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闰细胞去极化激活电流的发现与鉴定
1
作者 史文森 丁政 +2 位作者 孙琪 段新鹏 张成标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本实验室首次在肾脏远端肾单位闰细胞记录到去极化激活电流,并根据电生理学和药理学特征鉴定其离子通道的类型。用Axon Multi Clamp 700B膜片钳系统记录C57BL/6J小鼠肾脏远端肾单位肾小管细胞全细胞电流,并观察钾通道抑制剂对闰细胞去... 本实验室首次在肾脏远端肾单位闰细胞记录到去极化激活电流,并根据电生理学和药理学特征鉴定其离子通道的类型。用Axon Multi Clamp 700B膜片钳系统记录C57BL/6J小鼠肾脏远端肾单位肾小管细胞全细胞电流,并观察钾通道抑制剂对闰细胞去极化激活电流的影响。此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介导该电流的离子通道的具体定位。结果显示,当细胞外液为等钾溶液时,可在闰细胞记录到去极化激活电流,但该去极化激活电流未在主细胞观察到。在远端肾单位闰细胞记录到的去极化激活电流能被电压门控钾通道Kv4.1抑制剂阻断。Kv4.1蛋白免疫荧光只存在于闰细胞,未在主细胞观察到。Kv4.1蛋白免疫荧光可见于闰细胞的管腔膜和管周膜,但管腔膜的荧光强度高于管周膜。由此得出结论,闰细胞去极化激活电流由Kv4.1钾通道介导,该通道主要表达在闰细胞的管腔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远端肾单位 Kv4.1钾通道 闰细胞 氢-钾泵
原文传递
闰细胞在大鼠远端肾单位的分布及超微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邵佑之 李占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8-280,F002,共4页
本文通过光镜、电镜技术对大鼠远端肾单位中闰细胞(intercalated cell,简称I细胞)分布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细胞分布在远端小管曲部末段、连接小管、皮质内集合小管,髓质外带集合小管和髓质内带集合小管始段。同时描述了I... 本文通过光镜、电镜技术对大鼠远端肾单位中闰细胞(intercalated cell,简称I细胞)分布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细胞分布在远端小管曲部末段、连接小管、皮质内集合小管,髓质外带集合小管和髓质内带集合小管始段。同时描述了I细胞超微结构的特点,并对皮质内的I细胞某些结构进行了立体计量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闰细胞 远端肾单位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小鼠致密斑后肾小管与入球微动脉毗邻关系的三维可视化
3
作者 邓思琪 顾玲 +4 位作者 王恺悦 陈虹宇 刘宇杰 张婕 翟效月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采用微细结构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致密斑后远端小管与入球微动脉的空间走行,定位检测毗邻关系部位的蛋白。方法C57 BL/6小鼠灌流固定取肾,垂直于肾长轴切取组织块,树脂812包埋,从肾被膜到外髓外带,获得72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通... 目的采用微细结构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致密斑后远端小管与入球微动脉的空间走行,定位检测毗邻关系部位的蛋白。方法C57 BL/6小鼠灌流固定取肾,垂直于肾长轴切取组织块,树脂812包埋,从肾被膜到外髓外带,获得720张2.5μm厚的连续切片,通过计算机配准程序将数字化显微图像进行对齐,并采用C语言编辑的追踪程序对小管及血管走行进行三维重建。选取接触部位的组织切片,应用改良的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方法检测H+-ATPase和Pendrin。结果通过重建3只小鼠90个肾单位的入球微动脉、远端小管及其延续的连接小管的走行,分析毗邻关系并测量长度,发现小管-入球微动脉密切接触多发生在浅表及中间皮质肾单位,其接触处的小管细胞表达H+-ATPase和Pendrin,是非A-非B型闰细胞。结论致密斑后的小管节段与入球微动脉的接触并非偶然,而是发生于远曲小管末端或(和)连接小管的非A-非B型闰细胞处,提示该部位的接触对致密斑处的管球反馈可能起拮抗作用,从而恢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曲小管 连接小管 入球微动脉 闰细胞 三维重建 小鼠
下载PDF
锂在共轭双键高分子中的电化学嵌入反应 Ⅲ.锂嵌入聚噻吩的量子化学计算
4
作者 严德官 王卫江 +1 位作者 吴浩青 杜庆琪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431-2436,共6页
采用Gaussian软件和HF方法,通过从头计算(abinitio)法选取4-31G基组计算锂离子嵌入聚噻吩过程中结构与结合能的变化关系.发现噻吩聚合时主要生成三或四聚合物.聚合物在Li原子(或Li+离子)嵌入后,聚噻吩间距离明显变小,同时发生电荷转移,... 采用Gaussian软件和HF方法,通过从头计算(abinitio)法选取4-31G基组计算锂离子嵌入聚噻吩过程中结构与结合能的变化关系.发现噻吩聚合时主要生成三或四聚合物.聚合物在Li原子(或Li+离子)嵌入后,聚噻吩间距离明显变小,同时发生电荷转移,形成稳定嵌合物;并使噻吩环的C-α—C-β键级变小.同时,研究了锂离子(或原子)嵌入后体系的HOMO,LUMO能级.聚噻吩在嵌入锂离子时LUMO轨道能级变为负值,成为电池反应得电子的正极.而金属Li2释放Li+后的Li-的HOMO能级为+0.7427eV,则成为给电子的负极.由此,可以完成由锂/聚噻吩在高氯酸锂电解质中组成的放电过程,并提出嵌合键级概念用来表征锂在聚噻吩间的结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物 键级 嵌合键级 电池反应
下载PDF
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蓝富 严清梅 +4 位作者 李钊全 李俊莹 梁丹丹 覃良淑 侯华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74-680,共7页
目的:合成1-羟基-8-[2-4-(2羟乙基)哌嗪]乙氧基-3-羟甲基-9,10蒽醌(衍生物B),探讨其抗肿瘤活性及与DNA相互作用的模式。方法:以芦荟大黄素为原料合成衍生物B,并经IR、1HNMR和13CNMR确证结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衍生物B及芦荟大黄素... 目的:合成1-羟基-8-[2-4-(2羟乙基)哌嗪]乙氧基-3-羟甲基-9,10蒽醌(衍生物B),探讨其抗肿瘤活性及与DNA相互作用的模式。方法:以芦荟大黄素为原料合成衍生物B,并经IR、1HNMR和13CNMR确证结构。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衍生物B及芦荟大黄素对肺癌A549、乳腺癌MDA-MB-231、肝癌HepG2细胞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与阳性药物阿霉素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DNA熔解曲线法观察衍生物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方式。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B对A549、MDA-MB-231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4.57μmol/L、16.71μmol/L和23.24μmol/L,对3种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芦荟大黄素(均P<0.05)。虽然衍生物B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弱于阿霉素,但对正常乳腺细胞的毒性明显小于阿霉素(P<0.05)。衍生物B能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G2/M期;衍生物B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插作用。结论:衍生物B的抗肿瘤活性优于芦荟大黄素,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嵌入DNA结构,干扰DNA合成,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结构修饰 哌嗪 DNA相互作用 抗肿瘤活性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评估吉非替尼交替化疗对比化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亚宁 张鹏 +4 位作者 张丹 尤海生 李东辉 何恒 李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0-484,共5页
目的:比较吉非替尼交替化疗与单纯化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 目的:比较吉非替尼交替化疗与单纯化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病历59例,依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n=30):培美曲塞(500 mg·m^-2,iv,d1),顺铂(75 mg·m^-2,iv,d1),21 d为1个周期,治疗4~6个周期;观察组(n=29):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加用吉非替尼(250 mg,po,d2~15),比较2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药物不良反应(ADR)。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ORR分别为51.7%、16.7%(P=0.004),DCR分别为93.1%和86.7%(P=0.413),中位PFS分别为15.5个月和8.0个月(P=0.001);观察组外显子19 LREA缺失的患者疗效及耐受性优于21 L858R突变的患者,患者突变位点不同,ADR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差异,严重ADR的发生率为13.79%。结论:吉非替尼交替化疗较单纯化疗对EGFR突变阳性的Ⅳ期NSCLC患者的疗效更好,其中对外显子19 LREA缺失疗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交替化疗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