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概况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寒 董宝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期75-77,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治疗痛苦小、费用低,易被患者所接受,方法也更为多样化,常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取长补短,具体治疗须据患者情况选择;包括中药内服及针灸推拿等,联合牵引、西药口服、甘露醇及腰椎牵引等康复理疗。针刺:温针灸平衡针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治疗痛苦小、费用低,易被患者所接受,方法也更为多样化,常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取长补短,具体治疗须据患者情况选择;包括中药内服及针灸推拿等,联合牵引、西药口服、甘露醇及腰椎牵引等康复理疗。针刺:温针灸平衡针法加耳针及银质针十字定位等。推拿:三步九法、五段拔伸、疏经通督、腰部斜扳法等。临床常多种方法叠加,协同治疗,较多应用是针灸推拿联合口服中药、针灸推拿正骨、针灸敷药牵引治疗等综合治疗。西医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出血量大、创口大、并发症多等渐渐不被选择,微创治疗技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脊柱稳定性得到最大限度保留,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重视;大多采用微创手术椎间孔镜技术椎间盘造影,摘取病变髓核组织,射频消融促进髓核和纤维环形成、椎板开窗术、硬膜外注射混合药液及医用臭氧椎间盘内注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痹症 腰腿痛 中药内服 牵引 康复理疗 温针灸 耳针 推拿 微创手术 椎间孔镜 射频消融 硬膜外注射 医用臭氧椎间盘内注射 中药复方 综述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陶熔 王静 +1 位作者 李海芹 夏令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分为联合组、冲击波组及对照组。3组患者均给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治疗,冲击波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联...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分为联合组、冲击波组及对照组。3组患者均给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治疗,冲击波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服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及腰椎间孔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周、4周及8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下背痛功能障碍调查问卷(RMDQ)以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ODI、RMDQ及QOL—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在治疗1周时,发现联合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6±1.4)分]、ODI评分[(15.9±8.3)分]、RMDQ评分[(9.9±5.4)分]及QOL-SF36评分[(74.6±17.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并且这种差异持续保持至治疗8周观察结束时;在治疗4周时冲击波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5±1.3)分]、ODI评分[(15.1±7.3)分]、RMDQ评分[(9.8±5.1)分]及QOL—SF36评分[(76.8±16.8)分]与对照组问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差异持续保持至治疗8周观察结束时。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腰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 体外冲击波 椎间孔 注射治疗
原文传递
椎间孔注射与改良硬膜外腔灌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3
作者 曹正培 何金莲 +2 位作者 余晶 潘燕娟 左玮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04-507,共4页
目的:比较椎间孔注射与改良硬膜外腔灌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注射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DSA介导... 目的:比较椎间孔注射与改良硬膜外腔灌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注射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DSA介导下精准椎间孔药物注射;对照组采用DSA介导下改良硬膜外腔药物灌注。比较两组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药液分布优良率以及安全性的统计学差异;随访并分析术后1h、1周、3个月时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总有效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术后1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h的NDI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NDI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注射与改良硬膜外腔灌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均较高,椎间孔注射能在早期减轻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而改良硬膜外腔灌注治疗的效果更为缓慢和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孔注射 改良硬膜外腔灌注
下载PDF
四区域腰椎间孔注射联合五联法治疗复杂性膝关节痛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海军 张超 +2 位作者 徐伟军 康靖东 高洪波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四区域腰椎间孔注射联合五联法治疗复杂性膝关节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北京核工业医院四〇一院区确诊为复杂性膝关节痛采用四区域腰椎间孔注射联合五联法治疗的80例患者(A组)和仅采用五联法治疗的80例患... 目的探讨四区域腰椎间孔注射联合五联法治疗复杂性膝关节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北京核工业医院四〇一院区确诊为复杂性膝关节痛采用四区域腰椎间孔注射联合五联法治疗的80例患者(A组)和仅采用五联法治疗的80例患者(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3个月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数字疼痛评分(NR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NRS评分及ODI得分均逐渐降低,且A组均低于B组(均P<0.05)。结论四区域腰椎间孔注射联合五联法治疗复杂性膝关节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区域 椎间孔注射 五联法 复杂性膝关节痛
下载PDF
穴位注射与经椎旁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能 曾得明 陈国材 《河南中医》 2016年第11期1973-1975,共3页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与经椎旁椎间孔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椎间孔注射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整脊疗法,穴位注射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椎间孔注射组给予经椎旁椎间孔...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与经椎旁椎间孔注射参麦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椎间孔注射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整脊疗法,穴位注射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椎间孔注射组给予经椎旁椎间孔注射药液,药液均为参麦注射液3 m L、2%利多卡因1 m L、曲安奈德10 mg。通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穴位注射组和椎间孔注射组治疗前后组内JOA评分、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两者间JOA改善指数、改善率比较椎间孔注射组显著优于穴位注射组,两组间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穴位注射与经椎旁椎间孔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均可改善患者JOA评分及VAS评分,而后者改善JOA评分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穴位注射 椎间孔注射 参麦注射液
下载PDF
银质针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施丽燕 袁改能 +2 位作者 刘薛锋 万燕杰 徐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94-597,共4页
目的:研究银质针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经椎间孔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银质针联合CT引导下经椎间孔注射治疗,采用视... 目的:研究银质针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经椎间孔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银质针联合CT引导下经椎间孔注射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的疼痛变化;采用MacNab疗效标准评估治疗后1月、3月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月、3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月、3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月、3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0.0%、9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2.5%、77.5%)。结论:CT引导下经椎间孔注射治疗联合银质针综合治疗较单纯椎间孔注射治疗,疼痛缓解更明显、症状改善更显著,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银质针疗法 神经根阻滞 椎间孔注射
下载PDF
椎间孔阻滞加痛点注药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伟民 周红梅 +4 位作者 姜玉英 张坤全 汤军宏 林德儒 陈焕英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12期57-58,33,共3页
目的评价椎间孔阻滞加痛点注药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简称PHN)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60例,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30例,采用椎间孔阻滞加痛点注药;对照组30例,单用椎间孔阻滞治疗。阻滞液为含克痛宁的混合液。结果治疗后3-8周,两组显效率... 目的评价椎间孔阻滞加痛点注药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简称PHN)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60例,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30例,采用椎间孔阻滞加痛点注药;对照组30例,单用椎间孔阻滞治疗。阻滞液为含克痛宁的混合液。结果治疗后3-8周,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6.67%、90.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依随访时间延长,两组镇痛效果为优的病例均无疼痛复发或加重,而原镇痛效果非显著的病例疼痛在逐渐缓解,12个月内,两组原镇痛效果非显著的病例22例中有11例转为优(占50%),提示含克痛宁的阻滞液行神经阻滞治疗有可能存在远期疗效。结论椎间孔阻滞加痛点注药是治疗PHN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间孔阻滞 痛点注药
下载PDF
消炎止痛液横突孔内注射治疗慢性腰腿痛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华泉 徐义熙 《中国疗养医学》 2008年第3期156-15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消炎止痛液横突孔内注射治疗慢性腰腿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主诉有下腰痛和腰腿痛病人64例,并分别经过CT、MRI和X线腰椎摄片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骨质增生。将样本随机分成两组,即消炎止痛液组(38例)和中药混合组(26... 目的观察分析消炎止痛液横突孔内注射治疗慢性腰腿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主诉有下腰痛和腰腿痛病人64例,并分别经过CT、MRI和X线腰椎摄片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骨质增生。将样本随机分成两组,即消炎止痛液组(38例)和中药混合组(26例),采用腰椎横突孔内药物注射,每周1次,4次为1疗程。结果消炎止痛液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中药混合组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4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84.6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两个月跟踪疗效评定,消炎止痛液组优良率为92.11%,中药混合组优良率为73.08%,两组治疗的远期效果比较,消炎止痛液组明显优于中药混合组(P<0.01)。结论两组药物腰椎横突孔内注射治疗慢性腰腿痛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临床效果,而消炎止痛液的近期疗效和远期效果都优于中药混合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腿痛 消炎止痛液 横突孔 注射
下载PDF
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行体外冲击波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磊 沈玉杰 黄小霞 《现代医学》 2018年第12期1377-1381,共5页
目的:探讨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行椎间孔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40例我院收治的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入院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70,采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与观察组(n=70,... 目的:探讨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行椎间孔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40例我院收治的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入院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70,采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与观察组(n=70,采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椎间孔注射),观察相关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在治疗后各个时间段VAS评分、RMDQ评分、ODI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在治疗1、4、8周时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QOL-SF36评分显著上升,且观察组的QOL-SF36评分显著高于照组(P <0. 05),此外,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行椎间孔注射及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能有效缩短病程,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 椎间孔注射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原文传递
腰椎间孔侵入性操作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5
10
作者 袁仕国 李义凯 +1 位作者 王华军 潘长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为腰椎间孔的侵入性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具防腐尸体上,解剖观测走行于L1~5椎间孔的血管、韧带和神经及其毗邻关系。结果腰椎间孔出口区几乎被神经血管封闭,在相邻两横突根(或横突根与骶翼)连线的中点紧贴椎板外缘,以及横... 目的为腰椎间孔的侵入性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具防腐尸体上,解剖观测走行于L1~5椎间孔的血管、韧带和神经及其毗邻关系。结果腰椎间孔出口区几乎被神经血管封闭,在相邻两横突根(或横突根与骶翼)连线的中点紧贴椎板外缘,以及横突根(或骶翼)上缘存在2个相对无神经血管区(三角工作区),但有12%腰横突根上缘三角工作区出现腰升静脉或(和)椎间静脉下支至腰静脉的交通支。结论⑴"三角工作区"为相对无血管区;⑵腰椎侧后方手术要注意入路区可能存在血管;⑶腰椎间孔穿刺时,针尖宜从两横突根中点,并紧贴椎板外缘刺入;⑷由于椎间孔出口区几乎被神经血管封闭,针刀在此处盲切危险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 椎间孔注射 三角工作区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超声与CT引导下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艾比不拉·衣明 张雪 +6 位作者 谢仁古丽·阿皮孜 阿孜古丽·卡斯木 迪丽白尔·塔力甫江 菲尔东·阿布力孜 张杰 张鑫 王德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6-670,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与CT引导下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CT组和超声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 目的:观察超声与CT引导下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CT组和超声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镇痛(加巴喷丁);CT组采用CT引导下行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联合口服药物;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联合口服药物;随访3个月,比较三组病人治疗前、后各个随访时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QS),口服加巴喷丁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病人VAS及Q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及CT组各随访时间段VAS及Q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口服加巴喷丁的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超声组与CT组比较,各时间段VAS及QS评分,口服加巴喷丁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及CT引导下胸椎椎间孔注射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而超声引导可以达到CT引导相同的效果,基于超声无辐射、价廉等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注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超声引导下 CT引导下
下载PDF
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熊应宗 朱俊琛 +5 位作者 王超 苏毅 李迎春 郑智文 马幸福 聂勇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牵引组、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卧位牵引治疗、颈椎间孔注射治疗和卧位... 目的:观察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牵引组、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卧位牵引治疗、颈椎间孔注射治疗和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第2天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第2天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组VAS及NDI评分均显著低于牵引组和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2天注射组VAS及NDI评分均显著低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牵引组VAS及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2天注射组VAS及NDI评分相比于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牵引组和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CSR在短期及远期均有显著临床疗效,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卧位牵引 颈椎间孔注射
原文传递
Applied anatomy of intrusive operation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 被引量:2
13
作者 You-liang WEN Si-guo YUAN +1 位作者 Yi-kai LI Yu-cong ZOU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65-172,共8页
Objective:To provide anatomical datum for intrusive operation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especially that using acupuncture-knife as intrusive tool.Methods:To dissect 10 antisepsis cadavers and observe the expos... Objective:To provide anatomical datum for intrusive operation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especially that using acupuncture-knife as intrusive tool.Methods:To dissect 10 antisepsis cadavers and observe the exposed blood vessels,ligaments,nerves and their adjacent relations in L1/2~L5/S1intervertebral foramen.Results: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 exit zones were almost sealed by nerves and blood vessels.There were two zones with relatively no blood vessel and nerve(triangular working zones)located in the midpoint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adjacent roots of transverse processus,and clung to lamina of vertebral arch,and they were also found upon the margo superior of the root of transverse processus,but the ascending lumbar vein or(and)the rami anastomoticus between the remi inferior of intervertebral vein and lumbar veins were observed in 12%triangular working zones upon the margo superior of root of transverse processus.Conclusions:"Triangular working zone"was relatively avascular zone.Pay attention to the possibilty of presence of blood vessels on the entrance passage of intrusive operations on lumbar side rear.The needlepoint should be pierced at the midpoint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adjacent roots of transverse processus and cling to the outer edge of lamina of vertebral arch when doing the foraminal lumbar puncture.As 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ina exit zone was almost sealed by nerves and blood vessels,blind incising and debonding with acupuncture-knife in this area was relatively much more danger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vertebral foramen injection through intervertebral foramen Acupotomy / Acupuncture-knife Triangular working zon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下载PDF
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熊应宗 朱俊琛 +2 位作者 龚悦诚 王超 郑智文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期31-33,37,共4页
目的:观察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痛点针刀闭合松解、颈椎椎间... 目的:观察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痛点针刀闭合松解、颈椎椎间孔注射和针刀松解与椎间孔注射联合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颈椎功能情况,并于3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三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联合组VAS及NDI评分均优于针刀组和注射组(P<0.05),且针刀组与注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治疗方案均能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改善颈椎功能,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的疗效优于两者的单一疗法,能更好地改善颈椎疼痛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痛点针刀闭合松解 颈椎间孔注射 疗效
下载PDF
病灶注药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伟民 陈福初 +2 位作者 邓磊 朱金梭 张照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病灶注药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硬膜外侧前腔和(或)椎间孔注药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蛄果随访1~2年,治愈(优)58例,良20例;治愈率66.44%,优良率90.69%。结论病灶注药加手法治疗腰... 目的观察病灶注药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硬膜外侧前腔和(或)椎间孔注药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蛄果随访1~2年,治愈(优)58例,良20例;治愈率66.44%,优良率90.69%。结论病灶注药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侧前腔 椎间孔 注药 手法治疗
下载PDF
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及皮内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勇 李文昌 +1 位作者 杨柳 李燕波 《智慧健康》 2019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联合皮内神经阻滞及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6例为该次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联合皮内神经阻滞及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6例为该次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臭氧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治疗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更理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联合皮内神经阻滞及臭氧注射治疗后,其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椎间孔神经阻滞 皮内神经阻滞 臭氧注射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下载PDF
腰椎间孔注射配合高频透热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7
作者 苏义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年第7期654-655,共2页
目的观察腰椎间孔注射配合高频透热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维生素B_(12)注射液0.5mg,0.9%氯化钠注射液20ml混合行腰椎间孔注射,1次/7d;间歇期配合高频透热疗法,1次/d,5d为... 目的观察腰椎间孔注射配合高频透热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维生素B_(12)注射液0.5mg,0.9%氯化钠注射液20ml混合行腰椎间孔注射,1次/7d;间歇期配合高频透热疗法,1次/d,5d为1疗程。结果 386例患者中,治愈313例,好转49例,无效24例,有效率93.7%。结论腰椎间孔注射配合高频透热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孔注射 高频透热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