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被引量:
7
1
作者
钱永平
《中国名城》
2015年第5期85-90,94,共7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年轻人搬入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愿意传承非遗的农村年轻人则缺少资助,而许多城市又缺少传承和展示非遗的场所。以国家此轮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城市管理者应把非遗保护纳入城市整体...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年轻人搬入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愿意传承非遗的农村年轻人则缺少资助,而许多城市又缺少传承和展示非遗的场所。以国家此轮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城市管理者应把非遗保护纳入城市整体建设中,利用古建筑场所展示非遗,在城区中保留和修建非遗传承场所、城市标识,完善非遗产业园区内的硬件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活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非遗为核心,规划设计特色风情小镇,让非遗传承者参与城市建设,弘扬非遗,推动非遗在城市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城市规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码工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探索——以木雕纹饰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强
韦培
罗辉
《创意设计源》
2017年第1期77-81,共5页
文章以木雕纹饰为例,通过数据提取、设计转化、实物输出等试验方法,探讨了数码工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实物数据化,数据实物化"的实践路径,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合时代的可持续传承方式,以期为院校职业人才培养和行...
文章以木雕纹饰为例,通过数据提取、设计转化、实物输出等试验方法,探讨了数码工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实物数据化,数据实物化"的实践路径,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合时代的可持续传承方式,以期为院校职业人才培养和行业应用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码工艺
木雕纹饰
传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被引量:
2
3
作者
申岩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73-76,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具有明确创作权属,激发创造艺术,弘扬文化传统,促进文明传承的重大意义,近年来,被广泛讨论。本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着重论证其与知识产权客体的关系,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具有明确创作权属,激发创造艺术,弘扬文化传统,促进文明传承的重大意义,近年来,被广泛讨论。本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着重论证其与知识产权客体的关系,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等角度入手,具体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保护趋势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确立区域族群的权利主体地位、坚持多元保护原则、遵循有限保护原则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客体
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绩溪徽戏童子班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叶佳佳
王夔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11,共5页
运用SWOT分析法对徽戏童子班传承模式进行研究,指出现今童子班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的完善对策,试图使徽戏的传承真正做到后继有人。
关键词
绩溪徽戏童子班
徽戏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涂方言与民歌的共生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21-25,共5页
当涂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当涂方言是当涂民歌的载体,当涂的语言环境是当涂民歌发展的土壤。本文结合当涂民歌的具体实例,从语音(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出发,考察当涂方言对...
当涂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当涂方言是当涂民歌的载体,当涂的语言环境是当涂民歌发展的土壤。本文结合当涂民歌的具体实例,从语音(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出发,考察当涂方言对当涂民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涂
方言
民歌
共生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其职能的发挥
6
作者
阮成玉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9期12-15,共4页
非遗保护中心是一个地区组织开展非遗保护的专业机构,承担着非遗普查、认定、保护、宣传、展览和展示等众多职能。由于人员编制不足,且缺乏保护经费和理论指导等因素,各地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还不尽如人意。当前,各地亟须加强非遗保护中...
非遗保护中心是一个地区组织开展非遗保护的专业机构,承担着非遗普查、认定、保护、宣传、展览和展示等众多职能。由于人员编制不足,且缺乏保护经费和理论指导等因素,各地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还不尽如人意。当前,各地亟须加强非遗保护中心机构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同时加强与高校等机构的合作,深化理论研究,为非遗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保护中心
职能
非遗
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及对策
被引量:
8
7
作者
巫宇军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73-80,共8页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保护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汶川县一个传统羌村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当下所处的文化生态十分复杂,引向变异的力量远远大于保护,许多以保护为目的的行为,变成了破坏的新因子,...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保护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汶川县一个传统羌村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当下所处的文化生态十分复杂,引向变异的力量远远大于保护,许多以保护为目的的行为,变成了破坏的新因子,现实中实际的保护力量非常微弱。导致这种不平衡局势的主要原因,是对传统文化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批判、否定和抛弃,以及仿西式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推行,改变了我国国民的思维模式和对传统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误读,已成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瓶颈所在。以旅游为平台,借助高新科技,将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及当前最新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成果分解成浅显、易懂、能够直观感受到的知识点,采用手机APP、网页、3D虚拟场景沉浸式文化体验等多种方式,向成年群体传递真实、确凿、可靠的传统文化知识,加强传统文化的公众教育,以期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公众教育
文化与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瓶颈与对策
汶川县阿尔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被引量:
7
1
作者
钱永平
机构
晋中学院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名城》
2015年第5期85-90,94,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14JJD850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研究--以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201340)
山西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12年):山西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对策研究--以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年轻人搬入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愿意传承非遗的农村年轻人则缺少资助,而许多城市又缺少传承和展示非遗的场所。以国家此轮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城市管理者应把非遗保护纳入城市整体建设中,利用古建筑场所展示非遗,在城区中保留和修建非遗传承场所、城市标识,完善非遗产业园区内的硬件基础设施和社会生活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非遗为核心,规划设计特色风情小镇,让非遗传承者参与城市建设,弘扬非遗,推动非遗在城市的传承。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城市规划
Keywords
New-Wpe
Urbanization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safeguarding
ciW
planning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码工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探索——以木雕纹饰为例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强
韦培
罗辉
机构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出处
《创意设计源》
2017年第1期77-81,共5页
基金
2016年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振兴传统工艺:"海派黄杨木雕"工艺文献考究(项目编号:2016A0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章以木雕纹饰为例,通过数据提取、设计转化、实物输出等试验方法,探讨了数码工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实物数据化,数据实物化"的实践路径,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合时代的可持续传承方式,以期为院校职业人才培养和行业应用提供建议。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码工艺
木雕纹饰
传承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Digital
technology
Wood-carvingdecoration
分类号
J314.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被引量:
2
3
作者
申岩
机构
安徽大学法学院
出处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73-76,共4页
文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具有明确创作权属,激发创造艺术,弘扬文化传统,促进文明传承的重大意义,近年来,被广泛讨论。本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着重论证其与知识产权客体的关系,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等角度入手,具体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保护趋势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确立区域族群的权利主体地位、坚持多元保护原则、遵循有限保护原则的观点。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客体
保护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bject
Protection
分类号
DF5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绩溪徽戏童子班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叶佳佳
王夔
机构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11,共5页
基金
安徽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AHSKY2014D121)
文摘
运用SWOT分析法对徽戏童子班传承模式进行研究,指出现今童子班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的完善对策,试图使徽戏的传承真正做到后继有人。
关键词
绩溪徽戏童子班
徽戏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Keywords
Jixi
children's
group
of
Hui
opera
performing
Hui
opera
inherit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涂方言与民歌的共生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春
机构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
出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21-25,共5页
基金
安徽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语言迁移视角下安徽方言与英语语音习得研究"(SK2018A0943)
文摘
当涂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当涂方言是当涂民歌的载体,当涂的语言环境是当涂民歌发展的土壤。本文结合当涂民歌的具体实例,从语音(声母、韵母、声调)、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出发,考察当涂方言对当涂民歌的影响。
关键词
当涂
方言
民歌
共生关系
Keywords
Dangtu
dialect
Dangtu
folk
songs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其职能的发挥
6
作者
阮成玉
机构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出处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9期12-15,共4页
文摘
非遗保护中心是一个地区组织开展非遗保护的专业机构,承担着非遗普查、认定、保护、宣传、展览和展示等众多职能。由于人员编制不足,且缺乏保护经费和理论指导等因素,各地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还不尽如人意。当前,各地亟须加强非遗保护中心机构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同时加强与高校等机构的合作,深化理论研究,为非遗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非遗保护中心
职能
非遗
保护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afeguarding
Center
function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safeguarding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及对策
被引量:
8
7
作者
巫宇军
机构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73-80,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于位置服务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研究与应用示范"之子课题"文化与旅游信息资源融合的数据模型及典型地区数据库构建"(2013BAH67F02)阶段性成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4T70208)阶段性成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3M530865)阶段性成果~~
文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保护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汶川县一个传统羌村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当下所处的文化生态十分复杂,引向变异的力量远远大于保护,许多以保护为目的的行为,变成了破坏的新因子,现实中实际的保护力量非常微弱。导致这种不平衡局势的主要原因,是对传统文化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批判、否定和抛弃,以及仿西式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推行,改变了我国国民的思维模式和对传统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误读,已成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瓶颈所在。以旅游为平台,借助高新科技,将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及当前最新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成果分解成浅显、易懂、能够直观感受到的知识点,采用手机APP、网页、3D虚拟场景沉浸式文化体验等多种方式,向成年群体传递真实、确凿、可靠的传统文化知识,加强传统文化的公众教育,以期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公众教育
文化与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瓶颈与对策
汶川县阿尔村
Keywords
public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
bottleneck
and
countermeasures,
A'er
village
in
Wenchuan
county
分类号
J026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钱永平
《中国名城》
201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数码工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探索——以木雕纹饰为例
王强
韦培
罗辉
《创意设计源》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申岩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绩溪徽戏童子班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叶佳佳
王夔
《黄山学院学报》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当涂方言与民歌的共生关系研究
王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其职能的发挥
阮成玉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及对策
巫宇军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