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思想探讨四时养生 被引量:19
1
作者 段阿里 鞠宝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2305-2308,共4页
随着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布,对于时间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中医时间医学理论首次出现在《黄帝内经》中,有大量关于人体生命活动呈节律性、周期性的描述和记载,它提出的养生观更是在"... 随着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布,对于时间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中医时间医学理论首次出现在《黄帝内经》中,有大量关于人体生命活动呈节律性、周期性的描述和记载,它提出的养生观更是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以"四时五脏阴阳"为理论基础,要求人们根据时间节律的变化特点进行养生。文章着重针对《内经》的时间养生理论的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力求汲取其精华部分,既可以指导人们合理养生,又可向世界展示中医时间养生理论的博大精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时间养生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今古文经学对《内经》及其注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琦 柳长华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今古文经学的讼争,对中国传统学术影响深远,以至演化为二种治学态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的中医学亦受其影响。这些影响反映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内经》不同版本之间字词的差异;其二,《内经》中某些理论的形成,如五脏与五行... 今古文经学的讼争,对中国传统学术影响深远,以至演化为二种治学态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的中医学亦受其影响。这些影响反映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内经》不同版本之间字词的差异;其二,《内经》中某些理论的形成,如五脏与五行的配属;其三,后世医家注疏《内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古文经学 《黄帝内经》 学术史
原文传递
基于《内经》运气七篇大论对“亢害承制”本义及应用初探
3
作者 李嘉豪 老膺荣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666-669,674,共5页
“亢害承制”理论为中医运气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素问》中原文出发,本文整理、分析其中七篇大论中“亢害承制”相关原文,本文初步阐释亢害承制理论含义,通过对上下文“天道”“地理”含义的辨析明确运气学中亢害承制理论的本义... “亢害承制”理论为中医运气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素问》中原文出发,本文整理、分析其中七篇大论中“亢害承制”相关原文,本文初步阐释亢害承制理论含义,通过对上下文“天道”“地理”含义的辨析明确运气学中亢害承制理论的本义及范畴,从而对季节性疾病(包括慢性病及疫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则治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运气七篇 亢害承制 主气 周期节律
下载PDF
《黄帝内经》“气薄则发泄”新探
4
作者 陈雨乐 王颖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目的]探析《黄帝内经》中“气薄则发泄”的内涵,以获得更深的理解并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围绕“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和“气薄则发泄”,结合《黄帝内经》中气味阴阳并见的条文和历代医家对原文的注解与理解,分析气味的阴阳属性和气... [目的]探析《黄帝内经》中“气薄则发泄”的内涵,以获得更深的理解并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围绕“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和“气薄则发泄”,结合《黄帝内经》中气味阴阳并见的条文和历代医家对原文的注解与理解,分析气味的阴阳属性和气薄的内涵。基于名家验方实践和现代研究成果,阐述气薄药物的功效和影响因素,并附医案以佐证。[结果]药物的气与味可作为同一事物的相反属性而分属阴阳,气无形升散,内通心肺,出于上窍,属于阳;味有形沉降,内通胃肠,出于下窍,属于阴。属阳的气可再分阴阳,气薄的药物属于阳中之阴,可归纳为属性寒凉,性质偏于弱,作用趋于上,强度趋于缓。气薄药物的功效可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发汗以祛邪、升散以宣滞、行气以和中、甘缓以补养。药物的气味虽为固有特性,但可通过炮制手段、择取用药部位、控制煎煮时间、调整剂型用量等途径实现“气薄”。[结论]以《黄帝内经》为基础,后世丰富拓展了“气薄则发泄”的含义,临床应用时应掌握其性质和功效,注意灵活变通,以获得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气味阴阳 药性 功效 医案 基础研究
下载PDF
论中医多学科融合的发展路径--从《黄帝内经》谈起 被引量:2
5
作者 邹纯朴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2期31-35,共5页
从《黄帝内经》成书与多学科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学学科体系形成的客观原因,认为构建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面世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是当时多学科融合的必然产物。开放包容并不断吸收多学科的学术成果不仅是中医学发展的... 从《黄帝内经》成书与多学科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学学科体系形成的客观原因,认为构建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面世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是当时多学科融合的必然产物。开放包容并不断吸收多学科的学术成果不仅是中医学发展的规律和内在动力,对解决目前中医学的发展困境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下的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应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和解读中医,把宝贵的医学经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多学科 融合 中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