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lent MRA与3D TOF MRA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成像质量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嵇昀 徐凯 +1 位作者 吴琛 刘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3-926,共4页
目的比较Silent MRA与3D TOF MRA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成像质量。方法搜集65例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Silent MRA和3D TOF MRA检查,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血管结构采用评分法进行评估。采用Wliconxon秩和检验比较Silent MRA与3D TOF MRA在... 目的比较Silent MRA与3D TOF MRA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成像质量。方法搜集65例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Silent MRA和3D TOF MRA检查,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血管结构采用评分法进行评估。采用Wliconxon秩和检验比较Silent MRA与3D TOF MRA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血管结构的评分差异。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两名观察者对65例患者的Silent MRA与3D TOF MRA图像评估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787)。Silent MRA与3D TOF MRA原始图像优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Silent MRA与3D TOF MRA原始图像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血管评分分别是(1.77±0.553)分、(1.49±0.6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30,P=0.000)。Silent MRA与3D TOF-MRA后处理图像优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Silent MRA与3D TOF-MRA后处理图像评分分别是(1.77±0.493)分、(1.45±0.6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750,P=0.000)。结论 Silent MRA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血管质量高于3D TOF M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ENT MRA 3D TOF MRA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史继新 刘承基 +2 位作者 谭启富 邬祖良 樊友武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1990年1月以来经血管内治疗的43例(60例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男性37例,女性6例。外伤性39例,自发性4例。单纯闭塞瘘口31例,颈内动脉闭塞12例;...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1990年1月以来经血管内治疗的43例(60例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男性37例,女性6例。外伤性39例,自发性4例。单纯闭塞瘘口31例,颈内动脉闭塞12例;颈内动脉通畅率72.1%。结果治愈39例(90.7%),好转4例(9.3%),并发偏瘫1例(2.3%)。结论球囊栓塞应作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首选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脉瘘 颈动脉 CCF 栓塞疗法
原文传递
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特点及其对于垂体瘤海绵窦侵袭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胡佳 曲元明 李振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特点,了解垂体瘤海绵窦侵袭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头颅标本20例,其中18例行冠状(8例)、矢状(4例)以及轴位(6例)切片,另取2例鞍区完整的单纯颅底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研究,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特点... 目的研究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特点,了解垂体瘤海绵窦侵袭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头颅标本20例,其中18例行冠状(8例)、矢状(4例)以及轴位(6例)切片,另取2例鞍区完整的单纯颅底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研究,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特点。结果20例标本中均未发现有明确的内侧壁的膜性结构的存在,海绵窦内侧与垂体之间仅仅以垂体囊相间隔,其中冠状位和轴位切片显示有4例垂体前叶舌样突入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上方,4例垂体与颈内动脉之间紧密接触无间隙存在;矢状位去除垂体和垂体囊后可以直接看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结论海绵窦内侧壁没有膜性结构存在,正常垂体前叶可以突入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上方,此结构特点使得垂体瘤易于向海绵窦内生长,并非所有的向海绵窦内生长的垂体腺瘤均可以诊断为侵袭性垂体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内侧壁 颈内动脉 垂体囊 垂体瘤
下载PDF
扩大经鼻蝶入路的海绵窦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山 张义 夏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09-712,共4页
目的研究扩大经鼻蝶入路下的海绵窦显微解剖特点,制定大小范围合适的骨窗暴露海绵窦,为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7具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在显微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脑神经的解剖关系... 目的研究扩大经鼻蝶入路下的海绵窦显微解剖特点,制定大小范围合适的骨窗暴露海绵窦,为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7具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在显微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脑神经的解剖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参数。结果鞍结节、鞍底、斜坡、颈内动脉和视神经骨性隆起是确定手术区域的重要标志。颈内动脉与上颌神经入圆孔处的平均距离为6.8mm。扩大的骨窗平均宽度值为37.6mm(范围28.7mm~44.0mm)。结论骨窗越过颈内动脉骨性隆起扩大至圆孔的内侧缘的扩大经鼻蝶入路可有效的暴露一侧海绵窦全景,是处理由鞍内向海绵窦内侵袭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经鼻蝶入路 颈内动脉 海绵窦 解剖学
下载PDF
颈内动脉栓塞在头颈部相关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梁熙虹 郭鹏德 +1 位作者 丁宁 陈光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2442-2446,共5页
目的 评估颈内动脉栓塞在头颈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应用血管介入方法治疗的颈内动脉相关性疾病患者,根据全脑血管造影、球囊栓塞试验(BTO)结果,采取球囊、弹簧圈或胶等1种或多种联合方法栓塞瘘口或出血点,必要... 目的 评估颈内动脉栓塞在头颈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应用血管介入方法治疗的颈内动脉相关性疾病患者,根据全脑血管造影、球囊栓塞试验(BTO)结果,采取球囊、弹簧圈或胶等1种或多种联合方法栓塞瘘口或出血点,必要时栓塞颈内动脉.结果 28例患者,BTO阴性26例,阳性2例.22例成功永久栓塞颈内动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协助完成肿瘤切除、拔出异物等,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2例(颈静脉球瘤和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后出血各1例)出现迟发性脑梗死,经溶栓抗凝治疗后,前者临床症状消失,后者症状有所缓解.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在栓塞过程中,球囊早泄并进入大脑中动脉分支远端,但未引起临床症状.1例患者死亡(鼻咽癌术后+放疗后出血),急诊栓塞一侧颈内动脉,栓塞侧大脑半球出现广泛性脑栓塞,出血减缓,但3d后死于鼻出血.结论 颈内动脉栓塞可以作为挽救患者生命的一个有效治疗方法,栓塞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栓塞 球囊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汪华侨 庞水发 +1 位作者 陈增保 王海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8-50,共3页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的出现、起始、外径和分布等的显微外科解剖, 为海绵窦的显微手术的开展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经颈内动脉灌注苯乙烯的46 例成人头颅, 在手术显微镜(10 倍) 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颈内...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的出现、起始、外径和分布等的显微外科解剖, 为海绵窦的显微手术的开展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经颈内动脉灌注苯乙烯的46 例成人头颅, 在手术显微镜(10 倍) 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由后向前分为后升部、后曲、水平部、前曲和前升部;颈内动脉此段分支有脑膜垂体干、小脑幕动脉、垂体下动脉、脑膜背侧动脉、海绵窦下动脉和垂体被囊动脉以及异常的眼动脉等, 其出现率分别为87 % 、87 % 、94 % 、81 % 、88 % 、32 % 和6 % 。结论 本文较系统、全面地阐明了海绵窦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对临床进行显微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海绵窦 解剖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纪文华 白志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ICC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血管内栓塞治疗成功的ICCF共16例,所有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及DSA检查。结果 CT主要表现:所有患者患侧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眼上静脉扩张,部分患者眼下...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ICC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血管内栓塞治疗成功的ICCF共16例,所有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及DSA检查。结果 CT主要表现:所有患者患侧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眼上静脉扩张,部分患者眼下静脉、内眦静脉、面静脉、小脑半球上表面外侧脑膜静脉扩张,岩上、下窦扩张,眼外肌肿胀,眼球壁增厚。利用高级血管处理软件显示直接型瘘10例,间接型瘘6例。结论 64层螺旋CT克服了常规CT对颈动脉海绵窦瘘直接征象的显示并不满意的弱点,可清楚显示颈动脉海绵窦瘘瘘口的位置和大小,同时可以有效地评价Willis环的功能,可为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内栓塞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25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宋书欣 盛纯鹏 +2 位作者 陈志华 朱健明 毛国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285-287,299,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血管内治疗的方法,疗效以及预后。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分别采用可脱球囊封堵,球囊辅助下、Onyx结合弹簧圈栓塞,以及Willis覆膜支架治疗25例外伤性CCF,对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血管内治疗的方法,疗效以及预后。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分别采用可脱球囊封堵,球囊辅助下、Onyx结合弹簧圈栓塞,以及Willis覆膜支架治疗25例外伤性CCF,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采用可脱球囊治疗患者,6例成功,3例失败;14例患者,包括3例试行可脱球囊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球囊辅助下、Onyx结合弹簧圈治疗,5例患者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术后20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5例患者眼球运动障碍未获得恢复,无术后复发病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外伤性CCF的首选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介入治疗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可脱球囊 willis覆膜支架 ONYX 弹簧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