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治理话语权提升的中国视角 被引量:32
1
作者 吴志成 李冰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21,154,155,共20页
随着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话语权的不足日益凸显。在世界秩序转型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背景下,大国话语权的竞争开始由传统国际话语权转向全球治理话语权。这种话语权的主体日益增多、客体复杂多样、内容... 随着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话语权的不足日益凸显。在世界秩序转型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背景下,大国话语权的竞争开始由传统国际话语权转向全球治理话语权。这种话语权的主体日益增多、客体复杂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平台影响更大。面对超越国家疆域的话语权竞争转向,中国既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话语权概念模糊和长期缺失、软硬实力提升不平衡、发展道路的理论支撑薄弱、全球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不足等多种挑战。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话语权竞争的现状,也指明了中国进一步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的方向。因应全球治理变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中国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有效提升自身的全球治理话语权,特别是在既有全球治理体系的维护与创新、有效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增强全球议程设置能力、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和促进国际公平正义等方面进行努力,履行好负责任大国的责任和义务,为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促进全球善治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全球政治 国际话语权 中国外交 国际机制
原文传递
《巴黎协定》与国际减缓气候变化合作模式的变迁 被引量:32
2
作者 高翔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91,共9页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外部性属性,减缓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必须体现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考虑参与主体广泛性、减缓行动的范围和行动力度三大要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多哈修正案"&qu...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外部性属性,减缓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必须体现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考虑参与主体广泛性、减缓行动的范围和行动力度三大要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多哈修正案""坎昆协议"等方案,对中央集权程度和三大要素各有取舍,构建了不同的国际减缓气候变化合作模式,但从实践看都未能解决国际减缓合作的问题。《巴黎协定》构建了"承诺+审评"的新模式,有望实现参与主体和行动范围的全覆盖,并通过透明度、遵约和全球盘点机制鼓励各参与方提高行动力度。然而要实现公约目标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巴黎协定》下的国际减缓合作必须通过强化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机制来保障,并通过进一步明确中长期量化目标来促进各方提高行动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国际合作 减缓 制度变迁
下载PDF
集体安全辨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门洪华 《欧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7,共8页
集体安全一向是国际关系中争议颇多的一个概念。本文从基本概念的辨析出发 ,首先分析集体安全的概念、实现条件及其现实困境 ,指出集体安全的局限性 ;其次 ,剖析集体安全的价值 ,确立集体安全的有效性 ;最后 ,阐述集体安全与国际机制的... 集体安全一向是国际关系中争议颇多的一个概念。本文从基本概念的辨析出发 ,首先分析集体安全的概念、实现条件及其现实困境 ,指出集体安全的局限性 ;其次 ,剖析集体安全的价值 ,确立集体安全的有效性 ;最后 ,阐述集体安全与国际机制的逻辑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安全 国际机制 集体安全机制
原文传递
机制合法性与国际机制的维持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宏松 《学术探索》 2005年第2期83-88,共6页
基欧汉等新自由制度主义者以经济学逻辑推演出国际机制维持的两大决定因素:成员国之间的权力差距和国际机制的治理绩效。合法性没有纳入其分析的框架。国际机制属于制度范畴,制度合法性对于制度(国内制度)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 基欧汉等新自由制度主义者以经济学逻辑推演出国际机制维持的两大决定因素:成员国之间的权力差距和国际机制的治理绩效。合法性没有纳入其分析的框架。国际机制属于制度范畴,制度合法性对于制度(国内制度)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都对此作出了说明。既然合法性的作用不容忽视,那么国际机制维持与合法性存在何种联系。国际机制的合法性来源何在?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认为机制合法性可以降低国际机制的维持成本,机制合法性既来源于其自身的效率,也来源于国际社会的主导性共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机制 机制合法性 国际制度
下载PDF
美国“长臂管辖”与全球经济治理 被引量:14
5
作者 戚凯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8,127,128,共1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在美国引领下开启全球经济治理进程,并随着全球化加速而进一步发展。然而,既往这些全球经济治理成果始终与美国霸权相绑定,美国从思想、立法、结盟、武力与货币等多方面赋予自身在关键时刻进行“长臂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在美国引领下开启全球经济治理进程,并随着全球化加速而进一步发展。然而,既往这些全球经济治理成果始终与美国霸权相绑定,美国从思想、立法、结盟、武力与货币等多方面赋予自身在关键时刻进行“长臂管辖”的能力。伴随着美国霸权衰落,新兴经济体话语权上升,美国为护持霸权,倚仗上述既有优势,大肆开展“长臂管辖”,严重挑战全球经济治理所依赖的平等共识、规则制度、政府间合作、各方互利关系。以欧洲主要经济大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也因此对美国“长臂管辖”予以反制,但效果不佳。中美战略竞争、俄乌冲突等重大事件再度凸显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长臂管辖”的威力与危害,中国有必要将坚决反对美国“长臂管辖”与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相结合,提升战略认知水平,关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历史必然性与客观限度,同时加强多方政治互信,推进制度型改革开放,在金融等领域寻求国际社会最大限度的改革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臂管辖” 全球经济治理 国际制度 霸权护持 中美战略竞争 俄乌冲突
原文传递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规范塑造评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德刚 韦进深 《国际展望》 CSSCI 2016年第4期93-115,共23页
塑造新的国际规范正成为中国与国际组织互动的重要内涵。中国塑造新国际规范的努力同时在全球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两个层面展开,前者包括全球安全型、政治型、经济型和环境型国际组织,后者包括中国主动融入和积极创建的地区组织。研究表明... 塑造新的国际规范正成为中国与国际组织互动的重要内涵。中国塑造新国际规范的努力同时在全球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两个层面展开,前者包括全球安全型、政治型、经济型和环境型国际组织,后者包括中国主动融入和积极创建的地区组织。研究表明,中国重非正式机制,西方重正式制度;中国重进程,西方重规章;中国重软约束,西方重硬约束;中国重开放性与包容性;西方重封闭性与排他性;中国重多元价值基础上的任务导向型合作;西方重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责任分担。在国际游戏规则的重塑和议题重置过程中,中国应提升嵌入式议题设置能力,增加在全球和地区组织中的话语权,建立统一战线,推动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向各方共同参与的全球共治的方向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 国际规范 中国外交 规范塑造 地区组织
下载PDF
国际机制中的利益驱动与公共政策协调 被引量:9
7
作者 于宏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7,共7页
国际机制中的利益驱动对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涉及到国际机制的角色、国际机制中的利益分配、国内各决策单位的利益协调。通过大量的实证材料和个案分析,本文的主题在于阐述全球环境基金与中国环保政策协调的关系。作者认为国际机... 国际机制中的利益驱动对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涉及到国际机制的角色、国际机制中的利益分配、国内各决策单位的利益协调。通过大量的实证材料和个案分析,本文的主题在于阐述全球环境基金与中国环保政策协调的关系。作者认为国际机制中的利益驱动因素会深化公共政策协调过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机制 利益驱动 政策协调 公共政策
下载PDF
中国参与国际司法的困阻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苏晓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2-67,共6页
中国以往对于国际司法制度和整个国际法治及国际组织的观念和定位在总体上表现是排斥的 ,其原因主要在于历史上屡受伤害的记忆和意识形态阻隔及文化差异等造成的困惑 ,因而形成了一种现实的参与困阻。中国在国际法治的遵守、执行和立法... 中国以往对于国际司法制度和整个国际法治及国际组织的观念和定位在总体上表现是排斥的 ,其原因主要在于历史上屡受伤害的记忆和意识形态阻隔及文化差异等造成的困惑 ,因而形成了一种现实的参与困阻。中国在国际法治的遵守、执行和立法的不同层面上所表现的姿态是不同的。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中国要进一步融入国际秩序 ,需要在开放姿态、观念更新、理论创新和善于运用等方面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际司法制度 国际关系 国际秩序 历史记忆 文化困惑 意识形态 思想观念 国家利益
下载PDF
非正式国际机制的形式选择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宏松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3-96,共24页
关于非正式国际机制的形式选择,已有的理论从问题特征、非正式机制特有优势、交易成本等视角进行了解释。由于没有考虑国内层次的激励因素,已有理论的预期与一些经验现实不相符合。作者采用国内和国际层次相结合的视角,从国内偏好、承... 关于非正式国际机制的形式选择,已有的理论从问题特征、非正式机制特有优势、交易成本等视角进行了解释。由于没有考虑国内层次的激励因素,已有理论的预期与一些经验现实不相符合。作者采用国内和国际层次相结合的视角,从国内偏好、承诺可信性需求和国家间相互依赖的结构性特征等方面探讨了国家选择非正式国际机制的基本动因:如果国家决策者没有因强势社会团体的推动而产生正式国际机制的偏好,非正式机制更能满足全国性选民体的利益,并且承诺可信性需求较低,国家就会偏好于非正式国际机制。在非排他性的国家间相互依赖状态中,只要少数国家偏好于非正式国际机制,非正式国际机制就往往会成为最终的集体选择结果。通过对多边出口控制机制的形式选择的案例分析,作者对上述基本动因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机制 非正式国际机制 形式选择 多边出口控制机制
原文传递
国际机制视角下的东北亚环境合作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3-48,共6页
由于环境问题与区域地理因素、生态环境系统的紧密关系,从而使当今的环境问题跨越了主权国家的地理边界,渗透到整个区域甚至全球生态系统。环境合作有助于促进环境领域内国际机制的建设和发展,国际机制的功能性能够推动环境合作的不断深... 由于环境问题与区域地理因素、生态环境系统的紧密关系,从而使当今的环境问题跨越了主权国家的地理边界,渗透到整个区域甚至全球生态系统。环境合作有助于促进环境领域内国际机制的建设和发展,国际机制的功能性能够推动环境合作的不断深化,环境合作与国际机制之间的互动机理推动了环境合作机制的建构。共同利益、依赖路径、机制内容和机制效能是全面评估环境合作机制的四大基础要件。随着近些年来东北亚地区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不断加强和持续深化环境领域合作成为域内各国的当务之急。东北亚环境合作机制是维护东北亚环境合作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推动东北亚环境合作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东北亚环境合作不断走向务实,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格局,环境领域的机制化建设逐步明显,但是东北亚环境合作机制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长期有效的建设和完善。大力推进和不断深化东北亚环境合作机制建设,应当以域内各国在环境领域的共同利益为基础,顺畅环境合作方面的依赖路径,进一步完善地区环境合作机制的框架和内容并切实发挥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机制 东北亚 环境合作 互动机理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淑俊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3-103,共21页
在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成果之后,作者采用了国际-国内双层架构、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法对气候变化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际层面的国际机制与相互学习、国内层面的公众与... 在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成果之后,作者采用了国际-国内双层架构、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法对气候变化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际层面的国际机制与相互学习、国内层面的公众与官僚机构互动,这两者所形成的共同利益因素是引发美国在气候议题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动因。通过对2000-2008年美国产业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诉中国产业的不公平贸易案例的分析,作者从实证的视角说明,气候变化问题已日益成为美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新薪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国际机制 官僚政治 碳泄漏产业
原文传递
异质交易行为主体下的金融传染机制及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一 刘志东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7-45,共9页
本文考虑了市场中的交易者具有不同的交易策略和交易期限,构建了开放金融环境下异质交易者的资产定价模型。通过引入区制转换机制,上述模型改进为具有时变权重系数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时变权重的大小即代表了不同类型交易者的交易行为... 本文考虑了市场中的交易者具有不同的交易策略和交易期限,构建了开放金融环境下异质交易者的资产定价模型。通过引入区制转换机制,上述模型改进为具有时变权重系数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时变权重的大小即代表了不同类型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对资产价格影响的动态效应。以2001至2014年间美国和香港股市作为典型的双重市场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股价主要由基础交易者所驱动,香港股市主要由技术交易者所驱动,但在2008年和2010年两次金融危机期间,国际交易者都成为两个市场价格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金融危机传染现象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传染 国际交易者 区制转换机制 异质策略
原文传递
《巴黎协定》强化透明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展望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田 董亮 高翔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4-692,共9页
以信息报告和审评为主要内容的透明度体系是《巴黎协定》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巴黎协定》建立了“强化的透明度框架”,并在2018年底达成了实施细则,形成了强化的透明度体系。这一体系建立在既往透明度履约实践基础上,针对缔约方在《... 以信息报告和审评为主要内容的透明度体系是《巴黎协定》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巴黎协定》建立了“强化的透明度框架”,并在2018年底达成了实施细则,形成了强化的透明度体系。这一体系建立在既往透明度履约实践基础上,针对缔约方在《巴黎协定》下所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义务,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履约灵活性和支持的情况下,遵循通用的模式、程序和指南。该规则体系有利于提高缔约方履约报告质量和可比性,督促各方履行条约义务,增进全球气候治理多边机制互信。然而这一体系相比既往实践,给发展中国家提出强化要求的同时尚未落实强化的支持,且体系本身的运行效率还有待观察。为此,各国应当做好充分的国内体制机制建设准备,国际社会应当落实对发展中国家履约的支持,强化相应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透明度 国际机制 实施细则
下载PDF
气候机制的复杂化和中国的应对 被引量:8
14
作者 汤伟 《国际展望》 CSSCI 2018年第6期139-156,162,共19页
机制复杂化已成为全球治理的突出现象,气候作为全球环境治理的核心议题更是如此。本文以气候治理作为视角,分析说明三类全球治理机制的复杂化现象:围绕框架公约构建起来的机制复合体、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构建起来的机制集群、以及问题... 机制复杂化已成为全球治理的突出现象,气候作为全球环境治理的核心议题更是如此。本文以气候治理作为视角,分析说明三类全球治理机制的复杂化现象:围绕框架公约构建起来的机制复合体、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构建起来的机制集群、以及问题领域交叉渗透形成的机制联结。气候机制复杂化有利于调动行为主体积极性和规范扩散,但也会造成臃肿、竞争、摩擦和相互抵消的情况,甚至产生权利和义务的再分配效应,进而赋予大国更多自由选择权。目前国际社会为实现三类机制复杂化的协同做出了艰苦努力,除了强化国际领导,还设计出协议连接、制度联系的解决路径。中国参与复杂化的气候治理机制需要着眼于资金效率、碳排放统计等基础能力建设的提高,一方面与欧美合作共同实现国际领导的供给,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机制复合体、机制集群、机制联结这三方面都有针对性的措施,分层次、分阶段、分领域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 气候变化 机制复合体 机制集群 机制联结
下载PDF
亚太地区“权力转移”的基本态势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光厚 徐萍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47-54,共8页
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亚太地区"权力转移"的进程。当前,亚太地区的"权力转移"呈现出以下三个基本态势:首先,亚太地区出现了经济和安全主导权分离的迹象,中国与美国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各领风骚的权力架构... 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亚太地区"权力转移"的进程。当前,亚太地区的"权力转移"呈现出以下三个基本态势:首先,亚太地区出现了经济和安全主导权分离的迹象,中国与美国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各领风骚的权力架构呼之欲出;其次,由于"崛起国"满足于既有国际秩序且"主导国"接纳"崛起国",因而,亚太地区的"权力转移"将以和平方式进行;最后,亚太地区的"权力转移"与地区性国际机制的建设平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权力转移” 国际机制 基本态势
下载PDF
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东来 《欧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6-101,共6页
国际体制 (internationalregime)和国际制度 (internationalinstitution)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国内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翻译。结合美国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本文考察了这两个概念在英语语境中的含义 ,及其反... 国际体制 (internationalregime)和国际制度 (internationalinstitution)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国内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翻译。结合美国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本文考察了这两个概念在英语语境中的含义 ,及其反应出的不同学术研究取向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恰当的中文译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体制 国际制度
原文传递
权力、利益、观念——国际机制的三种理论范式分析
17
作者 于营 《长春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86-90,共5页
国际机制理论是在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论争中成长起来的,吸收了各派理论的精髓,对国际关系提出了强有力的解释。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对国际机制的内容、强度和脆弱性的影响;而新自由主义强调利益是国家之间合作及国际机制产... 国际机制理论是在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论争中成长起来的,吸收了各派理论的精髓,对国际关系提出了强有力的解释。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对国际机制的内容、强度和脆弱性的影响;而新自由主义强调利益是国家之间合作及国际机制产生与遵从的动力。建构主义则指出利益的认定和权力能力的意义都依赖于行为体的因果关系和社会的观念。本文试图分析国际机制的三种理论范式,为探求国际机制理论的发展前景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机制 新现实主义 新自由主义 建构主义
下载PDF
反恐融资领域的国际机制间合作——政治机会与决策程序的视角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宏松 林海文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7-131,158-159,共27页
国际机制间合作需要满足能力互补和目标相容两个条件。在能力互补的两项国际机制之间需要达成目标相容,才能实现合作。政治机会可以改变源机制成员国对解决特定问题的优先性认识以及目标机制成员国对特定问题的紧迫性认识,从而促进相容... 国际机制间合作需要满足能力互补和目标相容两个条件。在能力互补的两项国际机制之间需要达成目标相容,才能实现合作。政治机会可以改变源机制成员国对解决特定问题的优先性认识以及目标机制成员国对特定问题的紧迫性认识,从而促进相容目标的形成。目标机制的决策程序则会影响其成员国达成相容目标的难易程度。排除低等级政治机会和决策程序极为不利两种极端情形,存在高等级政治机会+决策程序较为有利、高等级政治机会+决策程序较为不利、中等级政治机会+决策程序较为有利、中等级政治机会+决策程序较为不利四种情形。在第一种情形下容易实现国际机制间合作。在第二种情形和第三种情形下,尽管存在不利条件,源机制仍然能够实现与目标机制的合作。在第四种情形下,不会出现国际机制间合作。通过对九一一事件之后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与联合国在反恐融资领域合作的案例分析,上述四种情形的分析性预期得到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恐融资 政治机会 决策程序 国际机制 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
原文传递
基于原则的治理:全球公域治理机制变迁的逻辑
19
作者 陈秋丰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97,共27页
在全球治理中,除了“基于规则的治理”,还有“基于原则的治理”。国际治理原则是全球治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全球治理机制变迁的分析,既有理论对原则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本文以“原则的演进如何导致治理机制的变迁”为核... 在全球治理中,除了“基于规则的治理”,还有“基于原则的治理”。国际治理原则是全球治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全球治理机制变迁的分析,既有理论对原则的重要性认识存在不足。本文以“原则的演进如何导致治理机制的变迁”为核心问题,探究治理原则演进对全球公域治理机制变迁的影响。本文将全球公域治理原则分为“核心原则”与“一般原则”两种类型,并尝试以原则变化为自变量,搭建原则演变引发全球公域治理机制变迁的分析框架。本文发现,不同类型原则的演变会引发治理机制变迁的不同模式。在国际实践共识变化、认知共同体、大国等因素的推动下,当核心原则出现更替时,会引发全球公域治理的机制革命;当核心原则出现调整或一般原则出现更替时,会引发全球公域治理的机制变革;当一般原则出现调整时,会促进全球公域治理的机制发展;当治理原则能够扩散到新的领域时,会引发新领域的机制扩散。本文选取海洋、南极、太空等全球公域的典型治理原则变化为检验案例,以验证理论框架的合理性。进而,本文通过分析原则与全球治理机制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拓展出一项以全球治理中的“原则治理”为中心的理论研究议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原则 全球公域 国际机制 机制变迁 原则演进
原文传递
地位满意度与印度的国际机制合作行为
20
作者 姜波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46,169,170,共24页
近年来,印度愈发注重通过参与国际机制合作来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并在不同的国际机制中展现出差异性的合作行为。既有研究缺乏对印度在不同机制中合作行为的比较,因此本文结合角色理论,在分析框架中引入“地位”这一变量来阐释印度的国... 近年来,印度愈发注重通过参与国际机制合作来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并在不同的国际机制中展现出差异性的合作行为。既有研究缺乏对印度在不同机制中合作行为的比较,因此本文结合角色理论,在分析框架中引入“地位”这一变量来阐释印度的国际机制合作行为。“地位满意度”是指一国在国际机制中的实际地位与预期地位的比较和匹配,不同的“地位满意度”将引发不同的国家角色建构,并最终导致特定的国家行为。案例分析表明,作为新兴崛起国的印度具有追求国际地位的强烈动机,其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南亚国家区域合作联盟以及“印太经济框架”中分别建构了“变革者”“控制者”以及“有限合作者”的角色,并展现了相应的合作行为。研究表明,虽然印度对于参与国际机制合作乃至多边主义的态度日趋积极,但鉴于其一贯的自利做法,恐难以在国际机制合作中真正践行多边主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机制 国际合作 地位满意度 国际地位 印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