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麻子仁丸证解读与运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毛萍 陈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2期2196-2200,2245,共6页
《伤寒论》麻子仁丸证,又称"脾约"证,是阳明病重要方证之一。它是阳明病燥热在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个证候,其病机为阳明燥热损伤太阴阴津,导致脾的转运功能失常而发生的津液偏渗现象,属于阳明病的虚实夹杂证,是阳明太阴同... 《伤寒论》麻子仁丸证,又称"脾约"证,是阳明病重要方证之一。它是阳明病燥热在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个证候,其病机为阳明燥热损伤太阴阴津,导致脾的转运功能失常而发生的津液偏渗现象,属于阳明病的虚实夹杂证,是阳明太阴同病,而实在阳明,虚在太阴,为实中夹虚。治疗脾约证应把好三环节:泻胃热、滋脾阴、润肠燥。麻子仁丸为阳明、太阴同治之方,方用小承气泻阳明之热,芍药滋太阴之阴,麻仁、杏仁润阳明与滋脾阴并施。并对方证所涉之"脾藏营"理论、厚朴用量、《伤寒论》趺阳诊法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等进行了解读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脾约 麻子仁丸 方证解读 经方运用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方义阐释及在皮肤病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章汉卿 高斌 +2 位作者 徐凯 苍施明 金伶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此文探讨了源自《医方集解》中龙胆泻肝汤的源流出处以及方名释义和立法依据,龙胆药物来自龙胆科根及根茎植物,具有清利肝胆实火、清泻肝经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皮肤病病机通常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 此文探讨了源自《医方集解》中龙胆泻肝汤的源流出处以及方名释义和立法依据,龙胆药物来自龙胆科根及根茎植物,具有清利肝胆实火、清泻肝经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皮肤病病机通常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证,急性期常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病机与湿、热、虚、瘀有关,急性湿疹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湿疹以脾虚湿蕴为主,慢性湿疹以血虚风燥、血瘀为主,热重于湿型以龙胆泻肝汤和其他方剂配伍加减。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为风邪、湿热、血燥,治以疏表祛风止痒、清热利湿止痒、滋阴润燥止痒,方选龙胆泻肝汤加祛风止痒药物,此文通过对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分析,阐述龙胆泻肝汤对于湿热型皮肤病急性期的显著效用,并列举了部分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病证中典型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 方义阐释 皮肤病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方证释义及其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朱志飞 樊启猛 +4 位作者 刘有志 肖美凤 周逸群 贺福元 周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136-140,共5页
身痛逐瘀汤源自《医林改错》,为治疗痹证经典方剂之一。本文从方证释义、现代药理、现代研发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发现现代药理实验涉及范围较小,且缺乏对复方制剂药效物质的功效、原理等方面进行本质的解读。此外,关于身痛逐瘀汤制... 身痛逐瘀汤源自《医林改错》,为治疗痹证经典方剂之一。本文从方证释义、现代药理、现代研发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发现现代药理实验涉及范围较小,且缺乏对复方制剂药效物质的功效、原理等方面进行本质的解读。此外,关于身痛逐瘀汤制剂现代研发的均一性、稳定性等关键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本文结合超分子“印迹模板”概念,提出身痛逐瘀汤现代药理学研究新方法,以及如何研制均一、稳定的中药复方制剂,为身痛逐瘀汤后续现代药理研究提供思路,并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经典名方 方证释义 超分子化学 印迹模板 复方制剂 药理研究 综述
下载PDF
浅析丁象宸教授胃痞病变主在脾胃三焦论——兼析仲景治痞泻心汤诸方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永剑 樊雅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丁象宸教授基于《内经》的胃气理论及三焦论述,结合《伤寒杂病论》及李东垣等医家脾胃思想,提出其胃—三焦理论,认为从解剖位置上三焦附胃,与胃相通,从功用关系上,相协为用,助行胃气,通行胃中元气,助胃通行营卫,参与行水布津;助胃联系... 丁象宸教授基于《内经》的胃气理论及三焦论述,结合《伤寒杂病论》及李东垣等医家脾胃思想,提出其胃—三焦理论,认为从解剖位置上三焦附胃,与胃相通,从功用关系上,相协为用,助行胃气,通行胃中元气,助胃通行营卫,参与行水布津;助胃联系脏腑。对于胃痞之病机认为是脾胃三焦同病,其观点源于《内经》及《伤寒杂病论》,提出理脾和胃、通和三焦法,并认为仲景疗痞诸方多乃脾胃三焦同治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象宸 胃痞 学术观点 经方解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