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机制研究——基于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双过程探索 被引量:9
1
作者 易魁 王玉琦 许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72,共13页
互联网“圈子”的形成,加速了危机事件传播的速度与效率,使得信息流动更加快速、便利。但危机事件的全面渗透造成了公众心理和情绪的快速形成、更替与变迁,人们开始正视危机事件中关于“理性”与“感性”的辩证思考。基于此,研究通过危... 互联网“圈子”的形成,加速了危机事件传播的速度与效率,使得信息流动更加快速、便利。但危机事件的全面渗透造成了公众心理和情绪的快速形成、更替与变迁,人们开始正视危机事件中关于“理性”与“感性”的辩证思考。基于此,研究通过危机事件、共情传播以及传播效应的相互关联分析,提出了规律性假设,并应用实证分析进行了具体事例的认知探索。结果表明,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机制呈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双过程表现,且各假设成立。同时,研究又根据实证中提取的要素特征和传播路径,构建了共情传播要素评价体系,勾勒了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演化机制与发展轨迹,讨论了共情传播路径探索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事件 互联网“圈子” 共情传播 实证研究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现实挑战及优化策略——大学生网络圈群视角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旭红 顾琪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共9页
大学生网络圈群具有“技术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双重属性,实现了学校课堂场景、社会生活场景和网络空间场景的有效连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资源优势也要求其必须覆盖大学... 大学生网络圈群具有“技术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双重属性,实现了学校课堂场景、社会生活场景和网络空间场景的有效连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资源优势也要求其必须覆盖大学生网络圈群,这是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网络圈群传播现状的必然结果。网络圈群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面临着空间上“多元场景”与“信息茧房”并存、话语结构由“宏观严谨”转向“碎片脱序”、话语资源因“信息过载”引发“信息成瘾”、话语内涵由“情感至上”转向“群体极化”等现实挑战,进而分化了话语传播的凝聚力、解构了话语体系的完整性、稀释了话语资源的吸引力、削弱了话语内涵的主导力。对此,高校应通过实现圈群内外话语联动、理性规约与利益疏导相结合、多元协作与协同引导相贯通、改善表达与情感嵌入相融合等策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圈群 话语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音乐“网抑云”:青年圈群抑郁话语的符号表征和互动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丁雅婷 伍麟 《当代青年研究》 2023年第1期98-111,共14页
音乐社交媒体拓展了人们关于抑郁的话语表达空间,催生青年“网抑云”亚文化圈群并引发新一轮抑郁污名现象。分析网抑云圈群有助于了解青年对抑郁的公开表述与互动状况,为互联网情绪治理提供借鉴意义。基于网易云170个抑郁歌单和20374条... 音乐社交媒体拓展了人们关于抑郁的话语表达空间,催生青年“网抑云”亚文化圈群并引发新一轮抑郁污名现象。分析网抑云圈群有助于了解青年对抑郁的公开表述与互动状况,为互联网情绪治理提供借鉴意义。基于网易云170个抑郁歌单和20374条歌单评论进行文本挖掘与情感分析,探讨网抑云圈群的话语表征及互动策略。研究发现,网抑云语言形式多样,除了“矫情的‘伤痛文学’”,还具有自我聚焦式抑郁展示、自我验证式抑郁建构及娱乐性抑郁异化等特点。圈友互动主要包含点赞与回复,呈现消极偏好与仪式互动等策略特点。尊重青年群体心理规律,正确引导互联网圈群,是规范网抑云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抑郁 互联网圈群 青年 亚文化
下载PDF
互联网“圈层”传播与新受众的信息反应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大勇 王秀艳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1期35-38,共4页
传播技术的革新使受众身份发生转变,成为能够积极传播的新受众,宣告大众群体置身于主动传播的序列。互联网"圈层"的确立,客观上完成对新受众的群组和分层,有助于精准传播。尽管圈内多数信息接受者继续保持浏览或扫描式的"... 传播技术的革新使受众身份发生转变,成为能够积极传播的新受众,宣告大众群体置身于主动传播的序列。互联网"圈层"的确立,客观上完成对新受众的群组和分层,有助于精准传播。尽管圈内多数信息接受者继续保持浏览或扫描式的"浅阅读",但专业或学术"圈层"的"深阅读"对其形成反拨。值得关注的是,"圈层"传播引起"人—媒"过度互动,造成新受众"传—受"双重焦虑。传播时代的到来,需要新受众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有效把控"圈层"传播,正确扮演"传—受"双重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圈层传播 新受众 “传-受”焦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