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现场急救用折叠式肠外露包扎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雷琎 高自然 赵玺龙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1年第5期99-100,103,共3页
目的:设计一种现场急救用折叠式肠外露包扎装置,以满足肠外露患者的急救需求。方法:该装置包括碗状主体、贴合部、固定结构和创口保护结构4个部分。碗状主体与贴合部由医用橡胶或硅胶一体成型,且可折叠收纳。固定结构由固定线、弹性固... 目的:设计一种现场急救用折叠式肠外露包扎装置,以满足肠外露患者的急救需求。方法:该装置包括碗状主体、贴合部、固定结构和创口保护结构4个部分。碗状主体与贴合部由医用橡胶或硅胶一体成型,且可折叠收纳。固定结构由固定线、弹性固定带和固定扣组成。创口保护结构分布于贴合部内侧,包括环状纱布和分布于环状纱布两侧的水凝胶敷贴。结果:该装置便于肠外露的包扎固定及拆卸,降低了急救过程中感染的概率。结论:该装置操作简单、耗时短、牢固性好、舒适性高,适合战时、灾害救援或常规腹部伤所致肠外露救治包扎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露 包扎装置 腹部伤 现场急救
下载PDF
腹壁缺损肠道外露动物模型制备与评价
2
作者 巩顺 郭晨 +4 位作者 姚国泉 那琦 杨建常 梁国标 金海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9-132,136,共5页
目的建立腹壁缺损肠道外露动物模型,为腹部外伤的救治实战化训练和考核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8头4~6个月龄健康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6头。3组实验猪的麻醉方法、造模准备等步骤均相同... 目的建立腹壁缺损肠道外露动物模型,为腹部外伤的救治实战化训练和考核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8头4~6个月龄健康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6头。3组实验猪的麻醉方法、造模准备等步骤均相同。空白组仅解剖显露腹膜,不予造模损伤。对照组造模后不予救治措施干预。实验组造模后由6名参试人员行保护性包扎等操作。记录并比较3组实验猪各项生命体征与伤口组织细菌培养情况。统计实验组动物模型保护性包扎训练情况。设计一种新的战伤动物模型评价方法(100分制),统计6名参试人员对实验组动物模型的评分。结果对照组平均脉搏、平均呼吸频率、体温均高于空白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脉搏、平均呼吸频率、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伤口细菌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气球菌、牛链球菌、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均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6名参试人员对动物模型的伤情真实感、模型参数、麻醉与伦理、模型推广性、训练效果等5个方面给予动物模型评价较高(平均分8~10分);对模型标准化、造模难度、造模时间、造模工具、考核要素等5个方面评价一般(平均分5~7分)。结论成功建立腹壁缺损肠道外露动物模型,能够基本满足战伤救治实战化训练和考核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腹壁缺损 肠道外露 模型评分
下载PDF
蔬果中残留农药的生物可给性及其膳食暴露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施艳红 刘玉莹 +4 位作者 肖金京 丰荣鹏 廖敏 花日茂 操海群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5期938-944,共7页
运用体外模拟方法从生物可给性方面评估污染物的膳食暴露风险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膳食摄入是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为主要的暴露途径,研究蔬果中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对其膳食暴露的作用规律是当前农药残留健康风险分析... 运用体外模拟方法从生物可给性方面评估污染物的膳食暴露风险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膳食摄入是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为主要的暴露途径,研究蔬果中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对其膳食暴露的作用规律是当前农药残留健康风险分析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重点综述了基于农药残留分析测定生物可给性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介绍了不同营养成分强化下蔬果中农药残留的生物可给性,着重总结了饮食习惯对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生物可给性评估蔬果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评估,并对其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果 农药残留 生物可给性 体外胃肠模拟法 膳食暴露
下载PDF
直肠癌放疗不同技术和体位对小肠受照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薛波 陈国付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4期70-74,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直肠癌放疗技术对小肠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照射方案包括俯卧位3D-CRT、仰卧位3D-CRT、俯卧位IMRT与仰卧位IMRT。比较两种治疗体位PTV、小肠、... 目的探讨不同直肠癌放疗技术对小肠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直肠癌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照射方案包括俯卧位3D-CRT、仰卧位3D-CRT、俯卧位IMRT与仰卧位IMRT。比较两种治疗体位PTV、小肠、膀胱照射体积,比较相同治疗体位两种照射技术小肠受照体积及相同照射技术不同体位小肠受照体积。结果两组体位靶区PTV与小肠照射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膀胱照射体积显著小于仰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3D-CRT放疗技术小肠V45受照体积显著高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3D-CRT放疗技术小肠V45受照体积显著高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技术下仰卧位小肠V45显著高于俯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放疗技术下仰卧位小肠V45显著高于俯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的体位,IMRT相对于3DCRT小肠照射剂量更少,而相同的照射技术下,俯卧位小肠V45更小,提示俯卧位照射能够减少小肠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放疗 体位 小肠 受照剂量
下载PDF
胚胎期铅暴露对子代大鼠摄食和排便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5
作者 周戬平 王帆 +4 位作者 易晓青 王雪莹 姜永生 耿妍 王晶晶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3-469,共7页
目的探讨胚胎期铅暴露对子代大鼠摄食、排便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孕期自由饮用0.1%(低剂量铅暴露组)和0.2%醋酸铅(高剂量铅暴露组)溶液的方法建立胚胎期铅暴露模型,并设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母鼠娩出的雄性仔... 目的探讨胚胎期铅暴露对子代大鼠摄食、排便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孕期自由饮用0.1%(低剂量铅暴露组)和0.2%醋酸铅(高剂量铅暴露组)溶液的方法建立胚胎期铅暴露模型,并设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母鼠娩出的雄性仔鼠纳入研究,各组分别取10只仔鼠观察其在摄食、排便、胃排空、小肠推进及胃黏膜病理性炎性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特点;各组分别取8只仔鼠,应用电镜技术、免疫组化等方法从空肠微绒毛及细胞连接超微结构变化,以及摄食中枢胆囊收缩素-8(CCK-8)、胃动素(MTL)的表达等方面揭示胚胎期铅暴露仔鼠胃肠动力异常的可能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铅暴露组仔鼠每日摄食量下降,粪便含水量增加,粪粒质量减少,小肠推进速度增加(P<0.05);高剂量铅暴露组仔鼠胃排空能力较对照组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胚胎期铅暴露仔鼠胃黏膜出现明显的病理炎性改变(P<0.05);空肠微绒毛减少、长度短缩及上皮间桥粒数目减少、致密斑间隙扩大(P<0.05);摄食中枢MTL、CCK-8表达增加(P<0.05);上述改变的程度与铅暴露剂量间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胃肠结构损害程度,以及CCK和MTL在中枢的表达水平具有铅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胚胎期铅暴露仔鼠出现异常的摄食、排便及消化功能改变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排空 小肠推进 空肠微绒毛 胚胎期 铅暴露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