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 被引量:123
1
作者 李阳 王端平 刘建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96,共6页
陆相复杂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是总体分散、局部集中,主要受油藏分割性控制,仍存在较多的剩余油富集区。揭示了剩余油富集区形成机理,建立了断层分割控油、夹层分割控油和优势渗流通道控油等3种主要控油模式,阐明了其对剩... 陆相复杂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是总体分散、局部集中,主要受油藏分割性控制,仍存在较多的剩余油富集区。揭示了剩余油富集区形成机理,建立了断层分割控油、夹层分割控油和优势渗流通道控油等3种主要控油模式,阐明了其对剩余油富集区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并形成了低级序断层预测、夹层定量预测、优势渗流通道预测等油藏分割性预测技术,在胜利油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油藏分割性 低级序断层 夹层 优势通道
下载PDF
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临界产量计算公式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传亮 宋洪才 秦宏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3-46,共4页
本文给出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的临界产量计算公式,它适用于所有带隔板底水油藏的油井。
关键词 采油井 产量 底水油气藏 夹层 计算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储层宏观非均质性——以苏53区块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为例 被引量:45
3
作者 叶成林 王国勇 +1 位作者 何凯 徐中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6-244,共9页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市苏里格庙地区,属于典型的岩性圈闭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的地质特征。以苏53区块为研究目标,从宏观上明确其总体低渗背景下的相对高渗储集砂体的分布规律,优选出天然气相对富集区。结合区域...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市苏里格庙地区,属于典型的岩性圈闭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的地质特征。以苏53区块为研究目标,从宏观上明确其总体低渗背景下的相对高渗储集砂体的分布规律,优选出天然气相对富集区。结合区域基本地质特征,在地层系统划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测井和试气等实际地质资料,对储层非均质性参数进行分析。同时借助三维地质建模的研究结果,结合微观分析数据,分别对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都十分严重,但纵向上的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要强于平面非均质性;石盒子组8上段砂体最发育,在沿河道方向砂体连续性较好,而在垂直河道方向上河道砂体更叠频繁,连续性较差,致使层间非均质性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砂体 宏观非均质性 储层 苏53区块 苏里格气田
下载PDF
正韵律厚油层层内夹层对水平井挖潜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宗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6-47,共2页
水平井技术在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挖潜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多种因素中 ,层内夹层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方面。该文论述了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 ,研究了夹层面积和剩余油富集厚度对水平井开发效... 水平井技术在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挖潜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多种因素中 ,层内夹层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方面。该文论述了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 ,研究了夹层面积和剩余油富集厚度对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水平井 剩余油 储层 非均质性
下载PDF
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油砂开发状况和评价实践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鹏飞 王勇 +1 位作者 李志明 武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5-162,共8页
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油砂资源丰富,Athabasca矿区是盆地中最大的油砂矿区,含油层段为白垩系Mannville组,矿区的目的层为潮汐环境下典型的曲流水道沉积。由于油藏曾发生生物降解作用,油矿地层沥青油黏度可达1×104~100×104 mPa.... 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油砂资源丰富,Athabasca矿区是盆地中最大的油砂矿区,含油层段为白垩系Mannville组,矿区的目的层为潮汐环境下典型的曲流水道沉积。由于油藏曾发生生物降解作用,油矿地层沥青油黏度可达1×104~100×104 mPa.s。油砂开发主要采用露天开采和钻井开采方法,属钻井开采法的SAGD技术的机理是通过向油藏注入高温蒸汽,使固体沥青油变为可流动的原油,流入采油井筒中而被采出。连续油层厚度、隔夹层和气水层的分布以及水平井段的有效长度影响蒸汽腔的扩展和注汽效率。除考虑孔隙度、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和电阻率外,SAGD开采方式下油砂的有效厚度识别标准还考虑连续油砂层、隔夹层和气水层的分布。油砂储量级别的确定,取决于储量的地质落实程度、资料获取情况和开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开发 SAGD技术 水平井对 连续油层厚度 隔夹层 气水层 油砂储量级别
下载PDF
厚油层内部夹层特征及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余成林 国殿斌 +4 位作者 熊运斌 陈德斌 曾萍 周凯 常振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5-39,54,共6页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主要有泥质、物性和钙质夹层三类,以泥质夹层为主,前两者属沉积成因,而钙质类层主要属成岩成因。从厚油层内部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可将其分为层状连续分布夹层、片状不稳定分布夹层和不规则冲刷-充填夹层3种。统计结果表明:横向延展非常稳定且井间对比性较强的夹层数量约占30%,而横向延展稳定性较差且连片程度不高,具空间随机性分布特征的夹层数量约占70%。夹层空间分布特征与注采配置方式共同控制了厚油层内部的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对夹层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了对厚油层内部剩余油的认识精度。从不同空间分布夹层所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出发,采用水平井、井网整体调整、补孔等方法和措施可获得较好的挖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油层 夹层 剩余油 挖潜 沙河街组 古近系 东濮凹陷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behavior in tight sandstone–coal interbedded formations: an 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 被引量:16
7
作者 Peng Tan Yan Jin +4 位作者 Liang Yuan Zhen-Yu Xiong Bing Hou Mian Chen Li-Ming W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Whether hydraulic fractures could connect multiple gas zones in the vertical plane is the key to fracturing treatment to jointly exploit coalbed methane and tight sandstone gas through integrative hydraulic fracturing... Whether hydraulic fractures could connect multiple gas zones in the vertical plane is the key to fracturing treatment to jointly exploit coalbed methane and tight sandstone gas through integrative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tight sandstone–coal interbedded formations. Laboratory true triaxial hydraulic fractur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layered specimens with di erent combination types of natural sandstone and coal to simulate the propagation behavior of hydraulic fractures. The effects of the fracture initiation position, fracturing fluid viscosity and injection rate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 erent fracture morphologies could be found. When initiating from coal seams, three patterns of fractur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were obtained:(1) The main hydraulic fracture initiated and propagated along the natural fractures and then diverged due to the effects of in situ stress and formed secondary fractures.(2) The hydraulic fracture initiated and propagat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ximum horizontal stress.(3) Multiple fractures initiated and propagated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ame fracturing fluid viscosity and injection rate, the hydraulic fractures initiating in sandstones had greater chances than those in coal seams to penetrate interfaces and enter neighboring layers. Excessively small or large fracturing fluid viscosity and injection rate would do harm to the vertical extension height of the induced fractur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Compared with operation parameters(fracturing fluid viscosity and injection rate), the natural weak planes in coals were considered to be the key factor that a ected the fracture propagation pa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ould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ight sandstone–coal interbedded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FRACTURING FRACTURE propagation Sandstone-coal interbed LAYERED formation
下载PDF
秦皇岛32-6油田南区明下段Ⅰ油组3小层河道砂体叠置类型及其动态响应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秦润森 廖新武 +2 位作者 冯鑫 别旭伟 党胜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9,112,共5页
秦皇岛32-6油田南区明下段Ⅰ油组3小层(Nm下Ⅰ3小层)为多期叠置而成的河道砂体,精细解剖砂体的叠置特征是进一步挖潜的重点。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该小层多期河道沉积期次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同一期次砂体沉积微相... 秦皇岛32-6油田南区明下段Ⅰ油组3小层(Nm下Ⅰ3小层)为多期叠置而成的河道砂体,精细解剖砂体的叠置特征是进一步挖潜的重点。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该小层多期河道沉积期次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同一期次砂体沉积微相特征、不同期次砂体之间的夹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小层河道砂体可划分为切叠河道型、叠置河道型、单一河道型3种主要叠置类型。由实验井组示踪剂追踪结果可知,不同期次砂体之间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低于同一期次砂体的推进速度,而同期次砂体之间的水驱前缘推进速度也存在差异。示踪剂跟踪实验证实,对于多期河道叠置砂体而言,叠置类型、单一砂体微相特征及夹层分布共同影响了开发效果。当注采层位分布于不同期次砂体时,其连通关系首先取决于砂体的叠置类型及夹层分布;而当注采层位分布于相同期次砂体时,其连通关系主要取决于沉积微相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砂体 多期叠置 沉积微相 夹层 秦皇岛32-6油田
下载PDF
夹层对底水油气藏开采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义卫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79,共2页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垂向渗透率、夹层位置、水平渗透率及采油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垂向渗透率越大 ,夹层位置越靠近油水界面 ,初始采油速度越大 ,夹层抑制底水水侵的作用越小 ,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越差。在油水界面之上的夹层可以...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垂向渗透率、夹层位置、水平渗透率及采油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垂向渗透率越大 ,夹层位置越靠近油水界面 ,初始采油速度越大 ,夹层抑制底水水侵的作用越小 ,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越差。在油水界面之上的夹层可以有效的抑制底水锥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气藏 底水锥进 夹层 油藏数值模拟
下载PDF
隔夹层对薄层底水油藏排水采油动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彭得兵 唐海 +2 位作者 吕栋梁 韩力 王中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38,共3页
在薄层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油层下部水体发育,能量充足,极易发生底水锥进现象,从而导致其开发效果变差.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可以抑制底水锥进,达到解放油层生产潜力、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基于其原理并结合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 在薄层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油层下部水体发育,能量充足,极易发生底水锥进现象,从而导致其开发效果变差.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技术可以抑制底水锥进,达到解放油层生产潜力、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基于其原理并结合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K1h23油藏的储集层参数,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理想单井模型下隔夹层对排水采油动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有效的隔板能够很好地抑制底水锥进,但隔板尺寸大小与排水规模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底水油藏 隔夹层 双层完井 排水采油
下载PDF
番禺30-1砂岩强水驱气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光义 于会娟 +1 位作者 刘静 于兴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5,51,共3页
针对垂向非均质性严重且边底水能量强的番禺30-1气田面临的潜在开发问题,通过岩心分析及测井二次解释,对其夹层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等进行了研究,划分出19个流动单元并定量描述了各流动单元的特征参数,建立了该气田的精细地质模型。综合... 针对垂向非均质性严重且边底水能量强的番禺30-1气田面临的潜在开发问题,通过岩心分析及测井二次解释,对其夹层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等进行了研究,划分出19个流动单元并定量描述了各流动单元的特征参数,建立了该气田的精细地质模型。综合评价表明,新建的地质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该气藏合理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夹层 流动单元 地质建模 番禺30-1气田
下载PDF
蒙古林砾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伟 刘震 +2 位作者 曲志浩 李继红 杨亚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78,共3页
二连盆地蒙古林油藏的储集层为块状砂砾岩,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推进式的沉积环境,总体为正复合韵律,非均质性严重。统计该油藏3个小层的沉积特征和储集层参数,砂砾岩体的分布和渗透性受沉积微相和泥质含量控制,辫状河道微相最好的有效储... 二连盆地蒙古林油藏的储集层为块状砂砾岩,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推进式的沉积环境,总体为正复合韵律,非均质性严重。统计该油藏3个小层的沉积特征和储集层参数,砂砾岩体的分布和渗透性受沉积微相和泥质含量控制,辫状河道微相最好的有效储集层居多,水下河道微相以较好的储集层为主,水下河道侧翼微相以较差的储集层为主,水下漫堤微相为非储集层。致密砂砾岩夹层和泥岩隔夹层的发育程度和稳定程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强,辫状河道微相和水下河道微相夹层少,稳定程度和连通程度低;水下漫堤微相夹层厚度较大,稳定程度较高;河道间微相和水下河道侧翼微相夹层发育程度和稳定程度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非均质性 夹层 隔层 沉积相
下载PDF
辫状河厚砂体内部夹层的识别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87,共5页
通过野外露头浅砂质辫状河砂体研究,建立起辫状河砂体构型模式,将其内部夹层按成因分为心滩坝内落淤层、坝间夹层、道坝转换夹层和串沟4种类型。以大庆萨北开发区PI3沉积单元为研究对象,以丰富的岩心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河道砂体内部薄... 通过野外露头浅砂质辫状河砂体研究,建立起辫状河砂体构型模式,将其内部夹层按成因分为心滩坝内落淤层、坝间夹层、道坝转换夹层和串沟4种类型。以大庆萨北开发区PI3沉积单元为研究对象,以丰富的岩心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河道砂体内部薄夹层识别图版。借助序贯指示模拟及人机交互后处理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揭示了辫状河心滩坝内部夹层分布零散、连续性差的特性。辫状河中的水平夹层往往造成厚油层的分段水洗,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常在夹层的下部形成夹层遮挡型剩余油。研究成果为砂体再认识和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辫状河 构型 三维建模 夹层遮挡型剩余油
下载PDF
濮城油田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隔夹层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毛立华 赵良金 +3 位作者 李中超 杜燕 付洁 崔秀敏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6期21-24,共4页
为建立准确的开发地质模型,利用岩心、测井及化验分析资料,详细研究了濮城油田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状况。研究表明,主要沉积成因类型包括:湖泛垂积成因、河漫成因、滞流成因、废弃河道成因、前积及堤岸成因... 为建立准确的开发地质模型,利用岩心、测井及化验分析资料,详细研究了濮城油田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状况。研究表明,主要沉积成因类型包括:湖泛垂积成因、河漫成因、滞流成因、废弃河道成因、前积及堤岸成因。隔夹层是控制水淹层中油水运动的主要地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储层 隔夹层 濮城油田
下载PDF
陈堡油田K_2t_1~3厚油层内隔夹层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熊光勤 徐建政 +1 位作者 毕建福 刘丽 《河南石油》 2005年第4期26-29,共4页
陈堡油田C3断块K2t13厚油层内部有许多薄的泥质粉砂岩和砾岩隔层,根据对隔夹层的划分对比及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隔夹层将渗透层细分成多个流动单元使渗透层在纵向上连通性变差,造成了地下油水分布的不均匀性,无形之中增大了开采难度,油田... 陈堡油田C3断块K2t13厚油层内部有许多薄的泥质粉砂岩和砾岩隔层,根据对隔夹层的划分对比及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隔夹层将渗透层细分成多个流动单元使渗透层在纵向上连通性变差,造成了地下油水分布的不均匀性,无形之中增大了开采难度,油田开发过程中应按夹层分布状况,考虑分层段开采,通过研究夹层分布范围认为:在C3块K2t1特定油藏条件下,夹层延伸范围最佳为150~250 m,夹层延伸范围太小不能有效控制边底水,当夹层的渗透率小于'正常'储层的1/100,即Kh/Kv>100时,夹层的作用接近于非渗透夹层,研究还表明该底水油藏不宜采用压裂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砂岩油藏 砂层组 渗流 厚油层 沉积微相
下载PDF
塔河三叠系下油组河流相储层夹层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付国民 周丽梅 +3 位作者 刘蕊 王艳伟 苗箐 李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资料,结合典型地区地质统计学特征,对塔河三叠系下油组河流相夹层成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成因类型下油组夹层分为单元间夹层及单元内夹层,只有单元间夹层是井间可对比的,对抑制底水锥进具有重...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资料,结合典型地区地质统计学特征,对塔河三叠系下油组河流相夹层成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成因类型下油组夹层分为单元间夹层及单元内夹层,只有单元间夹层是井间可对比的,对抑制底水锥进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夹层岩性类型及其岩电响应特征将夹层分为泥质、钙质、低渗透夹层;泥质夹层延伸较好,为主要夹层类型;下油组划分出11个延伸较稳定的夹层,但在目前井网下井间是不连续的;下油组夹层密度平均为0.14,夹层频率平均为0.07,夹层总体不发育,夹层平面分布大体呈北东、南北向分布,其宽厚比为1∶80~1∶100,波及宽度为200~500 m。明确夹层分布特征对指导该区底水油层注水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河流相 下油组 塔河9区
下载PDF
正交各向异性岩石弹性参数的空间展布 被引量:11
17
作者 桂俊川 陈平 马天寿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8,共16页
岩石力学参数是研究井壁稳定和压裂改造的基础参数,其值可以根据刚度矩阵来计算。目前基于刚度矩阵计算岩石力学参数的模型均将地层视为VTI介质,欠缺对实际地层中大量存在的ORT特征的考虑,并忽视了观测坐标系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本... 岩石力学参数是研究井壁稳定和压裂改造的基础参数,其值可以根据刚度矩阵来计算。目前基于刚度矩阵计算岩石力学参数的模型均将地层视为VTI介质,欠缺对实际地层中大量存在的ORT特征的考虑,并忽视了观测坐标系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本研究考虑页岩气地层ORT特性,基于岩石本构方程,推导出岩石力学参数的刚度参数表达式。首先,从岩石本构关系出发,推导出岩石力学参数的刚度矩阵表达式;其次,考虑井眼与地层的交角,结合岩石力学参数的定义,通过坐标变换,建立了观测坐标系下岩石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观测坐标系下的岩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考虑实际地层由页岩—砂岩互层组成,研究了砂岩含量的变化对观测坐标系下岩石力学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 杨氏模量 泊松比 互层 空间展布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Interbeds Intercalated into Complex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at a High Water Cut Stage 被引量:8
18
作者 Hou Jiag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6-30,共5页
The occurrence of interbeds in thick oil formations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cause the difference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predicting interbeds was proposed and the sedimentary o... The occurrence of interbeds in thick oil formations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cause the difference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predicting interbeds was proposed and the sedimentary origin and division criterion were demonstr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beds in different types of sedimentary sand bodies were predicted and analyzed by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sedimentology and reservoir bed architectural-element analysis. The interbeds in a single well were recognized from high resolution well logs, and inter-well interbeds were predict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cyclothem correla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trtmcation, and conditional simulation. Finally a 3-D model of interbed was built. Application to the Gudao Oilfield was success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aining oil interbed cyclothem correlation conditional simulation
下载PDF
高浅南区明化镇组单砂体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志鹏 林承焰 +2 位作者 彭学红 卜丽侠 汪跃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27,165,共5页
为了搞清高浅南区明化镇组内部夹层对层内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更好地对层内剩余油进行开采。利用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对夹层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关键生产井资料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侧积层与射孔井段的位置关系对剩余油的控制作... 为了搞清高浅南区明化镇组内部夹层对层内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更好地对层内剩余油进行开采。利用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对夹层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关键生产井资料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侧积层与射孔井段的位置关系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明化镇组夹层主要为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倾角,平均约5°,属点坝砂体的侧积层,延伸范围在1~2个井距左右;同时还见有少量的钙质夹层,平行砂体顶面,主要发育在砂体的顶部和底部,延伸范围小于1个井距。在夹层的作用下,特别是具有一定倾角的侧积层作用下,高浅南区明化镇组单砂体内部剩余油发育4种分布模式:层内多段剩余油、顶部剩余油、中一下部剩余油和几乎无层内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夹层 射孔井段 单砂体 明化镇组
下载PDF
Combination Patterns and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Ordovician Carbonate Banks in the Western Tarim Basin,China 被引量:7
20
作者 HU Xiaolan FAN Tailiang +7 位作者 GAO Zhiqian YU Bingsong CHEN Xiaozhi WANG Hongyu WANG Jianping LI Rangbin DING Meng LI Yif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894-911,共18页
The combination patterns and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ate bank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outcrop sections, thin sections, and carbon isotopes of Ordovician in the western Tarim Basin, China. Four car... The combination patterns and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ate bank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outcrop sections, thin sections, and carbon isotopes of Ordovician in the western Tarim Basin, China. Four carbonate bank combination patterns are deposited in the Ordovician, western Tarim Basin, including: Reef-Bank Complex (RBC), Algae-Reef-Bank Interbed (ARBI), Thick-Layer Cake Aggradation Bank (TLCAB), and Thin-Layer Cake Retrogradation Bank (TLCRB). All combination patterns show clear periods vertically. The RBC is mainly composed of reefs and bioclastic banks, and the dimension of the RBC depends on the scale of the reefs. Bioclastic banks deposits surround the reefs. The range of the ARBI is determined by the scale of algae-reefs, algae peloid dolomite microfacies and algal dolomite microfacies deposit alternating vertically. TLCAB and TLCRB are deposited as layer-cakes stacking in cycles and extending widely with cross bedding developed. The grains of TLCAB and TLCRB are diverse and multi-source. With the impacting of relative sea level change, bi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geomorphology, the ARBI, TLCAB or TLCRB, RBC are successively developed from the Lower Ordovician Penglaiba Formation to the Middle Ordovician Yijianfang Formation.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Ordovician indicates that the RBC and ARBI can form effectiv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nd the TLCAB and TLCRB have the potential to form the huge scal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nd to be the crucial targets of exploration for the Ordovician carbonate bank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bank reef-bank complex algae-reef-bank interbed thick-layer cake aggradation bank thin-layer cake retrogradation bank Ordovician western Tarim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