型等,7d进行同胞间单倍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3d后出现顽固性腹泻,13d出现急性腹膜炎及不全肠梗阻,经过泰能等抗感染综合治疗伴随造血功能恢复而治愈。17d白细胞数开始上升,19d造血重建,骨髓及外周血均获稳定植入,同时出现肺部混合感染。25d皮肤放射损伤最严重,诊断为Ⅲ度皮肤急性放射损伤(皮肤损害面积14%)。肺部感染逐渐加重,先后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肾衰竭等,给予强有力抗细菌、抗真菌及全身支持等综合救治,效果不佳。30d呼吸机辅助呼吸,33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患者A的全身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这是国内首例肠型急性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报告。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获得了宝贵的临床救治经验,对今后类似病例的救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广泛严重放射性损伤、感染及MOF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肠型急性放射病
HIJA单倍体相合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器官功能衰竭
Keywords
intestinal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Haplo-identical
HLA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ultiple
organ
failure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8Gy、10Gy与15Gy照射小鼠救治方案的差别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武书
唐菲
陈秋
夏小春
张学光
曹建平
机构
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放射生物学教研室
苏州大学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89-49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1317/81172597
81102078)
+3 种基金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09KJD310007
11KJA310001)资助项目
国防科工委基础研究项目(133920110002)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81020108028)
文摘
目的探讨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与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救治方案差别。方法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对接受8 Gy、10 Gy、15 Gy60Coγ射线照射的C57BL/6J小鼠进行救治,并对比其骨髓、胃肠受损程度。结果 rhG-CSF对8 Gy照射组救治作用良好(P<0.05),而对10 Gy、15 Gy照射组则不能起作用(P>0.05)。结论rhG-CSF单独用药适用于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损伤,而对肠型急性放射病疗效不佳。
关键词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肠型急性放射病
Keywords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bone
marrow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intestinal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分类号
R818.71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DiI标记微血管可视化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小鼠肠型急性放射病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许倩
张刘珍
贾超
邓子亮
柳晓兰
余祖胤
崔宇
唐红卫
从玉文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消化内科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武警总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272997)
文摘
目的建立荧光染料DiI心脏灌注标记血管的方法,用于观察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结构在肠型急性放射病(IF—ARS)发生、发展中的变化,以期为IF.ARS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方法。方法 50Coγ线腹部局部照射C57BL/6小鼠建立肠型急性放射病动物模型;H_E染色观察照射小鼠小肠黏膜损伤;应用荧光染料DiI小鼠心脏灌注法标记血管.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结构及其在照射后的变化。结果17.5Gv腹部局部照射的C57BL/6小鼠在照后第5天很少发现再生绒毛和隐窝,已达到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损伤程度。成功建立了DiI心脏灌注标记血管方法,在对照组可观察到完整且清晰的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三维结构.而在照射组发现照后24h和48h内小肠绒毛微血管相继出现舒张、渗出的损伤改变.照后3~5d以微血管网充盈不良甚至脱落为主要表现。结论成功建立了DiI标记的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可视化的方法,且将其初步应用于观察小鼠小肠绒毛结构及其在肠型急性放射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是可行的。
关键词
荧光染料DiI
肠型急性放射病
微血管可视化技术
Keywords
fluorescent
dye
DiI
intestinal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IF-ARS)
visualizationof
blood
micro-vessels
分类号
R816.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例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
余长林
乔建辉
罗卫东
郭梅
王丹红
孙琪云
张石
陈建魁
李晓兵
艾辉胜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0
原文传递
2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8Gy、10Gy与15Gy照射小鼠救治方案的差别研究
武书
唐菲
陈秋
夏小春
张学光
曹建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
2
原文传递
3
DiI标记微血管可视化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小鼠肠型急性放射病研究中的应用
许倩
张刘珍
贾超
邓子亮
柳晓兰
余祖胤
崔宇
唐红卫
从玉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