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翔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 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孔镜组(采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42例)和开窗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38例)。... 目的 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孔镜组(采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42例)和开窗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JOA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孔镜组均短(少)于开窗组(P<0.001)。术后3个月JOA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且能达到同开放手术相同的直接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志朋 汪冬生 刘合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LDH 140例,依据手术入路分为侧后入路组和后路入路组,每组70例。侧后入路组行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后路入路组行后路入路椎间孔镜...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LDH 140例,依据手术入路分为侧后入路组和后路入路组,每组70例。侧后入路组行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后路入路组行后路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结果侧后入路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后路入路组(P<0.05),侧后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路入路组(P<0.05)。术后1 d、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后路入路比较,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LDH的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性高、康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术 侧后入路 后路入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单传岗 陶景玉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9期20-22,共3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照组为常规开腹手术患者...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照组为常规开腹手术患者,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于传统术式,患者痛苦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结直肠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直接线性变换算法机器人辅助改良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孙海朋 王帅 +5 位作者 王存硕 郑华 薛海滨 李力韬 陶笙 罗小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4-1172,共9页
目的:比较直接线性变换(direct linear transformation,DLT)算法机器人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手术与常规改良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DLT算法机器人辅助改... 目的:比较直接线性变换(direct linear transformation,DLT)算法机器人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手术与常规改良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DLT算法机器人辅助改良TESSYS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应用机器人辅助和常规改良TESSYS手术治疗的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15~89岁(51.44±19.14岁)。DLT算法机器人辅助改良TESSYS手术15例(机器人组);常规方法行改良TESSYS手术28例(常规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节段、突出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关节突成形前时间、成形时间、手术时间,术前、术后1d和末次随访时的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常规组1例术中硬膜损伤,严密缝合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无明显症状,未出现血肿、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机器人组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复查神经根减压充分。机器人组穿刺次数1.67±0.82次,常规组7.89±1.9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透视次数12.27±1.44次,常规组19.71±1.4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关节突成形前时间6.33±1.50mins,常规组16.21±4.61m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关节突成形时间16.60±2.53mins,常规组20.11±7.21m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手术时间71.27±11.33mins,常规组85.21±19.08m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前、术后1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6.33±1.05分、2.73±1.39分、1.27±0.46分,常规组分别为6.21±0.96分、2.57±0.63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DLT算法 机器人辅助 椎间孔镜 穿刺 关节突成形
下载PDF
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韦春琳 秦玉梅 +3 位作者 姜红卫 班润丝 蒙榕榕 蔡秀 《系统医学》 2017年第24期157-159,共3页
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该科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6例)的护理资料,比较护理前、后的手术效果优良率、VA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 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该科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6例)的护理资料,比较护理前、后的手术效果优良率、VA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186例)均能进行随访,行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后效果评估,优101例,良68例,可12例,差5例,优良率达到了90.8%;术前患者的VAS评分为(8.01±1.21)分,术后7 d VAS评分为(2.93±1.09)分,术后随访1个月VAS评分为(2.21±0.98)分,术前与术后7 d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95,P=0.001<0.05),术后7 d与术后1个月VAS评分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8,P=0.001<0.05),说明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充分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手术效果。结论椎间孔镜术前、术中、术后充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充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下载PDF
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董海涛 甄瑞鑫 李海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采用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术后相关评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将VAS疼痛评分、OSWESTRY评分、Lehmann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术后、术后...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采用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术后相关评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将VAS疼痛评分、OSWESTRY评分、Lehmann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术后、术后3个月的恢复状态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30例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0.00%。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疼痛症状、腰椎功能恢复、治疗优良率方面均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 神经根
下载PDF
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彭科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5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究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配至两组。椎间孔镜组48例患者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48例患者则采用传... 目的探究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配至两组。椎间孔镜组48例患者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48例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开刀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各时段疼痛评分进行调查。结果手术指标方面,椎间孔镜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在患者疼痛情况方面,椎间孔镜组患者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的VAS评分。组间各项数据经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脊柱椎间孔镜手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症的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明显,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采用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长中 魏增春 贺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7期2263-2266,共4页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间日照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26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间日照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26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窗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短[(7.1±3.1)d比(11.5±4.2)d],切口长度小[(1.2±0.3)cm比(4.3±1.6)cm],术中出血量少[(22.3±8.2)mL比(36.3±9.2)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65、3.965、5.566,均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两组VAS评分在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88、4.589、3.998,均P〈0.05)。术前至术后6个月,两组ODI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两组ODI在不同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4,P〈0.05)。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7.3%,与对照组的8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比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4,P〉o.05)。结论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组织创伤小;疼痛症状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椎间孔镜 疼痛 手术后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技术联合中医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笔锋 王思灿 +3 位作者 黄国星 胡日鹤 黄嘉升 蓝国建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中药、电针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椎间孔镜手术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则联合中药、电针等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中药、电针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椎间孔镜手术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则联合中药、电针等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观察组VAS、JOA、OD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椎间孔镜术后,联合中药、电针等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 中药 电针 中医综合疗法 疗效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镜术及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建民 杨兴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镜术及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同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予以分析。方法对2019年10月—2022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其中进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者52例、显微镜下髓核摘...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镜术及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同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予以分析。方法对2019年10月—2022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其中进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者52例、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48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根据疗效分组对影响疗效相关因素予以分析。结果行椎间孔镜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显微镜下髓核摘除者;两类手术患者术后VAS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升高,术后JOA评分行椎间孔镜组明显高于显微镜组,VAS评分则明显低于显微镜组(P均<0.05)。临床症状、椎间盘退变分级、分型、是否纤维环破裂、有无Modic改变、VAS及JOA评分是影响患者手术疗效的主要可疑因素(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椎间盘退变Ⅱ级、分型突出型、VAS评分是影响患者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经椎间孔镜手术相较于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疗效更佳。椎间盘等级、临床证型、VAS评分与手术疗效存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术 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静脉应用大剂量氨甲环酸降低椎间孔镜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风险的研究
11
作者 曹立颖 姜明静 +3 位作者 谢颖颖 林斌珍 尹小锋 陈开明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7期101-104,109,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应用大剂量氨甲环酸降低椎间孔镜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椎间孔镜手术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划分成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应用大剂量氨甲环酸降低椎间孔镜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椎间孔镜手术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划分成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静脉应用大剂量氨甲环酸,对照组50例患者静脉应用氯化钠,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术野质量评分(SSFQ)、最大血红蛋白丢失量、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3.42±6.09)mL、住院时间(1.91±0.23)d、最大血红蛋白丢失量(22.98±4.23)mL、凝血酶原时间(12.87±1.10)s、SSFQ评分(2.01±0.4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9.01±12.31)mL、(3.08±0.43)d、(41.34±4.53)mL、(13.81±1.11)s、(3.08±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6、16.966、20.951、4.253、14.965,P<0.05)。结论在椎间孔镜患者围手术期静脉应用大剂量氨甲环酸,可降低围手术期出血的发生率,有利于手术安全且顺利地实施,对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具有显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氨甲环酸 椎间孔镜 出血风险 围手术期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BEIS术对单节段单侧LDH患者术后影响
12
作者 宋中学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6期857-858,共2页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松解(BEIS)术对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影响。方法:将82例单节段单侧LDH患者按手术方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BEIS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视...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松解(BEIS)术对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影响。方法:将82例单节段单侧LDH患者按手术方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BEIS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ODI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下地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与椎间孔镜下BEIS术均可有效治疗单节段单侧LDH,但椎间孔镜下BEIS术治疗单节段单侧LDH,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神经根减压松解术
下载PDF
消肿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神经根水肿临床研究
13
作者 詹力 唐镇江 李石乔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S0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消肿汤治疗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减轻神经根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行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讨消肿汤治疗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减轻神经根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行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术后观察组患者给予消肿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术后5,7 d,两组患者前列腺素E_(2)(PGE_(2))、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治疗分数(JO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肿汤治疗椎间孔镜手术后神经根水肿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疼痛介质对神经根水肿的促进效果,进一步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及下肢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汤 椎间孔镜术 腰椎间盘突出 神经根水肿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TLI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立栋 袁峰 +5 位作者 陈宏亮 张成亮 周志 宋大江 陈刚 吴建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4期4696-4700,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96例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96例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8,采用TLIF术式治疗)和B组(n=48,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高度、滑脱程度、隐神经、腓肠神经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胫神经、腓总神经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优良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滑脱程度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隐神经SCV、腓肠神经SCV、胫神经MCV、腓总神经MCV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TLIF术式相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治疗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腰背功能,明显改善双下肢神经功能,提高筋膜代偿能力,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神经根管狭窄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蒋顺琬 陈大宇 麦庆春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1例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1例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Mac Nab优良率为86.7%,研究组Mac Nab优良率高达96.8%,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对于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安全性
下载PDF
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郝志强 范留欣 《临床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镜孔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经皮侧后路椎...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镜孔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1.23±3.23)ml、(89.71±5.30)min、(4.50±1.01)d、(0.77±0.32)cm,其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其余相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京涛 刘利民 +3 位作者 黄鹤 许新 孙东红 王永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期354-357,39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TE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治疗的120例单节段单侧LDH患者,其中采用PTED术式治疗患者60例,作为PTED组...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TE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治疗的120例单节段单侧LDH患者,其中采用PTED术式治疗患者60例,作为PTED组,采用FD术式治疗患者60例,作为FD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在术后12个月时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PTED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FD组(P<0.05)。术后12个月PTED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FD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低,且与上一时间点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TED组优良率为93.33%,与FD组的9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DH患者的疗效无差异,但是采用PTED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减轻术后疼痛和改善生活能力方面优于FD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椎间孔镜 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型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豆志文 李震 左伟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0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分型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25例不同临床分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临床分型LDH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评估...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分型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25例不同临床分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临床分型LDH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评估手术安全性;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比较不同分型患者手术疗效。结果: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下,侧弯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其他分型的患者,足下垂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其他分型的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后1个月随访,不同临床分型LDH患者VAS、ODI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对不同临床分型LDH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患者术后疼痛逐渐减轻、腰椎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且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指标良好,但其中侧弯型患者临床效果最佳、足下垂型患者疗效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分型 经皮椎间孔镜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康带军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析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椎间孔镜下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椎间孔镜下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对其术前术后疼痛评分及腰椎JO... 目的探析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椎间孔镜下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椎间孔镜下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对其术前术后疼痛评分及腰椎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发现,术后优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腰椎JOA评分发现,术后优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良好,使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下脊柱内固定系统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
20
作者 辛士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骨科开放手术,比较...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骨科开放手术,比较两组疼痛程度(VAS)、腰椎功能(ODI、JOA)及总有效率。结果术前比较两组VAS、ODI、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VAS、O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均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67%vs.83.72%,P=0.026)。结论与骨科开放手术比较,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能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功能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