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理论解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杜国明 薛濡壕 于凤荣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耕地集约利用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如何通过破解土地、劳动力、资金与技术难题来探究耕地集约利用转型是土地资源科学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耕地集约利用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如何通过破解土地、劳动力、资金与技术难题来探究耕地集约利用转型是土地资源科学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这对于促进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转型发展和质量兴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和综合归纳法,基于耕地利用系统理论,从要素替代视角分析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内涵,进而剖析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动力机制、演化阶段与特征,并提出转型优化调控途径。结果发现:①耕地利用系统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参与者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上通过投入适量的劳动生产要素而获得农产品及社会经济效益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由耕地利用系统要素和结构优化调整转变而引发的耕地利用系统演化对研究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本质具有借鉴意义。②耕地集约利用转型是指耕地利用系统的要素和结构随着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后呈现出的趋势性转折。耕地集约利用转型的演化过程是:劳动集约型阶段—资金集约型阶段—技术集约型阶段,具有一定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③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动力机制包括:耕地、劳动力、农业物资、技术等耕地利用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价值和价格非同步演变机制与各要素相互替代和重组机制,以及产权赋能与合理收益分配制度的联合反馈机制。因此,本文认为,助推耕地集约利用转型可以通过促进耕地增值、调整耕地利用主体、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等途径进行综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转型 耕地利用系统 机制 过程 调控
原文传递
省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瑞华 陈秋计 +1 位作者 樊良新 颜祝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8958-8960,共3页
以河南省耕地利用为评价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构建了反映耕地集约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分区域评价了耕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较低的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和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度是... 以河南省耕地利用为评价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构建了反映耕地集约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分区域评价了耕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较低的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和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度是当前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抑制因素;提高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和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应是今后提高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利用 指标体系 农用地利用结构
下载PDF
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关联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朱润苗 陈松林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0-609,共10页
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2008—2018年两系统各要素间的耦... 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2008—2018年两系统各要素间的耦合关联程度。同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为0.761,达到较高关联,耕地集约利用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新型城镇化为耕地集约利用提供要素支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保持稳定;两系统的耦合度先上升后下降,耦合度阶段总体上由中度耦合进入高度耦合,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东西高南北低到南北高中间低演变的特点;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由轻度失调衰退过渡为勉强协调发展,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相对发展程度状况呈现出耕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发展态势。因此,福建省应在现有的资源禀赋上科学投入,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均衡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完善制度配套,推动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新型城镇化 灰色关联分析 时空耦合 福建省
原文传递
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盼 李晓蓓 王力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562-5564,共3页
针对泸州市农用地利用的实际情况,通过搜集泸州地区农地利用的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泸州市农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菲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泸州市及各个区县农用地集约度。研究结果表明;泸州市农用地利用还处... 针对泸州市农用地利用的实际情况,通过搜集泸州地区农地利用的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泸州市农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菲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泸州市及各个区县农用地集约度。研究结果表明;泸州市农用地利用还处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市 农用地集约利用 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与耕地保护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海清 赵杰 陈常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584-4587,共4页
介绍了土地集约利用和耕地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及耕地保护的关系,指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集约利用 耕地保护
下载PDF
湖南省耕地变化与城市土地集约使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汤进华 李晖 邓育武 《陕西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25-29,共5页
文章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最近5年来湖南省推进"三化"建设背景下耕地减少的时空特征,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分析城市使用土地(特别是耕地)的情况来探讨城乡一体化下,城市化与区域耕地减少的关系。研究表... 文章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最近5年来湖南省推进"三化"建设背景下耕地减少的时空特征,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分析城市使用土地(特别是耕地)的情况来探讨城乡一体化下,城市化与区域耕地减少的关系。研究表明:城市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只有集约利用土地,挖掘城市土地潜力,才能实现区域耕地动态平衡的目标,协调城市化推进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集约使用 耕地变化 湖南省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安全格局变动研究 被引量:74
7
作者 邹健 龙花楼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66-1377,共12页
利用农业统计数据,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动态格局,构建"粮耕弹性系数"来反映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生产的互动关系。揭示出:①耕地投入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资源... 利用农业统计数据,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动态格局,构建"粮耕弹性系数"来反映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生产的互动关系。揭示出:①耕地投入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资源严重流失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的压力;②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由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普遍性提升局面,并随着经济发展程度及其增长速率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速率也呈现由东南沿海向内陆梯级递减态势,同时这种提升态势将随着时间和经济发展而出现由沿海地区向内地的推移;③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不断提升,并不一定会带来粮食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耕地集约利用增长的边际效用递减特性,使得在经济较发达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已逐步由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转向了耕地面积的保护,由此导致耕地资源的数量成为了左右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这也为当今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目标和战略提供了现实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土地集约利用 粮耕弹性系数 粮食生产 安全格局
原文传递
耕地利用“温室化”转型:内涵、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英男 吴岚 +2 位作者 余黎 龙花楼 李文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9-534,共16页
基于归纳分析法和文献调研法系统论述耕地利用“温室化”转型的内涵认知和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与重点方向。研究结果:①耕地利用“温室化”转型可理解为一定地域内被用于温室生产的耕地利用形态在长期变化过程中发生的趋势性转... 基于归纳分析法和文献调研法系统论述耕地利用“温室化”转型的内涵认知和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与重点方向。研究结果:①耕地利用“温室化”转型可理解为一定地域内被用于温室生产的耕地利用形态在长期变化过程中发生的趋势性转折,研究提出了耕地利用“温室化”的倒“U”型转型假说。“温室化”利用过程是农户利用温室技术破解土地资源稀缺性的理性选择,其本质是依托农业技术创新来提高土地集约边际的过程,对于保障地方多元食物供应具有重要意义。②从测度方法上,目前的研究依然沿袭传统的耕地利用转型测度指标,在显性形态上聚焦于表征规模、结构及其空间格局,在隐性形态上多关注投入、产出、价格等。③从时空演化机制上,囿于数据获取等因素,我国耕地“温室化”转型时空特征的精准刻画仍缺乏,目前的研究大多依靠遥感手段或统计数据考察宏观尺度的时空特征,缺乏微观尺度的质性研究。机制分析仍停留于宏观区域层面,计量经济学方法在探究其自然及社会经济因子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④从“温室化”转型效应分析上,针对其经济或环境效应的分析往往局限于农业经济学或环境科学的单一视角,缺乏从综合视角对其多维效应进行权衡分析。未来研究需加强对耕地利用“温室化”转型微观机理的解析,创新其“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权衡分析理论与方法,探索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转型的途径,推动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耕地集约利用 现代农业 设施农业 温室大棚 耕地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