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教育权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行为中的实现路径——以《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二条为中心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伟 孔凡靖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695-705,共11页
针对当下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新近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二条作出了立法回应。家庭教育权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行为中的正确实施,需要在责任主体范围、特殊未成年人群体保护、“应当合理安排”下未成年人学习权与休息权平... 针对当下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新近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二条作出了立法回应。家庭教育权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行为中的正确实施,需要在责任主体范围、特殊未成年人群体保护、“应当合理安排”下未成年人学习权与休息权平衡、网络监管法律责任厘定等方面予以明确。针对这一问题,要把“网络”作为确定“其他监护人”范围的重要考量因素,强化家庭对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网络监管力度,尊重并保障未成年人的学习权与休息权,探寻国家外部强制与家庭内部自治之间的动态平衡。在《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二条规则的具体适用上,建议明确“其他监护人”的范围,建立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家庭教育分类指导制度,构建“合理安排”的量化标准,细化不履行家庭网络监管职责的相关责任规定,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家庭教育权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行为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权 未成年人 沉迷网络行为 其他监护人
下载PDF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2
2
作者 潘琼 肖水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37-240,共4页
Internet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ld and it certainly serves a powerful way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ing problems have been reported due... Internet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ld and it certainly serves a powerful way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ing problems have been reported due to overuse or abusive use of the Iternet.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 which is also known as Internet Addiction, has been found to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many on-line users. Researches are now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Internet usag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finition, epidemiology, etiology, symptoms and diagnoses of P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 病因 症状 诊断 网络成瘾
下载PDF
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和人格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江楠楠 顾海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本研究使用自编大学生上网成瘾诊断问卷、自编上网行为和态度问卷以及三个人格量表,对上海市6所高校370名大 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上网成瘾的大学生在上网的行为和态度上明显不同于非成瘾的大学生,他们表现 出... 本研究使用自编大学生上网成瘾诊断问卷、自编上网行为和态度问卷以及三个人格量表,对上海市6所高校370名大 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上网成瘾的大学生在上网的行为和态度上明显不同于非成瘾的大学生,他们表现 出高开放性、社交性、胜任能力和匿名性,并且更认可网络交流的便利性。(2)上网成瘾的大学生比非成瘾的大学生明显表现出 孤独、抑郁和焦虑的人格特质。(3)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交性”、“交流便利”、“焦虑量表分数”、“开放性”、“胜任能力” 对大学生陷入网络的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上网行为 人格特征 上网成瘾 上网态度
下载PDF
北京市高中生网络成瘾现况调查 被引量:42
4
作者 张新乔 黄悦勤 +1 位作者 罗晓敏 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8-751,756,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高中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使用自评量表、人格诊断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510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877份。结果:(1)北京市高中生网络成... 目的:了解北京市高中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使用自评量表、人格诊断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510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877份。结果:(1)北京市高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8.8%。(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城区学习、父母离异、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偏执型、回避型、反社会型、表演型人格因子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OR=1.179-2.088,均P<0.01),父母情感温暖因子是保护因素(OR=0.827,P<0.05)。结论:北京市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值得重视,应针对多方面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流行病学 高中生 养育方式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陈平周 刘少文 +2 位作者 罗丽君 吴俊文 魏锦洪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40-41,45,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量表(SRSS)对360名...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量表(SRSS)对360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大学生上网率为96.7%,成瘾率为9.20%。其中男生成瘾率(12.58%)明显高于女生成瘾率(6.35%)。成瘾者的SCL-90、HAMD、HAMA等量表评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非成瘾者,SRSS评分明显低于非成瘾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成瘾 行为 互连网
下载PDF
电针结合心理干预对网瘾患者焦虑状态及血清NE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朱天民 金荣疆 +2 位作者 钟晓鸣 陈骥 李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互联网成瘾综合征(IAD)患者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7例IA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电针合心理组,心理治疗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4天1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电针合心理组,选取百会、四神聪、合谷、太冲、...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互联网成瘾综合征(IAD)患者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7例IA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电针合心理组,心理治疗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4天1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电针合心理组,选取百会、四神聪、合谷、太冲、内关、三阴交等穴,予电针治疗,隔天1次,共治疗20次,并行心理治疗同心理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IAD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结果:电针合心理组总有效率为91.3%,心理治疗组为59.1%,电针合心理组优于心理治疗组(P<0.05)。2组IAD评分、SAS评分、HAMA评分、血清NE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电针合心理组均显著低于心理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心理干预疗法能显著改善IAD患者焦虑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NE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理疗法 网瘾 行为 成瘾 焦虑症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父母行为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 被引量:23
7
作者 申子姣 房超 +1 位作者 张锦涛 方晓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的特点及其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方法:采用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北京和济南的1233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结果:①母亲的行为和心理控制均高于父亲;②父母行为控制与... 目的:探讨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的特点及其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方法:采用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北京和济南的1233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结果:①母亲的行为和心理控制均高于父亲;②父母行为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正相关,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③父、母的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会因性别和年级的不同而不同。结论:父母的行为、心理控制在不同群体青少年中对网络成瘾有不同作用,针对性地调整父母的行为和心理控制对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成瘾 父母控制 心理控制 行为控制
原文传递
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特征及父母教育方式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闫春梅 杨凤池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01-703,共3页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患者的行为特征及家庭教育方式,探讨网络成瘾患者的易感因素。方法应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确诊网络成瘾患者46例。对青春期门诊的病人进行诊断,测试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与正常对照比较分...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患者的行为特征及家庭教育方式,探讨网络成瘾患者的易感因素。方法应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确诊网络成瘾患者46例。对青春期门诊的病人进行诊断,测试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与正常对照比较分析。结果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比较,社会能力中的社交情况有明显差异,行为能力中的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注意问题,攻击行为等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父母教育方式与对照组作比较,父亲负责组表现出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母亲负责组表现出情感温暖理解降低,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IA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可以出现社会和行为能力方面的缺陷。青少年网络成瘾和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行为医学 病例对照研究 青少年
原文传递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谢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方法1317名中北大学本科生参与本研究。对所有被试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使用SPSS13.0和Lisrel8.53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和路经分析。结果路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方法1317名中北大学本科生参与本研究。对所有被试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使用SPSS13.0和Lisrel8.53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和路经分析。结果路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对男女大学生而言,父母教养方式特别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均会影响其网络成瘾行为。结论在探究学生上网成瘾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因素,特别是父亲的教养方式,强调与其父母特别是父亲的沟通,找出网络成瘾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大学生 网络成瘾行为
下载PDF
成都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曾瑾 陈希宁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90-1791,1794,共3页
目的:比较中学生与大学生电脑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其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方法:问卷调查905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882份(有效率97·5%)。结果:中学生与大学生上网目的用途存在差别。中学生网络成瘾率20·3%,大学生网络成... 目的:比较中学生与大学生电脑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其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方法:问卷调查905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882份(有效率97·5%)。结果:中学生与大学生上网目的用途存在差别。中学生网络成瘾率20·3%,大学生网络成瘾率5·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大学生与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不同。结论:针对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干预时应采取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行为 影响因素 青少年学生
下载PDF
不同干预、治疗方式对网络成瘾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永信 吴绍兰 +5 位作者 任广来 魏秋香 赵松涛 卢艳 宁雷 尤玉静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和综合干预在网络成瘾戒治和病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对150例网络成瘾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心理治疗组、行为治疗组、家庭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和综合干预治疗组,并分别于入...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和综合干预在网络成瘾戒治和病情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对150例网络成瘾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心理治疗组、行为治疗组、家庭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和综合干预治疗组,并分别于入组前及干预治疗16周后进行网络成瘾和总体表现量表评定。结果各组治疗后网络成瘾测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心理治疗组(72.13±14.55)分,(37.57±13.71)分,行为治疗组(69.57±15.06)分,(32.95±8.75)分,家庭治疗组(74.56±16.31)分,(35.84±13.03)分,药物治疗组(72.96±18.30)分,(21.19±1.88)分,综合治疗组(78.80±13.82)分,(16.92±2.04)分](均P〈0.01);除药物治疗组,各研究组总体表现测评分治疗前后增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以网络成瘾减分值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的水准下,进入回归方程的依次是综合干预、药物治疗、上网史,标化回归系数依次为0.454,0.301,-0.139;在以总体表现测评增分值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在α=0.05的水准下,进入回归方程的依次是综合干预、家庭治疗、上网史,标化回归系数依次为0.444,0.256,-0.140。结论心理、行为、家庭、药物、综合之各种治疗方法戒治网络成瘾均有效,对总体行为表现的改善除药物治疗外其他各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无论是网络成瘾戒治还是总体行为表现的改善均以综合干预疗效最佳;上网史与疗效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 家庭治疗 综合干预
原文传递
大学生网络成瘾: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及态度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璐 方晓义 +4 位作者 张锦涛 刘凤娥 陈超 赵会春 申子姣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433,共10页
基于整体-交互作用模型,选取北京市某高校所有大一学生2511名为被试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的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就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与态度对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检验... 基于整体-交互作用模型,选取北京市某高校所有大一学生2511名为被试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的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就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与态度对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更高,所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更多,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更积极;(2)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各维度、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3)背景性渴求中的积极结果预期与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对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低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可以负向预测网络成瘾程度,而在高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态度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外因在内因比较微弱的条件下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成瘾 背景性渴求 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 同伴网络过度使用态度
原文传递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Internet Addiction: Evidence of Normalization of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被引量:11
13
作者 YANG Yang LI Hui +3 位作者 CHEN Xi-xi ZHANG Luo-ming HUANG Bing-jie ZHU Tian-mi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37-844,共8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PI) on impulsive behavior among internet addiction(IA) adolescents. Methods: Thirty-two IA adolescents were allocated...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a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PI) on impulsive behavior among internet addiction(IA) adolescents. Methods: Thirty-two IA adolescents were allocated to either EA(16 cases) or PI(16 cases) group by a randomized digital table. Subjects in the EA group received EA treatment and subjects in the PI group received cognition and behavior therapy. All adolescents underwent 45-d intervention. Sixteen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recruited into a control group.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 scores, Young's 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 as well as the ratio of brain N-acetyl aspartate(NAA) to creatine(NAA/Cr) and choline(Cho) to creatine(Cho/Cr) were record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IAT scores and BIS-11 total scores in both EA and PI group were remarkab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P〈0.05), while EA group showed mor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certain BIS-11 sub-factors(P〈0.05). Both NAA/Cr and Cho/Cr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EA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of NAA/Cr or Cho/Cr in PI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s: Both EA and PI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IA adolescents,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s and behavioral expressions, EA might have an advantage over PI in terms of impulsivity control and brain neuron protection.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advantage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d NAA and Cho levels in prefrontal and anterior cingulate cor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addiction electro-acupuncture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pulse behavior
原文传递
青少年抑郁症住院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燕婷 韩柏 王彦芳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975-1980,共6页
目的探究住院抑郁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中重度青少年抑郁症病人120例,分为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29),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 目的探究住院抑郁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中重度青少年抑郁症病人120例,分为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29),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组(n=65),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组(n=26)。使用自制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病人的情绪状态;使用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期虐待问卷(CTQ)、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网络成瘾测试(IAT)评估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结果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SSI组、SA组抑郁、焦虑的得分逐渐增高,SA组HAMD与HAMA得分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27.6±4.54)分比(22.83±4.80)分;(20.3±4.14)分比(17.21±4.60)分,均P<0.05];NSSI组和SA组CTQ总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神经质、精神质、ASLEC总分、人际关系、受惩罚、IAT得分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SSI组及SA组内外向及SES得分显著低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37.33±3.10)分比(35.98±2.34)分比(39.70±3.37)分;22.00(18.50,24.00)分比17.50(15.00,22.00)分比26.00(23.00,29.50)分,均P<0.001)];SA组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其他、IAT得分高于NSSI组[(9.00(8.00,10.25)分比8.00(7.00,9.00)分;14.50(13.00,17.00)分比13.00(12.00,14.00)分;8.00(7.00,10.00)分比6.00(6.00,8.00)分;55.00(54.00,56.00)分比53.00(51.00,54.00)分,均P<0.001)];NSSI组学习压力得分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11.68±5.29)分比(8.72±5.33)分,P<0.05],以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质、IAT为NSSI的危险因素,SES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青少年抑郁症病人NSSI行为的患病率较高,精神质、网络成瘾是自伤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自尊的程度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精神质 网络成瘾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中学校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王洋 秦爱萍 +1 位作者 张凤云 赵亚双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9-611,共3页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大、中学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佳木斯、绥化3座城市29所大、中学校10800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黑龙江省大中学生上网率为54.66%...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大、中学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佳木斯、绥化3座城市29所大、中学校10800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黑龙江省大中学生上网率为54.66%,成瘾倾向率为8.38%,电子游戏成瘾倾向率为19.33%,赌博类似的娱乐活动报告率为13.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孤独感、电子游戏、自杀过、计划自杀、想过自杀、赌博等呈正相关,其OR值分别为1.948,1.592,2.979,2.325,2.324,1.489,1.497等。结论黑龙江省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以中等城市居多。网络成瘾与性别、孤独感、自杀意念、电子游戏、赌博等因素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成瘾 行为因素
下载PDF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邵全明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本文概述了网络成瘾的一些基本问题,阐述了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网络成瘾 心理行为 青少年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医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明丽娟 齐玉龙 +2 位作者 赵静 荣梅生 徐凌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网络成瘾(IA)医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将58名IA医学生分为对照组30名和观察组28名,对照组日常进行一般的说服教育和管理;观察组以CBT为构架,设计方案,进行认知和行为训练干预,每周2次,每次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网络成瘾(IA)医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将58名IA医学生分为对照组30名和观察组28名,对照组日常进行一般的说服教育和管理;观察组以CBT为构架,设计方案,进行认知和行为训练干预,每周2次,每次1.0—1.5h,共计10周。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2组学生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CBT干预后观察组干预有效率为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1),2组干预前各项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在心理总分、强迫、精神病性、人际关系等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干预后心理总分、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敌对评分亦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P〈0.01)。而躯体化、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评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干预对于IA医学生戒除网瘾和促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医学生 认知行为 干预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其C型行为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连龙 胡明利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其C型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IAII)和C型行为量表对730名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在无网络成瘾大学生中,有4.40%的人具有C型行为倾向;在轻度网络成瘾大学生中,有12.04%的人具有C型行为倾...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其C型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IAII)和C型行为量表对730名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在无网络成瘾大学生中,有4.40%的人具有C型行为倾向;在轻度网络成瘾大学生中,有12.04%的人具有C型行为倾向;在中度网络成瘾大学生中,有50.00%的人具有C型行为倾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与其C型行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r=0.631,P<0.001)。结论C型行为特征越突出的人,越容易形成网络成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C型行为 大学生 网络成瘾量表
下载PDF
参与体育运动是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手段 被引量:4
19
作者 毛迪 洪晓波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19-122,共4页
"网络成瘾"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网络成瘾症形成的内外原因;实施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体育教学内容手段、课余体育活动以及教师行为三个方面的干预,并对干... "网络成瘾"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网络成瘾症形成的内外原因;实施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体育教学内容手段、课余体育活动以及教师行为三个方面的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四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证明短期干预效果显著,建议进行长期干预以期取得更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体育运动 体育教学内容手段 课余体育活动 教师行为
下载PDF
兰州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成瘾行为、健康危险行为与睡眠质量的相互作用关系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婷 刘慧敏 +1 位作者 樊璐 令亚琴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65-468,471,共5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成瘾行为、健康危险行为与睡眠质量情况及相互作用关系,为大学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从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工科、理科、文科、医科),不同年级(大三年级以下,大三... 目的: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成瘾行为、健康危险行为与睡眠质量情况及相互作用关系,为大学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从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工科、理科、文科、医科),不同年级(大三年级以下,大三及以上年级)选取2 868名兰州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心理健康、网络成瘾行为、健康危险行为与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女生的睡眠质量和健康危险行为得分小于男生(P<0.05)。在心理健康方面,医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好,其次为理科,工科和文科相对较低;在睡眠质量方面,工科的得分最高;在健康危险行为方面,医科学生的得分最低,理科的得分最高,工科和文科居中;在网络成瘾行为方面,工科的得分最高,文科和医科的得分相对较低。大三及以上年级学生在心理健康得分小于大三年级以下(P<0.01),而在睡眠质量和网络成瘾行为2个方面得分大于大三年级以下。结论:心理健康对网络成瘾行为和健康危险行为呈负向作用,而对睡眠质量呈正向作用,睡眠质量对网络成瘾行为和健康危险行为呈负向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成瘾行为、健康危险行为与睡眠质量情况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对其中一项或几项进行干预或许可以起到同时预防的作用,适时进行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网络成瘾行为 健康危险行为 睡眠质量 相互作用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