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合并HBV感染者血清IP-10、QSOX1水平及与母婴不良结局关系
1
作者 卓亚 朱斌 吴虹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20-1423,1428,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孕妇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巯基氧化酶1(QSOX1)水平与母婴不良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治疗的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86例为感染组,产前检查正常孕妇76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孕妇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巯基氧化酶1(QSOX1)水平与母婴不良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治疗的妊娠合并HBV感染孕妇86例为感染组,产前检查正常孕妇76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孕妇血清IP-10、QSOX1水平并记录母婴结局,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妊娠合并HBV感染者母婴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P-10、QSOX1对妊娠合并HBV感染者母婴结局评估价值。结果:感染组血清IP-10(68.52±10.46 pg/ml)、QSOX1(75.62±11.50 n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0.22±6.66 pg/ml、45.25±7.62 ng/ml),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50.0%)高于对照组(17.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P-10(OR=1.740,95%CI 1.403~2.159)、QSOX1(OR=4.225,95%CI 2.050~8.708)均为影响妊娠合并HBV感染者不良母婴结局的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P-10、QSOX1评估妊娠合并HBV感染者不良母婴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0.867,二者联合评估效能提高(AUC=0.92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者血清IP-10、QSOX1水平均升高,且二者水平变化均是影响孕妇不良母婴结局因素,且可作为评估不良母婴结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巯基氧化酶1 母婴不良结局 影响因素 评估价值
下载PDF
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毛堂友 史瑞 +9 位作者 谢添弘 郭一 陈晨 石磊 贾博宜 刘佳丽 谭祥 韩亚飞 丁庞华 李军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1期1836-1840,共5页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影响。方法:自由饮用4.5%DSS溶液7天制备UC模型,同时给予清肠温中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及美沙拉嗪(莎尔福)进行灌胃干预,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应用酶联免... 目的:研究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影响。方法:自由饮用4.5%DSS溶液7天制备UC模型,同时给予清肠温中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及美沙拉嗪(莎尔福)进行灌胃干预,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白介素-1α(IL-1α)、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P10的蛋白表达及分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SS诱导的UC大鼠结肠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TNF-α、INF-γ)和IP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经过7天的干预后,结肠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TNF-α、INF-γ)和IP10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清肠温中方能够通过抑制IP10的表达,下调结肠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TNF-α、INF-γ)的水平,从而抑制肠道抑制炎症、修复肠粘膜损伤,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温中方 溃疡性结肠炎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调控作用
下载PDF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亚娟 赵彩彦 王亚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1623-162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及肝组织IFN-γ、IP-10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IP-10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及肝组织IFN-γ、IP-10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IP-10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接受肝穿刺组织病理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依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_(0~1)组17例,S_(2~3)组28例,S4组15例;另外选择同期15例肝移植供肝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FN-γ、IP-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中IFN-γ、IP-10阳性表达与分布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中IFN-γ、IP-10 mRNA表达情况。结果各患者组血清IFN-γ、IP-10水平及肝组织中IFN-γ、IP-10 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且S_(2~3)组、S_4组明显高于S_(0~1)组(P均〈0.05),S_4组明显高于S_(2~3)组(P均〈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IFN-γ、IP-10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程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干扰素Γ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CXC chemokine IP-10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被引量:36
4
作者 Wang, Jian Zhao, Jin-Hong +1 位作者 Wang, Ping-Ping Xiang, Gui-Ju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
BACKGROUND: Chemokines have strong chemoattractant effects and are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s, such as attracting activated T lymphocytes, neutrophils, monocyte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 BACKGROUND: Chemokines have strong chemoattractant effects and are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s, such as attracting activated T lymphocytes, neutrophils, monocyte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 via the pathway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to sites of inflammatory injury and contribute to wound repair. This investigation wa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levels of chemokine interferon-gamma inducible protein-10 (IP-10) and IP-10 mRN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P-10 mRNA and HBV-DNA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 The levels of IP-10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were kinetically detect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he rate of chemokine/GAPDH was regarded as the extreme level of chemokine. The level of IP-10 in serum was measur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the expression of IP-10 in hepatic biopsy tissue was detected by 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level of IP-10 mRNA in the PBMCs of patients was 0.7387 +/- 0.0768 (lg cDNA/lg GAPDH);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P<0.001). The level of IP-10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as 660.9 +/- 75.5 pg/m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normal controls (P<0.05).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the level of IP-10 mRNA in PBMC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IP-10 plasma level (r=0.7312, P<0.001), and the IP-10 plasma level was fair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s of ALT and HBV-DNA plasma (r=0.7235, P<0.001; r=0.7371, P<0.001). IP-10 was foun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to be selectively upregulated on sinusoidal endothelium.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 of IP-10 mRNA in PBMCs, IP-10 plasma concentr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IP-10 in sinusoidal endothelium are all high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emokine IP-10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fficking inflammatory cells to the local f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CHEMOKINE interferon-gamma inducible protein-10 sinusoidal endothelium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IP-10 and IP-10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HBV DNA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被引量:17
5
作者 Wang, Jian Wang, Ping-Ping +1 位作者 Xiang, Gui-Ju Hu, Xiao-Bin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0年第3期280-286,共7页
BACKGROUND: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is regarded as common and severe form of liver damage. Interferon gamma-inducible protein 10 (IP-10), a member of the non-ELR (glutamic-leucine-arginine) motif CXC chemokine family... BACKGROUND: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is regarded as common and severe form of liver damage. Interferon gamma-inducible protein 10 (IP-10), a member of the non-ELR (glutamic-leucine-arginine) motif CXC chemokine family, has recently been shown to recruit and activate specific subsets of leukocytes to sites of inflammation or an immune respons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c cirrhosi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IP-10 and IP-10 mRNA on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at local sites and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viral load are still poorly defined.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IP-10 in serum, IP-10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and the levels of HBV DNA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and to explore thei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irrhosis. METHODS: Typical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fter HBV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serum IP-10 concentrations were evaluated with ELISA, the content of IP-10 mRNA in PBMCs was measured by real-time PCR, and the load of HBV DNA in serum and PBMCs was assessed by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el imaging. RESULTS: The levels of IP-10 in serum and IP-10 mRNA in PBMCs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were 299.9 +/- 77.2 pg/ml and 0.7500 +/- 0.1495, respectively. The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s (P<0.05) and also increased in the HBV DNA(+) groups (P<0.05, P<0.01) to 343.0 +/- 80.3 pg/ml and 0.8465 +/- 0.1528, respectively. The levels of IP-10 in serum and IP-10 mRNA in PBMCs were clearly correlated with the load of HBV DNA (P<0.01). CONCLUSIONS: The levels of IP-10 and IP-10 mRNA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increase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oad of HBV DNA in serum, and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rogression of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10; 9: 280-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cirrhosis interferon gamma-inducible protein 10 MRNA HBV DNA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IP-10、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恒 袁俊建 +5 位作者 许艳东 郭庆金 李国策 柴伟 张执全 刘汝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有85例患者确诊...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有85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将其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同期84例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P-10、GPC3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IP-10、GPC3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IP-10、GPC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P-10和GPC3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5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结果显示,有71例患者诊断为阳性,其灵敏度为80.00%(68/85),特异度为82.35%(14/17),准确度为80.39%(82/102)。MR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IP-10、GPC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最高,三者联合的灵敏度82/85(96.47%)显著高于MR扩散加权成像80.00%(68/85)、GPC3单独诊断87.06%(74/85)(P<0.05),三者联合的准确度93.14(95/102)显著高于MR扩散加权成像80.39%(82/102)(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P-10、GPC3表达水平升高,IP-10、GPC3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MR扩散加权成像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MR扩散加权成像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价值
下载PDF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对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永林 杨爱玲 马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2832-2836,284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9年3月,纳入英文发表IP-10对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鉴别... 目的系统评价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9年3月,纳入英文发表IP-10对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鉴别诊断试验研究,2名研究人员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14个研究共7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合并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和ROC曲线下面积依次0.80(95%CI:0.71~0.87)、0.90(95%CI:0.81~0.95)、7.97(95%CI:4.07~15.61)、0.22(95%CI:0.15~0.33)、35.97(95%CI:14.93~86.65)和0.91(95%CI:0.88~0.93)。Deek′s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IP-10鉴别活动性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鉴别诊断 活动性肺结核 潜伏性结核感染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SARS-CoV的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的信号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要国华 杨新艳 +1 位作者 姜勇 徐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interferon-gamma induc-ible protein 10)的信号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采纳RT-PCR... 目的:研究SARS冠状病毒S蛋白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合成释放IP-10(interferon-gamma induc-ible protein 10)的信号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采纳RT-PCR、EMSA、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进一步分析JAK-STAT通路中信号分子的磷酸化、IRF-1和IP-10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相应信号分子抑制剂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S蛋白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诱导了JAK-STAT信号通路涉及的重要转录因子基因IRF-1的表达,该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STAT1在刺激后15 min发生磷酸化,2 h即可检出IP-10基因的表达,IP-10的表达可以完全被STAT1、JAK2抑制剂阻断。EMSA显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S蛋白的作用下,其核蛋白能够特异性与ISRE和GASDNA基序相结合,而不能与NF-κB的DNA基序相结合。结论:SARS-CoV的S蛋白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诱导IP-10在宿主细胞的生成。提示病毒诱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在病毒感染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发生中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属 S蛋白 气道上皮细胞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向华 高军 +1 位作者 田琦 仇艳君 《中国医药》 2021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1(SOCS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黑龙江省第四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根据不同类型分为活动性结核组(34例)、潜伏性结核感染组...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1(SOCS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黑龙江省第四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根据不同类型分为活动性结核组(34例)、潜伏性结核感染组(31例)、治疗完成组(2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2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血清IP-10、SOCS1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肺结核患者血清IP-10水平与SOCS1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P-10、SOCS1水平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治疗完成组、潜伏性结核感染组、活动性结核组血清IP-10水平逐渐升高[(75±8)、(82±7)、(88±10)、(93±11)ng/L],SOCS1水平逐渐降低[(215±28)、(200±19)、(180±26)、(168±19)μ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血清IP-10水平与SOCS1水平呈负相关(r=-0.620,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IP-10+SOCS1[曲线下面积(AUC)=0.906,95%置信区间:0.858~0.955]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IP-10(AUC=0.833,95%置信区间:0.764~0.903)、SOCS1(AUC=0.835,95%置信区间:0.760~0.911)单独诊断(Z=3.135、2.641,P=0.002、0.008)。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IP-10水平明显升高,SOCS1水平明显降低,二者呈负相关,且均与肺结核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能提升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1 相关性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IL-17A与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玮 谢友利 +1 位作者 刘雅娟 吴兰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228-32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IL-17A与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2例(实验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IL-17A、IP-10值,比较两组血清I... 目的:探讨血清IL-17A与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2例(实验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IL-17A、IP-10值,比较两组血清IL-17A、IP-10水平差异,分析血清IL-17A、IP-10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血清IL-17A、IP-10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血清IL-17A、IP-10水平(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血清IL-17A、IP-10水平分别低于实验组患者术前血清IL-17A、IP-10水平(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病理组织分型间血清IL-17A、IP-10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Ⅲ期患者的血清IL-17A、IP-10水平分别高于原发性肝癌Ⅰ、Ⅱ期患者的血清IL-17A、IP-10水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血清TBil、AST、ALT、AFP、IL-17A、IP-10水平升高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示:血清IL-17A曲线下面积为0.79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7和0.619;IP-10曲线下面积为0.75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6和0.714;血清IL-17A、IP-10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88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8和0.810。结论:血清IL-17A、IP-10水平升高在原发性肝癌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A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肝癌
下载PDF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显华 黎星科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9期17-19,共3页
目的评价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e-10)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2月,筛选关于IP-10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中英文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QUADAS评... 目的评价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e-10)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2月,筛选关于IP-10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中英文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QUADAS评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利用MetaDis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7篇,IP—10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合并敏感度为0.84(95%CI,0.80~0.88),合并特异度为0.92(95%CI,0.88~0.96),合并阳性似然比为9.83(95%CI,6.11~15.80),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17(95%CI,0.13—0.23),合并诊断优势比为53.79(95%CI,29.76~97.24),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结论IP-10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INF-γ等检查可提高其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结核性胸腔积液 META分析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趋化因子IP-10、Eotaxin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艳玲 张玉环 廉信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gamma-inducible protein-10,IP-10)、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sinophil chemoattractant chemokine,Eotax...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趋化因子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gamma-inducible protein-10,IP-10)、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sinophil chemoattractant chemokine,Eotaxin)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接触性皮炎的机制。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RT-PCR)方法测定与不同浓度雷公藤多苷共同培养ACD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IP-10、Eotaxin mRNA的表达。结果雷公藤多苷高、中、低3个浓度组体外培养的ACD患者PBMC中IP-10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3个浓度组之间比较,IP-10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含药血清3个浓度组之间及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的ACD患者PBMC中Eotaxin 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治疗ACD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ACD患者PBMC中趋化因子IP-10、Eotaxin mRNA的水平,改变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Th1/Th2平衡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下载PDF
组蛋白修饰与干扰素γ应答基因调控的关系
13
作者 郭进军 黄英 +1 位作者 张君 黄爱龙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25-528,共4页
目的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研究组蛋白修饰与干扰素γ应答基因调控的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ela细胞中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mRNA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结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IP-10基因调控... 目的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研究组蛋白修饰与干扰素γ应答基因调控的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ela细胞中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mRNA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结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IP-10基因调控区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干扰素γ可以诱导IP-10活化,使其 mRNA水平显著升高;随着IP-10基因的激活,其调控区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位点的组蛋白H4发生了去乙酰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抑制或阻断这两种变化。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引起的组蛋白H4去乙酰化与干扰素γ激活IP- 10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重组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组蛋白修饰
原文传递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对结核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14
作者 万春 申永春 +3 位作者 陈磊 杨婷 汪涛 文富强 《国际呼吸杂志》 201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对结核的诊断价值并作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2年7月,筛选有关IP-10对结核患者诊断价值的文献。对纳入... 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对结核的诊断价值并作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2年7月,筛选有关IP-10对结核患者诊断价值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采用QuADAs进行质量评价,MetaDisc1.4NStata软件进行定量评价及综合评估。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含15项研究)。IP-10对结核的诊断价值为:合并敏感度0.81(95%CI:0.79~0.84),合并特异度0.75(95%CI:0.72~0.78),合并阳性似然比4.28(95%CI:2.59~7.06),合并阴性似然比0.25(95%CI:0.19~0.34),合并诊断优势比20.27(95%CI:9.91~41.44),SROC曲线下面积0.89。本研究还对不同检测样本、结核感染后不同临床状态进行了亚组分析,发现胸水样本中IP-10水平对结核诊断的准确性(敏感度0.86,特异度0.83)高于血液样本(敏感度0.79,特异度0.74);IP-10诊断活动性结核的敏感度(0.86)高于对潜伏性结核的诊断(O.68)。结论:P-10对结核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结核感染合并胸水、活动性结核感染的患者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并且联合干扰素γ、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等检查可提高其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结核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新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对结核病辅助诊断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15
15
作者 潘丽萍 高孟秋 +6 位作者 贾红彦 黄麦玲 魏荣荣 孙琦 邢爱英 杜博平 张宗德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3-449,共7页
目的评价以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为靶标的新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即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PCR荧光探针法,简称IP-10.TB)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性能,及该检测技术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T-SPOT.TB)技术的一致性... 目的评价以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为靶标的新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即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PCR荧光探针法,简称IP-10.TB)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性能,及该检测技术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T-SPOT.TB)技术的一致性。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前瞻性纳入疑似结核病患者,并募集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所有入组者同时行外周血IP-10.TB检测和T-SPOT.TB检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两种检测技术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测技术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IP-10相对表达量和释放γ-干扰素的斑点形成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纳入结核病患者235例、非结核病患者110例、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153例进行最终分析。IP-10.TB检测(3/498,0.60%)和T-SPOT.TB检测(6/498,1.21%)获得的不确定结果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在489例有效检测标本中,IP-10.TB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95%CI 86.8%~94.6%)和81.1%(95%CI 75.8%~85.7%),其中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中的诊断特异度为98.0%(95%CI 94.4%~99.6%);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95%CI 88.9%~96.0%)和83.8%(95%CI 78.7%~88.1%),其中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中的诊断特异度为100%(95%CI 97.6%~100.0%)。两种检测技术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技术的阳性符合率为91.0%(95%CI 87.5%~94.5%),阴性符合率为88.9%(95%CI 84.9%~92.9%),总符合率为90.0%(95%CI 87.3%~92.6%),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0(95%CI 0.75~0.85,P<0.001)。结论IP-10.TB检测具有与T-SPOT.TB检测一致的诊断性能,可用于结核病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 结核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原文传递
HIV/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IP-10、SAA、hs-CRP、PCT、CD4^(+) T细胞计数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静 李永勤 +2 位作者 李艳 范伟光 杨学刚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HIV/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OI)患者血浆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IV/...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HIV/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OI)患者血浆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IV/AIDS患者187例,根据是否合并OI分为OI组(63例)、无OI组(124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合并OI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5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IP-10、SAA、hs-CRP、PCT水平和CD4+T细胞计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IV/AIDS患者合并OI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SAA、PCT、hs-CRP和IP-10水平均显著高于无OI组(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IP-10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和无OI组治疗4周后SAA、PCT、hs-CRP和IP-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预后不良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 T细胞计数减少和SAA、PCT、hs-CRP和IP-10升高是HIV/AIDS患者合并OI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0.028、15.606、25.499、9.147、10.303,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006~0.128、3.224~75.532、1.544~421.002、1.705~49.071、2.582~41.118,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P-10、SAA、hs-+CRP、PCT与CD4^(+)T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7、-0.390、-0.348、-0.264,P<0.05)。结论CD4^(+)T细胞计数、SAA、PCT、hs-CRP和IP-10与HIV/AIDS合并OI有关,或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下载PDF
SLE中IP-10的表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汪佳远 李玉梅 +4 位作者 刘帅 季萍 王树军 张美玉 王颖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为检测SLE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gamma-induced protein 10,IP-10)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临床意义及调控机制,采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SLE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ELISA检测血清中IP-10和IFN-α水平。结果显... 为检测SLE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gamma-induced protein 10,IP-10)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临床意义及调控机制,采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SLE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ELISA检测血清中IP-10和IFN-α水平。结果显示,IP-10在SLE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P<0.05);同时根据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无活动组(0~5分)、低活动度组(5~10分)和高活动度组(10分以上)后,发现SLE患者血清中IP-10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5703,P<0.05)。FACS检测外周血IP-10+细胞类型,发现高活动度组中IP-10+B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低活动度组和正常对照组。用IFN-α刺激SLE患者和健康人PBMC,发现两组培养上清中IP-10水平明显高于未刺激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P-10+B细胞百分比也显著升高,并且患者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上述结果提示SLE患者中B细胞在IFN-α作用下直接活化产生抗体的同时,也可通过分泌IP-10参与病理性炎症反应,这揭示了B细胞参与SLE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干扰素Α B细胞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免疫现象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姗 杜晓菲 +4 位作者 黄云丽 黄春洋 张晓丹 单晶 陈新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2-607,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免疫现象(AI-DILI)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及其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免疫科诊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168例,分为...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伴自身免疫现象(AI-DILI)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及其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免疫科诊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168例,分为AI-DILI组(n=72)与非AI-DILI组(n=96),检测IP-10 rs56061981位点SNP及血清IP-10水平。比较两组间IP-10水平及SNP的差异性,并与AI-DILI的发生进行分析。等位基因频率直接由基因分型结果计算,采用χ2检验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基线IP-10水平对AI-DILI的预测作用。结果AI-DILI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91.67%,非AI-DILI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P<0.05)。AI-DILI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非AI-DILI组(77.78%vs 62.50%,χ2=4.592,P=0.03),同时AI-DILI组携带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AI-DILI组(86.11%vs 72.92%,χ2=4.41,P=0.04)。AI-DILI患者基线IP-10水平显著高于非AI-DILI患者[(627.99±198.07)pg/ml vs(378.13±218.45)pg/ml,t=7.34,P<0.05),与基线AST水平及AIH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0.79,P值均<0.05)。基线IP-10预测AI-DIL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46、0.867,最佳阈值为527.03 pg/ml。CC基因型联合基线IP-10≥527.03 pg/ml预测AI-DILI发生,其阳性预测值为92.84%,阴性预测值为8.33%。结论IP-10 rs 56061981 CC基因型与AI-DILI的发生有关,并影响AI-DILI血清IP-10表达,二者联合预测AI-DILI效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自身免疫 多态性 单核苷酸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下载PDF
IP10对HIV/AIDS患者免疫激活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铃 曹玮 李太生 《传染病信息》 2018年第6期505-510,共6页
HIV感染者即使接受了规律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其体内仍然存在慢性长期的免疫激活,这已被证明是引起许多HIV相关非AIDS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其中固有免疫激活系统产生的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gammainduced protein 10, IP... HIV感染者即使接受了规律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其体内仍然存在慢性长期的免疫激活,这已被证明是引起许多HIV相关非AIDS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其中固有免疫激活系统产生的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gammainduced protein 10, IP10)近年来在HIV研究领域受到更多的关注。IP10是一种由干扰素刺激基因产生的趋化蛋白,在HIV感染者疾病进展,与HIV感染者体内的适应性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影响病毒储存库,引起非AIDS相关并发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降低IP10水平或可为HIV感染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AIDS的功能性治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免疫激活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IV相关非AIDS并发症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神经元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及意义
20
作者 刘长明 杜杰 黎增辉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2-1149,共8页
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引起血脑屏障损伤与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gamma-induced protein-10,IP-10)表达上调及下游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释放增加有关,但IP-10及TNF-α... 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引起血脑屏障损伤与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gamma-induced protein-10,IP-10)表达上调及下游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释放增加有关,但IP-10及TNF-α在JEV感染引起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并不清楚。为了研究JEV感染的神经元中IP-10与TNF-α的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本研究以SH-SY5Y细胞为实验对象,建立JEV感染的细胞模型,转染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siRNA或IP-10 siRNA,给予溶剂或重组人TNF-α干预。干预后,检测细胞中IP-10、p-JNK的表达水平,培养基中TNF-α的含量,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JEV的滴度及拷贝数。结果显示,JEV组细胞中IP-10的表达水平及培养基中TNF-α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IP-10的表达水平与培养基中TNF-α的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敲低IP-10后,si-IP-10+JEV组细胞中IP-10、p-JNK的表达水平、培养基中TNF-α的含量、细胞凋亡率均低于siNC+JEV组,细胞存活率高于si-NC+JEV组(P<0.05),JEV的滴度及拷贝数与si-NC+JEV组比较无差异(P>0.05);加用重组人TNF-α后,TNF-α+si-IP-10+JEV组的细胞存活率低于溶剂+si-IP-10+JEV组,p-JNK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高于溶剂+si-IP-10+JEV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JEV感染神经元的损伤与IP-10表达上调及下游TNF-α释放增加有关;高表达的IP-10能够增加TNF-α释放并激活JNK,进而引起细胞凋亡、加重细胞损伤。本研究初步探究了JEV感染引起神经元损伤的分子机制,发现IP-10通过增加TNF-α释放、激活JNK的方式在JEV感染神经元的过程中促进细胞凋亡、加重细胞损伤,这也为今后深入认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病毒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