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孝悌传统与长幼尊卑:传统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 被引量:33
1
作者 周晓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82,共6页
传统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受到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事实上它也左右着家庭内部的亲子关系。具体说来,为赋予封建宗法制度及相应的"尊老"观念以合理性,儒家所倡导的以"顺亲"或"无违"... 传统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受到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事实上它也左右着家庭内部的亲子关系。具体说来,为赋予封建宗法制度及相应的"尊老"观念以合理性,儒家所倡导的以"顺亲"或"无违"为中心的孝道观念,为传统中国的亲子关系奠定了最基本的行为模式。而长幼尊卑和师道尊严,也是这种"孝道"观念在处理非亲子间人际关系时的一种延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为儒家道德观之核心的封建"孝道",1919年后为什么会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口诛笔伐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悌传统 长幼尊卑 传统文化 代际关系
下载PDF
家庭代际关系对城市老年人锻炼行为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富百慧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66,共9页
代际关系是社会研究中衡量代际间有目的互动行为的重要内容,其中城市家庭代际关系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尤为重要。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但以往相关研究较多关注老年人锻炼的参与程度,忽视了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人锻炼行为决... 代际关系是社会研究中衡量代际间有目的互动行为的重要内容,其中城市家庭代际关系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尤为重要。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但以往相关研究较多关注老年人锻炼的参与程度,忽视了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人锻炼行为决策的影响。为此,基于代际团结理论,利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家庭代际关系对城市老年人锻炼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代际团结的潜在因素对锻炼决策影响程度大于外显因素,各个维度的作用强度依次为共识、联系、情感、功能、规范。父辈对子辈支持的期待已从经济供给和生活照料转向情感满足,更为注重代际互动的质量而非形式。居住距离不再是阻碍代际决策互动的主要障碍,经常与子女见面的老年人参与锻炼的可能性提高1倍,观念认同、情感支持、亲密联系是子辈支持父辈锻炼决策的关键因素。代际团结的负向影响是有条件的“规范”冲突,具体表现为生活照料和隔代照料,为子辈提供家务支持挤压了父辈锻炼时间和精力,但挤压程度与其自身健康状况和支持频率有关,可以通过适度调整降低其不利影响。隔代照料是城市老年人参与锻炼的主要障碍,没有隔代照料负担的老年人锻炼参与的可能性是有照料负担老年人的1.22倍,成为传统家庭文化与现代家庭关系之间、父辈追求自身发展与子辈照料需求之间以及代际文化适应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锻炼行为 代际关系 代际团结 隔代照料
下载PDF
“台前幕后”:农村家庭儿童抚育过程中祖辈、父辈的职能分工和代际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兆鑫 《社会建设》 CSSCI 2020年第2期54-65,共12页
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中的家庭育儿模式呈现出诸多与时代变迁相吻合的现象,祖辈成为儿童抚育过程中重要的"生力军",分担了父辈在儿童抚育中的诸多事务,释放了他们的育儿压力,促进了女性进入劳务市场的张力。性别视角下,农村家... 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中的家庭育儿模式呈现出诸多与时代变迁相吻合的现象,祖辈成为儿童抚育过程中重要的"生力军",分担了父辈在儿童抚育中的诸多事务,释放了他们的育儿压力,促进了女性进入劳务市场的张力。性别视角下,农村家庭儿童抚育进程中的代际关系呈现出"台前幕后"式的抚育模式和权力格局。一方面,在儿童抚育进程中,祖辈中的女性更多地与儿童及儿童的父母接触,承担起儿童起居、学话、日程管理、日间临时照看、上学接送等诸多琐碎的事务安排,即"台前";祖辈中的男性则通常在幕后提供两代家庭中经济和重大劳务的支持,即"幕后"。另一方面,在儿童抚育进程中与儿童照护及成长相关的决策权呈现出父辈"台前"(强权力),祖辈"幕后"(弱权力)的代际权力关系。此外,祖辈参与家庭育儿的程度,也间接地影响了家庭代际关系的发展和农村家庭养老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父辈二孩的生育选择。总体来说,社会转型期的农村,代际合作育儿的过程是一个双方致力于将儿童抚育成才的过程,祖辈与父辈之间的代际矛盾和合作,均围绕于此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儿童抚育 祖辈 代际关系 社会性别
下载PDF
中国城市居民代际居住安排:一项基于CHARLS的拓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帆 冯丽琴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0-19,共10页
在现代化和老龄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家庭居住安排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迁。研究从家庭现代化因素、代际需求因素和家庭生命周期因素三个维度,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的数据,构建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我国城市... 在现代化和老龄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家庭居住安排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迁。研究从家庭现代化因素、代际需求因素和家庭生命周期因素三个维度,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的数据,构建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我国城市家庭代际居住安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城市,约6成父母与已婚子女选择同住或邻住的居住方式。其中,代际需求对居住安排具有显著影响,同住安排表现出明显的子代需求导向,邻住安排则表现出明显的父辈需求导向,父辈丧偶和子代结婚是居住安排变化的关键节点。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共同形塑了我国城市家庭的代际居住安排,现代化因素对同住安排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为独立居住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加剧了环境的复杂性,促使个体通过回归家庭规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安排 代际关系 CHARLS2015 多项式logistics回归模型
下载PDF
海南老年人数字社会鸿沟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5
作者 吕卓文 杨钧 黄星溦 《市场周刊》 2024年第7期10-14,共5页
基于数字化带给老年人的种种不便,所形成的数字鸿沟进一步对代际关系的影响。一方面,数字化带给老年人和年轻子女之间的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流受阻,交流语言及环境大大增加对老年人的不友好,产生了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沟通困难,即数字化带... 基于数字化带给老年人的种种不便,所形成的数字鸿沟进一步对代际关系的影响。一方面,数字化带给老年人和年轻子女之间的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流受阻,交流语言及环境大大增加对老年人的不友好,产生了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沟通困难,即数字化带来的时间阻碍;另一方面,数字鸿沟无法传递老一辈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习惯,这使得年轻人与老年人相处之间存在阻隔和障碍,大大增加了代际不协调和老一辈的孤独境遇,即数字化带来的空间隔阂。因而“代际鸿沟来自老年人的时间障碍+空间隔阂”,进一步影响到老年人与年轻人“一小一老”之间相互亲近、成长、学习、家庭和谐的状态,造成了老年人数字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支持不足;并对“一小一老”的代际融入产生了阻力,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老龄化进程。由此提出“一小一老”的代际融合的对策,即需要跨越数字鸿沟,为传统祖辈与现代年轻孙辈建立友好合作,以数字赋能增强一小一老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珍惜并与时代多维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小一老”代际融合 数字鸿沟 代际关系
下载PDF
隔代抚育与寄宿学校:当代农村劳动力再生产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瑜 孙瑞敏 《社会政策研究》 2018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本文主要探讨当代中国农村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机制,以及在微观家庭系统中,劳动力再生产、家庭分工和代际关系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田野调查,本研究发现农村家庭通过隔代抚育以及送孩子上寄宿学校的方法解决因国家在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 本文主要探讨当代中国农村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机制,以及在微观家庭系统中,劳动力再生产、家庭分工和代际关系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田野调查,本研究发现农村家庭通过隔代抚育以及送孩子上寄宿学校的方法解决因国家在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的缺位导致农村家庭抚育子女的困境。这种劳动力再生产模式体现了家庭分工的使然,并对农民工家庭的代际关系带来深刻影响,据此反思当下农民工家庭劳动力再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再生产 家庭分工 代际关系 隔代抚育
下载PDF
农村家庭伦理价值与代际关系的权变——基于苏北渔村四代同堂家庭的个案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欣 《人口与社会》 2016年第4期88-97,共10页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城市化浪潮和市场化竞争中有其自身的适应逻辑。农村四代同堂家庭虽具传统大家庭同居共食之形,但其价值伦理已经发生权变。即家庭内部以核心小家庭为中心,通过分财独立和空间区隔保持代际成员之间的自主性;代...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城市化浪潮和市场化竞争中有其自身的适应逻辑。农村四代同堂家庭虽具传统大家庭同居共食之形,但其价值伦理已经发生权变。即家庭内部以核心小家庭为中心,通过分财独立和空间区隔保持代际成员之间的自主性;代际之间以子代核心小家庭为重心进行资源倾斜,形成亲子关系倒置的理性化关系格局。面对城市化压力和市场化竞争,农村四代同堂家庭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代际分工中形成情利一体的伦理共同体,究其本质是以核心小家庭辐射大家庭的代际关系实践,体现了农村家庭积极理性化的权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伦理 理性化 代际关系 核心家庭 家庭结构 农村养老 乡村治理
下载PDF
福建省农村住房消费代际剥削调查分析
8
作者 卢宝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647-651,共5页
农民对住房消费需求不仅单纯追求其居住功能,还在于其符号意义。农村住房消费是家庭资源分配与传递的过程,是代际支持的典型表现。以代际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福建省H村的典型调查,分析农村住房消费行为及其对代际间关系的影响。调查... 农民对住房消费需求不仅单纯追求其居住功能,还在于其符号意义。农村住房消费是家庭资源分配与传递的过程,是代际支持的典型表现。以代际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福建省H村的典型调查,分析农村住房消费行为及其对代际间关系的影响。调查分析发现将代际支持置于人的生命历程中来考察,代际关系是不平衡的。农村家庭中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住房消费的资源分配、住房消费投入与回报方面过分的强调亲代的付出,忽视子代责任意识的引导,存在严重的代际失衡,农村住房消费"代际剥削"问题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住房消费 责任伦理 代际关系 代际支持 代际剥削
下载PDF
社会损蚀背景下乡村家庭教育研究:基于保定市N乡的村落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向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5-40,共6页
家庭是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单元。通过社会观察和调查统计了解到,乡村家庭结构小型化、代际关系的转变使家庭教育的环境与传统产生显著的差异。乡村社会损蚀现象为家庭教育带来现代性风险,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和谐家庭环境、学校和家庭教... 家庭是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单元。通过社会观察和调查统计了解到,乡村家庭结构小型化、代际关系的转变使家庭教育的环境与传统产生显著的差异。乡村社会损蚀现象为家庭教育带来现代性风险,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和谐家庭环境、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作以及外部力量的支持。乡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客观现实是难以逆转的,家庭教育旨在改善乡村人力资本的适应能力,帮助其在城市中更好地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位置,从侧面缓解乡村的社会损蚀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社会损蚀 家庭变迁 代际关系
下载PDF
都市青年婚前同居的代际分歧与协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志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03-115,共13页
近二十年来,婚前同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逐渐在中国社会蔓延开来。通过对13位城市同居青年的深度访谈,初步呈现了中国城市青年婚前同居的代际关系分歧和协商机制。研究表明,个人主义并非建构中国城市青年婚前同居生活的唯一基础,以父母为... 近二十年来,婚前同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逐渐在中国社会蔓延开来。通过对13位城市同居青年的深度访谈,初步呈现了中国城市青年婚前同居的代际关系分歧和协商机制。研究表明,个人主义并非建构中国城市青年婚前同居生活的唯一基础,以父母为代表的传统力量依然会影响或制约子代婚前同居生活的结局与走向。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代际之间可以通过协商与包容妥善化解关于婚前同居的分歧,从而实现代际关系的平衡发展。研究还发现,当前中国城市青年的婚前同居并没有与家本位的婚姻制度形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在父母以及社会舆论的催促下,绝大多数都市青年群体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婚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新家庭主义 婚前同居 代际关系 都市青年
下载PDF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三大关系 被引量:13
11
作者 龚胜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96-603,共8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人地关系、区际关系、代际关系协调统一的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适应以及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和反馈是人地关系的运行机制,地球伦理、限制消费、提高潜力、减少破坏是其协调原则;空间...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人地关系、区际关系、代际关系协调统一的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适应以及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和反馈是人地关系的运行机制,地球伦理、限制消费、提高潜力、减少破坏是其协调原则;空间相互作用下“流”的形成发展以及人类调控下“流”的协调互补是区际关系的运行机制,公平分配资源、维护共同利益、补偿跨界影响、优化人地关系是其协调原则;社会伦理和社会进步是代际关系的运行机制,世代权利平等、最佳可持续产量利用、最小资源耗竭速率、保持自然系统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 区域关系 代际关系
下载PDF
60年代生建筑师的群体代际特征初探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小骅 《时代建筑》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文章试图从代际研究视角来审视60年代生建筑师群体,认为代际关系的转变与更替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同时还与建筑师群体的知识与思想转型有着紧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60年间,时代变迁和建筑思潮的频繁更替,导致建筑师群体呈现明显的代际差... 文章试图从代际研究视角来审视60年代生建筑师群体,认为代际关系的转变与更替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同时还与建筑师群体的知识与思想转型有着紧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60年间,时代变迁和建筑思潮的频繁更替,导致建筑师群体呈现明显的代际差异。文章采取代际研究的视角,认为60年代生的建筑师群体具有其独特的代际特征,并从其成长背景、代际意识的形成、代际与传统的关系等方面,对这一群体的代际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试图为现代中国建筑思想史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生建筑师 代际关系 群体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