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好读《诗》更求甚解 每达诂必有会心——论许总《诗经诗解》对《诗经》学研究的贡献
1
作者 黄立一 《天中学刊》 2024年第3期56-64,共9页
许总的《诗经诗解》体例精严新颖,解析详辨通达,洵为当代《诗经》学研究的一大力作。其主要特色有:一是回归经学传统,在经学的脉络中阐发《诗》旨;二是极力挖掘《诗经》的文学内涵,呈现经学与诗学的双重意蕴;三是寄寓现实关怀,以古视今... 许总的《诗经诗解》体例精严新颖,解析详辨通达,洵为当代《诗经》学研究的一大力作。其主要特色有:一是回归经学传统,在经学的脉络中阐发《诗》旨;二是极力挖掘《诗经》的文学内涵,呈现经学与诗学的双重意蕴;三是寄寓现实关怀,以古视今,反思历史兴亡,关注社会现实,重寻传统文化之基;四是以诗解《诗》,赓续七绝论诗传统,解《诗》绝句风神绝妙。从学术发展的视野来看,许先生的著作不仅有鲜明的个人治学特色,对当代《诗经》学的推进也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诗解》 经学传统 文学意蕴 现实关怀 解《诗》绝句
下载PDF
朱熹《诗经》阐释的诗学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毛宣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1,共10页
朱熹的《诗经》阐释兼会经学、理学、文学,以“义理”和“得性情之正”为前提,其所引发的诗学问题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产生了影响。它的具体表现在“淫诗”说客观上意识到《诗经》中男女恋情诗的存在,在“淫诗”说背景下对孔子“思无邪... 朱熹的《诗经》阐释兼会经学、理学、文学,以“义理”和“得性情之正”为前提,其所引发的诗学问题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产生了影响。它的具体表现在“淫诗”说客观上意识到《诗经》中男女恋情诗的存在,在“淫诗”说背景下对孔子“思无邪”的重新阐释,有助于《诗经》阐释中读者主体地位的形成;以《诗》说《诗》,重视《诗》的“熟读涵詠”和“兴”的体验方式,丰富了《诗经》文本的文学内涵,也突出了诗歌涵养人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诗经》“六义”的辨识和以“文势”论《诗》,体现出“自觉”的文体意识,影响到后世诗学“辨体”思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诗经》阐释 淫诗说
下载PDF
王夫之《诗经》阐释的三个重要诗学命题 被引量:3
3
作者 毛宣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8,共10页
王夫之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密不可分,它主要通过三个命题体现出来。“《诗》者,幽明之际”以《诗经》祭祀诗为对象,重视诗乐在沟通人神中的功用,并以音乐为介质展示了幽明隐显、形上与形下世界中诗歌本体存在的意义;“诗以道情... 王夫之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密不可分,它主要通过三个命题体现出来。“《诗》者,幽明之际”以《诗经》祭祀诗为对象,重视诗乐在沟通人神中的功用,并以音乐为介质展示了幽明隐显、形上与形下世界中诗歌本体存在的意义;“诗以道情”说从《诗经》批评实践出发,不仅会通“诗言志”和理学家的性情论等理论资源,而且以“气”的哲学观念为本,突出了“情”与“景”、“心”与“物”不可分离的本源性的关系,因而具有了超越传统情感诗学的价值与意义。“兴观群怨”是中国《诗经》学和诗学史上的重要命题,王夫之对这一命题阐释的意义在于,它以“情”为中心,将“兴观群怨”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从“现量”说的意义上阐释“兴”,因而赋予了这一命题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诗学 《诗经》阐释 “《诗》者 幽明之际” “诗以道情” “兴观群怨”
下载PDF
汉简《神乌傅》引《诗》考述
4
作者 董立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9-22,34,共5页
尹湾汉简《神乌傅》是至今为止出土的诗赋类简牍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篇赋作。《神乌傅》文中多处引《诗》,引《诗》范围与汉四家《诗》多有异同。很显然,汉代传《诗》,除了四家《诗》以外,还有其他的传《诗》系统。《齐诗》说以青蝇污白... 尹湾汉简《神乌傅》是至今为止出土的诗赋类简牍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篇赋作。《神乌傅》文中多处引《诗》,引《诗》范围与汉四家《诗》多有异同。很显然,汉代传《诗》,除了四家《诗》以外,还有其他的传《诗》系统。《齐诗》说以青蝇污白喻恶妇以谗言破家,《毛诗》说、《鲁诗》说以青蝇比谗佞。据此看来,《神乌傅》所用《诗》说与《齐诗》说最为相近。《神乌傅》引《诗》既是先秦两汉引《诗》文学传统的继续,也是汉代儒学兴盛、经学发展的产物,并寄寓了作者浓烈的身世之悲,对身处末世人生际遇的感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乌傅》 异文 《诗》说 汉代《诗》学 引《诗》意蕴
下载PDF
《诗经》阐释与明代辨体、声用、情教的诗学观
5
作者 毛宣国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2期225-252,共28页
《诗经》为明代诗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明代诗学观念产生离不开《诗经》阐释这一诗学语境,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一)“诗三百是源,汉魏盛唐是流”的诗体正变观影响到明代诗学辨体意识的形成;(二)《诗经》的诗乐合一的教... 《诗经》为明代诗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明代诗学观念产生离不开《诗经》阐释这一诗学语境,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一)“诗三百是源,汉魏盛唐是流”的诗体正变观影响到明代诗学辨体意识的形成;(二)《诗经》的诗乐合一的教化传统影响到明代复古诗学的格调和声律理论的形成;(三)明代诗学主情,在《诗经》评点中重视对于《诗》的情感体验,其“情教”的诗学观也可以在《诗经》阐释的语境中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阐释 辨体 声用 情教 诗学观
原文传递
《诗经》阐释与刘勰的诗学理论
6
作者 毛宣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101,共7页
刘勰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有着密切关系,刘勰评价《诗经》的基本立场是"唯务折衷",即平衡折衷宗经大旗下文学理论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同时以《诗经》文学实践为基础为其诗学理论建构的提供重要的依据,它具体表现在:以《... 刘勰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有着密切关系,刘勰评价《诗经》的基本立场是"唯务折衷",即平衡折衷宗经大旗下文学理论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同时以《诗经》文学实践为基础为其诗学理论建构的提供重要的依据,它具体表现在:以《诗经》创作实践为依据,揭示诗(文学)与社会现实、与时代的关系;以《诗经》阐释为依据,提出"情志"说,将文学的情感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立足于《诗经》阐发诗赋颂赞等文体形式的演变和审美意识的发生;以"比兴"论《诗》突出"比兴"的文学与美学意味,这些都推进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诗经》阐释 唯务折衷 情志 比兴
下载PDF
《诗经原始》成败之我见 被引量:7
7
作者 蓝华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诗经原始》是近代诗经学的一部名作,也是云南历史上一部重要著作。它的价值在于:突破了《诗大序》和朱熹等前人的旧说,把《诗经》从牵于具体历史事件和"诗教"的旧说拉回到诗美学的道路上来。但它也有一些倒退,这与作者的封... 《诗经原始》是近代诗经学的一部名作,也是云南历史上一部重要著作。它的价值在于:突破了《诗大序》和朱熹等前人的旧说,把《诗经》从牵于具体历史事件和"诗教"的旧说拉回到诗美学的道路上来。但它也有一些倒退,这与作者的封建卫道思想和生活见闻的局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原始》 书评 美学 方玉润 封建思想
下载PDF
“思无邪”考论——兼论孔门断章取义解《诗》传统
8
作者 刁生虎 弓少潇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9-75,共7页
“思无邪”语出《诗经·鲁颂·駉》篇,在《论语·为政》篇中被孔子所征引。关于其内涵,历代释者主要形成“正”“诚”两条主流阐释路径,现当代学者在前贤基础上又提出“思”为祝辞、“无邪”为“无穷无尽”的新解。结合《... “思无邪”语出《诗经·鲁颂·駉》篇,在《论语·为政》篇中被孔子所征引。关于其内涵,历代释者主要形成“正”“诚”两条主流阐释路径,现当代学者在前贤基础上又提出“思”为祝辞、“无邪”为“无穷无尽”的新解。结合《駉》篇实为颂马诗的背景,“思无邪”本义当理解为“祝愿骏马繁多”。而孔子之意则是“思想纯正”,既指《诗经》作者感发惩创、劝善惩恶的创作意图,也指其对读者道德层面的感发与引导作用,体现了孔门解《诗》断章取义的传统,而这种传统是春秋“赋《诗》断章”之风与儒家重现实功用、重伦理教化理念的综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无邪 《诗经·鲁颂·駉》 《论语·为政》 孔门解诗 断章取义
下载PDF
王质和他的《诗总闻》 被引量:2
9
作者 郝桂敏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8-20,共3页
王质的《诗总闻》首创总闻体 ,丰富了解《诗》体式 ,在言《诗》中废序不观 ,其所论诗旨与《小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词语训释中 ,多体察细密 ,并十分注重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
关键词 王质 《诗总闻》编排特点 《体式》 《诗经》 《诗小序》 注释
下载PDF
《毛诗正义》“六义”观论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棚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诗》之"六义",汉代以前多认为即"六体",《毛诗正义》提出"三体三用"说,风、雅、颂为体,赋、比、兴为用,较为理性、清醒地认识到了《诗》的特点,对后世的解《诗》方法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毛诗正义》 六义
下载PDF
不察与洞见——“《诗》无达诂”说探索
11
作者 束舒娅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45-49,共5页
先秦"赋诗断章"的传统,奠定了《诗》走向"无达诂"的开放语境。在文本蓄意的层面,《诗》为"《诗》无达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意义场。在读者释意的层面,美刺解《诗》是信仰危机中汉儒精神救赎的唯一出路,而&... 先秦"赋诗断章"的传统,奠定了《诗》走向"无达诂"的开放语境。在文本蓄意的层面,《诗》为"《诗》无达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意义场。在读者释意的层面,美刺解《诗》是信仰危机中汉儒精神救赎的唯一出路,而"《诗》无达诂"既是汉儒身份认同的保障,亦是汉儒对时代和历史的先见之明和学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无达诂” 阐释学 “赋诗断章” 讽寓 精神救赎
下载PDF
成都书局本《诗经通论》校刻年代及价值考论
12
作者 邵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57-61,共5页
诸家目录所载成都书局本《诗经通论》的年代,计有三种不同说法。查成都书局成立时间,知其校刻本不可能产生于同治六年;而由该本中方旭的题款和“丁卯仲冬”的信息,可知此处“丁卯”只能是1927年。书中出现的校者姓名,如郑璋、刘咸炘、... 诸家目录所载成都书局本《诗经通论》的年代,计有三种不同说法。查成都书局成立时间,知其校刻本不可能产生于同治六年;而由该本中方旭的题款和“丁卯仲冬”的信息,可知此处“丁卯”只能是1927年。书中出现的校者姓名,如郑璋、刘咸炘、吴虞等,皆主要生活于此时;书末附录李嘉绩之诗,亦可证同治六年不可能产生此本内容。末尾“戊辰九秋重校”印文,可证此本校刻工作应完成于1928年秋天之后。此本相较于初刻本,在字形、避讳、评点符号等多个方面都有更改,深刻影响了顾颉刚先生的点校本,在校勘、版式等方面,均有相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书局 《诗经通论》 校刻年代
下载PDF
评蔡文锦教授新著《诗经斠诠评译》
13
作者 郑群 吴献中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8-21,共4页
蔡文锦教授新著《诗经斠诠评译》的出版,无疑是近年来《诗经》研究领域里的一大收获。文章从体例、史料、校勘、训释、评论、今译等六大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这部著作形式与内容上的主要特色,对其思想观点上的诸多创新之处,亦不乏较为... 蔡文锦教授新著《诗经斠诠评译》的出版,无疑是近年来《诗经》研究领域里的一大收获。文章从体例、史料、校勘、训释、评论、今译等六大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这部著作形式与内容上的主要特色,对其思想观点上的诸多创新之处,亦不乏较为周密的剖析,并引众《诗经》研究方家的评点,全方位肯定了该书的学术成绩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文锦 《诗经斠诠评译》 特色 成绩
下载PDF
纬书的《诗经》阐释与诗学理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6,共7页
纬书作为汉代经书的辅助性撰述,在《诗经》阐释和诗学理论建构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纬书对《诗》的理解,贯穿着天人合德的星象政治思维,对《诗》意的曲解十分明显,但由于注意到"天道幽微"的《诗》意展现对于人伦社会的警示作用... 纬书作为汉代经书的辅助性撰述,在《诗经》阐释和诗学理论建构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纬书对《诗》的理解,贯穿着天人合德的星象政治思维,对《诗》意的曲解十分明显,但由于注意到"天道幽微"的《诗》意展现对于人伦社会的警示作用,为《诗》的解释赋予了新的内容,提升了《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神话叙事是纬书解《诗》的一个重要特点,亦包含着某种历史文献价值。纬书所提出的重要诗学观点,如"诗者,天地之心","诗含五际六情","诗者,持也","圣人作乐,不可以自娱"等,对于中国诗学理论的发展亦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书 《诗经》 阐释 诗学理论
下载PDF
《诗经》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中国古代诗学理论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理论,它主要建立在以《六经》为代表的经典解释传统基础上。不过,对于儒家经典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的关系来说,最值得重视的是《诗经》的阐释。这是因为,《诗经》不仅与文学诗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而... 中国古代诗学理论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理论,它主要建立在以《六经》为代表的经典解释传统基础上。不过,对于儒家经典阐释与中国古代诗学的关系来说,最值得重视的是《诗经》的阐释。这是因为,《诗经》不仅与文学诗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且可以看成是儒家经典的一个总汇,最典型地体现了儒家文化精神,所以成为儒家诗学阐释的内在根据,深刻影响中国诗学理论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阐释传统 《诗经》阐释 中国古代诗学
下载PDF
论戴震的《毛诗补传》
16
作者 高再兰 王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4,共7页
考证《毛诗补传》,从释诗特点来看,戴氏解《诗》讲求实证,尽可能以史实、风物民情、俗语以及各种名物制度诠释诗语,力求还原诗语之本义;从诗学观点来看,戴氏解《诗》重诗旨。围绕"旨"之传达,戴氏考析诗人之"意"与... 考证《毛诗补传》,从释诗特点来看,戴氏解《诗》讲求实证,尽可能以史实、风物民情、俗语以及各种名物制度诠释诗语,力求还原诗语之本义;从诗学观点来看,戴氏解《诗》重诗旨。围绕"旨"之传达,戴氏考析诗人之"意"与作品之"辞"的复杂关系,以及诗的"喻象"、"借比"对"诗旨"的表现意义,提出"托"于表象以见"旨"的诗创作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毛诗补传》 解诗 诗学
下载PDF
董仲舒“《诗》无达诂”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17
作者 刘国民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5,共7页
董仲舒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概括出“《诗》无达诂”的思想。“《诗》无达诂”即《诗》、《春秋》没有恒常不变的通义,是常与变的对立和统一。变表明经典之义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解释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释经典... 董仲舒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概括出“《诗》无达诂”的思想。“《诗》无达诂”即《诗》、《春秋》没有恒常不变的通义,是常与变的对立和统一。变表明经典之义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解释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释经典;常坚持经典之义并非什么都行而具有经常性,解释者不能任意曲解经典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董仲舒“《诗》无达诂”思想揭示了文本解释的一般特征,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一致,因而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诗》无达诂” 哲学诠释学
下载PDF
汪绂《〈诗经〉诠义》之文学阐释论
18
作者 谢模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6-61,共6页
汪绂论《诗》,以"性情"探求为主张,以俗语世事论诗为显著特点;注重读《诗》的方法,比较分析和引诗证《诗》是其重要手段;汪绂论诗反对急功近利和空疏的学风,对"今日学者"提出批评,对朱熹《诗集传》推崇备至。
关键词 汪绂 《〈诗经〉诠义》 文学阐释 性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