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波 古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A02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29例,护理组患者实施院前... 目的:探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29例,护理组患者实施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急救措施,常规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的院内急救,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病死亡率及患者消化系统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病死亡率和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中应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亡率及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与院内急救 急救一体化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周仁利 刘永忠 李小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危重症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将2010年10月-2012年3月采取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急救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4月-2013年9月采取损伤控制策...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危重症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将2010年10月-2012年3月采取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急救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4月-2013年9月采取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进行急救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及PT、APTT恢复时间(8.8 h±1.3 h、11.3 h±4.2 h、13.2 h±4.7 h、28.9 h±3.2 h),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4.7 h±3.6 h、32.3 h±7.5 h、29.6 h±17.5 h、39.3 h±4.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27.6 d±8.6 d)、ICU监护时间(10.3 d±5.7 d)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21.4 d±7.9 d、8.4 d±5.1 d),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2.86%vs.82.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4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7.50%)(P<0.01)。结论在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中应用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显著改善生理状态,降低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危重症救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策略 一体化急救模式 危重症
下载PDF
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颖 白亚丽 +3 位作者 沈银龙 李亚男 田卫平 刘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抢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肺栓塞患者,其中2019年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流程的患者39例为对照组,2020年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抢救流程的患者41为...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抢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肺栓塞患者,其中2019年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流程的患者39例为对照组,2020年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抢救流程的患者41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结果回报时间、接诊至CT下肺动脉造影(CTPA)结果回报时间、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CTPA检查后至溶栓/入导管室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结果回报时间(31.59±3.89)min、接诊至CTPA结果回报时间(52.41±4.93)min、CTPA检查后至溶栓/入导管室时间(7.68±3.05)min,抢救室滞留时间(80.27±3.30)min、平均住院日(13.98±1.39)天,以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101.46±2.31)mmHg、PaCO_(2)(33.37±0.92)mmHg,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可缩短急性肺栓塞患者诊疗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平均住院日,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急救模式 急性肺栓塞 D-二聚体 CT下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一体化创伤急诊模式在急诊外科处理应急事故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左奇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0期11-13,共3页
目的评价一体化创伤急诊模式应用于急诊外科事故创伤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探讨该急诊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急诊外科接收并实施急救的创伤事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接受急诊的方式分成... 目的评价一体化创伤急诊模式应用于急诊外科事故创伤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探讨该急诊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急诊外科接收并实施急救的创伤事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接受急诊的方式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急救过程、预后状况和投诉情况。结果在急救患者中,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有13例、20例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手术时间、总体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愈率、总体急救有效率更高,投诉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诊模式可显著提升创伤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有助于优化急诊流程,减少医疗纠纷,值得在临床应用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急诊模式 事故创伤 应急处理
下载PDF
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创伤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救治效果分析
5
作者 左奇 彭国兵 金伟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12期33-36,共4页
目的 分析创伤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模式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目的 分析创伤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模式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观察组接受一体化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效、急救效果以及急救前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结果 观察组会诊用时、辅助检查用时、急诊至手术开始时间分别为(14.54±2.25)、(21.21±6.21)、(24.21±5.21)min,短于对照组的(23.65±3.34)、(31.35±7.36)、(34.21±6.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06、6.659、7.486,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达75.00%,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0,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5)。抢救后,观察组GCS评分为(9.89±1.78)分,高于对照组的(7.91±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4,P<0.05)。结论 一体化急救模式应用于创伤性重度颅脑损伤救治中,可提高抢救时效性、成功率及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创伤性 一体化急救模式 救治效果 GCS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救效果的作用分析
6
作者 王庆俊 申殿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21期101-102,共2页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救效果的作用,为今后严重创伤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本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处理模式,研究组实施一体化...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救效果的作用,为今后严重创伤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本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处理模式,研究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模式,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经抢救后的好转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好转率(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可以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其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一体化急救模式 急救效果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指导一体化救治模式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郑世成 高宗强 +4 位作者 樊立宏 时志斌 王坤正 陈君长 王小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理论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CO理论指导一体化救治模式后骨科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疗效。自2009—01—2011—12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下...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理论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CO理论指导一体化救治模式后骨科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疗效。自2009—01—2011—12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下,骨科严重多发伤采用DCO理论进行救治,比较连续三年的疗效变化,包括来院至接受确定性手术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等。结果DCO理论指导一体化救治模式具有可行性,临床效果明显,缩短了ICU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了严重多发伤患者人院至接受确定手术的时间,明显降低了多发伤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运用DCO理论指导骨科多发创伤的一体化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多发伤 一体化急救模式 损伤控制骨科
下载PDF
严重交通创伤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春香 林宝丽 +2 位作者 林腾珠 郁毅刚 夏挺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第9期869-871,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交通创伤急救护理模式,以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某院收治的严重交通创伤患者151例,根据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73)与实验组(n=78)。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实验组依托... 目的探讨严重交通创伤急救护理模式,以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某院收治的严重交通创伤患者151例,根据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73)与实验组(n=78)。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实验组依托区域交通伤平台,应用信息化技术,采取合理组织、急救流程再造、强化急救技能等措施,对比两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加强信息交流、急救技能培训和急救流程再造,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严重创伤 交通伤 无缝衔接 信息化
下载PDF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结合预见性创伤护理 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建凡 曹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结合预见性创伤护理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急救模... 目的探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结合预见性创伤护理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急救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结合预见性创伤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ISS评分低于对照组,CRA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间处理、急诊留观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专科病房、ICU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结合预见性创伤护理用于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可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的创伤程度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预见性创伤护理 多发伤 急救效率 创伤程度
下载PDF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自通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231-233,237,共4页
目的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急救模式分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急救模式干预,40例研究组接受一体化... 目的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急救模式分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急救模式干预,40例研究组接受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77.50%高于对照组37.50%,死亡率5%、致残率17.50%低于对照组22.5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议临床抢救外科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此模式可显著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作用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外科严重创伤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 传统急救模式
下载PDF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卢琳琳 郑旭媚 祝安利 《罕少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选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2014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7例急...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选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2014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入院治疗采取常规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则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溶栓等待时间、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ther指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急救护理干预前两组ESS、Bath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溶栓等待时间、ESS及Bath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规范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救治疗效确切,缩短了救治时间,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信业 尚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6期55-57,共3页
目的探究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不同急救模式将其为参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参照组开展传统创... 目的探究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不同急救模式将其为参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参照组开展传统创伤急救模式,研究组开展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入院至接受会诊时间、接诊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急救后24 h,研究组的hs-CRP、TNF-α、IL-6、IL-8、Hcy、S100β蛋白水平及AIS-I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GC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可提升急救效果,有效改善其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神经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 严重多发伤 失血性休克 炎性因子 神经损伤程度
下载PDF
集束化保温干预结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外伤患者急诊救治效率、自发性低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华 段利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7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保温干预结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我院接收的144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集束化保温干预结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我院接收的144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集束化保温干预结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检评估、医生接诊、急诊抢救、创伤控制、转运至手术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发性低体温、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保温干预结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用于外伤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提高急诊救治效率,改善机体凝血功能指标,降低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保温干预 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外伤 急诊救治效率
下载PDF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事故所致的急性创伤后伤口感染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倩 胡琳琳 +2 位作者 李毅 赵艳 孟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54-2157,共4页
目的研究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事故所致的急性创伤后伤口感染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的80例事故所致的急性创伤后伤口感染患者采用抓阄法分为常规组40例、无缝衔接组40... 目的研究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事故所致的急性创伤后伤口感染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的80例事故所致的急性创伤后伤口感染患者采用抓阄法分为常规组40例、无缝衔接组40例.常规组患者行急救护理模式干预,无缝衔接组患者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急救效果、相关时间指标、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上对比,无缝衔接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无缝衔接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提升(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疼痛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事故所致的急性创伤后伤口感染患者急救中的效果理想,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 护理模式 事故所致 急性创伤后伤口感染 疼痛程度
原文传递
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时实施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急诊急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80例,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按照急救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前者仅行院内急救,由其家属...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时实施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急诊急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80例,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按照急救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前者仅行院内急救,由其家属自行送入院就诊;后者行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效果、院内急救时间与7 d NIHSS评分。结果院内急救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其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效果与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缩短救治时间,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 急救护理 急性脑梗死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 院内急救时间 抢救效果
下载PDF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16
作者 张晶 朱俊杰 +1 位作者 邹美林 马宗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34-1837,1843,共5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2月本院实施传统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3例作为传统组,2023年3月-2024年1月本院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一...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2月本院实施传统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3例作为传统组,2023年3月-2024年1月本院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5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母婴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6.4±1.6 min)、院内转运时间(10.3±3.1 min)、急救物品准备时间(15.4±5.1 min)、急诊科救治时间(21.5±6.8 min)均短于传统组(8.1±1.8 min、13.8±4.2 min、24.5±6.4 min),急救总有效率(95.3%)高于传统组(85.5%),孕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3.5%)、新生儿窒息率(5.9%)及死亡率(1.2%)均低于传统组(16.9%、9.6%)(均P<0.05)。结论:在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采取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明显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孕产妇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 急救效率 母婴结局
下载PDF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青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5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脑卒中患者76例,分为两组各38例.2018年4-10月未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8年11月-2019年3月实施无缝衔接一...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脑卒中患者76例,分为两组各38例.2018年4-10月未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8年11月-2019年3月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时间及急救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急救相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急救时间
下载PDF
无缝隙衔接护理联合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18
作者 沈连华 仲艳华 王琳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衔接护理联合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60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1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130例采取常规护理及急救模式的心肌梗死患者做为对照组,将2022年5... 目的:探讨无缝隙衔接护理联合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60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1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130例采取常规护理及急救模式的心肌梗死患者做为对照组,将2022年5月-10月收治的130例采取无缝隙衔接护理联合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的AMI患者做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时间,干预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及心功能指标变化,并对比风险事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总时间、会诊到确诊、分诊到会诊、接诊到分诊以及出诊反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TnI、CK-MB、CK、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衔接护理联合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可缩短AMI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心肌酶谱水平及心功能,降低风险事件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衔接护理 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电液耦合转向系统应急转向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国标 张洪泉 +2 位作者 王帅 鞠程赟 桑冬岗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158,共10页
针对重载商用车应急转向难题,提出一种采用新型电动化的商用车电液耦合转向系统(Integrated electric-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IEHS)实现应急转向的新方法,针对电液耦合转向系统应急转向切换控制平顺性和时效性关键问题,研究一种基... 针对重载商用车应急转向难题,提出一种采用新型电动化的商用车电液耦合转向系统(Integrated electric-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IEHS)实现应急转向的新方法,针对电液耦合转向系统应急转向切换控制平顺性和时效性关键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液耦合转向系统应急转向控制方法,以满足最新应急转向法规对重载商用车转向系统的新强制要求。其中,上层根据混杂切换逻辑进行正常转向与应急转向模式的切换控制,下层采用模糊PID控制对目标电流的精准跟随。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正常转向和应急转向之间切换控制的仿真验证,同时在硬件在环试验台架上进行对应急转向功能的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应急转向控制方法能够在电液耦合转向系统液压部分失效的情况下较好地实现应急转向功能,并保证混杂切换的时效性和平顺性,满足应急转向法规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耦合转向 应急转向 模式切换 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引领广西水文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改革是广西水文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
作者 杨静波 《广西水利水电》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水文是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水文是防汛抗旱减灾的耳目尖兵,是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的前哨,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水文是构建人水和谐社会、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我们要时刻清醒认识自... 水文是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水文是防汛抗旱减灾的耳目尖兵,是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的前哨,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水文是构建人水和谐社会、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我们要时刻清醒认识自己的履职责任,深入分析短板不足,及时转职能、转方式、提质量,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提升履职能力,促进水文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转职能强服务 测报一体化 “驰援-控导-监测”的水文监测新模式 “预测-预警-预报”的水情分析新模式“ 三维一体”的水情服务新思维“ 最后一公里”服务 水文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