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冉永平 刘玉芳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69,共5页
冲突话语是一种常见却又相当复杂的动态语言现象,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但冲突话语的引发与回应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语用阐释。本研究主要以《红楼梦》中的冲突回应为分析对象,基于Brown & Levinson的面子威胁论框架,探析人际... 冲突话语是一种常见却又相当复杂的动态语言现象,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但冲突话语的引发与回应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语用阐释。本研究主要以《红楼梦》中的冲突回应为分析对象,基于Brown & Levinson的面子威胁论框架,探析人际冲突中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揭示人际冲突的语言表现及语用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冲突 冲突回应 非攻击性话语 语用理据
原文传递
男性犯罪青少年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单婷婷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13,共3页
通过对山东省少年管教所189名男性犯罪青少年人际信任的特点以及与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男性犯罪青少年人际信任水平比同龄男性中学生低,且差异显著;(2)其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水平呈正相关;(3)积极应对方式与人际... 通过对山东省少年管教所189名男性犯罪青少年人际信任的特点以及与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男性犯罪青少年人际信任水平比同龄男性中学生低,且差异显著;(2)其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水平呈正相关;(3)积极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水平呈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水平呈负相关;(4)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5)各种客观变量对人际信任的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青少年 人际信任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下载PDF
话语回应中的衔接性隐喻及其数学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宣维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9-452,共14页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互动模型中,学界系统分析了话语发端的语法隐喻式,但很少见回话的隐喻衔接方式,而这一点在语用学中有充分的理论解说。针对疑问、陈述、命令和提供四种发话方式,作者系统阐述相应的"期待回应"或"自...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互动模型中,学界系统分析了话语发端的语法隐喻式,但很少见回话的隐喻衔接方式,而这一点在语用学中有充分的理论解说。针对疑问、陈述、命令和提供四种发话方式,作者系统阐述相应的"期待回应"或"自便他选"中可能出现的间接回应方式;就预期而言,相应内容可能是零回应或部分回应,也可能是完全回应或超值回应等策略。上述过程中,行文还对各类语法隐喻现象逐一给出了相关计算式,以求理论表征的概括度,从而为系统网络的合取关系提供更准确的数学表征。上述尝试不仅对会话推进中的回话方式进行了词汇语法的范畴化解释,还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其他现象的进一步描述提供了最简表征方案,从而在符号学层面向认识论真理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人际互动 话语回应 隐喻方式 数学表达式
原文传递
大学生“社恐”现象的心理机制与有效应对研究
4
作者 谢龙龙 辛欣 《科教文汇》 2024年第21期177-180,共4页
社交恐惧是一种在社交活动中因心理上强烈的消极、恐惧及自我保护意识而产生的带有逃避性质的生理反应。在当今社会,社交恐惧已成为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交恐惧的影响尤为深... 社交恐惧是一种在社交活动中因心理上强烈的消极、恐惧及自我保护意识而产生的带有逃避性质的生理反应。在当今社会,社交恐惧已成为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交恐惧的影响尤为深远。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型阶段,他们不仅要承受学业压力,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问题。社交恐惧不仅限制了他们的社交活动,还可能影响学业表现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研究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交恐惧的发生率颇高,这不但与大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还对社会的整体发展产生影响。该文旨在研究大学生社交恐惧的心理机制,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助力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交恐惧 人际关系 心理机制 应对策略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校园欺凌产生机制及积极应对——基于4个典型欺凌案例的剖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伟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09-114,139,共7页
校园欺凌是不容忽视的现象,其发生受到个体交往方式、同伴互动、原生家庭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以4个典型案例为轴心,以生命历程为视角探讨了校园欺凌动静结合的接续过程.研究发现:校园欺凌产生的前置条件是欺凌者的权利“获取”与被欺... 校园欺凌是不容忽视的现象,其发生受到个体交往方式、同伴互动、原生家庭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以4个典型案例为轴心,以生命历程为视角探讨了校园欺凌动静结合的接续过程.研究发现:校园欺凌产生的前置条件是欺凌者的权利“获取”与被欺凌者的人际渴望;触发条件是欺凌者的人际弱势识别与被欺凌者的人际交往误解;终止或延续条件是生命事件的冲击与认知行为的转化.对于欺凌双方的心理干预要从认知上明确其对个体毕生发展的整体影响,从情绪上消除掉欺凌行为发生时相伴随的兴奋或无助感受,从行为上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从人格上将原有的人格“优势”转化为社会认可的积极行为,进而解决校园欺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交往 生命历程 原生家庭 积极应对
下载PDF
睡眠结构、通气氧合水平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亚临床抑郁患者人际反应、快感及认知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颜蓉 潘友让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10期1643-1646,1777,共5页
目的 通过量表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亚临床抑郁(SD)患者睡眠结构、通气氧合水平、共情(人际反应)、快感和认知灵活性,探讨睡眠数据与人际反应、快感及认知灵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门... 目的 通过量表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亚临床抑郁(SD)患者睡眠结构、通气氧合水平、共情(人际反应)、快感和认知灵活性,探讨睡眠数据与人际反应、快感及认知灵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门诊或住院确诊OSA合并SD患者37例作为OSA合并SD组,同期非SD的OSA患者65例作为OSA组。比较2组患者睡眠结构、睡眠通气氧合状态、共情、快感及认知灵活性等指标;并针对有差异的睡眠指标与情致认知指标间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OSA合并SD患者睡眠效率(SE)与人际反应指标个人痛苦(r=-0.668)和共情关心(r=-0.579)呈负相关关系,与快感体验的抽象(r=0.664)、具体(r=0.597)预期快感和抽象完成快感(r=0.770)呈正相关关系,与认知灵活性中错误应答数(Re)、持续性错误数(Rpe)维度负向相关系数可达0.5以上。睡眠潜伏期(SL)主要与个人痛苦(r=0.546)和抽象完成快感(r=-0.574)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百分比(REM%)与共情指标中的个人痛苦和大多数快感评估指标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微觉醒指数则重点影响患者共情状态(均r>0.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氧减指数(ODI)同患者情致、认知指标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均|r|>0.5)。结论 OSA合并SD患者睡眠结构、通气氧合状态对其人际反应、快感感受以及认知灵活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亚临床抑郁 睡眠结构 通气氧合状态 人际反应 快感 认知灵活性
原文传递
恭维回应与汉语人际语用学语料收集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夏登山 王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1,共6页
语料收集是人际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等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国际语用学界对DCT问卷和自然观察等不同语料收集方法之间的优劣、差异也有过多个角度的考察,但其结论对汉语人际互动研究是否适用仍有待检验。本文采用书面DCT、口头DCT和语... 语料收集是人际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等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国际语用学界对DCT问卷和自然观察等不同语料收集方法之间的优劣、差异也有过多个角度的考察,但其结论对汉语人际互动研究是否适用仍有待检验。本文采用书面DCT、口头DCT和语用实验三种方法考察大学生群体的汉语恭维回应行为,将三种方法的语料结果进行对比,并将所发现的异同与国外学者的方法对比研究相参照,研究发现:汉语语境下,这三种方法收集的人际互动语料在平均句长、组合策略使用比例和接受恭维比例等方面存在系统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国外基于英语等其他语言研究所发现的差异既有相同之处,也表现出一定的汉语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收集方法 人际语用学 恭维回应
原文传递
大学生依恋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8
作者 张姣妹 唐坤东 +1 位作者 贾隽 缪晗 《校园心理》 2023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的类型与人际反应的关系,为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C-C)和《成人依恋量表》(AAS),选取云南民族大学2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人际交往反应总体处于中...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的类型与人际反应的关系,为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C-C)和《成人依恋量表》(AAS),选取云南民族大学2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人际交往反应总体处于中间水平;②在大学生依恋类型中,安全型较多,拒绝型较少,独生子女的亲近依赖均分和焦虑均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③依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反应呈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人际交往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依恋类型在独生情况方面存在差异;依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反应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依恋 人际反应 人际交往
下载PDF
清除人际困扰的雾霾,打造轻松快乐的交往——一例研究生人际敏感问题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9
作者 孙艺萌 蔡静 刘野 《社会心理科学》 2013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人际交往敏感是大学校园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本文通过对一名研究生人际交往敏感问题的心理分析和诊断,采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巧妙运用其崇拜目标调动其积极情绪及态度,进行个性重塑,解决了其人际问题,学习和生活也步入正轨。... 人际交往敏感是大学校园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本文通过对一名研究生人际交往敏感问题的心理分析和诊断,采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巧妙运用其崇拜目标调动其积极情绪及态度,进行个性重塑,解决了其人际问题,学习和生活也步入正轨。研究说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干预人际敏感问题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人际敏感 条件性情绪反应 研究生
下载PDF
大学生人际自立特质对人际信任的预测:独立于大五人格的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潘艳 万黎 +2 位作者 方圆 夏凌翔 兰继军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41-1447,共7页
采用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等工具对1345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和情境研究显示:控制大五人格后,人际开放仍能预测人际信任倾向,并能通过人际信任倾向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人际信任的认知和行为反应;人际责任仍... 采用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等工具对1345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和情境研究显示:控制大五人格后,人际开放仍能预测人际信任倾向,并能通过人际信任倾向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人际信任的认知和行为反应;人际责任仍能直接预测人际信任的认知与行为反应。这提示,在对人际信任的预测方面,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具有大五人格所不能解释的独特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人格与人际信任反应的人际信任倾向中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自立 大五人格 人际信任倾向 人际信任反应
下载PDF
“我们/我”与人际意义建构研究——基于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发言人的立场性应答话语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旭 欧阳护华 《话语研究论丛》 2016年第1期35-51,共17页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理论指导下探讨第一人称代词'我们/我'的人际意义建构。通过对2003年~2013年25篇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发言人立场性应答话语中'我们/我'建构人际意义的历时分析,本文构建出'我们...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理论指导下探讨第一人称代词'我们/我'的人际意义建构。通过对2003年~2013年25篇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发言人立场性应答话语中'我们/我'建构人际意义的历时分析,本文构建出'我们/我'的人际意义发展模式,旨在为发言人在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上的语言使用提供一个思考路径。研究发现,发言人在'我们/我'的人称选择上越来越重视人际意义的建构;'我们/我'的人称选择正在趋于弱化权威、距离和'官本位',强化一致、服务和'民本位';'我们/我'的人际意义发展模式可以成为了解发言人在何种程度上建构人际意义的话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我” 人际意义建构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 立场性应答话语
原文传递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同理心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赖日生 卢欢欢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2-14,共3页
通过对323名班级心理委员与772名普通学生进行《人际反应指标问卷》测试,发现心理委员在同情关心维度优于普通学生,在其他各方面无显著差异,自变量不同的大学生心理委员人际反应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通过将同理心确立为基本的助人... 通过对323名班级心理委员与772名普通学生进行《人际反应指标问卷》测试,发现心理委员在同情关心维度优于普通学生,在其他各方面无显著差异,自变量不同的大学生心理委员人际反应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通过将同理心确立为基本的助人价值观,加强人文教育,加强对言语的真诚倾听和非言语信息敏锐性观察的训练、表达训练等方式来提升心理委员同理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委员 人际反应指标问卷 同理心 数理统计
下载PDF
以对话的词汇语法结构反映对话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13
作者 林文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20-26,共7页
文章报告一项关于小说改编成电影过程中所作改动的研究,从而探讨在语义学和语用学层面外,对话的词汇语法格局如何反映对话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对话者间的情感基调。本文论及的研究分析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一段与其在同... 文章报告一项关于小说改编成电影过程中所作改动的研究,从而探讨在语义学和语用学层面外,对话的词汇语法格局如何反映对话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对话者间的情感基调。本文论及的研究分析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一段与其在同名改编电影中相对的一幕。该段小说章节与其电影改编在人物间的对话内容上十分相似,但人物之间的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研究集中分析对话者之间不同类型的回应。回应类型可分为预期回应、中性回应和自主回应,从而体现正面、中性与负面情感基调。本文也展示如何将不同回应类型的分布图像化,建立对话者的回应简介,帮助体现其对被回应者的情感基调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情感基调 回应简介 词汇语法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