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造与成长:“十七年”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书写规约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利景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8-154,共7页
在工农兵形象成为文坛主角的"十七年"文学语境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为了获得合法的生存空间,建立了自己的书写规约———"改造与成长"的模式。书写规约建立的过程,也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获得"资格认证"、... 在工农兵形象成为文坛主角的"十七年"文学语境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为了获得合法的生存空间,建立了自己的书写规约———"改造与成长"的模式。书写规约建立的过程,也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获得"资格认证"、从而被准入的过程。但是,这一书写规约并没有使该题材小说免于被批判,因为,规约的表象之下蕴含着诸多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改造与成长 书写规约
下载PDF
转型时代的话语格局及知识分子小说话语类型——对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的解读
2
作者 王晓隽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5-38,共4页
文学在转型时代面临着一种新的文化语境,多元并存、众声喧哗的文学格局形成。大体说来,支撑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学写作的作家主要有两类:一是已进入中老年的"五七族"和"前知青族";一是晚生代和后知青。"五七族&qu... 文学在转型时代面临着一种新的文化语境,多元并存、众声喧哗的文学格局形成。大体说来,支撑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学写作的作家主要有两类:一是已进入中老年的"五七族"和"前知青族";一是晚生代和后知青。"五七族"和"前知青族"都经过五十年代的理想训练和文革的灾难,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这是他们文学写作的最基本的话语资源。而晚生代和后知青在重新思考知识分子身份、地位以及价值承担时,他们更喜欢用解构主义、享乐主义、游戏主义的态度来从事写作。转型时代的知识分子小说大致可分以下三种类型:现在时写作;反思型写作;直面现实型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代 话语 知识分子小说 类型
下载PDF
知识分子何以“文学”——以叶炜“转型时代三部曲”为中心
3
作者 宋学清 《写作》 2019年第2期45-51,共7页
叶炜"转型时代三部曲"将文学视野投向了大学和学院知识分子,在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完成了知识分子小说的文学书写,表现出浓郁的时代性和当下性特征。在作品中,作家关注到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对大学和学院知识分子的深度影响,大... 叶炜"转型时代三部曲"将文学视野投向了大学和学院知识分子,在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完成了知识分子小说的文学书写,表现出浓郁的时代性和当下性特征。在作品中,作家关注到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对大学和学院知识分子的深度影响,大学功能的转变,知识分子多元化的价值选择,都使当代大学变成"有故事"的地方,从而成为文学关注的重心之一。叶炜知识分子小说同他知识分子身份以及大学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因此他的创作充满了经验性和自叙传特征。这种经验性特征体现在叶炜小说整体创作过程中,"大学三部曲"是叶炜学生生涯的"青春写作","转型时代三部曲"则是叶炜教师生涯的"中年写作"。从"青春写作"到"中年写作"是叶炜创作成熟的表现,但是这种文学成熟中却又暗藏"中年危机",这是一种来自于生活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危机。在作品中直接表现为思想的沉重,以及人物的选择性困境和精神痛苦,这是需要引起作者关注和克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炜 转型时代三部曲 知识分子小说 青春写作 中年写作
下载PDF
文化英雄的溃败及其叙事批判——论九十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小说
4
作者 余中华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79-81,共3页
九十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叙事对作为文化英雄的知识分子形象产生了质疑。经由王朔对知识群体的调侃、贾平凹对末世文人的挽歌以及新世纪以来大学题材小说对教授群体的丑化,知识分子叙事书写了文化英雄在近二十年来的溃败命运。需要指出的... 九十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叙事对作为文化英雄的知识分子形象产生了质疑。经由王朔对知识群体的调侃、贾平凹对末世文人的挽歌以及新世纪以来大学题材小说对教授群体的丑化,知识分子叙事书写了文化英雄在近二十年来的溃败命运。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叙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认识角度偏颇与审美意识简陋的双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小说 文化英雄 溃败命运 叙述缺陷
下载PDF
梁晓声知青小说的精神情怀与历史反思
5
作者 施新佳 魏国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2-77,共6页
梁晓声用其炽热的情感书写知青生活,关注知青在返城关节点"走"与"留"的人生抉择问题。近年来,随着他对知青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与客观,其反思也更多自觉。然而,难以跨越的知青情结,对青春、理想、情感的珍视,使他始... 梁晓声用其炽热的情感书写知青生活,关注知青在返城关节点"走"与"留"的人生抉择问题。近年来,随着他对知青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与客观,其反思也更多自觉。然而,难以跨越的知青情结,对青春、理想、情感的珍视,使他始终肯定并热爱着那段青春岁月,并有意压抑了这方面的思考。加之"文革"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和求学的机会,以及小说影视剧改编等因素,也弱化了作家的反思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晓声 知青小说 精神 反思
下载PDF
知识分子小说的学术性与商业性——西方当代文学中的图像学解码
6
作者 段炼 《文化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89-302,共14页
本文讨论西方当代文学中知识分子小说的特征,探讨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理论内容和通俗倾向。通过分析英国小说《谎言的风景》对现代图像学之读图法的实践,本文力图说明今日全球化的消费文化对精英文化的解构,以及精英文化在写... 本文讨论西方当代文学中知识分子小说的特征,探讨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理论内容和通俗倾向。通过分析英国小说《谎言的风景》对现代图像学之读图法的实践,本文力图说明今日全球化的消费文化对精英文化的解构,以及精英文化在写作困境中的应变策略:对学术性与商业性的双重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知识分子小说 图像学
下载PDF
位卑心忧黎民 情深长歌当哭——郑义、朱晓平、李锐知青小说人民性浅论 被引量:2
7
作者 谢维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郑义、朱晓平、李锐的知青小说主要是对秦晋高原乡村生活的审视与思考。三位作家以贫困的乡村生活为背景 ,叙述了山区农民深重的苦难与不幸 ,深切地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怜悯 ,同时也理性地对乡村文化的愚昧与落后予以了深刻的揭示与批... 郑义、朱晓平、李锐的知青小说主要是对秦晋高原乡村生活的审视与思考。三位作家以贫困的乡村生活为背景 ,叙述了山区农民深重的苦难与不幸 ,深切地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怜悯 ,同时也理性地对乡村文化的愚昧与落后予以了深刻的揭示与批判。他们的作品对农民的生存境遇与命运的真实摹写 ,充分体现了宝贵的人民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小说 农民 苦难 人民性 关义 朱晓平 李锐
下载PDF
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贺仲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复杂的创作姿态中蕴涵着知青们对历史和自我的复杂认知过程,其艺术个性也凝结着他们独特的生活和文化印记。历史孕育了知青作家这一群体,并帮助他们促动了新时期文学的反思潮流,提升了新时期文...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复杂的创作姿态中蕴涵着知青们对历史和自我的复杂认知过程,其艺术个性也凝结着他们独特的生活和文化印记。历史孕育了知青作家这一群体,并帮助他们促动了新时期文学的反思潮流,提升了新时期文学的总体品质,但也赋予了他们难以摆脱的精神局限,制约着他们的创作水准和艺术生命力。对于这一与历史和人生复杂交织的文学,需要给予更客观理性的考察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知青小说 精神 文化
下载PDF
知青小说审美风格的流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3-177,共5页
本文试图对知青小说的审美风格作一个宏观的描述,既探讨知青小说的总体风格,也探讨在每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从倾诉批判中体现的浓烈悲剧性,到苦闷感伤、悲壮高昂、绵远幽深的意境,到冷峻纪实的风格,集中展示长达十多年的知... 本文试图对知青小说的审美风格作一个宏观的描述,既探讨知青小说的总体风格,也探讨在每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从倾诉批判中体现的浓烈悲剧性,到苦闷感伤、悲壮高昂、绵远幽深的意境,到冷峻纪实的风格,集中展示长达十多年的知青小说斑澜多彩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小说 审美风格 共性 差异性
下载PDF
高满堂知青小说的通俗化处理
10
作者 马凯丽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0-43,共4页
高满堂笔下的两部知青小说《北风那个吹》和《雪花那个飘》以全新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了特殊年代知青们下乡的困窘和返城的艰难。作者深入生活,植根于普通大众的心声,塑造了牛鲜花和刘翠翠两个自强自立的女主人形象,以人文主义的道德精神... 高满堂笔下的两部知青小说《北风那个吹》和《雪花那个飘》以全新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了特殊年代知青们下乡的困窘和返城的艰难。作者深入生活,植根于普通大众的心声,塑造了牛鲜花和刘翠翠两个自强自立的女主人形象,以人文主义的道德精神打动人心,以艺术形式彰显普遍人情伦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满堂 知情小说 通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