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建设:创设时尚和艺术“艺工融合”的优势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星 贾荣林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19-126,共8页
本文通过对话形式,全面展示了北京服装学院的特色优势,凸显了其创设时尚及“艺工融合”的独特观念与办学实施特色,在梳理基于北京服装学院的既有优势,探索自我发展的道路中,也触及无形中对当下新文科建设的一种有力呼应。北京服装学院... 本文通过对话形式,全面展示了北京服装学院的特色优势,凸显了其创设时尚及“艺工融合”的独特观念与办学实施特色,在梳理基于北京服装学院的既有优势,探索自我发展的道路中,也触及无形中对当下新文科建设的一种有力呼应。北京服装学院确立了立足北京,积极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不仅主动参与北京时尚之都、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设,而且在服务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中亦发挥了办学优势,做出了独特贡献。学校注重开放式人才培养,形成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特色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服装学院 办学特色 艺工融合 新文科建设
下载PDF
中国传统“意境”理论对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启示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孙远志 李佳倩 周佳昱 《湖南包装》 2021年第6期18-20,共3页
通过阐述中国传统“意境”理论,探析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形式和手段,从与境结合,情景交融;时空拓展,虚实相生;真情实感,气韵无穷;妙悟创新,道法自然等4个维度,进一步提出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中的意境理念与意境基本原则,从而延伸艺术与... 通过阐述中国传统“意境”理论,探析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形式和手段,从与境结合,情景交融;时空拓展,虚实相生;真情实感,气韵无穷;妙悟创新,道法自然等4个维度,进一步提出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中的意境理念与意境基本原则,从而延伸艺术与科技融合创作的文化深度,更好地塑造民族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理论 艺术与科技融合 创作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艺术革命”——科艺融合视域下的艺术创作新范式
3
作者 沈倩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工具和表达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新的艺术创作范式,艺术领域正经历着由科技推动的“艺术革命”。思维的革命体现在艺术家利用数字技术加速创作流程,拓宽创意边界,并通过技术思维介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工具和表达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新的艺术创作范式,艺术领域正经历着由科技推动的“艺术革命”。思维的革命体现在艺术家利用数字技术加速创作流程,拓宽创意边界,并通过技术思维介入,探索人机协作的新模式;工具的革命不仅提供了新工具,还促进了跨学科合作,重塑了艺术实践的边界;表达的革命中,数字技术不仅升级了艺术表现手法,还催生了互动与沉浸式的跨媒体叙事,改变了观众的参与方式和艺术体验。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正驱动着一场全面的艺术革命,不仅创新了艺术语言,还展现了艺术与科技共生共荣的新时代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艺融合 艺术与科技 数字化 艺术革命 未来艺术
下载PDF
基于AIGC技术的数字三维模型制作与应用
4
作者 姜安琪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4期156-158,162,共4页
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术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通过高级算法和机器学习,赋予建模师和艺术家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和效率,从快速生成初步设计到细化复杂的三维模型,AIGC技术如Mid... 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术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通过高级算法和机器学习,赋予建模师和艺术家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和效率,从快速生成初步设计到细化复杂的三维模型,AIGC技术如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文章首先阐述AIGC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这一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其次分析AIGC技术对数字三维模型的影响,最后总结AIGC在数字三维模型制作中的应用,对比AIGC技术相关软件和工具,提出明确的应用方向,使得数字三维模型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设计领域,而是成为跨界融合艺术与科技的新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C 数字三维模型 艺术与技术融合
下载PDF
《“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创作感言
5
作者 胡永攀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61,共4页
以登月服为代表的重大航天装备,不仅是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展示国家形象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展现了作者对于未来载人登月的美好憧憬和深入研究,通过概念创意设计、外观造型设计和结构创... 以登月服为代表的重大航天装备,不仅是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展示国家形象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展现了作者对于未来载人登月的美好憧憬和深入研究,通过概念创意设计、外观造型设计和结构创新设计,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形成了先进的设计理念、独到的设计思想、系统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将艺术设计与重大装备深度融合的突破性探索,代表了中国重大航天装备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月服 工业设计 服装设计 艺科融合
原文传递
地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实践工作室”构想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建生 张军 +1 位作者 殷海华 黄本亮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2年第A07期151-153,共3页
本文以培养"卓越设计师"为目标,在强调"艺工结合"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特色及教育模式研究下,以包豪斯的教育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构建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实践工作室"在教学管理的项目化和模块化,突显地方工科... 本文以培养"卓越设计师"为目标,在强调"艺工结合"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特色及教育模式研究下,以包豪斯的教育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构建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实践工作室"在教学管理的项目化和模块化,突显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创意产业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平台等方面的具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工结合 模式 构建 工作室
原文传递
融媒体时代艺术接受方式的转向与挑战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6,共10页
平台融媒体化使艺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新的态势,为艺术接受方式带来三个转向:一是由“在场性”向“在线性”转变,人们逐渐摆脱时空、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转而进行“云欣赏”“云体验”“云消费”;二是由“单向体验”向“沉浸体验”转变,艺... 平台融媒体化使艺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新的态势,为艺术接受方式带来三个转向:一是由“在场性”向“在线性”转变,人们逐渐摆脱时空、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转而进行“云欣赏”“云体验”“云消费”;二是由“单向体验”向“沉浸体验”转变,艺术接受者接受艺术作品不再是单向理解,而是转向多模态的沉浸式互动体验;三是由“精英性”向“大众性”转变,艺术作品逐渐向大众普及,艺术接受方式的壁垒也逐渐被打破。平台融媒体化在为上述转向带来便捷的同时,其技术层面也存在内容难溯源、难识别,版权难确权等问题,并伴生出现低俗化、表面化、商业化等现象,使艺术创作、艺术接受、艺术消费面临一定的发展挑战。未来要充分认识融媒体对于艺术接受的双刃剑性质,努力发挥融媒体的积极作用,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融媒体互信机制,严把作品内容质量关,在充分发挥艺术接受大众化、便捷化等优势的同时,逐步提高审美质量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融媒体化 艺术接受 方式转向 区块链技术 审美质量
下载PDF
“艺工融合”理念下交互式磁流体科普产品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夏进军 杨婧 +3 位作者 范正妍 谢磊 李赟 孙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28,共12页
目的遵循“艺工融合”理念下的跨学科实践教学与设计创新思路,以磁流体科研成果为技术基础,进行科普产品磁流体演示仪创新设计实践,探索并验证“产学研创”一体化的跨学科创新设计方法。方法分析交互式磁流体科普产品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 目的遵循“艺工融合”理念下的跨学科实践教学与设计创新思路,以磁流体科研成果为技术基础,进行科普产品磁流体演示仪创新设计实践,探索并验证“产学研创”一体化的跨学科创新设计方法。方法分析交互式磁流体科普产品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探索其设计创新路径。以需求与用户体验为导向构建创新设计方法,开展产品功能创新与交互设计。通过控制磁流体的磁致相变效应,完成对音乐旋律映射、语音交互映射和表情交互映射的互动演示设计,开发实现交互的实时模拟技术,形成全新的科普产品交互展示模式。结论挖掘了交互式磁流体科普产品创新设计要素与方法,有效验证了“艺工融合”理念下设计创新实践思路,实现理论学习、前沿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达到了综合性大学跨学科教学模式下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创新,也为未来类似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工融合 科普产品设计 磁流体 交互模式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艺融合”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王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89-92,共4页
该文探讨了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新工科建设需求为契机,积极探索工科与艺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相互交叉的可行性,探求工科与艺术交融的新思维、新方法;详细阐述了“工艺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群设置、实践教学、评价... 该文探讨了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新工科建设需求为契机,积极探索工科与艺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相互交叉的可行性,探求工科与艺术交融的新思维、新方法;详细阐述了“工艺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群设置、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艺融合 数字媒体技术 人才培养 实践培养体系 课程群
原文传递
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清华大学“艺术、科学、博物馆”
10
作者 姚风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62-71,共10页
"艺术越来越科技化,科技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于山顶重逢。"法国作家福楼拜在19世纪60年代留下的话语在当今世界得到应验。艺术随着表达方式的改变,对科技也越来越依赖,未来科技的发展,也将直接影响艺术... "艺术越来越科技化,科技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于山顶重逢。"法国作家福楼拜在19世纪60年代留下的话语在当今世界得到应验。艺术随着表达方式的改变,对科技也越来越依赖,未来科技的发展,也将直接影响艺术传播方式的变化。无论未来艺术如何传播,在科技的助力下,它与大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随着清华大学艺术科学博物馆开馆系列展览,我们可以洞悉到艺术、科技、博物馆之间相互产生的影响,并以此来关注结合艺术与科技创作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和 艺术 科技 艺术传播 博物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