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
作者 黄仁燕 郑德 +3 位作者 徐菲 吴凡 高志玲 何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30-1234,共5页
目的观察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8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每组40例。介入治疗组患者接受经直肠超声引... 目的观察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8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每组40例。介入治疗组患者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手术治疗组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天、第7天的疼痛、发热、渗出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脓腔最大截面面积、切口愈合时间。结果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手术治疗组总有效率80%(32/4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85,P=0.709)。术后第3天、第7天,介入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渗出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脓腔最大截面面积方面均低于手术治疗组(P均<0.01)。介入治疗组直肠后间隙脓肿、高位括约肌间脓肿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手术治疗组(P均<0.01)。结论与传统切开引流术相比,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中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渗出,有效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超声检查 穿刺术 引流术 高位肛周脓肿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川 施海彬 +3 位作者 刘圣 杨正强 周卫忠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89例,选择性别、年龄、术前梗...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89例,选择性别、年龄、术前梗阻时间、梗阻类型、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值,接受引流治疗次数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梗阻类型(P=0.043)、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36)、血清肌酐值(P=0.032)、接受引流治疗次数(P=0.007)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P=0.015)5个因素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阻部位位于肝总管以上(P=0.037)、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0分(P=0.003)、仅接受1次引流治疗(P=0.036)及术后未行抗肿瘤治疗(P=0.021)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肝门部胆管癌所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时,梗阻部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接受引流治疗次数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部梗阻 黄疸 介入引流 生存期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与手术引流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辛波 张林波 +1 位作者 姜喜远 曹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比较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与手术引流的疗效。方法收集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31例,其中102例常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放置内、外引流管或者留置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组),解除胆管梗阻;另29... 目的比较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与手术引流的疗效。方法收集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31例,其中102例常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放置内、外引流管或者留置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组),解除胆管梗阻;另29例为同期术前判断有手术切除可能而术中证实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者不同意行PTCD治疗患者(手术引流组),行开腹胆管内、外引流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介入治疗组穿刺成功率100%,与手术引流组比较,介入治疗组平均胆红素下降50%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手术引流组(P<0.05)。结论与手术引流比较,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性,可以重复操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可以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手术引流 并发症 疗效
原文传递
Systematic review comparing endoscopic, percutaneous and surgical pancreatic pseudocyst drainage 被引量:15
4
作者 Anthony Yuen Bun Teoh Vinay Dhir +3 位作者 Zhen-Dong Jin Mitsuhiro Kida Dong Wan Seo Khek Yu H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6年第6期310-318,共9页
AIM: To perform a systematic review comparing the outcomes of endoscopic, percutaneous and surgical pancreatic pseudocyst drainage.METHODS: Comparative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1980 and May 2014 were identifi... AIM: To perform a systematic review comparing the outcomes of endoscopic, percutaneous and surgical pancreatic pseudocyst drainage.METHODS: Comparative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1980 and May 2014 were identified on Pub Med, Embase and the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and assessed for suitability of inclusion.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were the recurrence rates, re-intervention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dverse events and mortalities.RESULTS: Ten comparative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and 3 we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our studies reported on the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and surgical drainage. Based on a large-scale national study, surgical drainage appeared to reduce mortality and adverse events rate as compared to the percutaneous approach. Three studies reported on the outcomes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EUS) and surgical drainage. Clinical success and adverse events rates appeared to be comparable but the EUS approach reduced hospital stay, cost and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Three other studies comparedEUS and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guided drainage. Both approaches were feasible for pseudocyst drainage but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EUS approach was better for non-bulging cyst and the approach conferred additional safety benefits.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unfavorable anatomy, surgical cystojejunostomy or percutaneous drainage could be considered. Large randomized studies with current definitions of pseudocysts and longer-term follow-up are need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the various mod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ventional ENDOSONOGRAPHY ENDOSCOPIC ultrasound PANCREATIC PSEUDOCYST Cystogastrostomy Cystojejunostomy PSEUDOCYST drainage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晓伟 沈阳 顾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将82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n=35)和手术治疗组(n=47)两组,又将手术治疗组47例随机分为外引流组(n=8)和内引流组...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将82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n=35)和手术治疗组(n=47)两组,又将手术治疗组47例随机分为外引流组(n=8)和内引流组(囊肿-胃吻合术或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n=39),比较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分别与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疗效及治愈率的差异。结果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术后均无并发症;治愈率比较:①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62.9)高于外引流组(62.5),但与外引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62.9)低于内引流组(76.9),与内引流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值得临床推广,是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也可替代内引流术。但仍有一定比例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需手术治疗,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仍是比较合理的内引流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囊肿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引流术
下载PDF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242例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川 施海彬 +5 位作者 刘圣 杨正强 夏金国 周春高 周卫忠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42例,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42例,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时间、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术后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感染(P=0.005)、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03)、血清肌酐(P=0.044)、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P=0.000)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P=0.014)5个因素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感染(P=0.041)、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0分(P=0.019)及术后未行抗肿瘤治疗(P=0.039)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时,术前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梗阻 黄疸 介入引流 生存期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后胆管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2
7
作者 曹会存 刘健 +6 位作者 李天晓 许岗勤 翟水亭 薛绛宇 王子亮 史帅涛 白卫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治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后胆管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PTCD术后胆管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和引流管造影,证实责任血管后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对2例动脉胆管瘘患者行超选择性责任血管出血点近端...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治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后胆管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PTCD术后胆管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和引流管造影,证实责任血管后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对2例动脉胆管瘘患者行超选择性责任血管出血点近端和远端栓塞,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行超选择性动脉瘤远端、假性动脉瘤及近端栓塞,对1例胆管门静脉主干瘘患者行胆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所有患者出血均停止,经3~6个月随访后均无再出血。结论介入疗法治疗PTCD术后胆管大出血安全有效,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出血 介入治疗 引流术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9
8
作者 韩新巍 李永东 +3 位作者 管生 吴刚 邢古生 马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探索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 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黄疸患者 7例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共使用 7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7例采用经皮经肝... 目的 探索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 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黄疸患者 7例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共使用 7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7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或经T型管通路置入胆管支架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总胆红素、转氨酶、谷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7例术后黄疸消退满意。结论 经皮胆管内金属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外科留置T管术后再狭窄 ,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 ,费用低 ,治疗效果好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管引流术 再发性梗阻 胆管癌性阻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肝脓肿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董剑宏 姬亚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脓肿的治疗方式和减少并发症的途径。方法 对 117例肝脓肿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非手术治疗 12例 ,经腹切开引流 46列 ,B超引导下经皮穿剌抽脓或置管引流 5 9例 ,全部治愈。介入超声治疗组术后平均住院日比... 目的 探讨肝脓肿的治疗方式和减少并发症的途径。方法 对 117例肝脓肿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非手术治疗 12例 ,经腹切开引流 46列 ,B超引导下经皮穿剌抽脓或置管引流 5 9例 ,全部治愈。介入超声治疗组术后平均住院日比手术引流组少 6 .2d (P <0 .0 1) ,并发症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简便、安全、住院时间短、费用少 ,并发症和病死率低 ,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肝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外科手术 治疗模式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肝外胆管癌的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宏博 杨业发 葛乃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肝外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胆管的恶性肿瘤。在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指南中,肝外胆管癌被分类分为肝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两部分。近年来,肝外胆管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肝外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胆管的恶性肿瘤。在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指南中,肝外胆管癌被分类分为肝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两部分。近年来,肝外胆管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预后较差,手术切除在治疗中的局限性逐渐体现。在胆管癌的诊断方面,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均无特异性,仅作为提示患者病情改变的标志,便于及时调整治疗。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用来进行多期对比,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肝部分切除或胆管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的常规外科治疗方式,而针对远端胆管癌可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对于有转移的肝外胆管癌,手术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可切除的肝外胆管癌的介入治疗将成为新的趋势。近年来,胆道引流、胆道腔内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胆道支架、放射性粒子植入以及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等方法在胆管癌治疗中已广泛应用,研究的热点包括胆管癌的胆道引流以及改善胆汁淤积等,目前临床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胆管引流术、RFA以及局部放化疗,其中胆道引流术包括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以及经皮胆道内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ing,PTBS),对于缓解病情、治疗胆道梗阻均具有较好的效果。RFA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肝脏肿瘤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介入治疗 胆道引流术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万里 梁宏伟 +1 位作者 王书长 黄书立 《医学综述》 2011年第3期471-473,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68例(观察组),开腹手术引流组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68例(观察组),开腹手术引流组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手术引流 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床边介入超声在外科危重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松松 李建卫 +3 位作者 陈圣 吴道明 陈玮吉 朱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床边介入超声在外科危重症患者诊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使用便携式超声仪,对60例不同病因的外科危重症患者行床边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或置管引流术。结果所有病例均无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穿刺活检组19例,10例活检中9... 目的探讨床边介入超声在外科危重症患者诊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使用便携式超声仪,对60例不同病因的外科危重症患者行床边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或置管引流术。结果所有病例均无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穿刺活检组19例,10例活检中9例诊断明确,1例无法获取明确病理诊断,9例诊断性腹穿均为正确阳性结果。置管引流组41例,其中18例各类非感染性积液引流通畅,相应症状消失;23例各类感染性积液患者在置管引流后症状改善显著(P<0.05),病情好转。结论床边介入超声安全、简便实用、疗效好,在外科危重症患者诊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危重病 引流术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原文传递
肝脓肿的介入处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汉威 唐郁宽 +6 位作者 郭真真 陈广源 黄益 邓炜 陈万青 刘海英 李耀国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脓肿经皮穿刺介入引流的临床应用及术后拔管的时间窗。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1月-2007年11月62例肝脓肿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介入组,32例)和外科治疗组(外科组,30例)。介入组在DSA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引流... 目的:探讨肝脓肿经皮穿刺介入引流的临床应用及术后拔管的时间窗。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1月-2007年11月62例肝脓肿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介入组,32例)和外科治疗组(外科组,30例)。介入组在DSA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抽吸脓液、冲洗脓腔,并留置肝外引流管作持续冲洗及引流;外科组采用外科手术切开引流并留置引流管。结果:介入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1.29±1.64)d、留管时间(8.08±1.29)d、并发症0例,与外科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退热时间及有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脓肿的介入治疗对肝组织的损伤较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术后拔除外引流管的时间窗以选择在无发热后3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引流
下载PDF
Negative pressure catheter drainage and jejunal feeding for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 by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a ret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6
14
作者 Gang Wu Meipan Yin +6 位作者 Yi Fang Gang Liu Yonggang Luo Weihong Xie Yaozhang Dai Jin Shi Xinwei Han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18年第2期106-111,共6页
Purpose: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 is a lethal and acute suppurative disease. This report aimed to summarize our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DNM with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catheter drainage a... Purpose: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 is a lethal and acute suppurative disease. This report aimed to summarize our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DNM with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catheter drainage and transnasal jejunal feeding by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levant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DNM who underwent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catheter drainage and transnasal jejunal feeding. All drainage catheters and jejunal feeding tubes were inserte d by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Results: In total, 21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DNM by esophag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CT). Catheters for the drainage of mediastinal abscesses as well as transnasal jejunal feeding tubes were successfully placed in all patients, indicating a 100% success rate. Of all patients, 13 underwent insertion of abscess drainage catheters through percutaneous puncture under DynaCT guidance, while eight had drainage catheter insertion through fistula orifices in the posterior nasopharyngeal wall or esophagus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In total, 26 drainage tubes were inserted. One patient with diabetes died of sepsis and diabetic ketoacidosis 5 days postoperatively, while the remaining 20 patients showed good recovery with successful removal of the drainage catheters. Durations of catheterization were 45.2±50.44 days. The overall clinical success rate was 95.2%. Conclusion: The above described methods are non-surgical, minimally invasive and efficacious, and may be alternative therapeutic tools for patients who are not eligible for surgical operation, have a high postoperative risk, or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 drainage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tensive care
下载PDF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玉娥 李志波 +2 位作者 唐文恒 张婧娴 戴苏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外引流、内外引流或胆道内支架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一般症状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引流成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外引流、内外引流或胆道内支架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一般症状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引流成功,单纯外引流14例、内外引流31例、置入金属支架内引流34例。术后患者一般症状、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疽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放射学 介入性 胆道引流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后入路骶前脓肿引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瑶 覃斯 +3 位作者 张文静 余俊丽 程文捷 刘广健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后入路骶前脓肿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经本院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为骶前脓肿,并行超声引导下经臀大肌置管引流的48例患者。分析骶前脓肿形成的...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后入路骶前脓肿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经本院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为骶前脓肿,并行超声引导下经臀大肌置管引流的48例患者。分析骶前脓肿形成的病因、位置、大小、形态、导管型号、引流时间,与导管相关疼痛和置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短期与长期疗效,引流管使用的型号分别为8F、10F、12F及16F,并且根据导管型号将病例分为4组,比较组间脓肿引流时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脓肿体积与引流时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骶前脓肿成因包括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38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3例,放射性直肠炎2例,直肠癌术后复发并肠穿孔1例,克罗恩病1例,阑尾炎并脓肿形成1例,直肠瘘1例,胰腺假性囊肿术后1例。脓肿最大直径为24~135 mm,体积为4.8~283.4 ml。引流管使用型号为8-16F,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52 d(平均13 d)。42例(91.3%,42/46)患者骶前脓肿可充分引流无需进一步手术,有4例(8.7%,4/46)患者引流效果不佳需进一步手术治疗。8-16F不同型号引流管组间引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肿体积与引流时间呈正相关(r=0.281,P<0.05)。经臀大肌置管引流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臀大肌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和易耐受的深部盆腔脓肿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脓肿 引流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东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882-1884,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选择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肝脓肿患者50例,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50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白细...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选择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肝脓肿患者50例,列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50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白细胞计数(WBC)、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 WBC 计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35±1.45)d、(3.68±1.68)d、(10.85±1.66)d、(13.76±2.8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66±2.83)d、(6.22±2.75)d、(13.05±1.95)d、(17.96±2.9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352,t2=9.145,t3=7.552,t4=8.443,均 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脓胸1例,出血2例,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P <0.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治疗 引流术 肝脓肿
原文传递
经皮肝穿胆汁内外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伟 孙立军 +4 位作者 贺洪德 李保华 王亚奎 李振武 钱澍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29期14-15,共2页
目的评价经皮经皮肝穿胆汁内外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经皮肝穿胆汁内外引流术治疗,其中胆管癌12例,胰头癌8例,肝癌伴肝门淋巴结转移:6例,胆囊癌:4例。内外引流18例,外引流1例,失败1例... 目的评价经皮经皮肝穿胆汁内外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经皮肝穿胆汁内外引流术治疗,其中胆管癌12例,胰头癌8例,肝癌伴肝门淋巴结转移:6例,胆囊癌:4例。内外引流18例,外引流1例,失败1例。结果 PTCD成功率96.67%,血清总胆红素及转氨酶均明显下降,临床黄疸症状逐渐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恶性梗阻性 黄疸 胆道引流
下载PDF
介入性超声置管引流在外科术后腹腔液性包块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忠诚 尹桂 张玮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置管引流在外科术后腹腔液性包块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外科手术后超声检查发现46例腹腔液性包块,分为三类:透声好12例(26.1%);透声较差16例(34.8%);透声差18例(39.1%),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8Fr、10Fr...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置管引流在外科术后腹腔液性包块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外科手术后超声检查发现46例腹腔液性包块,分为三类:透声好12例(26.1%);透声较差16例(34.8%);透声差18例(39.1%),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分别置入8Fr、10Fr、12Fr弯型引流管,观察置管成功率和引流液性质、引流效果。结果 46例中,阑尾炎术后右下腹部脓肿10例、血肿2例、渗出液4例,胃肠术后肠瘘肠漏液体3例、结肠旁脓肿6例、渗出液4例,肝胆外科术后肝周间隙积血2例、积脓1例、胆汁2例,胆囊窝积液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前间隙脓肿4例、血肿2例,经皮肾镜术后肾周脓肿1例,脾周积脓2例。一次置管成功45例(97.8%),置管失败1例(2.2%),二次置管3例(6.5%),持续引流时间8Fr为(12±5)d,10Fr为(10±4)d、12Fr为(12±6)d。结论介入性超声置管引流为外科术后腹腔液性包块的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其精准、微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引流术 囊肿液
下载PDF
双侧PTB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平 王建华 +5 位作者 颜志平 程洁敏 钱晟 刘清欣 龚高全 陈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729-1732,共4页
目的 探讨左右叶双侧PTB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3月 2 7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左右叶双侧PTBD术的患者 (男∶女 =2 .3 8∶1,平均年龄 5 2 .8岁 ) ,纳入标准... 目的 探讨左右叶双侧PTB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3月 2 7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左右叶双侧PTBD术的患者 (男∶女 =2 .3 8∶1,平均年龄 5 2 .8岁 ) ,纳入标准为胆总管上段梗阻行左右叶双侧PTBD术并且术后随访 4周。以术后四周血清总胆红素是否下降 5 0 %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原发疾病、术前Child Pugh评分、行PTBD术和临床症状出现时间间隔、左右叶PTBD时间间隔及术中胆道造影显示梗阻类型。结果  2 7例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大于 5 0 %有 18例 ,小于 5 0 %有 9例。两组病例在PTBD术距离临床症状出现时间及左右叶PTBD时间间隔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而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Child Pugh评分及术后胆道感染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左右叶双侧PTB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早期引流与多支引流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引流 疗效 双侧PTBD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