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SiC系润湿性与界面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马晓春 吴锦波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7-41,共5页
本文通过座滴法测定了真空条件下的几种铝合金与SiC的润湿角。研究了温度、合金元素Si、Cu、Mg、Ti等对Al-SiC系润湿性的影响。并运用金相观察、电子探针能谱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Al-SiC系的界... 本文通过座滴法测定了真空条件下的几种铝合金与SiC的润湿角。研究了温度、合金元素Si、Cu、Mg、Ti等对Al-SiC系润湿性的影响。并运用金相观察、电子探针能谱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Al-SiC系的界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界面现象 碳化硅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乳化原油的化学破乳作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健 向问淘 +2 位作者 韩明 李敏 姜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基于1990年以来国内外发表的55篇论文,对原油乳状液的化学破乳问题进行了综述。综述涉及两大论题。第一个论题为化学破乳的影响因素,包括①原油;②破乳剂:类型,分子结构,分子量,HLB值,油水分配系数及用量;③其他:温度,无机盐,聚合物及... 基于1990年以来国内外发表的55篇论文,对原油乳状液的化学破乳问题进行了综述。综述涉及两大论题。第一个论题为化学破乳的影响因素,包括①原油;②破乳剂:类型,分子结构,分子量,HLB值,油水分配系数及用量;③其他:温度,无机盐,聚合物及固相粒子。第二个论题为化学破乳机理,包括界面膜性质,界面张力及动力学。结尾部分展望了今后破乳剂的研发和化学破乳研究工作。表1参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破乳 原油乳状液 影响因素 破乳剂 破乳机理 界面现象 原油脱水 综述
下载PDF
钢铁冶金过程中的界面润湿性的基础 被引量:16
3
作者 程礼梅 张立峰 沈平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34-1453,共20页
首先介绍了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基本概念,并总结了对于高温体系,常见的界面张力以及接触角的测量方法,重点对实验过程中最常使用的座滴法进行了分析,在冶炼过程中,体系的组成,尤其是钢液中的表面活性元素以及渣中的表面活性组分能显著影... 首先介绍了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基本概念,并总结了对于高温体系,常见的界面张力以及接触角的测量方法,重点对实验过程中最常使用的座滴法进行了分析,在冶炼过程中,体系的组成,尤其是钢液中的表面活性元素以及渣中的表面活性组分能显著影响界面润湿性,同时温度对界面润湿性的影响也不可忽略,因此系统分析了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对界面润湿性的影响,最后,总结了钢铁冶金过程中常见物质间的接触角和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现象 接触角 界面张力 温度 成分
原文传递
类脂双层(BLM)概念及其实验进展——BLM的40年 被引量:9
4
作者 毕只初 H.T.TIEN A.L.OTTOVA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7-454,共8页
类脂双层研究的动力是来自生物世界 .虽然 196 1年首次报道生物体外的双层类脂膜 (BLMs)自组装 ,但从Hooke (16 72年 )起 ,实验科学家一直在处理有关BLM类型的界面吸附现象 .BLMs (或平面的类脂双层 )已应用在许多方面 ,即从基础的膜生... 类脂双层研究的动力是来自生物世界 .虽然 196 1年首次报道生物体外的双层类脂膜 (BLMs)自组装 ,但从Hooke (16 72年 )起 ,实验科学家一直在处理有关BLM类型的界面吸附现象 .BLMs (或平面的类脂双层 )已应用在许多方面 ,即从基础的膜生物物理学到实际的爱滋病研究 ,从通过水光分解的太阳能转换 ,到应用支持双层类脂膜 (s BLMs)的生物传感器的发展 ,到包括细胞凋亡 (apoptosis)在内的光生物学 .综述了类脂双层概念的起源及其实验进展 ,以及BLMs用作某些生物膜模型的最新研究 .此外 ,简要描述近来有关通过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子类脂膜 化学传感器 自组装 界面现象 重组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热分层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展 厉彦忠 王磊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3-623,共11页
通过详细分析热分层产生的机理,阐述了低温流体热分层所引起的流体温度分布、气液界面现象以及箱体压力增加过程。对有关流体热分层的试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对不同低温流体工质、箱体初始设置参数及尺寸参数、箱体形状... 通过详细分析热分层产生的机理,阐述了低温流体热分层所引起的流体温度分布、气液界面现象以及箱体压力增加过程。对有关流体热分层的试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对不同低温流体工质、箱体初始设置参数及尺寸参数、箱体形状、壁面曲率大小、壁面是否加肋片以及箱体晃动旋转等对热分层的影响进行了分类总结;对不同热分层数学物理模型进行了系统对比。介绍了不同重力水平下,流体流动状态与热分层的关系。归纳了有关热分层现象的一些重要结论,阐明了我国在该领域开展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指出低温流体热分层对推进剂箱体优化设计及安全运行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热分层 界面现象 箱体增压
下载PDF
表面张力和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的严格证明 被引量:3
6
作者 苗碗根 莫春生 《广东化工》 CAS 2008年第2期33-34,共2页
表面张力和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是界面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表面张力定义为垂直作用在单位长度界面上的力,而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是定温定压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实际上它们是从不同角度观察表面现象的同一... 表面张力和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是界面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表面张力定义为垂直作用在单位长度界面上的力,而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是定温定压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实际上它们是从不同角度观察表面现象的同一物理量,但各教材中基本上没有详细的论述。文章从吉布斯自由能的实际意义角度对两者同一性进行严格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张力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界面现象 同一性
下载PDF
伴随化学反应的液液相间传质现象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东翔 Tarasov V.V.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01-707,共7页
液液体系中形成动态相间分散层 (IDZ)的观点合理解释了伴随化学反应的传质动力学特性 .研究表明 ,用 3 - (正十二烷基 )胺萃取HCl时发生的萃取速率突变现象 ,可用由于局部反应平衡常数的变化和浓度梯度增长 ,在有机相边界层内形成W/O型... 液液体系中形成动态相间分散层 (IDZ)的观点合理解释了伴随化学反应的传质动力学特性 .研究表明 ,用 3 - (正十二烷基 )胺萃取HCl时发生的萃取速率突变现象 ,可用由于局部反应平衡常数的变化和浓度梯度增长 ,在有机相边界层内形成W/O型IDZ过程予以解释 .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IDZ的液滴数量与尺度 ,进而显著地改变通过相界面的扩散系数 .如果表面活性剂能够稳定IDZ和 (或 )促进反应剂在液滴表面上的吸附 ,则呈现正效应 ;如果表面活性剂使IDZ的稳定性降低和 (或 )减弱液滴表面对反应剂的吸附 ,则观察到负效应 .上述现象在 2 -羟基 - 5 -辛基二苯甲酮肟萃取和反萃Cu2 +的过程中得到了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萃取 界面现象 化学反应 相间微乳液 传质动力学 液液相间传质 3-(正十二烷基)胺 硫酸
下载PDF
传质体系界面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东翔 谭世语 黄会清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对传质界面现象及使用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分类、概括 ,归纳了影响界面传质动力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介绍了描述传质界面结构的相间σ相、界面相物理化学模型 ,总结了相间分散层 (IDZ)模型的原理、动力学过程与伴随的界面过程特征。并为IDZ... 对传质界面现象及使用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分类、概括 ,归纳了影响界面传质动力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介绍了描述传质界面结构的相间σ相、界面相物理化学模型 ,总结了相间分散层 (IDZ)模型的原理、动力学过程与伴随的界面过程特征。并为IDZ结构寻找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体系 界面现象 动力学 液相萃取
下载PDF
液-液体系界面相厚度与接触角的可视化测量 被引量:4
9
作者 唐正姣 欧阳贻德 陈金芳 《化工科技》 CAS 2005年第5期5-8,共4页
利用自行设计的微型可视化反应器研究了液体石蜡-水、乙苯-水体系的界面性质。实验测得静置的液体石蜡-水体系的界面相厚度为9.5μm,界面与器壁的接触角为36.97°;静置与扰动过的乙苯-水体系的界面相厚度分别为45.68μm、73.27μm... 利用自行设计的微型可视化反应器研究了液体石蜡-水、乙苯-水体系的界面性质。实验测得静置的液体石蜡-水体系的界面相厚度为9.5μm,界面与器壁的接触角为36.97°;静置与扰动过的乙苯-水体系的界面相厚度分别为45.68μm、73.27μm。为液液界面相厚度与接触角的可视化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相厚度 接触角 可视化 界面现象 传质
下载PDF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orous wick condenser of CPL
10
作者 曲艺 彭晓峰 刘涛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5期499-506,共8页
An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l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condenser with porous wick of an innovative capillary pumping loop (CPL) system.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 An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l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condenser with porous wick of an innovative capillary pumping loop (CPL) system.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oposed and used to describe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especially interfacial transport phenomena. The liquid-vapor interface of the condensed liquid film was numerically determined. Some factors, such as vapor pressure, wall subcooling, wall heat load and thermofluid propertie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and the shape of liquid-vapor interface. Meanwhile, an experimental facility was setup and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as completed. Theoretical predic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quite good consist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L interfacial phenomena condensation interfacial aspect liquid film heat transfer.
原文传递
物理化学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国英 孙果宋 +4 位作者 黄科林 王犇 张雪旺 林卫江 慕朝师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0年第11期34-38,42,共6页
综述了物理化学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着重阐述界面现象及胶体分散系统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精细化工 界面现象 胶体分散系统
下载PDF
Dynamic Behavior of Bubble Interface During Boiling 被引量:1
12
作者 X.F.Peng Z.Wang D.J.Lee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8-319,共12页
A brief review with discussions is conducted for some pertinent works, done and ongoing in the Laboratory of Phase-Change and Interfacial Phenomena at Tsinghua University, on interfacial behavior of vapor bubbles and ... A brief review with discussions is conducted for some pertinent works, done and ongoing in the Laboratory of Phase-Change and Interfacial Phenomena at Tsinghua University, on interfacial behavior of vapor bubbles and interfacial transport phenomena during liquid nucleation boiling. From a sequence o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some new phenomena, particularly, the visually observed interfacial transport phenomena or processes including jet-like flows, bubble interaction and spatial scale effect, were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The interfacial effects and transport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tension gradients caused by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wer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o reveal the marked influence on bubble interfacial shape and dynamic behavior, the bubble dynamics including nucleation, bubble motion and coalescence. Several theoretical models and methods were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ain the physics of interfacial phenomena/processes.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ILING interfacial phenomena TRANSPORT process phase CHANGE bubble.
原文传递
智能摩擦材料界面微孔渗流各参数间的逻辑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柳青青 傅苏黎 +1 位作者 韩文政 丁华东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3-35,共3页
分析了微孔渗流中的界面现象及其作用;讨论了温度、压力等参数变化时,界面参数、多孔介质参数的变化导致界面现象的变化,从而影响流体在微孔中的行为。为表达这些规律,建立了微孔渗流参数关系的逻辑模型。
关键词 微孔渗流 界面现象 流体力学
下载PDF
Marangoni对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沙勇 江桂仙 +2 位作者 叶李艺 肖宗源 吐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8,共4页
通过对有机溶液在水表面溶解引发的Marangoni对流进行数值计算,表明表面张力变化导致的Marangoni对流在临近界面区域具有显著的强度和速度梯度,但在液相主体区域流速较低,模拟得到的最大表面速度数值及表面速度分布符合文献报道同条件... 通过对有机溶液在水表面溶解引发的Marangoni对流进行数值计算,表明表面张力变化导致的Marangoni对流在临近界面区域具有显著的强度和速度梯度,但在液相主体区域流速较低,模拟得到的最大表面速度数值及表面速度分布符合文献报道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流场结果分析表明,Marangoni对流只是在近界面区域有着较高的界面流速,Marangoni对流对传质的影响主要是加速了表面更新,导致了较高的传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现象 表面张力 质量传递 Marangoni对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凝析油气体系流固耦合相平衡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雷 杨小松 +2 位作者 戚志林 李士伦 孙良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在分析了孔隙介质内表面吸附、毛细凝聚、毛细管压力等界面物理化学效应和应力变形对孔隙介质中流体相态影响的现象学特征和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在大尺度空间常规流体相平衡热力学模型中引入界面物理化学效应的影响,同时通过高才尼-... 在分析了孔隙介质内表面吸附、毛细凝聚、毛细管压力等界面物理化学效应和应力变形对孔隙介质中流体相态影响的现象学特征和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在大尺度空间常规流体相平衡热力学模型中引入界面物理化学效应的影响,同时通过高才尼-卡尔曼方程将毛细管半径与孔隙介质储渗特性的应力敏感性研究成果相关联,建立了同时考虑储层应力变形和界面物理化学效应影响的微孔隙尺度条件下的低渗特低渗凝析气藏多相流体流固耦合露点压力、p-T相图及定容衰竭相平衡热力学计算模型。该模型的初步应用表明,其相态模拟计算结果能更为合理地解释孔隙介质环境中的凝析油气体系相态特征实验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孔隙介质 界面现象 凝析气藏 油气体系 相平衡
下载PDF
从双层类脂膜到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心棣 毕只初 《化学传感器》 CAS 2000年第2期1-17,共17页
从本世纪60年代起,人们对双层类脂膜(Bilayer Lipid Membrane,BLM)进行了广泛研究,并以BLM作为生物膜的模型。近年来,微电子学的进展和人们对包括BLM在内的超薄有机膜的研究导致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的发展,从而产生了涉及化学、电子学和生... 从本世纪60年代起,人们对双层类脂膜(Bilayer Lipid Membrane,BLM)进行了广泛研究,并以BLM作为生物膜的模型。近年来,微电子学的进展和人们对包括BLM在内的超薄有机膜的研究导致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的发展,从而产生了涉及化学、电子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新学科,生物分子电子学。这个新领域是半导体后电子技术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对于双分子类脂膜研究的灵感来自于生物界。虽然关于在玻璃试管内的自组装双分子类脂膜(BLMs)的最早报道是在1961年,但是自从Robet Hoole时代(1672年)科学家们一直从事着这些界面现象的研究,他们当中包括表面、胶体和生物等方面的科学家,双分子类脂膜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其中包括通过水的光解作用来实现太阳能的转变的基本膜生物物理研究及利用支撑双分子类脂膜(S—BLMs)实现生物传感器的组建等。本文简单总结了我们实验室自1974年以来关于双分子类脂膜作为特定生物膜模式的研究成果。我们还进一步详细阐述了我们目前关于作为实用的生物传感器的支撑双分子类脂膜的研究工作。关于双分子类脂膜,我们和别人密切合作的实验工作也将被涉及。支撑双分子类脂膜为那些敏感、通用、廉价及对于各种实验都适用的种类繁多的具有类脂双层结构的分子传感器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子类脂膜 传感器 生物分子 生物膜
下载PDF
Role of the Bandgaps on Some Interfacial Phenomena with Ionocovalent Oxides
17
作者 李建国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81-85,共5页
Many ionocovalent oxide materials are either semiconducting or insulating in nature.One of the most im- portant quantities characterising these materials,therefore,is the bandgap energy.The thermodynamic ap- proaches ... Many ionocovalent oxide materials are either semiconducting or insulating in nature.One of the most im- portant quantities characterising these materials,therefore,is the bandgap energy.The thermodynamic ap- proaches to the bandgaps of oxides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some interracial phenomena with oxides are pres- ented.The standard electrode potentials of oxide electrodes and the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behaviours of the oxides as well as the wetting and adhesion in liquid metal/oxide systems can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andgap energies of the oxides.The interfacial phenomena involving the ionocovalent oxid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electronic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dgap energy interfacial phenomena Ionocovalent oxides Wetting Adhesion
下载PDF
气溶胶微滴的蒸发及界面现象
18
作者 章寿华 高勇 +1 位作者 朱家文 谷桂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92-598,共7页
用电动平衡仪和光散射技术研究气溶胶微滴蒸发及其伴随的界面现象.研究的系统有缓慢蒸发的有机物微滴、快速蒸发的水滴和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滴.实验结果表明:蒸发速率影响着微滴的温度;表面活性剂显著地降低了水滴的蒸发速率;表面电荷密... 用电动平衡仪和光散射技术研究气溶胶微滴蒸发及其伴随的界面现象.研究的系统有缓慢蒸发的有机物微滴、快速蒸发的水滴和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滴.实验结果表明:蒸发速率影响着微滴的温度;表面活性剂显著地降低了水滴的蒸发速率;表面电荷密度的增加会导致微滴的分裂.这些研究结论对控制工业装置中液滴的蒸发和燃烧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界面 气溶胶
下载PDF
铝电解中的界面现象
19
作者 邱竹贤 张明杰 +2 位作者 姚广春 魏庆斌 范立满 《东北工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99-403,共5页
报道了根据多年的研究所观测到的铝电解中几种重要界面现象,涉及冰晶石-氧化铝熔液中碳电极的湿润与渗透、阳极效应、以及金属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损失。讨论了这些界面现象的发生机理问题,特别是静电引力与发生阳极效应的关系。
关键词 铝电解 界面现象 湿润性
下载PDF
分子模拟技术融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20
作者 靳栋梁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83-185,共3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模拟技术已经成为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现代化教学手段。以Irving-Kirkwood方法求解两相界面张力为例,将分子模拟技术引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中。首先,介绍界面张力的基本概念,并引入分子模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模拟技术已经成为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现代化教学手段。以Irving-Kirkwood方法求解两相界面张力为例,将分子模拟技术引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中。首先,介绍界面张力的基本概念,并引入分子模拟求解界面张力的基本原理。其次,由学生自行设计两相分子模型并编写分子模拟代码。最后,通过实验仿真求解介质/液体和介质/晶体两个界面张力,并理解界面张力与限域晶体的熔点变化规律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培养方式,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塑造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界面张力 分子模拟 界面现象 Gibbs-Thomson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