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和破乳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
作者 夏立新 曹国英 +2 位作者 陆世维 张路 俞稼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3-627,共5页
本文从控制乳状液稳定性的一些因素———界面膜、界面张力、双电层、空间位阻、固体粒子、液晶、油相溶解度、连续相粘度等方面综述了有关乳状液稳定性的一些研究进展。对国内外有关原油乳状液的破乳研究也做了综述。同时 ,介绍了应用... 本文从控制乳状液稳定性的一些因素———界面膜、界面张力、双电层、空间位阻、固体粒子、液晶、油相溶解度、连续相粘度等方面综述了有关乳状液稳定性的一些研究进展。对国内外有关原油乳状液的破乳研究也做了综述。同时 ,介绍了应用于乳状液稳定性研究的新的实验技术和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乳状液 破乳 研究进展 界面膜 稳定性 破乳剂 分散体系 石油
下载PDF
热塑性聚合物/木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2
作者 贺金梅 李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热塑性聚合物/木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在加工过程中木纤维的热稳定性以及阻燃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界面相容剂或偶联剂能大大提高其界面相容性,特别是马来酸酐接枝热塑性聚合物作为界面相容剂更为有效。硅烷偶联剂...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热塑性聚合物/木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在加工过程中木纤维的热稳定性以及阻燃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界面相容剂或偶联剂能大大提高其界面相容性,特别是马来酸酐接枝热塑性聚合物作为界面相容剂更为有效。硅烷偶联剂预处理木纤维表面对提高其热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合物 木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相容性 热稳定性 阻燃性
下载PDF
固体颗粒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罗伟 赵永鸿 +2 位作者 林梅钦 郭继香 崔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83-486,493,共5页
采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固体颗粒对胜利原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颗粒的存在使得油水界面张力及界面剪切粘度增加,O/W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加,而且随固体颗粒浓度增加,乳状液... 采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固体颗粒对胜利原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颗粒的存在使得油水界面张力及界面剪切粘度增加,O/W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增加,而且随固体颗粒浓度增加,乳状液稳定性增强;在0.21—500μm范围内,固体颗粒粒径减小,其与原油形成的O/W乳状液稳定性增强,乳状液内部油珠表面Zeta电位负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颗粒 界面张力 界面剪切粘度 ZETA电位 乳状液稳定性
下载PDF
固体颗粒对O/W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维 李明远 +2 位作者 姚春 林梅钦 董朝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3-105,共3页
采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与大庆原油模拟油之间界面性质以及固体颗粒对这些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含100 mg/L的HPAM溶液中加入固体颗粒后,聚合物溶液与原油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 采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与大庆原油模拟油之间界面性质以及固体颗粒对这些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含100 mg/L的HPAM溶液中加入固体颗粒后,聚合物溶液与原油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上升,界面剪切粘度下降,但随着固体颗粒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溶液与原油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粘度基本保持不变。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固体颗粒后,其与原油模拟油形成的O/W乳状液稳定性变差,乳状液内部油珠表面Zeta电位负值增加。O/W乳状液的稳定性取决于油水界面剪切粘度和Zeta电位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颗粒 界面张力 界面剪切粘度 ZETA电位 稳定性
下载PDF
萃取界面乳液的固体微粒稳定机理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晓荣 邱冠周 +1 位作者 胡岳华 杨俊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对铜溶剂萃取时萃原液中固体微粒稳定界面乳化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微粒是促进界面乳液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它通过3种机制稳定界面乳化液:一是减小乳化液滴粒度和粒度分布区间,当萃原液中固体微粒的质量浓度由0.138... 对铜溶剂萃取时萃原液中固体微粒稳定界面乳化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微粒是促进界面乳液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它通过3种机制稳定界面乳化液:一是减小乳化液滴粒度和粒度分布区间,当萃原液中固体微粒的质量浓度由0.138g/L增加到2.918g/L时,液滴平均粒径由346.7μm减小到25.5μm,48h后破乳率由84%降低到27%;二是在液滴界面形成固体复合界面膜对液滴起保护作用;三是以微粒絮团的方式填充于液滴间隙中,阻断液滴接触,防止液滴聚结破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固体微粒 粒度分布 界面膜 聚结 稳定性 界面乳化液
下载PDF
Interface issues of lithium metal anode for high-energy batteries: Challenges, strategies, and perspectives 被引量:20
6
作者 Yiyao Han Bo Liu +6 位作者 Zhen Xiao Wenkui Zhang Xiuli Wang Guoxiang Pan Yang Xia Xinhui Xia Jiangping Tu 《InfoMat》 SCIE CAS 2021年第2期155-174,共20页
Lithium(Li)metal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s for next-generation high-energy-density storage systems.However,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i metal anode is hindered by interfacial instab... Lithium(Li)metal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s for next-generation high-energy-density storage systems.However,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i metal anode is hindered by interfacial instability and air instability due to the highly reactivity of Li metal.Unstable interface in Li metal batteries(LMBs)directly dictates Li dendrite growth,“dead Li”and low Coulombic efficiency,resulting in inferi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MBs and even safety issues.In addition,its sensitivity to ambient air leads to the severe corrosion of Li metal anode,high requirements of production and storage,and increased manufacturing cost.Plenty of efforts in recent years have overcome many bottlenecks in these fields and hasten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high-energy-density LMBs.In this review,we focus on emerging methods of these two aspects to fulfill a stable and low cost electrode.In this perspective,design artificial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layers,construct three-dimensional conductive current collectors,optimize electrolytes,employ solid-state electrolytes,and modify separators are summarized to be propitious to ameliorate interfacial stability.Meanwhile,ex situ/in situ formed protective layers are highlighted in favor of heightening air stability.Finally,several possible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n advanced Li metal anode are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stability artificial layer interfacial stability Li metal protection lithium metal anode
原文传递
适用于大庆油田的天然混合羧酸盐ASP驱油体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干佐 陶诚 +3 位作者 顾强 徐桂英 田根林 胡雅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1-344,392,共5页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2CO3 + NaHCO3)+ 0.6% SDC5+ 0 .5% 植物胶( 苎麻胶) + 0 .16% HPAM( BP7) 。此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最低瞬时界面张力为5 .93 ×10- 4 mN/m 。在室内用两种填砂管模型进行驱油实验,得到的采收率为18 .8 % 和19.1 % ( OOIP),注入1 g SCD5 驱出原油138.3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羧酸盐 ASP 驱油体系 复合驱油 化学驱油
下载PDF
热处理对大豆油脂体乳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丁俭 张巧智 +3 位作者 韩天翔 隋晓楠 董济萱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8-14,共7页
以大豆油脂体乳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表面张力测量、动态激光散射、圆二色光谱、共聚焦等技术研究大豆油脂体在不同温度(30、50、70、90℃)条件下乳液的物理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及油脂体表面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考察了温度对乳液界面张... 以大豆油脂体乳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表面张力测量、动态激光散射、圆二色光谱、共聚焦等技术研究大豆油脂体在不同温度(30、50、70、90℃)条件下乳液的物理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及油脂体表面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考察了温度对乳液界面张力、界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降低了大豆油脂体乳液表面电荷和界面张力,改变了界面强度;油脂体表面蛋白的二级结构α-螺旋含量从(17.71±0.01)%下降到(15.3±0.03)%,无规卷曲含量从(29.96±0.01)%下降到(27.3±0.06)%,β-转角含量从(22.34±0.05)%下降到(21.2±0.03)%,β-折叠含量从(29.89±0.06)%增加到(36.1±0.02)%,热处理改变了维持油脂体表面蛋白二级结构的作用力,影响二级结构含量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界面特性;4个温度热处理没有明显促进油体的絮凝;30℃和50℃热处理的乳液,油脂氧化的氢过氧化物相对较少,表明热处理改变了大豆油脂体乳液的界面特性,进而影响油脂体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脂体乳液 热处理 界面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二类油层二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及其机理 被引量:15
9
作者 牛丽伟 卢祥国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2,共9页
针对强碱或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结垢和采出液乳化问题,利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二元复合体系,通过室内仪器检测分析,研究5种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度、界面张力(包括稳定性、耐温性、吸附特性)、传输运移能力,进行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 针对强碱或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结垢和采出液乳化问题,利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二元复合体系,通过室内仪器检测分析,研究5种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度、界面张力(包括稳定性、耐温性、吸附特性)、传输运移能力,进行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时间、温度以及吸附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种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和界面张力."聚合物与东昊石油磺酸盐"和"聚合物与Sun-Anshun"二元复合体系沿岩心长度方向滞留比较均匀,传输和运移能力较强;"聚合物与大庆SJT-B"和"聚合物与炼化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体系传输和运移能力较弱.在大庆油砂填砂模型和人造非均质物理模型驱油实验中,"聚合物与Sun-Anshun"二元复合体系的增油效果最好,其次是"聚合物与炼化石油磺酸盐"和"聚合物与大庆SJT-B"的,"聚合物与东昊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体系的最差.在5种表面活性剂中,"Sun-Anshun"和"炼化石油磺酸盐"与大庆油田萨北二类油层区块油水配伍性好,所配制的"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不仅与原油间可以实现超低界面张力,而且对聚合物溶液黏弹性影响小,具有较强的洗油和流度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体系 黏度 界面张力 稳定性 耐温性 吸附特性 传输运移能力 驱油效果 驱油机理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urfactants used in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on the stability of Gudong crude oil emulsion 被引量:12
10
作者 Dong Zhaoxia Lin Meiqin Wang Hao Li Mingyu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63-267,共5页
The influences of an anionic-nonionic composite surfactant and petroleum sulfonate, used in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in Shengli Gudong oilfield, East China,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Gudong crude model oil a... The influences of an anionic-nonionic composite surfactant and petroleum sulfonate, used in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in Shengli Gudong oilfield, East China,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Gudong crude model oil and synthetic formation water was studied by measuring interfacial tension, interfacial viscoelasticity and Zeta potential. The in? uence of the surfactants on the stability of Gudong water-in-oil (W/O) and oil-in-water (O/W) emulsions was evaluated b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W/O emulsion and residual oil in the aqueous phase of the O/W emuls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kinds of surfactants, namely anionic-nonionic composite surfactant and petroleum sulfonate, are both able to decreas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the oil phase and the aqueous phase and increase the surface potential of the oil droplets dispersed in the O/W emulsion, which can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W/O and O/W crude oil emulsions. Compared with petroleum sulfonate, the anionic-nonionic composite surfactant is more interfacially active and able to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ial film between oil and water, hence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W/O and O/W emulsions mor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TANT Gudong crude oil interfacial properties EMULSION stability
下载PDF
二次电池用原位生成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建军 杨金凤 +5 位作者 吴瀚 张敏 刘亭亭 张津宁 董杉木 崔光磊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0-914,I0002,共26页
聚合物电解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二次电池所面临的电解液泄漏、挥发、燃烧和爆炸等潜在安全问题.但传统聚合物电解质成型工艺繁琐冗赘,且制备过程中存在溶剂挥发污染环境等缺点,原位生成聚合物电解质除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安全... 聚合物电解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二次电池所面临的电解液泄漏、挥发、燃烧和爆炸等潜在安全问题.但传统聚合物电解质成型工艺繁琐冗赘,且制备过程中存在溶剂挥发污染环境等缺点,原位生成聚合物电解质除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安全问题外,还可以在二次电池内部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实现界面融合,减少固/固界面阻抗,有利于提高二次电池循环寿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综述从有无引发剂添加、引发剂种类等多角度重点阐述了原位生成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工艺、形成机理、聚合物电解质类型及其在锂(钠、镁)等二次电池中应用的主要研究进展和现状.最后对二次电池用原位生成聚合物电解质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可能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固化 聚合物电解质 二次电池 界面相容性 循环稳定性
原文传递
形变Cu-Cr原位复合材料中纤维相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小红 刘平 +4 位作者 田保红 张毅 贾淑果 任凤章 井晓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8-333,共6页
研究不同温度时大变形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中Cr纤维的热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Cr纤维形态变化,测定Cr纤维的断开直径,并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模界面分裂模型计算了550~900℃时Cr在Cu/Cr界面的界面扩散系数。结果表明... 研究不同温度时大变形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中Cr纤维的热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Cr纤维形态变化,测定Cr纤维的断开直径,并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模界面分裂模型计算了550~900℃时Cr在Cu/Cr界面的界面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纤维的形态由片状到球体化断裂,其过程为,Cr纤维逐步形成空洞、纵向开裂、断开和球化;高温条件下纤维断裂受界面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材料 原位复合材料 纤维 界面扩散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大庆原油馏分与复合体系界面活性及乳化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康万利 李俊刚 +2 位作者 单希林 杨润梅 祁宝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5-347,共3页
为考察原油成分对复合体系界面活性的影响,将原油通过实沸点蒸馏法切割成不同的馏分,对各馏分与三元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进行了测定。还探讨了馏分油的乳化液稳定性及重组分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 为考察原油成分对复合体系界面活性的影响,将原油通过实沸点蒸馏法切割成不同的馏分,对各馏分与三元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进行了测定。还探讨了馏分油的乳化液稳定性及重组分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轻馏分最低,其次是重组分,再次是沸点依次升高的中间馏分;在轻馏分中加入重组分可以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馏分油与二元( A/S) 体系形成的乳状液,其稳定性随馏分沸点升高而降低,加入重组分可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馏分 复合驱油体系 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剪切波状液膜流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叶学民 张营 +1 位作者 王松岭 李春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03-106,共4页
剪切波状液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液膜流动形式,因受界面剪切力的影响,其水动力学特性和流动稳定特征与自由降膜流动明显不同。基于边界层模型,在考虑完整的边界条件下,采用积分法和线性化理论,推导了沿倾斜壁面下降的二维剪切液膜表面波线... 剪切波状液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液膜流动形式,因受界面剪切力的影响,其水动力学特性和流动稳定特征与自由降膜流动明显不同。基于边界层模型,在考虑完整的边界条件下,采用积分法和线性化理论,推导了沿倾斜壁面下降的二维剪切液膜表面波线性稳定性方程,方程中包含界面剪切力、雷诺数、波数和倾角的影响。研究表明,剪切液膜流动存在3种状态,由界面剪切力和重力分量gsinθ决定;正向剪切力促使流动稳定性减弱;反向剪切力在小雷诺数时使稳定性减弱,大雷诺数时使稳定性增强;随倾角增加,重力稳定分量的作用减弱,不稳定分量的作用增强,液膜流动趋于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状液膜 表面波 流动稳定性 界面剪切力
下载PDF
新型水溶性氟硅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良仙 李婷 +2 位作者 李顺琴 苗智 安秋凤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22,共4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D3F)、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4H)和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经酸催化开环聚合反应制得含氟含氢聚硅氧烷(FPHMS),再在铂催化下,将FPHMS和烯丙基聚氧乙烯...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D3F)、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4H)和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经酸催化开环聚合反应制得含氟含氢聚硅氧烷(FPHMS),再在铂催化下,将FPHMS和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F6)经硅氢加成反应,制得一种新型水溶性氟硅聚合物(FSP).用IR对FSP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FSP的界面性能、发泡性能、耐酸碱盐稳定性和在织物整理中的应用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FSP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0 g/L,此时的表面张力(γcmc)为23.5mN/m.质量分数为0.5%的FSP水溶液的发泡力为1.53,5 min的稳泡性为0.375.FSP溶液具有极佳的耐酸、碱、盐等化学稳定性.随着FSP用量的增加,被整理织物的柔软性逐渐增加,且整理织物的白度和吸水性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氟硅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界面性能 发泡性能 稳定性 织物整理
下载PDF
各向异性作用下合金定向凝固界面稳定性的渐近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志军 王锦程 杨根仓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6-1253,共8页
采用渐近分析方法对考虑了界面能各向异性的单相二元合金平界面定向凝固过程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特定条件下的零级、一级渐近解,并通过对长波段渐近解的讨论得出了适用于整个波段的色散关系.分析表明零级渐近解等效于成分过冷理... 采用渐近分析方法对考虑了界面能各向异性的单相二元合金平界面定向凝固过程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特定条件下的零级、一级渐近解,并通过对长波段渐近解的讨论得出了适用于整个波段的色散关系.分析表明零级渐近解等效于成分过冷理论,而一级渐近解则与M-S稳定性理论一致.在稳定状态控制参数(抽拉速度和温度梯度)的选择图中,界面能各向异性增大了不稳定区域,且在高速和高温度梯度时的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界面稳定性 渐近分析 各向异性
原文传递
中原油田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技术室内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秋芬 江建林 罗晓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针对高温高盐的中原油田,考察了石油磺酸盐MJ2和DQ分别与M=2.4×10^7的HPAM Y2、疏水基含量0.25%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5组成的4个表聚二元体系98℃下的界面张力、表观黏度、耐盐性和热稳定性。配液用水为矿化度122.4g/L、含... 针对高温高盐的中原油田,考察了石油磺酸盐MJ2和DQ分别与M=2.4×10^7的HPAM Y2、疏水基含量0.25%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5组成的4个表聚二元体系98℃下的界面张力、表观黏度、耐盐性和热稳定性。配液用水为矿化度122.4g/L、含钙镁的胡12块产出水,在考察耐盐性时使用NaCl盐水,基础实验体系含石油磺酸盐3.0g/L,含聚合物1.5g/L。含MJ2的表聚二元体系与胡12块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在含盐量30~210g/L时维持10^-3~10^-4mN/m超低值,受含盐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动态界面张力迅速达到稳定。含Y2的表聚二元体系即使Y2浓度增至2.5g/L,黏度仍小于10mPa·s。含AP-P5的表聚二元体系在温度超过60℃后,黏度快速上升,在AP-P5浓度超过1.0g/L后,98℃黏度快速上升,含盐量达到230g/L时为54~59mPa·s。3.0g/L MJ2+1.5g/LAP-P5体系为最佳体系,在98℃老化150天过程中界面张力波动小,150天后黏度31.3mPa·s。在98℃用此体系在天然岩心上驱油,注入段塞体积为0.25~0.30PV,采收率提高值为14.3%~15.8%。图8表3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石油磺酸盐/疏水缔合聚合物体系 界面张力 黏度 耐盐性 热稳定性 驱油效率
下载PDF
PEO-LiClO_4-ZSM5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I.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席靖宇 马晓梅 +1 位作者 崔孟忠 唐小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1-406,共6页
首次以“择形”分子筛ZSM5为填料,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得PEO-LiClO_4-ZSM5全固态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交流阻抗实验表明ZSM5的引入可以显著地提高CPE的离子电导率.利用交流阻抗-稳态电流相结合的方法对CPE的锂离子迁移数进行了测定,结... 首次以“择形”分子筛ZSM5为填料,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得PEO-LiClO_4-ZSM5全固态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交流阻抗实验表明ZSM5的引入可以显著地提高CPE的离子电导率.利用交流阻抗-稳态电流相结合的方法对CPE的锂离子迁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掺入ZSM5后锂离子迁移数明显升高.ZSM5的含量为10%时,CPE同时具有最高离子电导率1.4×10-5S?cm-1(25℃)和最大锂离子迁移数0.353.PEO-LiClO_4-ZSM5/Li电极界面稳定性实验表明PEO-LiClO_4-ZSM5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离子电导率 PEO 电流 电极 交流阻抗 首次 升高 实验
下载PDF
铜溶剂萃取界面乳化物极限聚结机理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晓荣 邱冠周 +1 位作者 胡岳华 徐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82-586,共5页
为解决德兴铜矿生物浸出溶剂萃取电积铜生产的萃取界面乳化问题 ,研究了界面乳化物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界面乳化物陈化时产生极限聚结现象 ,液滴平均粒径增加到极限值 13~ 14μm时不再变化 ,聚结过程停止而使乳化物长期稳定性很... 为解决德兴铜矿生物浸出溶剂萃取电积铜生产的萃取界面乳化问题 ,研究了界面乳化物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界面乳化物陈化时产生极限聚结现象 ,液滴平均粒径增加到极限值 13~ 14μm时不再变化 ,聚结过程停止而使乳化物长期稳定性很高 ;双电层作用使液滴界面区介质的介电常数远低于体相溶液的介电常数 ,促使硫酸盐沉淀自乳化物连续相中析出 ,并不断在液滴表面沉积使界面膜逐渐变厚 ,同时界面效应也使连续相中Fe(OH) 3 和SiO2 胶体结构不断聚合 ,使乳化物胶凝化 ,液滴的聚结变得越来越难 ,最终出现极限聚结现象。计算结果表明 ,一些硫酸盐的界面溶解度比体相中的溶解度低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溶剂萃取 界面乳化物 稳定性 极限聚结 沉淀机制 炼铜
下载PDF
渣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对晋45断块高温油田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洪光 任红梅 +1 位作者 杨延辉 韩会玲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5,共3页
通过对渣油磺酸盐在晋45断块高温油田溶解性、界面张力、稳定性、吸附量及驱油效率的测定,研究渣油磺酸盐在高温油田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在晋45断块油藏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与该断块脱水原油的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3m... 通过对渣油磺酸盐在晋45断块高温油田溶解性、界面张力、稳定性、吸附量及驱油效率的测定,研究渣油磺酸盐在高温油田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在晋45断块油藏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与该断块脱水原油的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3mN/m数量级;注入浓度0.3%时,在晋45断块岩心上的吸附量小于2 mg/g油砂;0.2%表面活性剂自发吸吮采收率达到25%。室内岩心驱油试验结果表明,0.2%表面活性剂注入0.3 PV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3个百分点以上。研究认为,该表面活性剂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晋45断块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磺酸盐 高温 界面张力 高钙镁 吸附 稳定性 自发吸吮 驱油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