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永利 申妮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方法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为溃疡性结肠炎组,同期筛选出50例身体健康者为健康组,对2组受试者的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同时检查2组受试者血清内毒素、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方法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为溃疡性结肠炎组,同期筛选出50例身体健康者为健康组,对2组受试者的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同时检查2组受试者血清内毒素、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上述炎性因子与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消化球菌属及真杆菌属数量均低于健康组,而肠球菌属、小梭菌及肠杆菌数量溃疡性结肠炎组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酵母菌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消化球菌属及真杆菌属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健康组,而肠球菌属、小梭菌及肠杆菌阳性检出率溃疡性结肠炎组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酵母菌属阳性检出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血清IL-10、IL-4水平低于健康组,而IL-6、TNF-α、内毒素水平溃疡性结肠炎组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内毒素水平、TNF-α与双歧杆菌数量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2、-0.265,P<0.05),与肠杆菌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1、0.329,P<0.05);IL-6与乳酸杆菌、真杆菌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了0.354、-0.321,P<0.05),与肠球菌呈正相关(r=0.283,P<0.05);IL-4与小梭菌呈负相关(r=-0.317,P<0.05),与双歧杆菌呈正相关(r=0.275,P<0.05);IL-10与消化球菌呈正相关(r=0.350,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体内促炎因子分泌增多,抑炎因子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变化特征
下载PDF
肠道中短链脂肪酸与过敏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玉蕾 郑跃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是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最主要的标志物之一。肠道中不同种属类型的细菌产生的SCFA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通过检测肠道中SCFA的变化,可以反应肠道中肠道菌群的变化。过敏性疾病患儿在早期与正常...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是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最主要的标志物之一。肠道中不同种属类型的细菌产生的SCFA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通过检测肠道中SCFA的变化,可以反应肠道中肠道菌群的变化。过敏性疾病患儿在早期与正常儿童肠道中的肠道菌群有明显差异,故SCFA的种类和数量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研究显示过敏性疾病患儿肠道中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的水平较正常儿童低,而乙酸和异己酸的水平则较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探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特征 短链脂肪酸
原文传递
中老年痰湿质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晔琳 钱晓玲 杨敏春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究中老年痰湿质与平和质人群肠道菌群样品在物种分类、丰度及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找出中老年痰湿质人群肠道的特征功能菌群,以期为痰湿质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研究提供肠道微生物层面的依据。方法选择于2017年5月—12月在浙江医院... 目的探究中老年痰湿质与平和质人群肠道菌群样品在物种分类、丰度及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找出中老年痰湿质人群肠道的特征功能菌群,以期为痰湿质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研究提供肠道微生物层面的依据。方法选择于2017年5月—12月在浙江医院中医内科就诊或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样本,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软件结合专业人员辨证,纳入痰湿质与平和质各30人,采集粪便样品并对其总RNA进行提纯,用Miseq测序仪进行基于16SrRNA的生物多样性测序,利用R(v3.1.1)软件对样品的物种分类、丰度、多样性及组间差异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各样品间菌群构成及相对丰度均存在差异,但主要构成菌种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②痰湿质组的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指数、ACE指数及shannon指数均小于平和质组(均P<0.05),simpson指数大于平和质组(P<0.05)。③痰湿质组拟杆菌门(38.439±13.545)相对丰度低于平和质组(46.669±12.984),厚壁菌门(52.802±13.861)相对丰度高于平和质组(45.742±12.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痰湿质人群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均显著降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及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升高为痰湿质人群肠道菌群的重要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痰湿质 平和质 肠道菌群 结构特征
原文传递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flora disorder following laparoscopic colonic surgery:A propensityscore-matching analysis
4
作者 Gan-Bin Li Chen-Tong Wang +7 位作者 Xiao Zhang Xiao-Yuan Qiu Wei-Jie Chen Jun-Yang Lu Lai Xu Bin Wu YiXiao Guo-Le L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4年第5期1259-1270,共12页
BACKGROUND Intestinal flora disorder(IFD)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after laparoscopic colonic surgery,and no standard criteria exists for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IM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risk f... BACKGROUND Intestinal flora disorder(IFD)pos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after laparoscopic colonic surgery,and no standard criteria exists for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IM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of IFD.METHODS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receiv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were included using propensity-score-matching(PSM)methods.Based on the occurrence of IFD,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IFD and non-IFD groups.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patients with IFD were analyzed.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IFD.RESULTS The IFD incidence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was 9.0%(97 of 1073 patients).After PSM,97 and 194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IFD and non-IFD groups,respectively.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IFD were diarrhea and abdominal,typically occurring on post-operative days 3 and 4.All patients were managed conservatively,including modulation of the intestinal flora(90.7%),oral/intravenous application of vancomycin(74.2%),and insertion of a gastric/ileus tube for decompression(23.7%).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d that preoperat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odds ratio(OR)=2.79,95%CI:1.04–7.47,P=0.041]and post-operative antibiotics(OR=8.57,95%CI:3.31–23.49,P<0.001)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FD,whereas pre-operative parenteral nutrition(OR=0.12,95%CI:0.06–0.26,P<0.001)emerged as a protective factor.CONCLUSION A stepwise approach of probiotics,vancomycin,and decompression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IFD.Special attention is warranted post-operatively for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obstruction or early use of antibio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 cancer Laparoscopy intestinal flora disorde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s
下载PDF
肠道细菌介导中药代谢的研究概述
5
作者 郭俊杰 秦雪梅 刘月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1-839,共9页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其所寄居的肠道环境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中药经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被肠道微生物代谢,其代谢产物吸收入血从而产生药理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介导中药代谢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其所寄居的肠道环境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中药经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被肠道微生物代谢,其代谢产物吸收入血从而产生药理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介导中药代谢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同时归纳了近年来肠道细菌介导黄酮类、皂苷类、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等中药成分代谢的研究进展,为阐明肠道细菌与中药成分化学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肠道细菌代谢中药成分的规律与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 代谢特点 影响因素 有效成分
原文传递
中青年脑卒中伴与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王学明 周桃花 +1 位作者 李立婷 姜芳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191-1197,共7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伴与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11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伴与不伴高Hcy血症分为高Hcy亚组与正常Hcy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伴与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11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伴与不伴高Hcy血症分为高Hcy亚组与正常Hcy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不同亚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Alpha多样及相对丰度,分析肠道菌群与高Hcy血症、脑卒中的关系,评价肠道菌群对脑卒中伴高Hcy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52.73%高于对照组18.18%,Simpson指数(417.61±66.51)高于对照组(668.39±91.08),Chaol指数(0.96±0.06)、Shannon指数(2.13±0.52)低于对照组(0.90±0.03)、(4.67±0.45)(χ^(2)=18.061,t=20.103、6.985、30.891,P均<0.001);研究组厚壁菌门低于对照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柯林斯菌属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P<0.05);高Hcy亚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80.00%高于正常Hcy亚组33.85%,Simpson指数(383.43±53.18)高于正常Hcy亚组(441.27±65.39),Chaol指数(0.99±0.05)、Shannon指数(2.02±0.18)低于正常Hcy亚组(0.94±0.03)、(2.21±0.25),(χ^(2)=22.725,t=4.913、6.545、4.371,P均<0.001);高Hcy亚组厚壁菌门低于正常Hcy亚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正常Hcy亚组(P<0.05);高Hcy亚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高于正常Hcy亚组,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柯林斯菌属相对丰度低于正常Hcy亚组(P<0.05);肠道菌群失调、Simpson指数与高Hcy血症、脑卒中及脑卒中伴高Hcy血症呈正相关,Chaol指数、Shannon指数与高Hcy血症、脑卒中及脑卒中伴高Hcy血症呈负相关(P<0.05);肠道菌群失调、Simpson指数、Chaol指数、Shannon指数预测中青年脑卒中伴高Hcy血症的AUC为0.731(95%CI:0.638~0.811)、0.809(95%CI:0.723~0.878)、0.782(95%CI:0.693~0.855)、0.822(95%CI:0.738~0.889),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脑卒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肠道菌群特征 Alpha多样性 相对丰度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7
作者 李干斌 王晨童 +11 位作者 张潇 邱小原 陈伟杰 张冠南 孙曦羽 牛备战 陆君阳 徐徕 吴斌 肖毅 邱辉忠 林国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IFD)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诊治的1073例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后根...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IFD)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诊治的1073例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后根据是否发生IFD,分为菌群失调组(97例)和无菌群失调组(19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特征并利用二分类变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IFD的危险因素。结果IF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50例,51.5%)和腹胀(38例,39.2%),多数病人经过调节菌群和抗感染治疗后获临床痊愈,分别有23例(23.7%)和11例(11.3%)病人行胃管和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置管时机分别以术后第4~6 d(17例,73.9%)和术后第7~12 d(7例,63.6%)较为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合并肠梗阻(OR=4.88,95%CI 1.17~20.39,P=0.030)和术后早期使用抗生素(OR=7.94,95%CI 2.19~28.74,P=0.002)是IF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肠道准备的同时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OR=0.06,95%CI 0.02~0.19,P<0.001)是IFD的保护因素。结论IFD以腹泻或腹胀为常见首发临床表现,多数可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对于合并术前肠梗阻或术后早期应用抗生素者,需警惕IFD的发生,术前肠外营养治疗可能会降低IF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腹腔镜手术 肠道菌群失调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婴幼儿肠道菌群生理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蔡腾广(综述) 孙蔚林(审校) +2 位作者 王晨(审校) 隋彦禹(审校) 周霖(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3-26,共4页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分,与婴幼儿健康息息相关。关于肠道菌群的来源与建立机制存在许多假说,但大部分理论尚存争议。而肠道菌群也并非一成不变,其生物多样性、丰度等都会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不断分化与演化。目前认为肠道菌群在维系...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分,与婴幼儿健康息息相关。关于肠道菌群的来源与建立机制存在许多假说,但大部分理论尚存争议。而肠道菌群也并非一成不变,其生物多样性、丰度等都会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不断分化与演化。目前认为肠道菌群在维系婴幼儿机体的内环境稳态中起到多种作用。该文就近年来对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生理学相关基础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该分支学科在儿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肠道菌群 生理特征
原文传递
危重症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特征及其与临床效果的关系
9
作者 霍开明 吴浪 +3 位作者 邓茜 陈海梅 古裕鸟 颜海峰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特征及其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3例28周≤出生胎龄<34周、出生方式为剖宫产、采用配方奶肠道喂养的危重症早产儿,根据治疗效果分为疗效不满意组(A组)18例和疗效满意组(B组)15例。在... 目的探讨危重症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特征及其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3例28周≤出生胎龄<34周、出生方式为剖宫产、采用配方奶肠道喂养的危重症早产儿,根据治疗效果分为疗效不满意组(A组)18例和疗效满意组(B组)15例。在出生后48 h内采集两组患儿的粪便样本,应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标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 V3~V4区进行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物种分类、丰富度和多样性。结果在门水平上,两组主要优势菌群均包含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未分类菌门等;A组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的绝对丰度较B组下降(P<0.05)。在属水平上,两组主要优势菌群均包含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和特布尔西菌属等;A组双歧杆菌属、丙酸杆菌属、罗斯氏菌属和拟杆菌属的绝对丰度较B组下降,肠球菌属的绝对丰度较B组升高(P<0.05)。A组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低于B组(P<0.05);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R值>0,P<0.05)。结论不同疗效的危重症早产儿肠道菌群在门、属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群大致相同,但其肠道菌群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疗效不满意者的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及双歧杆菌属、丙酸杆菌属、罗斯氏菌属和拟杆菌属的绝对丰度,以及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早产儿 肠道菌群 定植特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FGF19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特点、β-GD活性的相关性
10
作者 陈立佳 陈焕 +3 位作者 王莹 魏玉凤 叶立伟 张军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66-1669,共4页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特点、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大庆龙南医院7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5例非高胆红素血...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特点、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大庆龙南医院7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5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FGF19、总胆红素、总胆汁酸(TBA)水平及肠道菌群特点、β-GD活性,Pearson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FGF19、肠道菌群、β-GD活性与血清总胆红素、TBA水平相关性,FGF19与肠道菌群特点、β-GD活性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GF19水平更低,总胆红素、TBA水平和β-GD活性更高,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更少,大肠埃希菌数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FGF19水平及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与血清总胆红素、TBA水平呈负相关,大肠埃希菌数量、β-GD活性与血清总胆红素、TBA水平呈正相关(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FGF19水平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大肠埃希菌数量、β-GD活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FGF19异常低表达,且与肠道菌群紊乱及β-GD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肠道菌群特点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下载PDF
正常顺产婴儿出生6月内肠道菌群的发育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永创 李依米 +2 位作者 吴璐璐 罗慧娟 肖小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2,共10页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顺产婴儿胎粪菌群特点及出生6个月内婴儿肠道菌群发育的生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婴儿出生后第1次胎粪,第3天、14天及6个月的粪便标本12例,基于16S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物种差异。结果:(1)正...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顺产婴儿胎粪菌群特点及出生6个月内婴儿肠道菌群发育的生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婴儿出生后第1次胎粪,第3天、14天及6个月的粪便标本12例,基于16S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物种差异。结果:(1)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1次胎粪含丰富菌群,出生后第3天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在4个时期中最低;新生儿期(出生后第3及14天)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相似,而与第1次胎粪、出生后第6个月粪便标本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个月内婴儿肠道菌群以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变化最为显著,第1次胎粪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达48%,出生后第3天时降至18.3%,主要是变形菌门中罗尔斯通菌属、不动杆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显著减少,此后至6月龄,变形菌门丰度保持相对稳定;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在出生后第1次胎粪中仅为1.9%,随年龄迅速上升,6月龄时高达43.1%;主要是双歧杆菌属显著增加。结论:肠道菌群定植可能始于宫内时期,胎粪中变形菌门占比非常高;出生后3天内肠道菌群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6月内婴儿肠道菌群以双歧杆菌迅速增长为其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肠道菌群 发育特征 物种差异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军梅 吴敏娜 杨健全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1期49-51,共3页
目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40例ASD患儿纳入观察组,同期将40例正常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肠道菌相对丰度水平。结果观察组酸杆菌门... 目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进行评价。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40例ASD患儿纳入观察组,同期将40例正常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肠道菌相对丰度水平。结果观察组酸杆菌门、Erysipelotrichacese、消化链球菌、链球菌系链球菌科、厚壁菌门、瘤胃球菌门肠道菌相对丰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SD患儿酸杆菌门、Erysipelotrichacese、消化链球菌、链球菌系链球菌科、厚壁菌门、瘤胃球菌门肠道菌相对丰度相较于正常儿童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肠道菌群 特征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及药物治疗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曦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6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的40例非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并将66例肝硬化患...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的40例非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并将6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三联活菌治疗组和二联活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一定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两组肠道内菌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三联活菌组和二联活菌组患者粪便pH值、粪氨和血氨水平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活菌能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内毒素血症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P〈0.05),三联活菌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给予益生菌制剂治疗可不仅能改善患者菌群失调,还能减少患者粪便pH值、粪氨和血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道菌群特征 药物治疗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湿热体质人群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分析
14
作者 李剑莹 莫秀云 韦芳宁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7期733-738,共6页
目的:探讨湿热体质人群肠道菌群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体检科体检的湿热体质人群30例纳入湿热质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平和体质人群30例纳入平和质组。收集两组人群粪便,通过16S rDNA... 目的:探讨湿热体质人群肠道菌群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体检科体检的湿热体质人群30例纳入湿热质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平和体质人群30例纳入平和质组。收集两组人群粪便,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比较湿热质与平和质两种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的不同之处。结果:湿热质组及平和质组的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湿热质组的Shannon指数低于平和质组(P<0.05)。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 PCoA)显示,湿热质组和平和质组的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差异较大(P<0.05)。门分类水平上,湿热质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比值呈下降趋势,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低于平和质组(P<0.01)。属分类水平上,湿热质组中布劳特氏菌属、迟缓埃格特菌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平和质组(P<0.05),双歧杆菌属、Alistipes、Odoribacter、瘤胃球菌属、颤螺菌属、无色杆菌属、Anaerostipes的相对丰度均低于平和质组(P<0.05)。结论:湿热体质人群存在肠道菌群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质 平和质 肠道菌群 分布特征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肠道菌群特征、叶酸与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房国祥 章震花 陈兵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35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特征、叶酸与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SCZ)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并分析预测SCZ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常州市德安医院SCZ患者86例,设为SCZ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特征、叶酸与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SCZ)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并分析预测SCZ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常州市德安医院SCZ患者86例,设为SCZ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含量及相关指标叶酸水平,观察SCZ患者发作期、缓解期临床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肠道菌群相关指标、叶酸与SCZ患者发作期PANSS评分的关系,建立ROC曲线分析叶酸、肠道菌群含量预测SCZ发生的价值。结果:SCZ组叶酸水平、双歧杆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拟杆菌属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Z患者缓解期PANSS总分、分项分及补充项分较发作期均下降(P<0.05)。SCZ患者叶酸水平与双歧杆菌含量呈正相关(r=0.524,P=0.000),与拟杆菌属含量呈负相关(r=-0.476,P=0.000);叶酸水平、双歧杆菌含量与发作期PANSS总分、分项分及补充项分均呈负相关(P<0.05);拟杆菌属含量与发作期PANSS总分、分项分及补充项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叶酸、双歧杆菌、拟杆菌属、双歧杆菌+拟杆菌属及三项联合预测SCZ发生的AUC分别为0.775、0.772、0.729、0.875、0.934,取最佳界值时,单独指标敏感度偏低,两项联合、三项联合敏感度明显提高,分别为0.783、0.833。结论:首发未用药SCZ患者叶酸、肠道菌群含量变化明显,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叶酸、双歧杆菌含量、拟杆菌属含量联合预测SCZ发生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未用药 肠道菌群特征 症状 相关性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建军 陈海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9期3497-3500,共4页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A组;另收集同期在医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纳入B组。采集所有入组者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00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A组;另收集同期在医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纳入B组。采集所有入组者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测定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的菌群数量),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不同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疾病分期、病情严重程度UC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结果 A组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数量均较B组低,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数量较B组高(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变范围UC患者肠道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患者的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数量均低于缓解期组,肠球菌属及大肠埃希菌属数量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重度患者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最低,中度患者次之,轻度患者最高,重度患者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最高,中度患者次之,轻度患者最低(P<0.05)。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是病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OR<1,P<0.05);高水平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是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UC患者肠道菌群呈失衡状态,以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数量下降及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数量增加为主要分布特征,同时肠道菌群分布情况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分布特征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炎 聂晓博 +1 位作者 刘姣 程杰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0期1885-1889,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目前,EMS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体内性激素失衡、免疫炎症刺激下的异位增生以及基于肿瘤特性的侵袭逃逸等密切相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目前,EMS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体内性激素失衡、免疫炎症刺激下的异位增生以及基于肿瘤特性的侵袭逃逸等密切相关。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其与EMS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肠道菌群参与EMS的具体途径和机制可能涉及雌激素、免疫炎症、肿瘤特性等环节。因此,未来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肠道菌群失常可以为EMS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肠道菌群 雌激素 免疫炎症 肿瘤特性
下载PDF
结肠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文静 黄华丽 +3 位作者 唐少波 罗期 谢榕 卢杰夫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5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及临床特点,提高对结肠息肉的诊断能力,预防肠癌。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经肠镜确诊为结肠息肉的患者为试验组,同期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晨起新鲜粪便,30 min内送检验...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及临床特点,提高对结肠息肉的诊断能力,预防肠癌。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经肠镜确诊为结肠息肉的患者为试验组,同期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晨起新鲜粪便,30 min内送检验科进行革兰染色涂片镜检了解肠道细菌情况。同时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Hp感染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特点。结果:试验组BMI≥24 kg/m2比例和便秘及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G+杆菌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G-杆菌和G+球菌增多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杆菌增多、G-杆菌减少、G+球菌减少、G-球菌增多、G-球菌减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道菌群细菌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CRP、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超重、长期便秘、血脂增高的人群可能更容易罹患结肠息肉,结肠息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肠道菌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状况及其慢性间歇性缺氧状况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斌 薛珉 +2 位作者 余苏云 贝颂华 高习文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80-284,301,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状况和病理特征。方法选择100例患者或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康者(对照组)、结直肠癌合并OSAHS患者(结直肠癌+OSAHS组)、单纯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 目的分析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状况和病理特征。方法选择100例患者或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康者(对照组)、结直肠癌合并OSAHS患者(结直肠癌+OSAHS组)、单纯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单纯OSAHS患者(OSAHS组)各25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粪便标本,检测并对比各组肠道菌群集落数。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以及非结肠癌者肠黏膜组织的缺氧诱导因子1(HIF-1)、谷氨酰胺酶2(GLS2)的表达情况。比较4组HIF-1和GLS2的阳性率,以及结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HIF-1、GLS2表达阳性率的差异。分析结直肠癌+OSAH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HIF-1、GLS2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OSAHS组、结直肠癌组、OSAHS组、对照组的乳酸杆菌集落数依次升高,大肠埃希菌集落数依次降低;结直肠癌+OSAHS组、结直肠癌组的脆弱拟杆菌、粪肠球菌集落数均高于OSAHS组、对照组,双歧杆菌集落数均低于OSAHS组、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OSAHS组、结直肠癌组、OSAHS组的HIF-1、GLS2表达阳性率均升高(均P<0.05)。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HIF-1、GLS2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结直肠癌+OSAHS患者中,浸润深度大、Dukes分期高、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GLS2阳性率升高,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HIF-1阳性率升高(均P<0.05)。结论合并OSAHS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OSAHS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引起结直肠癌,并与其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结直肠癌 慢性间歇性缺氧 肠道菌群 缺氧诱导因子1 谷氨酰胺酶 病理特征
下载PDF
探讨双歧杆菌对剖宫产儿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代谢以及定植等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若春 梁红芬 文幕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8期21-22,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用含有双歧杆菌辅食喂养对剖宫产儿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代谢以及定植等生理特征的影响,扩大双歧杆菌在医学治疗上的使用范围。方法通过剖宫产出生的220例婴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喂养配... 目的研究探讨用含有双歧杆菌辅食喂养对剖宫产儿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代谢以及定植等生理特征的影响,扩大双歧杆菌在医学治疗上的使用范围。方法通过剖宫产出生的220例婴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喂养配方,观察组采用含有双歧杆菌的辅食进行喂养,对照两组剖宫产儿的具体的生理特征变化。结果两组剖宫产儿生理特征的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双歧杆菌加入剖宫产儿的辅食中进行喂养,可以促进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代谢以及定植,减少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便秘、腹泻、湿肺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剖宫产儿 肠道菌群 生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