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桦褐孔菌不同多糖组分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箴言 夏晴 +2 位作者 王玉 杨扬 张久亮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2-158,共7页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不同多糖组分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的醇沉体积分数依次从桦褐孔菌水提物中分离出5种水溶性多糖组分(IOP40、IOP50、IOP60、IOP70和IOP80);通过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体外抗氧...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不同多糖组分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的醇沉体积分数依次从桦褐孔菌水提物中分离出5种水溶性多糖组分(IOP40、IOP50、IOP60、IOP70和IOP80);通过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自然衰老小鼠模型,测定不同处理组的小鼠肝脏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指标和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指标,评价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体外试验表明桦褐孔菌水提物和5种多糖组分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对·OH、DPPH·和ABTS+·的清除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IOP40和IOP50的抗氧化效果更佳,IOP40对3种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916±0.08),(0.660±0.14)mg/mL和(0.091±0.03)mg/mL,IOP50的IC50值分别为(0.837±0.07),(0.837±0.12)mg/mL和(0.108±0.05)mg/mL。体内试验显示,与IOP40和水提物相比,IOP50能显著提高老龄小鼠体内抗氧化相关的酶和代谢产物的水平。结论: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出的多糖组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特别是IOP50能显著缓解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延缓机体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多糖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桦褐孔菌发酵及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婉珍 胡丰林 +4 位作者 万水霞 耿德贵 桂琳 杨成 樊美珍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2-25,共4页
用1,1-d iphenyl-2-p icryhydrazyl(DPPH)酶标仪法,对桦褐孔菌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进行了测定,发现该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一步用DPPH薄层试验,结果发现该菌的CHCL3提取物中主要含有两个具清除自由基活性... 用1,1-d iphenyl-2-p icryhydrazyl(DPPH)酶标仪法,对桦褐孔菌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进行了测定,发现该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一步用DPPH薄层试验,结果发现该菌的CHCL3提取物中主要含有两个具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组分。在此基础上,以清除自由基活性为指标,对桦褐孔菌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当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g/L、甘油6mL/L、蛋白胨15g/L、CuSO40.005g/L、酪氨酸0.05g/L;种龄为7d、装液量为50mL/250mL、转速为180 r/m in、接种量为10%时,桦褐孔菌发酵液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清除自由基 发酵条件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桦褐孔菌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丽霞 张伟娜 +1 位作者 李凌智 张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5870-587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桦褐孔菌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煮醇沉法和碱液醇沉法提取粗多糖;采用三氯乙酸法纯化水溶和碱溶粗多糖;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进行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结果]水溶粗...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桦褐孔菌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煮醇沉法和碱液醇沉法提取粗多糖;采用三氯乙酸法纯化水溶和碱溶粗多糖;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进行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结果]水溶粗多糖、碱溶粗多糖、水溶纯多糖、碱溶纯多糖的多糖得率分别为14.0%、27.7%、7.0%、6.2%。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水溶粗多糖在0.9 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54.3%,碱溶纯多糖在0.06 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10.9%;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水溶粗多糖在0.1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24.2%,水溶纯多糖在0.07 mg/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27.2%。[结论]水溶多糖比碱溶多糖抗氧化能力强,桦褐孔菌可成为一种新的高效天然抗氧化药用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多糖 得率 自由基 清除 抗氧化
下载PDF
富硒与富锗桦褐孔菌多酚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蔡建秀 黄晓冬 +1 位作者 吴少红 郑绪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7期270-276,共7页
研究桦褐孔菌多酚(IOP)以及富硒培养的桦褐孔菌多酚(Se-IOP)、富锗培养的桦褐孔菌多酚(Ge-IOP)的抗氧化作用。以试剂盒法测定抗活性氧单位、MDA值,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肪氧合酶活力、红细胞溶血抑制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在... 研究桦褐孔菌多酚(IOP)以及富硒培养的桦褐孔菌多酚(Se-IOP)、富锗培养的桦褐孔菌多酚(Ge-IOP)的抗氧化作用。以试剂盒法测定抗活性氧单位、MDA值,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肪氧合酶活力、红细胞溶血抑制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在化学模拟体系中,4.0mg/mL的IOP、Se-IOP与Ge-IOP的抗氧化活性单位分别为52.36、89.21、82.93U/mL,对脂肪氧合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4.15%、42.22%、50.53%。在细胞与组织水平的体外抗氧化体系中,4.0mg/mLIOP对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溶血抑制率为69.65%,而1~4.0mg/mLSe-IOP与Ge-IOP溶血抑制率均大于100%;与对照组比较,1~4.0mg/mLIOP、Se-IOP与Ge-IOP均可极显著地抑制小鼠肝匀浆自发性产生MDA(P〈0.01)。个体水平的体内抗氧化体系中,腹腔注射IOP、Se-IOP与Ge-IOP(4.0mg/mL,0.5mL/d,12天)时,肝组织的自发性MDA指标均极显著下降(P〈0.01);腹腔注射1~4.0mg/mLSe-IOP与Ge-IOP后,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与肝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极显著增强(P〈0.01)。IOP、Se-IOP与Ge-IOP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富硒、富锗可增强桦褐孔菌多酚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多酚 自由基 抗氧化
下载PDF
桦褐孔菌对大鼠血管性痴呆的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宫睿 谢湘林 +2 位作者 杜冰 武毅 刘宏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874-876,共3页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对大鼠血管性痴呆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采用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合并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法制备VD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孔菌药物组(0.5、1.0、2.0 g/kg),连续灌胃给药8周,...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对大鼠血管性痴呆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采用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合并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法制备VD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孔菌药物组(0.5、1.0、2.0 g/kg),连续灌胃给药8周,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自由基及相关酶以及胆碱能系统的变化。结果自由基及相关酶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SOD和CAT的活性明显升高,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GSH-PX的活性及Na+-K+-ATP酶的活性无明显变化,桦褐孔菌大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Ca2+-Mg2+-ATP酶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胆碱能系统及相关酶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含量及胆碱酯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桦褐孔菌对VD大鼠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抗自由基相关酶的活性,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脑组织自由基损伤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系统改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血管性痴呆 大鼠 自由基 胆碱能系统
下载PDF
桦褐孔菌总黄酮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晓冬 蔡建秀 +1 位作者 许丽璇 赵乙桢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2-1068,共7页
研究了桦褐孔菌总黄酮(TFIO)的体内外抗氧化功效。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脂肪氧合酶体系评价TFIO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与脂肪氧合酶活力抑制作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TFIO对H2O2诱导小鼠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并用丙二醛(MDA)及活性氧(ROS)试剂盒... 研究了桦褐孔菌总黄酮(TFIO)的体内外抗氧化功效。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脂肪氧合酶体系评价TFIO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与脂肪氧合酶活力抑制作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TFIO对H2O2诱导小鼠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并用丙二醛(MDA)及活性氧(ROS)试剂盒测定TFIO体内外作用对小鼠肝组织MDA及ROS含量的影响。体外实验发现:4.00 mg/mL TFIO对DPPH.清除率达76.77%,对脂肪氧合酶活抑制率达81.73%,对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RBC)溶血抑制率为83.33%,对小鼠体外肝匀浆MDA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36.73%(非诱导组)、20.34%(Fe2+诱导组)与48.59%(H2O2诱导组),并使体外肝匀浆抗活性单位极显著增加至50.75 U/mL(P<0.01);体内实验表明:当腹腔注射0.5、2.0 mg/mL TFIO(0.04 mL/(g.d),11 d)后,小鼠肝组织MDA值降低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MDA生成抑制率分别达到48.52%与58.52%。可见,TFIO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总黄酮(TFIO)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桦褐孔菌次生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婉珍 潘燕 +1 位作者 葛飞 樊美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9-163,共5页
首先采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薄层实验法对桦褐孔菌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发现桦褐孔菌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强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并采用中压液相色谱(MPLC)、凝胶柱层析(SephadexLH-20)、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多种... 首先采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薄层实验法对桦褐孔菌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发现桦褐孔菌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强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并采用中压液相色谱(MPLC)、凝胶柱层析(SephadexLH-20)、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多种方法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具有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纯化合物LWZc和LWZf。利用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核磁共振(1H-NMR)和液质联用(HPLC-MS)等方法对LWZc和LWZf进行纯度鉴定和结构解析,结果表明:LWZf为一种已知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C7H6O3),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是首次报道;初步推断LWZc化合物的可能结构为3-乙酰基-4-氨基-苯基-核糖甙(C13H17NO6),是一种新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纯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清除自由基活性 成分分离 结构解析
下载PDF
表观遗传修饰剂线性肟酸对桦褐孔菌三萜合成的影响
8
作者 赵艳霞 周蓉 +2 位作者 孙梦妮 袁雯雯 郑维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37-2142,共6页
目的三萜类化合物是药用真菌桦褐孔菌产生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之一,但其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积累量较少。旨在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活性抑制剂线性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对桦褐孔菌三萜... 目的三萜类化合物是药用真菌桦褐孔菌产生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之一,但其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积累量较少。旨在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活性抑制剂线性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对桦褐孔菌三萜合成的调控。方法液体摇瓶发酵法培养桦褐孔菌,并在培养液中添加SAHA。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三萜合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细胞内和发酵液中三萜的含量。结果SAHA的添加提高了桦褐孔菌体内编码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单酰辅酶A还原酶、甲羟戊酸激酶、二磷酸酯脱羧酶、角鲨烯合成酶和羊毛甾醇合成酶等基因的表达水平。SAHA显著提高了桦褐孔菌菌丝体内和发酵液中三萜的积累量。SAHA诱导下桦褐孔菌菌丝体内三萜积累量达(66.4±5.24)mg/g,明显高于对照组[(22.7±3.3)mg/g],并且胞外三萜的含量由对照组的(30.5±2.7)mg/L提高至(49.3±3.8)mg/L。此外,经SAHA处理后桦褐孔菌胞内三萜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显著提高。结论SAHA可以作为调节因子激发桦褐孔菌液体培养条件下三萜类化合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三萜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线性肟酸 自由基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桦褐孔菌美容功效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吴恙 李奥丽 +2 位作者 王雪梅 陈紫薇 陈桃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43-147,共5页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DPPH·自由基清除率、酪氨酸酶抑制率的测定及体外非酶糖化实验,分别比较了产自俄罗斯、双鸭山、漠河的3种桦褐孔菌的美容功效。结果表明:3种产地的桦褐孔菌水提液及醇提液对UVA及UVB的防护能力均较弱;产地为双...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DPPH·自由基清除率、酪氨酸酶抑制率的测定及体外非酶糖化实验,分别比较了产自俄罗斯、双鸭山、漠河的3种桦褐孔菌的美容功效。结果表明:3种产地的桦褐孔菌水提液及醇提液对UVA及UVB的防护能力均较弱;产地为双鸭山的桦褐孔菌醇提液对DPPH·清除能力和酪氨酸酶抑制效果最好;产地为漠河的桦褐孔菌水提液对早期糖化产物(Amadori产物)的抑制作用最佳;而产地为俄罗斯的桦褐孔菌水提液对高级糖化终末产物(AGEs产物)的抑制作用最强。本研究为桦褐孔菌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DPPH·自由基 酪氨酸酶 非酶糖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