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全球混合场域治理机制之构建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晓君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61,共12页
网络空间被视为是人类的第五空间。网络空间的治理模式仍处在早期探索的无秩序状态中。解决互联网治理的前提应回归到界定网络空间的属性上,与海洋、天空等相似,网络空间是国内私域和全球公域共同构成的全球混合场域。基于此,通过回溯... 网络空间被视为是人类的第五空间。网络空间的治理模式仍处在早期探索的无秩序状态中。解决互联网治理的前提应回归到界定网络空间的属性上,与海洋、天空等相似,网络空间是国内私域和全球公域共同构成的全球混合场域。基于此,通过回溯海洋、天空等场域的国际治理实践的形成机理及治理元素,对互联网的治理应在明确国家主权的基础性作用下,通过对国内私域和全球公域的界定,对两种不同属性的场域实施有针对性的制度与规则。具体而言,在互联网的国内私域中,国家具有基于属地管辖和属人管辖的排他性主权,但应给予其他国家信息或数据的无害通过和传播权;在全球公域中,各国应回归到主权的合作参与性上,通过联合国机制对网络空间共有物实施共管,并对网络空间犯罪采取集体行动,以确保全人类共同的安全与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我国应反对网络大国的霸权主义,为谋求稳定、平等、公正的国际秩序做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机制 全球混合场域 网络空间 互联网治理 国家主权
原文传递
矿产资源领域全球治理现状概述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丽萍 孙春强 +1 位作者 陈静 李政 《国土资源情报》 2014年第8期2-9,共8页
矿产资源领域的全球治理主体主要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美国、欧洲国家等发达国家经济体主导的国际机制、非政府机构等。涉及领域包括主权管辖区外的资源产权、国家自然资源主权、人权、环境、反恐、反腐败、公司社会责任等。治理的相... 矿产资源领域的全球治理主体主要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美国、欧洲国家等发达国家经济体主导的国际机制、非政府机构等。涉及领域包括主权管辖区外的资源产权、国家自然资源主权、人权、环境、反恐、反腐败、公司社会责任等。治理的相对人主要是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及跨国矿业公司。矿产资源领域的全球治理远不具广泛性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矿产资源治理 国际机制 资源主权 反腐败
下载PDF
“一带一路”卫生治理机制建设的现状、挑战和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安德万 张建宏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2年第3期38-57,155,共21页
目前已经成形的“一带一路”卫生治理机制复合体,包括全球性的卫生治理机制、嵌入地区安全机制的卫生治理机制以及一些专注于卫生治理某个方面的专门性机制。总体而言,不同机制是分散的,整合程度不够,并且缺乏一个明确的共同的目标,整... 目前已经成形的“一带一路”卫生治理机制复合体,包括全球性的卫生治理机制、嵌入地区安全机制的卫生治理机制以及一些专注于卫生治理某个方面的专门性机制。总体而言,不同机制是分散的,整合程度不够,并且缺乏一个明确的共同的目标,整体治理效果不佳。在未来,需要加强机制间的协调和整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一带一路”卫生治理提供了一个规范性目标。参照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仅能促进不同卫生治理机制的协调与整合,以提高治理的有效性,还为推动全球卫生治理的转型提供了机遇。在推动“一带一路”卫生治理过程中,除了提供卫生公共产品和传播国内卫生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中国还应以此为契机,成为全球卫生治理制度转型的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卫生治理机制 国际机制复合体 国际机制整合 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对中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何霄嘉 马欣 +3 位作者 李玉娥 王文涛 刘硕 高清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8,共5页
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与危害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多边框架下减缓与适应工作进展缓慢,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作为潜在的直接解决方案日益引起科学界和决策者的重视。本文回顾了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的由来,深... 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与危害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多边框架下减缓与适应工作进展缓慢,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作为潜在的直接解决方案日益引起科学界和决策者的重视。本文回顾了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的由来,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的内涵,梳理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相关工作的现状,主要包括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社会捐助制度和自然灾害保险。总结出其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工作的启示,并提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工作的对策与建议:构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损害框架系统,建立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相关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救灾捐赠体系和农业灾害保险等的整合机制;充分利用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机制中的保险工具,重点发展巨灾类保险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适度增加政府的引导和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扩大气候灾害保险的覆盖度和受益度;加强国内重点区域和领域的气候变化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估、灾前预警、灾中救助和灾后恢复等机制,有效降低重点区域和领域的气候灾害风险;开展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机制的科学基础研究,加强损失与危害评估理论、方法和数据获取等方面的研究;警惕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机制带来的出资压力,明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定位,不能承担与发达国家"具有同等能力"的责任,并制定损失与危害机制谈判中"污染者付费"责任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损失与危害 国内工作 启示 建议
下载PDF
被动加入与主动退出:日本参与国际捕鲸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宫笠俐 王柏琪 《日本研究》 2020年第2期48-58,共11页
《国际捕鲸管制公约》自生效以来历经机制的变迁,国际捕鲸委员会逐渐从“捕鲸者俱乐部”转变为“反捕鲸者俱乐部”。自“商业捕鲸禁令”生效以来,日本一直以“科研捕鲸”的名义利用《国际捕鲸管制公约》的疏漏进行大规模捕杀鲸鱼活动并... 《国际捕鲸管制公约》自生效以来历经机制的变迁,国际捕鲸委员会逐渐从“捕鲸者俱乐部”转变为“反捕鲸者俱乐部”。自“商业捕鲸禁令”生效以来,日本一直以“科研捕鲸”的名义利用《国际捕鲸管制公约》的疏漏进行大规模捕杀鲸鱼活动并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2018年底日本政府更是宣布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重新开启商业捕鲸之路。文章从国际捕鲸机制对于国家的有效性视角来探究日本捕鲸问题,认为国际捕鲸机制的负外部性、国际捕鲸机制的有效约束力不足和日本国内因素影响了国际捕鲸机制对于日本的有效性。要改变国际捕鲸机制现在所面临的僵局,需要在对国际捕鲸机制进行自身完善的同时,日本也应当从生态环境的视角重新审视鲸类保护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行为 国际机制 有效性 日本 国际捕鲸机制
下载PDF
美洲区域性人权保护机制析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杰敏 张晓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
美洲区域性的人权保护制度包含了《美洲国家组织宪章》与《美洲人权公约》等具体机制。而美洲人权委员会和美洲人权法院则对该区域性的人权保障进行国际监督。区域性人权国际保护的开展则通过个人申诉程序、国家研究程序、国家报告程序... 美洲区域性的人权保护制度包含了《美洲国家组织宪章》与《美洲人权公约》等具体机制。而美洲人权委员会和美洲人权法院则对该区域性的人权保障进行国际监督。区域性人权国际保护的开展则通过个人申诉程序、国家研究程序、国家报告程序、国家间指控程序等程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护 区域性 国际 机制
下载PDF
观念与机制:全球治理变革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
作者 袁伟华 白娟娟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3期57-69,110,共14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全球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传统的治理方式应对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常常束手无策,暴露出了治理观念不一、治理机制失灵等缺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全球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传统的治理方式应对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常常束手无策,暴露出了治理观念不一、治理机制失灵等缺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在观念上,中国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增进全球治理的观念共识;在机制上,中国倡议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回到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机制上来,并积极承担大国责任,提供全球治理公共产品。全球治理变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运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变革的目标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机制 观念共识
下载PDF
北极区域治理中的机制建构案例分析
8
作者 郭鑫 齐越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6-98,105,共4页
以全球治理为理论背景,从国际机制建构中的知识建构、强化能力和原则强制执行三个方面,可以深入探析在北极区域治理中机制是如何建立的以及应该怎样加强机制能力建构,进而促进问题单元的解决。而通过对北极区域治理中的持久性有机物污... 以全球治理为理论背景,从国际机制建构中的知识建构、强化能力和原则强制执行三个方面,可以深入探析在北极区域治理中机制是如何建立的以及应该怎样加强机制能力建构,进而促进问题单元的解决。而通过对北极区域治理中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的应对、北极有毒污染物管理和北极地区渔业资源管理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可看出北极地区各国际机构通过上述三种机制能力的建构,促进了北极地区各国在治理问题上的认知,强化了主体的能力,增强了原则的强制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区域治理 国际机制 知识建构 强化能力 原则强制执行
下载PDF
中国和平发展的必要选择——全面参与国际机制
9
作者 刘爱华 于向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4-68,共5页
通过对中国参与国际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参与国际机制与中国的外交理念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密切相关,与外交战略选择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密切相关。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程度是中国参加国际合作程度的... 通过对中国参与国际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参与国际机制与中国的外交理念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密切相关,与外交战略选择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密切相关。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程度是中国参加国际合作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重要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际机制 全面参与
下载PDF
金砖国家治理型国际机制:内涵及中国的作为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志杰 王宛 《国际关系研究》 2014年第4期75-91,155,共19页
国际机制因主导性国际力量中心及其选择的合作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类型的差别,主要有:实力型、文化型、实力文化型和文化实力型。自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体系诞生以来,历史和现实中形成的国际机制类型主要有:统治型、管理型、治理型和欧... 国际机制因主导性国际力量中心及其选择的合作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类型的差别,主要有:实力型、文化型、实力文化型和文化实力型。自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体系诞生以来,历史和现实中形成的国际机制类型主要有:统治型、管理型、治理型和欧盟型,它们正好可以与实力型、文化型、实力文化型和文化实力型相匹配。历史中,英国建立了统治型国际机制,美国建立了管理型国际机制;现实中,治理型国际机制正在成为主导;未来则有可能参考欧盟型国际机制。历史的演化、现实的逻辑都显现了治理型国际机制在一定时期内的必然性。当前国际格局正处在变革的时期,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集群成为国际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开始承担全球治理创新的重要角色。依据金砖国家对自身的定位,它将可能建立治理型国际机制。中国在其中的作为至关重要,目前应重点推进金砖国家金融组织建设。金砖国家机制将是中国外交由内而外、由地区到全球成为建设性大国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机制类型 金砖国家 治理型国际机制 中国
原文传递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与可持续经营 被引量:53
11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9-42,共4页
根据近20年来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资料,对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机理进行综述和分析。并从杉木树种本身特性和杉木传统的栽培制度等方面提出杉木人工林地力维护的途径和技术,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的理... 根据近20年来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资料,对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机理进行综述和分析。并从杉木树种本身特性和杉木传统的栽培制度等方面提出杉木人工林地力维护的途径和技术,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地力衰退 表现形式 可持续经营 人工林
下载PDF
跨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熊小刚 《科技与管理》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实行协同发展战略,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是促进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内外学者对跨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国内外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评述了学者们在跨区域创新系... 实行协同发展战略,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是促进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内外学者对跨区域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国内外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评述了学者们在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组成要素、内在机理、影响因素及推进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协同发展 内在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脆性材料高应变率压缩失效机制综述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松林 单俊芳 王鹏飞 《现代应用物理》 2020年第3期1-16,共16页
脆性材料具有复杂的细微观结构,其宏观力学性能表现出明显的应力敏感性和应变率效应。基于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装置的系统实验结果,总结了岩石、石英砂堆积体和K9玻璃珠3类脆性材料与应变率相关的动... 脆性材料具有复杂的细微观结构,其宏观力学性能表现出明显的应力敏感性和应变率效应。基于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装置的系统实验结果,总结了岩石、石英砂堆积体和K9玻璃珠3类脆性材料与应变率相关的动特性,揭示了脆性材料应变率的内在机制为局部非均匀性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动力学 改进的SHPB装置 脆性材料 内在机制
下载PDF
赋能学校科层制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卉 王光强 曾国权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74-82,共9页
为探究赋能学校科层制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采用赋能学校科层制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工作意义量表对1 1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赋能学校科层制、教师工作意义感与教师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赋能学校科层制与教师工作... 为探究赋能学校科层制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采用赋能学校科层制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工作意义量表对1 1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赋能学校科层制、教师工作意义感与教师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赋能学校科层制与教师工作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教师工作意义感在赋能学校科层制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教龄在以教师工作意义感为中介的赋能学校科层制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调节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即随着教龄增加,赋能学校科层制对教师工作意义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呈降低趋势。研究结论为建立健全赋能学校科层制,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学校科层制 教师职业倦怠 工作意义感 教龄 内部机制
下载PDF
生成技术与视听操纵:AIGC时代深度伪造的内在机理与治理策略
15
作者 许敏 肖书嫣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7-35,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体验,而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创新的同时,也需正视由此项技术引发的各类风险。近两年,由生成技术驱动的深度伪造内容日益增多,技术操纵者通过虚假信息对公众实...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体验,而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创新的同时,也需正视由此项技术引发的各类风险。近两年,由生成技术驱动的深度伪造内容日益增多,技术操纵者通过虚假信息对公众实施的视听操纵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亟需应对的重要挑战。立足信息操纵理论,构建了一个涵盖“动机-过程-结果”的综合性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对操纵者利用深度伪造技术进行视听操纵的动机、手段、传播渠道、所利用的受众弱点和产生的现实影响等多个关键维度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全面揭示了深度伪造整个过程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敏捷治理、技术创新和全球共治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深度伪造 内在机理 治理策略
下载PDF
全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网络与科研合作网络的结构差异与内在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湛 李迎成 戴靓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共17页
除了经济本底、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等自身禀赋外,城市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持续竞争力一方面取决于其在全球资本体系中的支配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在创新网络中的控制力。利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总部-分支数据和Web of Science合著论文数据... 除了经济本底、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等自身禀赋外,城市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持续竞争力一方面取决于其在全球资本体系中的支配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在创新网络中的控制力。利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总部-分支数据和Web of Science合著论文数据,分别构建了全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网络和全球城市科研合作网络,并对比了两种网络的结构差异,探讨了形成差异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①空间结构方面,两种网络均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化和“东-西”差距。生产性服务业网络中的顶级城市比科研合作网络中的顶级城市空间分布更为广阔。②拓扑结构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的总体网络连通性比科研合作网络更高。两种网络均具有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也呈现出明显的“社群”结构和“中心-腹地”结构,但组织形式有所不同。③生产性服务业与科研合作实践逻辑的不同是造成两种城市网络结构差异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 生产性服务业网络 科研合作网络 结构差异 内在机制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赋能工业绿色转型:内在机制与空间溢出
17
作者 米国芳 吕淼鑫 +1 位作者 孙苗苗 张浩然 《财经理论研究》 2024年第3期35-47,共13页
工业作为我国能耗最大的产业,社会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增长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双碳”目标与创新驱动背景下,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2005—2020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 工业作为我国能耗最大的产业,社会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增长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双碳”目标与创新驱动背景下,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2005—2020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其发展水平,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工业绿色转型效率,进而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赋能工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工业绿色转型,并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分区域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此提出加强数字经济建设、协同提高工业绿色转型效率、调整能源结构等加快工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绿色转型 空间溢出 内在机制
下载PDF
警务培训对于公安工作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探究——基于N省546份警务培训问卷数据分析
18
作者 王朔旋 李辉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8-96,共9页
基于期望差异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解构警务培训内容与方式对公安工作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培训满意度与民警个人发展的链式中介作用以及民警工作年限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培训内容与方式对公安工作效果具有显著... 基于期望差异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解构警务培训内容与方式对公安工作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培训满意度与民警个人发展的链式中介作用以及民警工作年限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培训内容与方式对公安工作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培训满意度和民警个人发展在培训内容与方式对公安工作效果的影响过程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民警工作年限对于民警个人发展对公安工作效果的影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从丰富警务培训内容与方式、关注民警个人发展与现实需求、完善警务培训效果评估机制、构建区域警务培训协作机制4个方面提出增强警务培训效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务培训 公安工作 效果 影响因素 内在机理
下载PDF
“平衡”与“冲突”的定向过渡和循环迭代:教育中技术与伦理互动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机制
19
作者 王丽蕊 许靖宇 颜士刚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7,共12页
教育领域关于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存在着将“解决教育中的技术伦理危机”机械地理解为“杜绝该类问题发生”的情况。实质上,合理的理解方式应当是,实现教育领域技术与伦理互动状态由“冲突”向“平衡”定向过渡与循环迭代。... 教育领域关于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存在着将“解决教育中的技术伦理危机”机械地理解为“杜绝该类问题发生”的情况。实质上,合理的理解方式应当是,实现教育领域技术与伦理互动状态由“冲突”向“平衡”定向过渡与循环迭代。这种理解方式的偏差,主要与既有研究对技术与伦理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机制认识不足有关。通过分析发现,教育中二者互动的外在表现会以“平衡”和“冲突”两种方式呈现。当二者相互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现为技术与伦理互相促进其发展与实现;当处于冲突状态时,则表现为技术阻碍伦理实现以及伦理阻碍技术的发展。二者互动的内在机制分为“平衡机制”与“冲突机制”两种。“平衡机制”是技术与伦理间形成和谐互动关系的具体过程;而“冲突机制”则是双方相互作用、使对方产生变化,推进对方向着适应自身的方向进行改变的机制。解决教育中的技术伦理问题的关键,则是以相应的“冲突机制”为依据,对技术与伦理间阻碍教育事业向好发展的一方进行调适,从而实现二者互动由“冲突”向“平衡”的过渡,达至对该类危机的化解,进而实现“平衡”与“冲突”间的循环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技术伦理 相互作用 外在表现 内在机制
下载PDF
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因素与内在机制实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江凌 谭香苹 陈柳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115,共15页
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因素主要包括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网络舆论氛围、网络舆论空间包容异议程度、受众追寻真相意愿和不同意见的非理性或情绪化表达。后真相事件的生成机制是:个人从不同信源获取信息,非权威来源信息可能加剧个人情绪化;... 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因素主要包括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网络舆论氛围、网络舆论空间包容异议程度、受众追寻真相意愿和不同意见的非理性或情绪化表达。后真相事件的生成机制是:个人从不同信源获取信息,非权威来源信息可能加剧个人情绪化;网络舆论氛围会对个人判断产生影响,特别是以情感为导向的网络舆论通过不断扩散形成“信息茧房”和“回音壁效应”,使得网民基于自己的立场、信仰、价值观尤其是情感因素,不愿意接受他人不同观点,从而助长情绪化言论的蔓延。而不被“沉默的螺旋效应”作用的网民则迫切希望自己的声音被他人听见,表达异议时呈现出更高的情绪化倾向。与此同时,信息渠道多元化导致信息碎片化、可信度降低,网络舆论复杂多变,导致网民怀疑事件真相。他们容易受“弱者情结”和个人权利诉求、利益诉求的支配,加剧个人的情绪化表达。为此,政府、媒体、受众三方主体需要合力规避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和蔓延,防范其风险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事件 信源 网络舆论 因子分析 生成因素 内在机制 防范与规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