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同宽 闫瑾 +2 位作者 靳晓亮 黄春波 杨瑞生 《临床研究》 2020年第8期28-30,共3页
目的对比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aSAH(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aSAH患者,以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35例患者采纳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B组35例患... 目的对比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aSAH(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aSAH患者,以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35例患者采纳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B组35例患者采纳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预后良好率71.43%明显高于B组45.71%(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B组2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aSAH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立刚 李瑞英 +4 位作者 韩清亮 官志豪 王明博 杨伟现 刘建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8期35-36,共2页
目的对于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于过去三年接诊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分析,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法对所选高... 目的对于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于过去三年接诊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分析,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法对所选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给予其中50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剩余50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将其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恢复良好与中度残疾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以及植物生存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对于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其提供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应用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永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4-15,17,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分级aSAH病例中抽选6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分别采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动脉... 目的比较分析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分级aSAH病例中抽选6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分别采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预后良好率(42.42%)低于实验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脑梗死率、再出血率、脑积水率、颅内感染率对比实验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脑血管痉挛率(24.24%)高于实验组(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25.66±7.83)d]多于实验组[(19.20±5.9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IgA[(1.44±0.37)g/L]、IgG[(7.28±3.18)g/L]、IgM[(0.90±0.07)g/L]均低于实验组[IgA(2.16±0.40)g/L、IgG(9.30±3.99)g/L、IgM(1.14±0.1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高分级aSAH的效果、安全性更佳,且对免疫力影响较弱,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文传递
丙泊酚与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高毅 冷玉芳 +4 位作者 张保朝 司小萌 温昌明 孙丽 孙军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全麻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73例)和七氟烷组(73例),均采用右美托...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全麻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73例)和七氟烷组(73例),均采用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进行诱导麻醉。术中,丙泊酚组给予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七氟烷组给予持续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停用麻醉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完全苏醒时间差异,检测两组麻醉前(T1)、复苏后12 h(T2)、24 h(T3)、48 h(T4)、72 h(T5)时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于术后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丙泊酚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分别为(9.9±2.3)min、(13.4±2.8)min、(21.3±3.7)min,七氟烷组分别为(10.1±2.4)min、(12.9±2.7)min、(20.9±3.9)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 1时点血清SOD、CA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点SOD、CAT水平均低于T1(P<0.05),其中丙泊酚组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GOS预后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全麻维持,麻醉效果及预后相近,但七氟烷较丙泊酚更能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对减轻脑组织损伤有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烷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玉珍 蔡冬梅 连春鸯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35期175-176,共2页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具体护理成效。方法于本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的患者中选取98例,随机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具体护理成效。方法于本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的患者中选取98例,随机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相关指标、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病症消除时间为(3.06±0.44)d,住院时间为(4.36±0.81)d,ADL评分为(27.29±3.64)分,MMSE评分为(3.69±1.14)分;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32%,病症消除时间为(4.72±0.63)d,住院时间为(6.52±0.84)d,ADL评分为(21.72±3.27)分,MMSE评分为(2.38±0.8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应用于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具有突出的成效,既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又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调节精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临床护理路径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基于临床路径的量化活动训练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阿玲 郭小叶 +3 位作者 樊毅 贾江利 李苗苗 杨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16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应用基于临床路径的量化活动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21年1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将2022年11月-2023年9月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给予基...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应用基于临床路径的量化活动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21年1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将2022年11月-2023年9月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给予基于临床路径的量化活动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2小时及术后24小时的舒适度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得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腰酸背痛、失眠、腹胀等伴随症状的发生率和自我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临床路径的量化活动训练能够有效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不适症状,体现人文关怀理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量化活动训练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舒适度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瑞马唑仑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孟彩霞 程慧冉 高雁华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7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76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76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观察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采用瑞马唑仑。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麻醉诱导后(T_(1))、插管后(T_(2))、术后即时(T_(3))、术后24 h(T_(4)),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变化更平稳(P<0.05);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有助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平稳变化,减轻应激反应,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栓塞 治疗性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脑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晓辉 王莉 +2 位作者 杜亮 郝雪莲 王媛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423-426,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患者根...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患者根据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调整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指标和脑血管痉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七氟醚消耗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T_(1)~T_(5)各时间点A组MAP和HR明显低于B组(P<0.05);七氟醚消耗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皮质醇和肾上腺素A组明显少于B组(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1~3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BIS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应用,可以减少七氟醚用量,抑制交感系统,用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可以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预后不良风险,有很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七氟醚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急性血栓事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丰兵 丁培源 +3 位作者 张健 孟佑强 黄盛 游轶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急性血栓事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52例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实施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实施阿司...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急性血栓事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52例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实施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头颅动脉瘤造影结果及颅内出血、血栓栓塞发生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共发现动脉瘤62枚,其中观察组31枚,对照组31枚。瘤直径范围1.5~15 mm,平均直径(6.2±1.1)mm。两组各动脉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术中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栓塞发生率11.52%低于对照组的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预防围术期栓塞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替罗非班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急性血栓事件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雷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9期9-10,共2页
目的 :探讨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的48h内,对其均使用支架... 目的 :探讨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的48h内,对其均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在这46例患者中,身体恢复良好的患者有35例(占76.09%),存在轻度残疾的患者有7例(占15.22%),存在重度残疾的患者有3例(占6.52%),处于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有1例(占2.17%)。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入院后的48h内 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下载PDF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患者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水珍 李少 江晓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3期106-108,19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围术期的干预效果及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60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快速康...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围术期的干预效果及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60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复发颅内出血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颅内出血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着较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围术期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
12
作者 于莉娜 霍颖 +1 位作者 丁丽娜 王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15期2763-276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寻找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并以存在术后再破裂出血的49(6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寻找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并以存在术后再破裂出血的49(61.25%)例为观察组,未出现术后再破裂出血的31(38.75%)例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再破裂出血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病程、吸烟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宽颈动脉瘤情况、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为导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再破裂出血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影响因素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0.729、0.778,敏感性较高。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再破裂出血产生可能与年龄、高血压病史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有关,因此在护理中应继续优化术后预防性护理流程,减少再破裂出血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再破裂出血 护理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