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 被引量:264
1
作者 刘海春 陈允震 +1 位作者 杨子来 张剑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观察探讨动力髋螺钉 (DHS)、GammaNail (γ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在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对 90例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行DHS、γ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术后 2~ 2 3个月随访 ,DHS组优良率为 87 ... 目的 观察探讨动力髋螺钉 (DHS)、GammaNail (γ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在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对 90例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行DHS、γ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术后 2~ 2 3个月随访 ,DHS组优良率为 87 2 %、γ钉组优良率为 91 3%、PFN组优良率为 97 4 %。结论 各种固定有其自身特点。PFN是治疗转子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方式 ,尤其适用于不稳定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治疗
下载PDF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06例分析 被引量:242
2
作者 王福权 路奎元 张华俦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5年第1期12-14,共3页
我院自1985年至1993年应用加压滑动鹅头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06例.平均年龄76岁(60~93岁).本组中有3种以上并存症40例(38%),并存症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为糖尿病,脑血管病.术后并发症16例(15%),除1例因肺炎心衰死亡外,余... 我院自1985年至1993年应用加压滑动鹅头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06例.平均年龄76岁(60~93岁).本组中有3种以上并存症40例(38%),并存症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为糖尿病,脑血管病.术后并发症16例(15%),除1例因肺炎心衰死亡外,余皆经处理痊愈.本组93%病人获平均21.6个月随访,结果优74%,尚好18%,差8%.作者认为应用此钉治疗,具有有效止痛,早期离床,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多数老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是目前较好的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滑动鹅头钉 股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158
3
作者 党耕町 王超 +1 位作者 阎明 周海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初步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用特制螺钉经寰椎后弓根部沿寰椎侧块纵轴置入,固定枢椎的螺钉沿枢椎椎弓峡部进入椎弓根,用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的尾端相连接,用螺母锁定,使寰枢椎... 目的:初步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用特制螺钉经寰椎后弓根部沿寰椎侧块纵轴置入,固定枢椎的螺钉沿枢椎椎弓峡部进入椎弓根,用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的尾端相连接,用螺母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松质骨颗粒。结果:治疗10例因齿状突不连而寰枢不稳的患者,平均随访19.4个月,1例固定失败而改用枕颈固定,其余9例均获得了骨性融合。1例术后8个月出现了连接板断裂。6例脊髓功能明显改善,3例略有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利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通过连接板锁定可以使寰枢椎得到坚强的三维固定。此方法更适用于因鹅颈畸形而难以施行Magerl术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 植骨融合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股骨远端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生物力学比较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43
4
作者 李强一 张秋琴 +1 位作者 韩擎天 王以进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对股骨远端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进行定量生物力学评价 ,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12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 ,制成股骨髁间骨折 (AO分类的C1型 ) ,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L形髁钢板、加压钢板三种内固定方... 目的 对股骨远端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进行定量生物力学评价 ,为临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12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 ,制成股骨髁间骨折 (AO分类的C1型 ) ,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L形髁钢板、加压钢板三种内固定方法 ,进行实验应力分析 ,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优劣 ,并以有限元理论分析进一步论证它的结果。结果 发现在受同等载荷条件下 ,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最佳 ,而采用加压钢板固定的股骨髁强刚度较差 (P <0 0 5 )。临床手术 47例 ,按Kolmert功能评定标准 ,优良率分别为 :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 94 1% ,L形髁钢板 82 4% ,加压钢板 76 9%。结论 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优于其它内固定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方法 生物力学 临床应用 比较研究 交锁髓内钉 L形髁钢板 加压钢板
下载PDF
459例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结果分析 被引量:144
5
作者 罗从风 朱越 +2 位作者 王磊 眭述平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了解动力髋螺钉(DHS)对股骨粗隆周围各种类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DHS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从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有459例患者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周围各种类型骨折,其中男性265名(56.6%),女性194名(43.4%);... 目的了解动力髋螺钉(DHS)对股骨粗隆周围各种类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DHS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从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有459例患者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周围各种类型骨折,其中男性265名(56.6%),女性194名(43.4%);平均年龄60.2岁。随访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Sanders髋关节创伤评分及骨折X线愈合情况。结果459例患者中有383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期40.7个月。最主要并发症为内固定失败,包括内固定断裂3例(0.7%),固定失效18例(4.64%)。其中A2.3型骨折固定失败为3/28(10.7%),A3型为7/32(21.8%),为内固定失败率最高的二组。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评分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为265人(68.2%),良为83人(21.4%),较差为38人(9.8%),差为2人(0.6%)。平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24.6±8.9)周,粗隆间骨折平均为(20.3±7.6)周,粗隆下骨折平均为(31.8±10.2)周。结论动力髋螺钉(DHS)是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对于A2.3型骨折建议与粗隆支持钢板(TSP)联合使用,对于A3型骨折因容易导致固定失败不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 周围骨折 股骨骨折 内固定 手术适应证
原文传递
连枷胸手术内固定器械的选择和意义 被引量:137
6
作者 费军 余洪俊 +1 位作者 黄显凯 蒋耀光 《创伤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310-311,306,共3页
在连枷胸的治疗中 ,采用内固定器械进行手术固定已成为趋势 ,手术内固定在减少连枷胸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和减少由于机械通气而导致的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作用。手术内固定器械逐渐多样化 ,越来越趋向于操作简便。
关键词 连枷胸 内固定 器械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的现代治疗 被引量:129
7
作者 侯筱魁 孙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4-245,共2页
现代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向是有限切开、直接或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辅助手术、经皮螺钉接骨板微创固定、环状和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临时跨越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与外固定器的联合使用或上述方法分期进行治... 现代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向是有限切开、直接或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辅助手术、经皮螺钉接骨板微创固定、环状和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临时跨越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与外固定器的联合使用或上述方法分期进行治疗。注重骨折治疗的同时,也注意关节韧带、半月板等组织的保护和治疗。对于开放性高能量双髁骨折可分期治疗,强调早期的关节面恢复,重点保护软组织,可行肌皮瓣移位修复保护创面,植骨可在二期进行。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一项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微创内固定系统 关节镜 高能量损伤
原文传递
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及其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122
8
作者 张春才 王家林 +11 位作者 肖剑 朱丽华 梁雨田 崔振忠 丛永健 程根祥 吴景华 杨安礼 关云清 陈长青 吴晨光 胡克贤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6年第2期78-81,共4页
本文介绍了NT—PC(Niti—Patellar Concentrator)的结构、生物力学特性、手术方法与临床4023例的应用体会.NT—PC含Ni50.3~51.8at%,具有1~2、2~3个髌底、髌尖枝钩和1个腰部,回复温度30±2℃.利用它与髌骨的弧差,皮温驱之从5~9... 本文介绍了NT—PC(Niti—Patellar Concentrator)的结构、生物力学特性、手术方法与临床4023例的应用体会.NT—PC含Ni50.3~51.8at%,具有1~2、2~3个髌底、髌尖枝钩和1个腰部,回复温度30±2℃.利用它与髌骨的弧差,皮温驱之从5~9个方向将碎骨聚合于解剖位直至愈合.用环氧树脂模拟实用状态的髌骨模型,经光弹多维力学测定:NT—PC以纵向记忆聚合为主,30~40kg;侧向为辅,5~7.5kg.12家医院治疗新鲜骨折4023例,解剖复位率98.36%.术后2.5~20周,平均7.14周,伤膝功能达到健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形状记忆合金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跟骨解剖板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3
9
作者 张殿英 姜保国 +1 位作者 付中国 杨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7-199,202,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特制跟骨解剖板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9年1月~2001年8月,应用跟骨解剖板治疗严重粉碎的跟骨骨折14例,术前、术后采用静脉泵消除肿胀,配合抗真菌治疗。术中注意关节面、Bohler角及临界角的复位,... 目的研究应用特制跟骨解剖板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9年1月~2001年8月,应用跟骨解剖板治疗严重粉碎的跟骨骨折14例,术前、术后采用静脉泵消除肿胀,配合抗真菌治疗。术中注意关节面、Bohler角及临界角的复位,同时采用跟骨解剖板及松质骨螺钉进行牢固固定。结果14例病人平均随诊23个月,病人主观症状满意率85.7%,足部外形优92.9%,足及踝关节活动优71.4%,Bhler角优78.6%。总体优良率98.3%。结论跟骨解剖板治疗严重粉碎的跟骨骨折,固定牢固,允许术后早期功能练习,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骨折后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解剖板 治疗 跟距关节 粉碎性跟骨骨折 并发症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26
10
作者 姜保国 傅忠国 +1 位作者 张殿英 徐海林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 报告应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32例的疗效。方法 对 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 (A116例 ,A2 12例 ,A3 4例 )采用DHS治疗。结果 经 4~ 11个月 ,平均 6个月的随诊 ,疗效满意。结论 认为加压螺钉的位置应是在正位平行于股骨颈... 目的 报告应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32例的疗效。方法 对 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 (A116例 ,A2 12例 ,A3 4例 )采用DHS治疗。结果 经 4~ 11个月 ,平均 6个月的随诊 ,疗效满意。结论 认为加压螺钉的位置应是在正位平行于股骨颈的长轴 ,位于股骨距稍上的水平 ,侧位位于股骨颈的中轴线上。强调术前准确复位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10
11
作者 危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54-557,共4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生于老年人,放射影像学诊断要注意骨折线方向、小转子是否累及、骨折粉碎和移位程度,可用Evans分型、Jensen改良的Evans分型、AO分型等重点在于骨折稳定性的判断。手术治疗、牢固固定是目前基本治疗原则,常用的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生于老年人,放射影像学诊断要注意骨折线方向、小转子是否累及、骨折粉碎和移位程度,可用Evans分型、Jensen改良的Evans分型、AO分型等重点在于骨折稳定性的判断。手术治疗、牢固固定是目前基本治疗原则,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分为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如DHS)、髓内固定(如Gam-ma钉、PFN)两大类。外固定支架仅用于严重多发创伤与老年体弱多病者,人工关节置换仅用于严重粉碎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动力髋部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人工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22
12
作者 段文江 吴宇 +2 位作者 赵红军 高苏宁 邱康宁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8年6月~2011年2月分别采用PFNA及DHS内固定方法治疗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对比观察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8年6月~2011年2月分别采用PFNA及DHS内固定方法治疗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疗46例、DHS治疗62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活动度、行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10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优于DHS组。结论 PFNA较DHS设计更合理、操作微创,固定牢固,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髓内钉 髋螺钉 内固定 老年
下载PDF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7
13
作者 姜保国 傅中国 +2 位作者 张殿英 王天兵 徐海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8-400,共3页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的效果。 方法 本组 12 0例踝关节骨折 ,男 6 8例 ,女 5 2例 ;年龄 18~ 72岁 ,平均 2 6 .8岁。受伤肢体左侧 5 5例 ,右侧 6 5例 ,其中单纯内踝骨折 8例 ,单纯外踝骨折 2 1例 ,双踝骨折 5 8例 ...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的效果。 方法 本组 12 0例踝关节骨折 ,男 6 8例 ,女 5 2例 ;年龄 18~ 72岁 ,平均 2 6 .8岁。受伤肢体左侧 5 5例 ,右侧 6 5例 ,其中单纯内踝骨折 8例 ,单纯外踝骨折 2 1例 ,双踝骨折 5 8例 ,三踝骨折 33例。按Danis -Weber分类 ,A型 8例 ,B型 78例 ,C型 34例。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 ;外踝骨折行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 ;对于后踝骨折 ,大于关节面 1 4时 ,从前方置入 4 .5mm加压螺钉固定。手术的标准是肉眼下解剖复位。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 ,且不使用石膏外固定。 结果 随访 6~12个月 ,113例 (94 .2 % )达到完全正常行走 ,7例 (5 .8% )行走时仍有小腿酸胀和踝部不适感。患者满意 116例 ,满意率高达 96 .‘7%。 结论 完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踝关节 骨折 临床研究 内固定
原文传递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12
14
作者 关长勇 常青 +2 位作者 彭伟 黄迅悟 马远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54例)采用股骨粗隆间骨折专用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66例)采用PFNA内固...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54例)采用股骨粗隆间骨折专用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66例)采用PFNA内固定。结果 118例获随访12~52个月,平均32.6个月。两组扶拐下地活动时间(A组平均3.8 d,B组平均4.2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后创伤小、效果良好,而人工股骨头置换创伤较大,是特殊情况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FNA 内固定 高龄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疼痛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10
15
作者 石武谛 柯雯昙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n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对胫骨平台骨折(fracture tibial plateau,FTP)患者膝关节活动...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n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对胫骨平台骨折(fracture tibial plateau,FTP)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疼痛应激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黄石市爱康医院骨科手术治疗FTP患者210例,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MIPPO组以及ORIF组,每组各105例。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术前与术后7d的疼痛应激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MIPPO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均短于ORIF组,伸膝最大角度及屈膝最大角度均大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的P物质(substance P,S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MIPPO组分别低于OR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86%)低于ORIF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SP、PGE2、NPY均与CRP、IL-1β、IL-8、TNF-α呈正相关(P<0.05)。结论 MIPPO治疗能够明显提升FTP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且有助于改善其疼痛和炎症症状,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钢板 内固定 膝关节活动度 疼痛应激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如何理解合理的骨折治疗 被引量:106
16
作者 王亦璁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通过近三十年有关骨折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人们已认识到AO关于“早期恢复骨折解剖学的连续性和力学完整性”这一生物力学观点的片面性,从合理的基点出发提出了包括复位手段、固定方法和固定术式等多方面的改进措施,并进行了理论上的修... 通过近三十年有关骨折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人们已认识到AO关于“早期恢复骨折解剖学的连续性和力学完整性”这一生物力学观点的片面性,从合理的基点出发提出了包括复位手段、固定方法和固定术式等多方面的改进措施,并进行了理论上的修正,树立了“重点维护局部软组织血运”的以生物学为主的骨折治疗概念,即BO(BiologicalOsteosynthesis)概念。作者认为如将其升华为Bio-logicalOsteosynthesis即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来理解,可能更加确切。当然非手术治疗也必须同等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治疗 骨折复位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96
17
作者 袁文 贾连顺 +2 位作者 陈德玉 刘岩 毛志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完全复位 17例 ,复位 90 %以上 15例。平均随访 2 8个月 ,颈椎椎间高度...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完全复位 17例 ,复位 90 %以上 15例。平均随访 2 8个月 ,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 ,无钢板螺钉并发症。 2 1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骨折 脱位 前路途径 内固定 治疗
下载PDF
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0
18
作者 梅炯 俞光荣 +3 位作者 朱辉 祝晓忠 李广君 黎之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和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合观察测量结果 ,分析 4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片中的载距突移位情况。结果 :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 (2 ...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和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合观察测量结果 ,分析 4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片中的载距突移位情况。结果 :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 (2 3 .6± 3 .0 )mm ,(15 .3± 2 .2 )mm和 (9.5± 1.2 )mm。在 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 ,无一发生载距突移位。在跟骨载距突的周围 ,有牢固的肌腱、韧带和关节囊附着 ,故当跟骨骨折时 ,这些结构可限制载距突移位。结论 :载距突周围的解剖特点决定了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不会发生移位 ,故临床上可利用稳定的载距突骨块作为跟骨骨折行内固定术时的固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解剖学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97
19
作者 陈述伟 杨述华 +2 位作者 杨超 叶哲伟 张劲松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合适的手术方法。方法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78例,动力髋螺钉(DHS)固定25例,动力髁螺钉(DCS)固定12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3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10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牵引复...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合适的手术方法。方法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78例,动力髋螺钉(DHS)固定25例,动力髁螺钉(DCS)固定12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3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10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牵引复位,术中固定,术后有效康复治疗。结果78例随访5个月~4.5年,平均14个月,DHS内固定组1例出现钢板松动,患肢制动后治愈,1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导致股骨头坏死,予全髋置换;DCS固定组1例轻度髋内翻畸形;PFN内固定组1例骨折延迟愈合,予穿丁字鞋辅助固定,延迟负重时间后好转,其余患者骨折骨性愈合,全髋置换者近期效果满意。按黄公怡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优42例,良30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达92.3%。结论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很多,应根据患者年龄、全身情况、骨折类型及骨质疏松指数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周围 骨折 内固定 特点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86
20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4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赵卫东 黄文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35-738,共4页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一标本先后行C1-C2椎弓根螺钉、Mag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一标本先后行C1-C2椎弓根螺钉、Mag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或C1-C2椎弓根螺钉联合Brooks钢丝组成的固定系统的三维运动范围最小。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前后屈伸运动范围与Brooks钢丝固定无差异,但大于Magerl螺钉;其左右侧屈运动范围小于Brooks钢丝固定,大于Magerl螺钉;其轴向旋转角度明显小于Brooks钢丝固定,但与Magerl螺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1-C2椎弓根螺钉的三维稳定性与Magerl螺钉相当,联合Brooks钢丝固定可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Brooks钢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