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间期FISH技术探讨 cyclin D1基因在鼻咽癌中的扩增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贻学 方嬿 +3 位作者 郭颖 郝亚萍 李辉梅 曾益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2,30,共4页
目的:检测cyclin D1基因在鼻咽癌(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细胞中的扩增情况,探讨cyclinD1基因在NPC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间期Micro-FISH技术。结果: ... 目的:检测cyclin D1基因在鼻咽癌(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细胞中的扩增情况,探讨cyclinD1基因在NPC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间期Micro-FISH技术。结果: 83例NPC病例可见23例(占 27.71%)出现cyclin D1扩增;其中 I、Ⅱ期病例扩增的有5例,Ⅲ、Ⅳ期病例扩增的有18例; 23例扩增中16例(69.56%)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结论:cyclin D1扩增与 NPC的中晚期发展可能有一定关系,并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FISH 细胞周期蛋白 基因扩增
下载PDF
复杂核型白血病患者的p53基因异常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邹昭玲 曹祥山 王志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核型异常白血病患者的p53基因异常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I-FISH)分析38例复杂核型异常及24例非复杂核型异常的白血病患者的p53基因异常的... 目的探讨复杂核型异常白血病患者的p53基因异常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I-FISH)分析38例复杂核型异常及24例非复杂核型异常的白血病患者的p53基因异常的情况。结果38例复杂核型异常的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的缺失频率为44.74%(17/38),24例非复杂核型异常的缺失频率为4.16%(1/2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3例伴复杂核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率15.40%,中位生存时间105天。结论I—FISH可以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出p53基因的缺失,伴复杂核型的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缺失频率较高,完全缓解率低,中位生存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复杂核型 P53基因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异常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文君 郭力 +4 位作者 侯明 孙建芝 邵琳琳 王淑康 马道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94-498,共5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和疗效的关系。以4种序列特异性探针P53、D13S25、ATM、RB1和1种着丝粒探针CSP12,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对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建立各探针的检测阈值... 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和疗效的关系。以4种序列特异性探针P53、D13S25、ATM、RB1和1种着丝粒探针CSP12,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对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建立各探针的检测阈值,然后对9例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无分裂相的CLL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大于阈值为阳性,小于阈值为阴性。结果表明:用p53与D13S25检测7例患者结果均呈阳性,ATM探针检测5例患者结果呈阳性,用RB1与CSP12探针检测4例患者结果呈阳性。9例患者I-FISH检测结果均显示有遗传学异常。检测显示,ATM缺失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相关性,ATM缺失阳性的患者更易出现全身广泛淋巴结肿大。结论:I-FISH技术适用于CL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提高了CLL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但I-FISH检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是否是CLL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尚需扩大样本量的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在稽留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史珊珊 查庆兵 +1 位作者 潘观玉 李玮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年第8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稽留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稽留流产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方法 2010~2011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稽留流产病例95例及人工流产病例40例,取... 目的探讨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稽留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稽留流产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方法 2010~2011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稽留流产病例95例及人工流产病例40例,取流产绒毛组织分别行间期核FISH检测13、16、18、21、22、X、Y染色体数目异常,同时进行细胞培养,制备中期染色体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间期核FISH在95例流产绒毛组织中共检出40例(42.1%)染色体数目异常,与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相一致。40例中三体31例(32.6%),X单体5例(5.3%),多倍体4例(4.2%)。常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35.8%)大于性染色体非整倍体(6.3%),检出率最高的是16三体,占48.4%(15/31),单体型异常仅检出X单体,未检出常染色体单体。稽留流产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者稽留流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年龄小于35岁者(P<0.05)。结论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稽留流产的重要病因,在诊断稽留流产染色体异常方面,间期核FISH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 稽留流产 绒毛 染色体数目异常
原文传递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Sporadic Burkitt Lymphoma in Children 被引量:2
5
作者 Hui Huang Zhi-Liang Liu +7 位作者 Hua Zeng Shou-Hua Zhang Chuan-Sheng Huang Hong-Yan Xu Yan Wu Song-Tan Zeng Feng Xiong Wen-Ping Y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10-514,共5页
Background:Non-Hodgkin lymphoma is the fourth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children,Burkitt lymphoma (BL) accounts for 30-50% of all pediatric lymphoma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 Background:Non-Hodgkin lymphoma is the fourth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children,Burkitt lymphoma (BL) accounts for 30-50% of all pediatric lymphoma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immunophenotype,Epstein-Barr virus (EBV) infection and c-myc gene rearrangement of sporadic BL in children.Methods:Ninety-two cases of pediatric B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or clinical features,immunohistochemistry,EBV-encoded RNA (EBER) status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c-myc gene rearrangement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Results:In the 92 cases,male is predominant in sex distribution (M:F =3.38:1).The average age at diagnosis was 4.97 years.Polypoid BL showed a lower clinical stage (P =0.002),and advanced clinical stage and low serum albumin level at diagnosis were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 (P =0.024 and 0.053,respectively).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10,B-cell lymphoma-6,MUM1 and EBER were 95.7% (88 cases),92.4% (85 cases),22.8% (21 cases),41.3% (38 cases),respectively.The expression of MUM1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EBV infection status (P =1.000).c-myc gene rearrangement was detected in 94.6% (87/92).Clinical treatment information for 54 cases was collected,21 patients died of tumor after surgery alone,33 patients received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and of which six patients died shortly afterwords (MUM 1 positive expression in 3 cases,P =0.076).Conclusions:The anatomical location,growth pattern and serum albumin level of BL were associated with biological behavior.MUM1 may be a potential adverse prognostic marker,and not associated with EBV infection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 Lymphoma Epstein-Barr Virus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UM1 Protein
原文传递
iFISH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蒙珊 赵万红 +5 位作者 杨云 张王刚 曹星梅 张龙进 蒙昕 田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440-445,共6页
目的:采用iFISH技术了解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情况,分析染色体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部分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合探针(1q21、DLEU/RB1、p53、IGH)对94例初诊MM患者骨髓细胞进行iFISH检测,分析其细胞遗传学异... 目的:采用iFISH技术了解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情况,分析染色体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部分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合探针(1q21、DLEU/RB1、p53、IGH)对94例初诊MM患者骨髓细胞进行iFISH检测,分析其细胞遗传学异常,探讨其与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明确其预后价值。结果:94例患者中,74例(78.72%)检测出1种及1种以上细胞遗传学异常;其中1种异常的34例(34/74,45.95%),2种异常的15例(15/74,20.27%),25例存在3种及3种以上异常(25/74,33.78%)。其异常的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p53缺失(45/74,60.81%),1q21扩增(44/74,59.46%),IGH重排(31/74,41.89%),DLEU/RB1缺失(28/74,37.84%)。分析发现,p53缺失与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及球蛋白水平有关,IGH重排与白蛋白及瘤细胞负荷有关,DLEU/RB1缺失与血红蛋白、血沉、白蛋白及球蛋白水平有关,未发现1q21扩增与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VAD组和硼替佐米组,结果显示VAD组中iFISH阴性者的疗效明显优于iFISH阳性者,而在硼替佐米组未发现FISH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疗效有差异。生存分析发现,IGH重排与总生存时间相关,而p53缺失与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均明显相关,为MM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多数MM患者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1q21扩增、p53缺失及IGH重排的发生率较高;细胞遗传学异常与多种不良临床指标相关,并与临床治疗反应性相关,存在异常者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多发性骨髓瘤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WO-COLOR INTERPHASE FISH USING SEX PROBE IN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7
作者 曾慧兰 李建勇 +4 位作者 朱康儿 薛永权 李杨秋 刘晓力 过宇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3-75,共3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wo-color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using X and Y centromere probe in the engraftment estimation and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monitoring afte...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wo-color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using X and Y centromere probe in the engraftment estimation and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monitoring after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SCT). Methods: Samples from 12 cases patie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after alloSCT were detected by interphase FISH. Results: All of the 12 patients were proved to obtain engraftment 22–35 days after alloSCT. While traditional karyotype showed as 100%XX or 100%XY invariably, FISH showed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donor original sex chromosome. Conclusion: Two-color interphase FISH is a more sensitive and simple test for engraftment evaluation and MRD monitoring post SCT, though, it can not entirely replace traditional karyotype analysis and gene detection by RT-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ENGRAFTMENT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q^- 染色体异常 被引量:1
8
作者 申咏梅 薛永权 +3 位作者 李建勇 潘金兰 吴亚芳 陈苏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5-168,共4页
为了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2 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异常中的价值 ,应用绿色荧光素SpectrumGreen直接标记的酵母人工染色体 (YAC)克隆 912C3(跨越 2 0号染色体长臂q12断裂点 )作为探针 ,对 5 ... 为了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2 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异常中的价值 ,应用绿色荧光素SpectrumGreen直接标记的酵母人工染色体 (YAC)克隆 912C3(跨越 2 0号染色体长臂q12断裂点 )作为探针 ,对 5 2例MDS患者和 5名正常对照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单色间期FISH检测 ,每例分析 2 0 0 -30 0个细胞 ,以 1个绿色荧光杂交信号 >7.16 %作为阳性标准 ,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 (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 ,5 2例MDS患者中FISH检测 7例 (13.5 % )为阳性 ,CC检测其中 4例为阳性 ,3例为阴性。结论 :YAC912C3为探针的间期FISH技术是检测MDS患者 2 0q-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检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异常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遗传学异常 被引量:1
9
作者 邹昭玲 曹祥山 +2 位作者 王志林 邱国强 吴浩清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7例初诊CLL患者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CC)检测及应用着丝粒探针CSP12(12p11.1~12q11.1)和序列特异性探针D13s25(13q14.3)、ATM(11q22.3)、RBl(13...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7例初诊CLL患者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CC)检测及应用着丝粒探针CSP12(12p11.1~12q11.1)和序列特异性探针D13s25(13q14.3)、ATM(11q22.3)、RBl(13q14)、p53(17p13.1)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检测.结果 CC检测18.75%患者有核型异常,1例未见核分裂象;I-FISH检测70.6%患者有分子遗传学异常,13q-异常47.1%(RBI缺失23.5%、D13S25缺失29.4%)、+12异常29.4%、p53基因缺失11.8%、ATM缺失5.6%、复杂基凶组异常11.8%.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及Binet分期尤明显相关性.结论 I-FISH是检测CLL患者基因组异常的有效手段,与CC方法相比可明显提高CLL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分子遗传学异常与临床分期及其他临床指标无明显相关性,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分子遗传学
原文传递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多发性骨髓瘤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易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婉玲 武永吉 +2 位作者 李辉 汪玄 庄俊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490,I0004,共7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del(13q)]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易位[t(14q)]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直接免疫磁珠法分选骨髓瘤细胞,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24例MM患者进行del(13 q)和t(14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del(13q)]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易位[t(14q)]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直接免疫磁珠法分选骨髓瘤细胞,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24例MM患者进行del(13 q)和t(14 q)的检测。结果11例(45.83%)为del(13 q)、9例(37.50%)为t(14q),5例(20.83%)为两个位点均异常、15例(62.50%)为至少1个位点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有效组(n=14)del(13q)的阳性率为35.71%、无效组(n=9)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14);治疗有效组t(14q)的阳性率为21.43%、无效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7)。多因素分析显示,del(13q)(OR=5.761,95%CI 0.500-66.391,P=0.160)、t(14q)(OR=6.576,95%CI 0.580-74.614,P=0.129)和校正血清钙水平(OR=8.080,95%CI 0.738-88.427,P=0.087)是相对独立的、影响MM疗效的负性因素。结论间期FISH是一种检测MM患者骨髓瘤细胞突变的敏感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del(13q)、t(14q)以及校正血清钙水平对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13号染色体 免疫球蛋白重链 疗效
下载PDF
CpG-寡核苷酸免疫刺激法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买地娜·艾尔肯 刘虹 +15 位作者 王一林 王一淳 黄琴 王增胜 古再丽努尔 郎涛 聂玉玲 安利 阿孜古丽 木合塔拜尔 张晓燕 富玲 艾何买江 毛敏 王晓敏 李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0-475,共6页
目的:探索CpG-寡核苷酸(CpG-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免疫刺激法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细胞染色体培养中的价值,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异,进一步提高CLL核型培养成功率及异常核型检出率。方法... 目的:探索CpG-寡核苷酸(CpG-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免疫刺激法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细胞染色体培养中的价值,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异,进一步提高CLL核型培养成功率及异常核型检出率。方法:收集82例CLL患者的骨髓标本,分别应用植物血凝素(PHA)、CpG-寡核苷酸联合白介素-2(CpG-ODN DSP30+IL-2)刺激培养72 h后收获细胞,制备染色体,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分析。同时应用D13S25、Rb1、ATM、p53和CSP12探针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iFISH)检测。比较2种细胞刺激剂进行染色体培养及iFISH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PHA与CpG-ODN DSP30+IL-22种免疫刺激法核型培养成功率(可分析分裂相t≥20个)分别为90.2%(74例)和68.3%(56例),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13.5%(10例)和46.4%(26例)。PHA组核型培养成功率显著高于CpG-ODN DSP30+IL-2组(P=0.01),而CpG-ODN DSP30+IL-2组异常核型检出率显著高于PHA组(P=0.003)。iFISH异常核型检出率(74.4%,61例)显著高于CpG-ODN DSP30+IL-2组(P=0.000)。iFISH检测能验证CC分析检出的异常。结论:应用CpG-ODN DSP30+IL-2免疫刺激法培养CLL细胞,可提高异常核型检出率,特别是能检出提示预后差的各种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pG一寡脱氧核苷酸 染色体 细胞遗传学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q14缺失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建勇 潘金兰 +5 位作者 徐卫 仇海荣 沈云锋 李丽 陈丽娟 薛永权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13q14缺失[del(13q14)]情况。方法运用Spectrum OrangeTM标记的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83例初发的B细胞CLL(B-CLL)患者的细胞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13q14缺失[del(13q14)]情况。方法运用Spectrum OrangeTM标记的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83例初发的B细胞CLL(B-CLL)患者的细胞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83例B-CLL中35例(42·2%)有del(13q14),其阳性细胞率为22·0%~95·0%,其中6例(7·2%)纯合缺失。del(13q14)在不同Binet分期中分别为A期27/63(42·9%)、B期7/15(46·7%)、C期1/5(20·0%),各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FISH是一种在分析CLL患者del(13q14)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del(13q14)在判断B-CLL预后方面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13Q14缺失
下载PDF
实体瘤间期细胞制备技术对荧光原位杂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亚玲 徐昕 +1 位作者 蔡岩 王明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将改进的实体瘤间期细胞制备方法应用于荧光原位杂交,为实体瘤间期细胞的制备建立技术平台。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法标记3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分析实体瘤不同间期细胞制备技术对荧光原位杂交效果的影响。结果6种制片方法各具特点,根据... 目的将改进的实体瘤间期细胞制备方法应用于荧光原位杂交,为实体瘤间期细胞的制备建立技术平台。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法标记3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分析实体瘤不同间期细胞制备技术对荧光原位杂交效果的影响。结果6种制片方法各具特点,根据其在应用方面有不同侧重,可采用不同制片方法。胶原酶法制片的荧光原位杂交效果最佳。对于冰冻组织或较小的组织,可采用印片法制片。结论适当的制片方法,结合荧光原位杂交,为实体瘤的染色体研究和诊断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期核 荧光原位杂交 实体瘤 胶原酶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变异易位derins(17;15)患者的联合G显带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彤 邱镜滢 +7 位作者 余纯福 马晓兰 贾晓鹏 王艳平 刘红星 林跃辉 童春容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37-540,共4页
为探讨1例罕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插入型变异易位derins(17;15)的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联合应用G显带、间期荧光原位杂交、RT-PCR、基因扫描、基因测序和流式细胞术等对该例变异型易位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显带所见的derin... 为探讨1例罕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插入型变异易位derins(17;15)的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联合应用G显带、间期荧光原位杂交、RT-PCR、基因扫描、基因测序和流式细胞术等对该例变异型易位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显带所见的derins(17;15)是一种罕见的类型,联合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采用位点特异的双色pml/rarα融合探针证实了G显带的结果,间期FISH技术检测出几种信号类型,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该例虽具有插入型变异易位,但仍存在完整的pml/rarα基因。该病例经联合化疗达完全缓解,随访1年至今仍完全缓解。结论:t(15;17)变异型插入易位发生率低,其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中具有多种信号类型,本例应用联合化疗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变异易位der ins(17 15) G显带技术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性染色体嵌合状态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启发 宋兰林 +7 位作者 张钰 魏永强 徐丹 孙竞 刘晓力 徐兵 孟凡义 周淑芸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嵌合状态与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和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5 7例白血病患者接受性别不同的供体HSCT,在...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嵌合状态与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和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5 7例白血病患者接受性别不同的供体HSCT,在移植后不同时期留取骨髓细胞,采用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I- FISH)技术对性染色体和bcr/ abl融合基因进行监测,SPSS10 .0统计软件分析嵌合状态与MRD和白血病复发的关系。结果 I- FISH测定性染色体和bcr/ abl融合基因敏感性高于常规核型分析;嵌合状态与MRD呈负相关(r=- 0 .96 90 ,P<0 .0 1) ;在移植早期(3个月)混合嵌合状态比完全嵌合状态患者复发率高,嵌合状态和MRD与白血病复发具有相关性(r=- 82 4 0 ,P<0 .0 1;r=- 90 4 0 ,P<0 .0 1) ;嵌合率下降出现在白血病血液学复发前。结论 I- FISH用于allo- HSCT后的MRD监测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性染色体作为性别不同的allo- HSCT后MRD的监测其临床价值与肿瘤特异性基因标志相同,嵌合状态与MRD呈负相关,嵌合状态和MRD与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相关,嵌合率的下降可作为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分子遗传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状态 性染色体 移植后 原位杂交检测 BCR/ABL融合基因 临床意义 ALLO-HSCT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白血病复发 disease FISH MRD 微小残留病 白血病患者 肿瘤特异性 遗传学标志 cell 骨髓细胞
原文传递
细胞涂片间期荧光原位杂交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婉玲 刘聪艳 +3 位作者 李辉 贺景娟 孙雪静 徐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04-207,共4页
本研究探讨细胞涂片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检测Ph染色体为例,同时应用了甲醇/冰醋酸处理的外周血、骨髓细胞涂片法间期FISH与常规细胞悬液滴片法间期FISH,检测20例经证实存在P... 本研究探讨细胞涂片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检测Ph染色体为例,同时应用了甲醇/冰醋酸处理的外周血、骨髓细胞涂片法间期FISH与常规细胞悬液滴片法间期FISH,检测20例经证实存在Ph染色体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结果表明:与常规间期FISH相比,细胞涂片法间期FISH能够获得同样可靠的检测结果。结论:细胞涂片法间期FISH的检测结果可靠,检测周期短,易于进行回顾性研究,值得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涂片 间期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在慢性髓系白血病8三体检测中的意义
17
作者 杜庆锋 张嵩 +5 位作者 刘晓力 宋兰林 李荣 王瑜 樊伟 姚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异常的价值及其对CML演进监测的意义。方法联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和I-FISH技术对22例(慢性期7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7例)CML患者8三体进行检测并比较。...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异常的价值及其对CML演进监测的意义。方法联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和I-FISH技术对22例(慢性期7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7例)CML患者8三体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①染色体G显带检测发现8三体8例,疑似6例;I-FISH证实12例患者存在8三体。②综合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阳性7例;6例疑似患者中I-FISH证实3例阳性;1例核型无8三体的慢性期患者,I-FISH检测8三体阳性(8.0%);1例无分裂相加速期患者,I-FISH发现同时存在8三体(14.6%)和8四体(80.4%)。结论相比传统细胞遗传学技术,I-FISH检测CML8三体具有显著的优势,能为疾病演进的监测提供早期、敏感和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号染色体三体 慢性髓系白血病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核形正常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q14缺失的研究
18
作者 王志林 曹祥山 +2 位作者 邹昭玲 钱新瑜 谢晓宝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研究核形正常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3q14缺失的情况。方法运用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RB1、D13S319、D13S25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26例初发的CLL患者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 26例B-CLL中12例(46.1%)有13... 目的研究核形正常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3q14缺失的情况。方法运用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RB1、D13S319、D13S25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26例初发的CLL患者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 26例B-CLL中12例(46.1%)有13q14缺失,阳性细胞率为25.0%~90.0%,其中RB1单独缺失0例,D13S319单独缺失3例(11.5%),D13S25单独缺失3例(11.5%);RB1、D13S319、D13S25同时缺失1例(3.9%),D13S319、D13S25同时缺失有5例(19.2%)。结论 CLL患者13q14缺失区域是不恒定的,而I-FISH是研究13q14缺失准确而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Q14缺失
下载PDF
FISH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53、D13S25、ATM基因缺失及其预后价值
19
作者 高银 方鹏 +5 位作者 张国平 曹鹏飞 徐雅静 赵谢兰 李晓林 陈方平 《现代医学》 2013年第12期877-881,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分子遗传学异常情况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采用P53、D13S25、ATM基因序列特异性DNA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对75例初治CLL患者进行检测,并分析P53、D13S25、ATM基... 目的:研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分子遗传学异常情况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采用P53、D13S25、ATM基因序列特异性DNA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对75例初治CLL患者进行检测,并分析P53、D13S25、ATM基因缺失与临床指标及FC(氟达拉滨加环磷酰胺)方案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C结果显示12.8%患者有核型异常,5例未见核分裂相;FISH结果发现58.7%患者有基因异常,其中21.3%伴有P53基因缺失,29.3%伴有D13S25基因缺失,16%伴有ATM基因缺失,8.0%为复杂基因组异常。32例患者接受FC方案化疗,P53基因阴性组与阳性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8.0%和0(P=0.029);D13S25基因阴性组与阳性组CR率分别为39.1%和33.3%(P=1.000);ATM基因阴性组与阳性组CR率分别为50%和0(P=0.014)。ATM基因缺失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P=0.019),且易出现广泛淋巴结肿大(P=0.010);而P53、D13S25、ATM基因缺失与其他临床指标如性别、年龄、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β-微球蛋白(β-MG)及Binet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FISH较CC更能有效检出CL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异常;FC方案对伴有P53、ATM基因缺失的患者疗效差,而对D13S25缺失患者疗效较好;但FISH检测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对CLL患者的预后意义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数及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53基因 D13S25基因 ATM基因
原文传递
植物rRNA基因组织模式的荧光原位杂交比较分析
20
作者 佘朝文 蒋向辉 宋运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7,共9页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分属5个科的10种植物的分生细胞的18S-25S rRNA基因(45S rDNA)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45S rDNA探针在所有供试植物的间期核都产生了两种杂交信号:荧光强、位于核仁周边的纽和荧光较弱分布于核仁内的点,表明...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分属5个科的10种植物的分生细胞的18S-25S rRNA基因(45S rDNA)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45S rDNA探针在所有供试植物的间期核都产生了两种杂交信号:荧光强、位于核仁周边的纽和荧光较弱分布于核仁内的点,表明不同植物间期核的rDNA染色质的组织模式相似。在每种植物的部分间期细胞都观察到点与纽相连或从纽发出的情况,而且点的数目越多纽就变得越小,点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与细胞的活性呈正相关。这些事实表明,纽代表了处于凝缩状态的非活性的rDNA染色质,点是由纽解凝缩而来,rDNA异染色质解凝缩形成点是植物rRNA基因活跃转录的细胞学表现,在同一物种中点的多少代表了间期核rDNA转录活性的强弱。我们的结果支持点是核仁内活性rRNA基因组织的结构单位及rRNA合成发生地点的推论。我们的结果还显示,不同植物间期核的rDNA染色质的组织也存在一些差异,其中核仁内点的最大数目有较大的不同。在所有供试植物的有丝分裂前中期细胞,45S rDNA探针在rDNA位点都产生了松散的信号块和许多点,表明植物的rDNA位点在有丝分裂前中期还有较活跃的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NA基因 组织模式 植物间期核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