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众心理分析视角的网络谣言治理 被引量:20
1
作者 孟鸿 何燕芝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0期56-61,共6页
网络受众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主体,其不同的心理状态推动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网络受众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泄愤心理、从众心理、窥私心理、投射心理以及选择心理等多种复杂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的成因在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 网络受众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主体,其不同的心理状态推动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网络受众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泄愤心理、从众心理、窥私心理、投射心理以及选择心理等多种复杂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的成因在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政府公信力低以及受众理性精神不足。唯有通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网络法治监管,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建立辟谣中介组织以及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等途径,才能培育成熟的网络受众心理,从而提升网络谣言治理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网络受众 受众心理
下载PDF
移动社交网络谣言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仿真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仕争 丁菊玲 +1 位作者 蒋鹏 姜飞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7-123,103,共8页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在移动社交网络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复杂性、非线性等特征。及时发现谣言在移动社交网络演化规律,科学有效调控网络谣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方法/过程]定量描述了网络谣言热度,构建移动社交网络谣言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在移动社交网络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复杂性、非线性等特征。及时发现谣言在移动社交网络演化规律,科学有效调控网络谣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方法/过程]定量描述了网络谣言热度,构建移动社交网络谣言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抢孩子"网络谣言事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从网民、事件本身、移动社交平台和政府作用角度对网络谣言热度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结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事件传播的渠道,网民猎奇心理,移动社交平台的内容审核和政府的响应速度对网络谣言影响更大,最后为应对网络谣言危机提出了管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网络谣言 系统动力学 仿真
下载PDF
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网络谣言风险对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孙一凡 兰月新 +1 位作者 张鹏 苏国强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9,共6页
文章从社会燃烧理论视角下对影响网络谣言产生指标进行体系构建,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排列并确立决定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借助帕累托分类法将指标按影响权重进行分类划归,结合不同时期谣言演化特性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为政府应... 文章从社会燃烧理论视角下对影响网络谣言产生指标进行体系构建,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排列并确立决定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借助帕累托分类法将指标按影响权重进行分类划归,结合不同时期谣言演化特性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为政府应对网络谣言过程提供建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社会燃烧理论 帕累托分析法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考虑转发阈值差异的微信两层网络谣言传播演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覃志华 刘咏梅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2-168,共7页
[目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微博等在线社交网络上的谣言传播已被学者广泛关注,但针对微信谣言传播的研究尚不多见。[方法/过程]考虑到微信谣言传播的新特性,将公众用户从微信个人用户传播网络中分离出来,构建微信谣言传播两层网... [目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微博等在线社交网络上的谣言传播已被学者广泛关注,但针对微信谣言传播的研究尚不多见。[方法/过程]考虑到微信谣言传播的新特性,将公众用户从微信个人用户传播网络中分离出来,构建微信谣言传播两层网络。区分两层网络谣言转发阈值差异、借鉴社会加强和兴趣衰减理论,建立了新的两层网络谣言传播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利用Multi-Agent仿真平台Netlogo研究了谣言在新模型中的演化进程,分析了谣言转发阈值、谣言和真相转发兴趣值以及公众用户理性传播系数的变化对谣言传播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提高谣言转发阈值、降低谣言转发兴趣值、增加真相转发兴趣值、规范公众用户从业道德有利于抑制谣言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转发阈值 网络谣言 微信 公众号
下载PDF
网络谣言研究述评:对内涵特征、孵化平台、规律机制的观照 被引量:5
5
作者 白中英 何云峰 陈佳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57-64,共8页
网络谣言作为一种新的谣言传播形式,正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影响着信息的传播,认识网络谣言、规避网络谣言危害,成为了迫在眉睫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观照网络谣言发展历史,发现网络谣言的瞬时更新性、阶段爆发性、经济利益性等特点均已超出... 网络谣言作为一种新的谣言传播形式,正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影响着信息的传播,认识网络谣言、规避网络谣言危害,成为了迫在眉睫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观照网络谣言发展历史,发现网络谣言的瞬时更新性、阶段爆发性、经济利益性等特点均已超出了传统谣言的内涵与特征,而不断涌现的新兴网络平台则成为了谣言网络孵化的"温床"。只有在正确把握网络谣言的形成机制、传播演化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人际信任规律,才能为网络谣言的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内涵特征 孵化平台 规律机制
下载PDF
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应对——以“泸县太伏中学案”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匡素勋 朱婷佳 《行政与法》 2018年第8期9-17,共9页
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给政府舆情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网络谣言造成较大影响的"泸县太伏中学案",分析了网络谣言的特点、传播规律、危害以及突发事件中政府应对网络谣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以下建议:及时锁定突... 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给政府舆情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网络谣言造成较大影响的"泸县太伏中学案",分析了网络谣言的特点、传播规律、危害以及突发事件中政府应对网络谣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以下建议:及时锁定突发事件,建立有效的谣言预警机制;把握信息传播规律,及时准确传递信息;与其他媒体积极合作,扩大辟谣信息的影响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谣言治理有法可依;增加公众知识储备,提高谣言辨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谣言 舆情治理 “泸县太伏中学案”
下载PDF
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与法律规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欣若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4-65,共2页
网络谣言已侵入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每一次谣言的流散都导致社会不安现象的出现。网络谣言有其独特的产生原因、流行特点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治理网络谣言必依法律途径。
关键词 网络谣言 产生 传播 法律规制
下载PDF
网络谣言识别方法及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湘东 朱亦宁 《网络空间安全》 2016年第11期9-12,共4页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但这些信息并非总是真实的。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如果不加以控制,负面影响巨大。然而,谣言往往难以识别,特别是完全依靠人力,不仅费时且费力。论文旨在总结谣言识别方面已...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但这些信息并非总是真实的。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如果不加以控制,负面影响巨大。然而,谣言往往难以识别,特别是完全依靠人力,不仅费时且费力。论文旨在总结谣言识别方面已有的文献成果,从特征提取、识别方法构建两个角度,总结分析了当前的主流识别方法,进而对网络谣言进行防范。最后,论文给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特征提取 识别算法
下载PDF
对互联网条件下流言传播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刘艳 刘荣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运用控制实验和观察的实证方法检验网络条件下流言传播的群体动力效应,表明网络流言传播在一定的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会出现明显的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效应,这不仅会使流言在强度和广度上扩大,而且证实了网络流言与人际传播... 运用控制实验和观察的实证方法检验网络条件下流言传播的群体动力效应,表明网络流言传播在一定的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会出现明显的群体极化和"沉默的螺旋"效应,这不仅会使流言在强度和广度上扩大,而且证实了网络流言与人际传播一样,其传播也受到群体效应的影响。在对实验和观察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流言传播的群体动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言 群体动力论 群体极化 “沉默的螺旋”
下载PDF
网络谣言的刑罚裁量
10
作者 陈阳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年第2期181-182,共2页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越来越多,尤其是利用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案件比较突出。网络谣言已经严重扰乱网络环境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为了遏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越来越多,尤其是利用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案件比较突出。网络谣言已经严重扰乱网络环境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为了遏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划定了网络谣言刑罚裁量的范围,明确了部分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入罪及量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司法解释 定罪量刑
原文传递
涉警网络谣言治理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苗志昊 李伟清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2-66,共5页
涉警网络谣言具有传播主体复杂,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谣言内容多与治安有关,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当前社会矛盾高发,公安机关处于执法一线,涉警网络谣言对大众舆论和公安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涉警网络谣言的治理主要有预警能力不足,... 涉警网络谣言具有传播主体复杂,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谣言内容多与治安有关,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当前社会矛盾高发,公安机关处于执法一线,涉警网络谣言对大众舆论和公安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涉警网络谣言的治理主要有预警能力不足,权威信息弱化、滞缓和对外信息沟通机制落后三个方面的问题。在转变治理理念的同时,应针对涉警网络谣言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以妥善解决治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警网络谣言 公安机关 预警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