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乔布斯之问”:以什么衡量教育信息化作用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芒 孔维宏 李子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3-10,共8页
2011年5月,乔布斯与比尔·盖茨会面讨论关于教育和未来学校问题时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便是"乔布斯之问"。这句话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技术问题,... 2011年5月,乔布斯与比尔·盖茨会面讨论关于教育和未来学校问题时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便是"乔布斯之问"。这句话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技术问题,直接涉及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衡量准则。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度,实质上不能以信息技术使用的数量为准则,而应以使用的效果为最高标准。这是"乔布斯之问"存在的问题。"乔布斯之问"大概很能够代表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想法,从专业的角度总希望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以往的学习形态。这便有了"MOOC颠覆传统教育"之类的期待。这种"滥用"信息技术的现象,恰恰破坏了学习规律的学习生态,人类将沦为工具的奴隶。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互联网+"的概念,也存在着严重的方向性问题。由此表明,"乔布斯之问"对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技术感性"的层面,违背了教育是人类活动的公理,忽略了教育技术"合目的性"的特征。至今,还没有哪所学校仅凭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学校的"脱胎换骨"或跨越发展。所以教育教学需要反省的是"拜工具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乔布斯之问 拜工具论 教育教学 衡量标准
下载PDF
中国农村教育观的变革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敬朴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9-105,共7页
今天 ,中国农村教育观正经历从“工具论”到“本体论” ,即从“功利性”到“教育性”、从视教育对象为“手段人”到“目的人”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质”的变革。这一历史进程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 192 1— 1977年 ,为农村教育... 今天 ,中国农村教育观正经历从“工具论”到“本体论” ,即从“功利性”到“教育性”、从视教育对象为“手段人”到“目的人”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质”的变革。这一历史进程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 192 1— 1977年 ,为农村教育受“教育工具论”主导 ;第二个时期为 1978年之后的 2 0年 ,“工具论”遇到挑战 ,但仍没有摆脱“教育工具论”的制约 ;第三个时期为跨世纪时期 ,农村教育开始向“主体论”回归。农村教育从“阶级斗争的工具” ,到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作为根本目的 ,这是农村教育从“功利性”到教育性回归的质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教育观 历史进程 工具论 本体论 改革 农村教育
下载PDF
对我国体育教学目的论的梳理与评判——自组织体育教学目的论的构建 被引量:34
3
作者 邵桂华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2-78,共7页
体育教学的目的论,是体育教学研究的基点问题,对体育教学其他问题的探讨,往往要回归到对体育教学目的论的反思和重构。从我国古代的“自然养生体育思想”,再到建国后的“以政治为中心”、“以体质为中心”、“以技能、技术为中心”、“... 体育教学的目的论,是体育教学研究的基点问题,对体育教学其他问题的探讨,往往要回归到对体育教学目的论的反思和重构。从我国古代的“自然养生体育思想”,再到建国后的“以政治为中心”、“以体质为中心”、“以技能、技术为中心”、“以全面发展为中心”、“以育人为中心和“以健康第一为中心”,我国的体育教学目的论几经变革,一直努力寻找着自己的位置。传统的体育教学目的论,以“工具主义”为其核心,往往将体育教学导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而摆脱恶性循环的途径,则在于坚持新的、以自组织为核心的、本质上不同于“工具主义”的体育教学目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目的论 工具主义 评判
下载PDF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34
4
作者 成镇权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5期9-12,共4页
人文教育思想和语言及其学习过程的本体认识对大学英语课程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近20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演进表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新课程理念下扎实推进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设... 人文教育思想和语言及其学习过程的本体认识对大学英语课程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近20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演进表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新课程理念下扎实推进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和评估等方面的改革有助于增强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大纲 课程理念 工具性 人文性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兼论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性 被引量:32
5
作者 胡加圣 冯青来 李艳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0年第12期72-77,共6页
信息技术是构成外语教育技术的要素之一,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承担着许多看不见的重要作用。文章立足教育哲学,分别从工具论、生存论、主体论、媒介论、生态论等视角阐述信息技术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给外语教学中的信息... 信息技术是构成外语教育技术的要素之一,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承担着许多看不见的重要作用。文章立足教育哲学,分别从工具论、生存论、主体论、媒介论、生态论等视角阐述信息技术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给外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一个合理定位,给未来外语教育技术研究做一个前期学科性理论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课程整合 工具论 生存论 生态论 媒介论 外语教育技术
下载PDF
从“工具主义”到“人文关怀”:学校体育教学的范式转变——自组织的学校体育教学展望 被引量:26
6
作者 邵桂华 孙庆祝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2-86,共5页
从"工具主义"到"人文关怀"的体育教学范式转变正在进行,但"确定性科学观"的根深蒂固却是这种转变的最大阻碍,而自组织理论是肃清"确定科学观",从而为体育教学范式转折扫清道路的最有力工具。... 从"工具主义"到"人文关怀"的体育教学范式转变正在进行,但"确定性科学观"的根深蒂固却是这种转变的最大阻碍,而自组织理论是肃清"确定科学观",从而为体育教学范式转折扫清道路的最有力工具。自组织体育教学观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自组织解释框架的宏观构建、自组织条件论、动力论、方式论、演化论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工具主义 人文关怀 教学范式 自组织理论 教学观念
下载PDF
马修斯儿童哲学的要旨与用境——对儿童哲学“工具主义”的反思 被引量:27
7
作者 白倩 于伟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1,共9页
儿童哲学强烈的工具主义取向使儿童哲学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面临诸多质疑。马修斯的儿童哲学有助于改变这一局面。马修斯一方面揭示了儿童概念中的主观偏见,另一方面用"思想实验"在儿童与哲学间建立起联系。他通过儿童在... 儿童哲学强烈的工具主义取向使儿童哲学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面临诸多质疑。马修斯的儿童哲学有助于改变这一局面。马修斯一方面揭示了儿童概念中的主观偏见,另一方面用"思想实验"在儿童与哲学间建立起联系。他通过儿童在哲学上的天赋、力量和价值,向人们传达出儿童有能力、也有权力与成人一起去改变世界。这种观点超越了工具理性的局限。它强调儿童哲学本身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把儿童哲学从儿童哲学课程、哲学探究方法中解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哲学 马修斯 工具主义 思想实验
原文传递
通用人工智能视野下著作权法的逻辑回归——从“工具论”到“贡献论” 被引量:22
8
作者 丁文杰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5,共12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学界主流的观点是形式主义的“工具论”,即在AIGC的著作权问题上否认人工智能的主体地位,将其视为人类创作的辅助工具。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生成式人工...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学界主流的观点是形式主义的“工具论”,即在AIGC的著作权问题上否认人工智能的主体地位,将其视为人类创作的辅助工具。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著作权问题理应回归至著作权法的规范逻辑。现行著作权法以“独创性表达”这一法律形式构建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究竟是谁(人类抑或人工智能)对AIGC的“独创性表达”作出主要贡献,是判断其可版权性及权利归属的关键。在人工智能对AIGC的“独创性表达”作出主要贡献的情况下,如果现有法律或者市场上存在的激励机制足以确保AIGC的持续生成,则法律没有必要对算法所有者、算法设计者以及算法使用者等各环节主体赋予额外的激励机制。通用人工智能时代AIGC应承担的社会功能是,以人机协作的方式,激励人类积极参与作品的创作,并促进作品的利用和传播,从而服务于著作权法改善公共福祉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著作权法 功能主义 工具论 贡献论 独创性表达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科技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18
9
作者 马佰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8,共5页
与西方科技所彰显出的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特征不同,中国传统科技受其特定的哲学文化结构的制约,在其久远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重整体轻个体的有机自然主义、重直觉轻实证分析的非理性主义和重实用轻理论的工具主义等人文精神特征。... 与西方科技所彰显出的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特征不同,中国传统科技受其特定的哲学文化结构的制约,在其久远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重整体轻个体的有机自然主义、重直觉轻实证分析的非理性主义和重实用轻理论的工具主义等人文精神特征。中国传统科技所具有的这一充满人文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对于克服和遏制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推动当代科技的全面健康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科技 人文精神 有机自然主义 非理性主义 工具主义
下载PDF
从技术控制的工具论到存在论视域的转变--析科林格里奇困境及其解答路径问题 被引量:21
10
作者 贾向桐 胡杨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1年第3期26-39,共14页
科林格里奇困境是对当代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张力关系的一个典型描述:技术的逻辑可塑性决定了其与社会相融合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又导致技术的社会评估、预测和控制总是有限的、被动的。这种被动关系是和技术的工具... 科林格里奇困境是对当代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张力关系的一个典型描述:技术的逻辑可塑性决定了其与社会相融合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又导致技术的社会评估、预测和控制总是有限的、被动的。这种被动关系是和技术的工具主义观点密切相关,也是长期以来科林格里奇困境流于“技术调节”式解决方案的重要原因。由于在社会与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以及新技术发展的革命性和“超前性”之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冲突,使得纯粹技术解决路径难以行得通。这一困境本身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和认识论问题,技术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本体论维度是不能忽视的。按照这一思路,在应对技术创新与社会冲突问题时,我们还特别需要在“科学-技术-社会”的存在论情境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主义 现代性 技术 科林格里奇困境
下载PDF
技术工具论的表现形式及悖论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庆峰 赵卫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57,80,共4页
人们理解技术的通常范式是工具论的观念 ,海德格尔曾经对这种理解方式给予过批判。但是 ,这种观念仍然以各种形式显现在人们对于技术是什么与对技术的批判中 ,“工具论”的范式给人们自身带来的问题———事实悖论与伦理悖论并没有被充... 人们理解技术的通常范式是工具论的观念 ,海德格尔曾经对这种理解方式给予过批判。但是 ,这种观念仍然以各种形式显现在人们对于技术是什么与对技术的批判中 ,“工具论”的范式给人们自身带来的问题———事实悖论与伦理悖论并没有被充分注意到 ,所以有必要对此范式进行整理并给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工具论 表现形式 事实悖论 伦理悖论
下载PDF
大学英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之辩 被引量:16
12
作者 丁研 蒋学清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8-151,共4页
目前学界存在大学英语教学到底应加强人文性还是工具性的辩论。我们对2000年以后CSSCI期刊上直接参与这场辩论的33篇文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1)双方的分歧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对对方观点的误解与以偏概全;(2)与其说两者针对对方... 目前学界存在大学英语教学到底应加强人文性还是工具性的辩论。我们对2000年以后CSSCI期刊上直接参与这场辩论的33篇文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1)双方的分歧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对对方观点的误解与以偏概全;(2)与其说两者针对对方,不如说他们针对的都是大学英语教学脱离思想和内容、仅重视语言技能训练的现状。我们提出,通过增设以英语讲授的内容性课程,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工具性 人文性 辩论
下载PDF
伦理型领导、工具主义伦理气氛与员工不道德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永跃 祝涛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5-1460,共6页
通过分析由问卷调查获得的379个配对样本的数据,探讨伦理型领导对员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发现:伦理型领导与工具主义伦理气氛显著负相关;工具主义伦理气氛在伦理型领导与不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调节了工具主... 通过分析由问卷调查获得的379个配对样本的数据,探讨伦理型领导对员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发现:伦理型领导与工具主义伦理气氛显著负相关;工具主义伦理气氛在伦理型领导与不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调节了工具主义伦理气氛在伦理型领导与不道德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水平越高,工具主义伦理气氛的中介作用越强。结论:伦理型领导会通过抑制工具主义伦理气氛来遏制员工不道德行为的发生,而内部人感知会强化工具主义伦理气氛对员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型领导 伦理气氛 内部人身份感知 不道德行为 工具主义
下载PDF
学术治理的工具主义积弊及其超越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亮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66,共9页
为应对学术场域中久治不愈的学术不端顽疾,学术治理开启了专项整治模式,它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整合动员以及规训等方式,对学术不端的治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考察现实学术场域中的学术治理行动,能够发现学术治理... 为应对学术场域中久治不愈的学术不端顽疾,学术治理开启了专项整治模式,它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整合动员以及规训等方式,对学术不端的治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考察现实学术场域中的学术治理行动,能够发现学术治理存在技术理性癫狂中的规训占据上风,为了治理而治理的工具价值过度依赖,人情社会导向下的面子工程作祟等工具主义积弊。工具主义学术治理的表面化、短时化以及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往往会对学术自治产生潜在的损害,相比而言,学术治理更需要一种温和、教化的协同共治方式来唤醒学术人的学术责任伦理精神。据此,甄善学术治理法律协同体系、增设学术治理的监督问询协同机制以及构筑学术治理文化协同机制对于学术治理而言致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治理 学术不端行为 工具主义 积弊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的新正义论 被引量:13
15
作者 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 刘沫潇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正义是美好生活中的关键概念。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新媒体的核心道德规范可以说是正义。互联网系统的全局结构需要一个将正义作为内在价值的国际定义,而不是将其作为由民族国家惯例所决定的正确合法性的标准概念。报应与分配的权利... 正义是美好生活中的关键概念。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新媒体的核心道德规范可以说是正义。互联网系统的全局结构需要一个将正义作为内在价值的国际定义,而不是将其作为由民族国家惯例所决定的正确合法性的标准概念。报应与分配的权利秩序正义是西方社会的传统框架,而无边界正义的新理论指向了一个不同的方向。内在价值作为基础和原因先于授予的法律程序。在数字技术时代,正义需要艺术、音乐、历史、哲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帮助,才能发展出对存在的非技术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程序正义 工具主义 道德 内在价值
下载PDF
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被引量:12
16
作者 温小军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19,共5页
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可鉴定为:基于工具论的视角,将生活经验视为课程内容学习的手段;基于目的论的视角,将学生生活经验视为课程目标;基于本体论的视角,将课程视为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当前实现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的主要策略有:... 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可鉴定为:基于工具论的视角,将生活经验视为课程内容学习的手段;基于目的论的视角,将学生生活经验视为课程目标;基于本体论的视角,将课程视为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当前实现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学生缄默知识,正视学生生活经验;拓宽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经验;课程内容观照生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生活经验 课程价值 工具论 目的论 本体论
原文传递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四大范式及其命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寇鹏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7-164,共8页
通常认为中国的审美现代性是审美独立意识与工具意识之间的纠葛。而实际上中国审美现代性至少有四大范式性道路,即审美工具主义、审美独立主义、审美娱乐主义与审美批判主义。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现代性进程,这四大范式的命运各不相同。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审美工具主义 审美娱乐主义 审美独立主义 审美批判主义
下载PDF
工具主义考量与民族身份的界定——一个畲族乡的成立所引发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9
18
作者 董建辉 林宏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31,共5页
族群理论中的工具论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无时不在算计和优化自己的利益,族群认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治、经济等方面利益的推动。但是,工具论同时也不否认族籍、传统等对人们具有感召力。本文依据对一个畲族乡的调查指出,在我国的民族... 族群理论中的工具论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无时不在算计和优化自己的利益,族群认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治、经济等方面利益的推动。但是,工具论同时也不否认族籍、传统等对人们具有感召力。本文依据对一个畲族乡的调查指出,在我国的民族政策和特殊国情下,即便没有族籍(无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还是文化意义上的)和传统的存在,只要有工具主义的好处,某些特定的人群也可能借用其他族群的族籍,来构建出一个新的同时包含不同族群的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主义 民族身份 民族认同
下载PDF
经合组织全球胜任力框架及测评的争议——兼论对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反思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邓莉 吴月竹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30,共9页
自OECD将全球胜任力纳入PISA测试以来,很多国家愈发重视全球胜任力的研究和教育,但全球胜任力框架及测评也引发了争议。在借鉴"最佳实践"或"先进经验"之前,有必要首先澄清这些争议和质疑。因此,在简要介绍OECD全球... 自OECD将全球胜任力纳入PISA测试以来,很多国家愈发重视全球胜任力的研究和教育,但全球胜任力框架及测评也引发了争议。在借鉴"最佳实践"或"先进经验"之前,有必要首先澄清这些争议和质疑。因此,在简要介绍OECD全球胜任力框架和测评提出的原因和内容之后,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其争议:"全球胜任力"本身存在概念混淆的问题,并带有鲜明的经济导向、精英主义和西方中心的属性。中国需谨慎对待OECD全球胜任力的直接引入,建构适应本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并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合组织 全球胜任力 工具主义 西方中心 国际理解教育
原文传递
美国法律史研究领域的“赫斯特革命” 被引量:8
20
作者 韩铁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2-100,共9页
J .威拉德·赫斯特教授在 2 0世纪下半叶使美国法律史研究走出了专注于法律自身演变的所谓法律内史的黑盒子 ,转而从法律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探讨美国法律的历史发展 ,在法律史学界掀起了一场“赫斯特革命” ,结果使美国法律史研究... J .威拉德·赫斯特教授在 2 0世纪下半叶使美国法律史研究走出了专注于法律自身演变的所谓法律内史的黑盒子 ,转而从法律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探讨美国法律的历史发展 ,在法律史学界掀起了一场“赫斯特革命” ,结果使美国法律史研究经历了一次群星荟萃的学术复兴。尽管“赫斯特革命”的局限性在世纪之交时变得日益明显 ,但它在美国法律史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仍未动摇。因此 ,不研究赫斯特和他的影响 ,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 ,对于在美国法律史研究上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学术界来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法律史 内史 外史 赫斯特革命 释放能量 控制环境 工具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