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刺激神经元的定位分布 被引量:4
1
作者 丁玉强 秦秉志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77,共7页
本文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刺激神经元的分布状况。在对照组,仅偶见Fos阳性细胞出现于L6、S1节段脊髓后角(<2个/片),且染色浅淡。将3%福尔马林经插管分别注入膀胱、阴道和直... 本文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刺激神经元的分布状况。在对照组,仅偶见Fos阳性细胞出现于L6、S1节段脊髓后角(<2个/片),且染色浅淡。将3%福尔马林经插管分别注入膀胱、阴道和直肠造成伤害性刺激时,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100~260个/片,S1),主要出现于L6、S1节段后角Ⅰ层内侧部、后角内侧缘、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少量散在于后角Ⅰ层外侧部、后角外侧缘、外侧脊核和前角背内侧部。为了确定脊髓内Fos阳性神经元是否向上位脑结构投射,将荧光金(FG)注入一侧臂旁外侧核后,给予膀胱伤害性刺激,结合Fos蛋白免疫组化技术,在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发现有FG/Fos双标细胞。在中间带外侧核,FG标记细胞与Fos阳性细胞均主要位于核的背侧部,且FG标记细胞多数同时为Fos阳性,FG/Fos双标细胞占FG标记细胞总数的71.2%(37/52),占Fos阳性细胞总数的14.8%(37/250),提示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神经元部分投射至臂旁外侧核。为进一步确定Fos阳性细胞在中间带外侧核定位分布特征,采用NADPH脱氢酶反应(显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与Fos蛋白免疫组化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传入 伤害性刺激 神经元 脊髓
下载PDF
大鼠腰骼髓“内脏面”传出和上行投射神经元的定位分布——HRP与荧光金追踪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丁玉强 马怡红 +1 位作者 秦秉志 李继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44-248,T003,共6页
用HRP与荧光金(FG)结合的示踪法,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内脏面”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和上行投射神经元的定位分布。发现FG注入一侧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后,逆行标记的金色荧光细胞出现于双侧L_5~S_2的“内脏面”,细胞密集于后连合核和中... 用HRP与荧光金(FG)结合的示踪法,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内脏面”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和上行投射神经元的定位分布。发现FG注入一侧臂旁外侧核或Barrington核后,逆行标记的金色荧光细胞出现于双侧L_5~S_2的“内脏面”,细胞密集于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IML),此外,还出现于双侧的I层及外侧脊髓核(LSN)。HRP注射于一侧盆神经后,逆标细胞出现于术侧的L_6和S的IML,偶见于中介核(IC)。在IML内,HRP标记的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其腹侧份,而FG标记的上行投射神经元主要位于背侧和背内侧部,亦可见少数FG标记细胞混杂在HRP标记细胞之间。本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对IML的命名、组成和功能以及LSN的组成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髓副交感核 内脏面 中间带外侧核
下载PDF
大鼠腰骶髓P物质受体阳性神经元向外侧臂旁核投射 被引量:1
3
作者 裴力雨 季伟 +2 位作者 史娟 李云庆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1-414,共4页
本研究应用四甲基罗达明 (TMR)逆行追踪结合 P物质受体 (SPR)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 (DCN)和中间带外侧核 (IML)内的 SPR阳性神经元向外侧臂旁核 (L PB)的投射。将 TMR注入一侧 L PB后 ,可在腰骶(L6 ~ S... 本研究应用四甲基罗达明 (TMR)逆行追踪结合 P物质受体 (SPR)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 (DCN)和中间带外侧核 (IML)内的 SPR阳性神经元向外侧臂旁核 (L PB)的投射。将 TMR注入一侧 L PB后 ,可在腰骶(L6 ~ S2 )节段观察到大量红色的 TMR逆标神经元 ,这些 TMR逆标神经元主要集中于 DCN和 IML内 ,多为中型 (直径 2 0~ 5μm)梭形、三角形或多极形 ;SPR阳性神经元也主要分布于 DCN和 IML内 ,并以 IML 居多 ;部分 TMR逆标神经元同时呈 SPR阳性。上述结果提示腰骶髓 DCN及 IML内的 SPR阳性神经元可能接受由 SP介导的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并将之向 LPB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腰骶髓 中间带外侧核 P物质受体 伤害性信息 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臂旁核的投射──BDA顺行追踪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丁玉强 郑恒兴 +3 位作者 龚良维 吕葆真 秦秉志 李继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1-254,I008,共5页
为了解盆内脏器感觉信息的传递道路,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追踪剂,研究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脑桥臂旁核的投射。将BDA注射于中间带外侧核后,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双侧的臂旁核,同侧略多。大量的B... 为了解盆内脏器感觉信息的传递道路,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追踪剂,研究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脑桥臂旁核的投射。将BDA注射于中间带外侧核后,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双侧的臂旁核,同侧略多。大量的BDA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臂旁外侧核的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少量分布于外侧背核。此外,在臂旁内侧核的中段及KF核内也发现有少量标记终末。上述结果说明,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的神经元主要投射至臂旁外侧核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带外侧核 腰骶髓 臂旁外侧核 BDA 大鼠
下载PDF
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薄片侧角中间外侧核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祝延 马如纯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3-69,共7页
在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薄片的中间外侧核作细胞内记录,研究细胞膜的静态与动态电生理特性。细胞的静息电位(RP)变动于-46—-70mV,膜的输入阻抗为108.3±67.9MΩ(X±SD,下同),时间常数9.9±5.6ms,膜电容138.6±124.2pF。用... 在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薄片的中间外侧核作细胞内记录,研究细胞膜的静态与动态电生理特性。细胞的静息电位(RP)变动于-46—-70mV,膜的输入阻抗为108.3±67.9MΩ(X±SD,下同),时间常数9.9±5.6ms,膜电容138.6±124.2pF。用去极化电流进行细胞内刺激时,大部份细胞(85.4%)能产生高频率连续发放,其余细胞(15.6%)仅产生初始单个发放。胞内直接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AP)幅度为63.4±9.0mV,时程2.4±0.6ms,阈电位水平在RP基础上去极18.7±6.2mV。大部份细胞的锋电位后存在明显的超极化后电位,其幅度为5.1±2.7mV、持续90±31.8ms。刺激背根可在记录细胞引起EPSP或顺向AP,少数细胞尚出现IPSP。而刺激腹根则可引起逆向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中间外侧核 电生理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在大鼠脊髓中间带外侧核的定位
6
作者 黄良 王慧 +1 位作者 蔡维君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6,共4页
为了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在脊髓中间带外侧核的分布,从形态学上探讨BDNF在交感神经通路中发挥调质作用的神经结构基础。本实验中注射逆行示踪剂快蓝至单侧颈上节,然后对脊髓中间带外侧核进行BDNF和TrkB的免... 为了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在脊髓中间带外侧核的分布,从形态学上探讨BDNF在交感神经通路中发挥调质作用的神经结构基础。本实验中注射逆行示踪剂快蓝至单侧颈上节,然后对脊髓中间带外侧核进行BDNF和TrkB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1)逆行标记细胞广泛分布于注射侧第8颈髓至第5胸髓(C8~T5)的中间带外侧核,其中在T1T3分布相对较集中,成簇排列;(2)部分逆行标记的交感节前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周围可见BDNF免疫阳性(BDNFir)终扣,呈点状或串珠状排列;(3)大多数交感节前神经元为TrkB免疫阳性。以上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TRKB 中间带外侧核 颈上节
下载PDF
家兔脊髓腰骶部中间外侧核区的超微结构——神经纤维网和突触
7
作者 李淑芬 金家敏 刘学钧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400-403,455,共5页
本实验用家兔7只,取腰髓2~4和骶髓2~4节中间外侧核区,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此区的神经纤维网内含树突、轴突、轴突终末、终端树突、突触和突触球。胶质细胞的突起穿行其间。树突散在,形态和大小多变。轴突则常成束分布。突触连接以轴... 本实验用家兔7只,取腰髓2~4和骶髓2~4节中间外侧核区,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此区的神经纤维网内含树突、轴突、轴突终末、终端树突、突触和突触球。胶质细胞的突起穿行其间。树突散在,形态和大小多变。轴突则常成束分布。突触连接以轴树和轴体突轴为多见,偶见轴轴突触。多数突触单独存在,部分形成以树突或轴突为中心的突触球。突触内的突触小泡有清亮的圆形、椭圆形、扁平形和不规则形,还有相当多见的大致密核心小泡和少数有衣小泡。依终末囊内突触小泡的形态和突触前后膜的对称与不对称,所见突触可分为三类:1.圆形小泡不对称型;2.扁平小泡对称型;3.其它中间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外侧核 神经纤维网 突触 超微结构 家兔
下载PDF
单胺对大鼠离体脊髓薄片中间外侧核细胞的兴奋作用
8
作者 祝延 马如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在脊髓侧角中间外侧核的作用,探讨脑干单胺能下行系统对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调控。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脊髓薄片的细胞内生物电记录及药物灌流方法,观察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及其机制。结果... 目的观察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在脊髓侧角中间外侧核的作用,探讨脑干单胺能下行系统对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调控。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脊髓薄片的细胞内生物电记录及药物灌流方法,观察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及其机制。结果和结论除多巴胺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均经其特异受体引起以交感节前神经元膜的去极化为主要特征的兴奋作用,去极化的离子基础可能主要与钾电导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脊髓薄片 中间外侧核 单胺 去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