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
作者 张梦莹 陈柯萱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23期36-38,共3页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计算思维已成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关键能力之一,而“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将计算思维核心要素有效融入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计算思维已成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关键能力之一,而“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将计算思维核心要素有效融入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块化课程设计和多元化评估机制被证明是提升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此外,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可通过实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的拓展。该教学模式不仅为高职学生提供了更具应用性和前瞻性的学习路径,也为未来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参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思维 Python程序设计 项目驱动教学 职业教育创新
下载PDF
高职“产业型”职教模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颂辉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8-61,共4页
该文从国家政策、理论研究状态、现实问题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职教模式创新的必然性,探讨制约目前中国职教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矛盾和根本问题,提出并论证了职教新模式一“产业型”职教模式的逻辑模型。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教创新 职教模式
下载PDF
中国职教的“1+X”思辨与求证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星关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0-22,34,共4页
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中,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模式是中国职教最富创新、最贴近中国国情的职教智慧集成。按数学思维解码,"1+X"是检测中国特色职教的范式,"1+X"无论... 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中,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模式是中国职教最富创新、最贴近中国国情的职教智慧集成。按数学思维解码,"1+X"是检测中国特色职教的范式,"1+X"无论路径方法怎么变,但复合型、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是目的,这个"等式"是既定的。从实施"1+X"模式以来,由于"1+X"中"X"因素的可变性大,使"1+X"的过程形态虽然相符,但结果并不一样,使既等式变成了不等式,这需要认真对待和反思。其实,"1+X"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X"的不确定性为这一模式的创新和教育教学的改革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这正是在等式与不等式间找到融通,从而加快职教内涵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模式 职教创新 人才培养 思辨与求证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语境下“三教”协同创新的行动路向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正军 李嘉 《江苏高职教育》 2023年第6期9-17,共9页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当前连贯性的政策是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直接动力源,建设教育强国战略是其重要的内生性动力源,技术动荡带来的产业变革是统筹“三教”协同创...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当前连贯性的政策是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直接动力源,建设教育强国战略是其重要的内生性动力源,技术动荡带来的产业变革是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持续性动力源。但是,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推进遭遇多重障碍,如类型差异所产生的文化理念不同导致了认知合法性困境,既有教育体系的融通性结构缺失导致“三教”统筹协同创新的基础不实,政策的可操作性不足导致“三教”协同创新出现“制度梗阻”现象。为此,需要重塑教育价值规范、促进组织功能再造、创新制度体系构架,切实推进统筹“三教”协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协同创新 教育强国建设 职业教育发展 “三教”融合
下载PDF
施瓦布“实践性课程”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金梅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8-21,共4页
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在上个世纪70年代,总结反思60年代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经验之后,提出了"实践性课程"理论,该理论的三个关键点是"实践"、"折中"和"改革主体"。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 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在上个世纪70年代,总结反思60年代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经验之后,提出了"实践性课程"理论,该理论的三个关键点是"实践"、"折中"和"改革主体"。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许多理论忽视职教实践,忽视对引进课程理论的扬弃,严重影响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实践性课程"理论有相通之处的"多元整合"课程理论,也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瓦布 实践性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启示
下载PDF
工匠精神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灵魂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游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1-2,共2页
"工匠精神"在我国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并做出了巨大贡献。工匠精神是几千年来技人工匠劳动实践形成的工匠文化,它是人类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创造历史的精神成果,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工匠精神"在我国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并做出了巨大贡献。工匠精神是几千年来技人工匠劳动实践形成的工匠文化,它是人类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创造历史的精神成果,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是人类社会做人处事的行为典范,是推进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而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是传承"工匠精神"、培养现代工匠队伍的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教改革创新 灵魂
下载PDF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高职教育改革研究
7
作者 李亮 《中国集成电路》 2024年第8期24-28,51,共6页
本文的主要目的为分析《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高职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式。通过分析高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中理念教学的改革方式,以及分析开展“1+X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考证情况,包括分析开展高职技能大赛“集成电路开发应用”进一... 本文的主要目的为分析《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高职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式。通过分析高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中理念教学的改革方式,以及分析开展“1+X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考证情况,包括分析开展高职技能大赛“集成电路开发应用”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确保教学改革质量得到改善的状况。由此本文得出结论,当前做好《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程高职教育改革研究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课程 高职教育改革
下载PDF
“三教”协同创新视域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宝柱 周思瑶 刘锁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3-48,共6页
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必须跳出职业教育视域局限,站在“三教”协同创新的高度,通过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奠基,建构中高职教育层级关联的课程体系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固本,建立梯级贯通的中高本研升学机制为职业教育类型... 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必须跳出职业教育视域局限,站在“三教”协同创新的高度,通过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奠基,建构中高职教育层级关联的课程体系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固本,建立梯级贯通的中高本研升学机制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通络,创设与继续教育一体的基层技能实践中心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强基,改革国家高技能形成体制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类型定位 类型发展 “三教”协同创新
下载PDF
“职教20条”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制的创新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剑 蒋文莉 高姗 《高教学刊》 2022年第12期34-37,共4页
在“职教20条”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育模式等各方面都面临着空前的变革机遇和挑战。“职教20条”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制创新具有现实的背景依据,一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向职业教育领域的... 在“职教20条”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育模式等各方面都面临着空前的变革机遇和挑战。“职教20条”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制创新具有现实的背景依据,一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向职业教育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要求;二是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更高质量的人才;三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必须进行系统创新。当前高职院校社会培训中存在着社会培训体系与实际需求脱节、社会培训与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配合度不高、社会培训的体系化设置存在短板等突出问题。针对“职教20条”,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制创新可以尝试层次化、差异化培训策略、基于生产一线的现代学徒培训策略、建立符合院校实际的“双师型”导师人才库、从严加强社会培训效能评价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创新 供给侧结构改革 社会培训机制
下载PDF
论知识经济时代下高职教育创新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振湘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11-14,共4页
该文论述了高职教育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构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实行开放式办学,转变教育体制,实现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以及办学方式的创新,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 该文论述了高职教育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构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实行开放式办学,转变教育体制,实现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以及办学方式的创新,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合格的创新型高职人才,保持高职教育自身得以生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创新
下载PDF
ICT何以赋能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列政策与报告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成明 和震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3,共10页
基于ICT赋能创新来提升适应性与发展韧性,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主张。ICT赋能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的核心是二者在需求驱动与优势融合下的彼此促进,并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组织实践、生态系统、教学与学习、... 基于ICT赋能创新来提升适应性与发展韧性,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主张。ICT赋能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的核心是二者在需求驱动与优势融合下的彼此促进,并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组织实践、生态系统、教学与学习、产品与服务的内涵重塑与功能重构。澄清融合路径是探究ICT赋能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的逻辑起点。具体而言,应在战略与组织准备层面重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ICT领导力,在教学准备层面注重设计与开发ICT赋能的教学新模式,在学习者准备层面强化运用ICT来不断发展数字化学习能力,在技术支持环境准备层面持续完善IT和物理基础设施。为实现ICT赋能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的预期目标,需在对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多维观察与深刻反思基础上,协同运用明确创新实践主体、开发创新效果评估指标、实施创新能力自我诊断、绘制创新行动计划、强化创新能力基础、注重创新经验总结等策略。这也为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理念更新、战略规划研制、实践模式革新等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创新 ICT融合机制 数字化转型 创新发展 UNESCO
下载PDF
电子商务专业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中玉 韩煦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1-44,共4页
为了探索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了电商专业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试点工作.阐述了大学科技园为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运行提供的保障机制,具体分析了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的主要... 为了探索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了电商专业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试点工作.阐述了大学科技园为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运行提供的保障机制,具体分析了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的主要内涵,并对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校企一体化 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创新 大学科技园
下载PDF
知识经济时代下高职教育创新
13
作者 刘振湘 肖文献 《高等农业教育》 2003年第4期84-86,共3页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构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实行开放式办学,转变教育体制,实现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以及办学方式的创新,以...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构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实行开放式办学,转变教育体制,实现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以及办学方式的创新,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合格的创新型高职人才,保持高职教育自身的活力得以生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创新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温州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策略研究
14
作者 张志宏 应元涨 段新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3-26,共4页
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创新潜能,当前温州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创新处于融合期,校企合作的模式还需不断创新,交企合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企业对于高职教育创新有着强烈的需求。温州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创新的策略有:政府要高... 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创新潜能,当前温州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创新处于融合期,校企合作的模式还需不断创新,交企合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企业对于高职教育创新有着强烈的需求。温州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创新的策略有: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引导;企业应积极参与,塑造形象;院校需主动出击,争取资源;社会得聚合众力,创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企业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 策略研究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引领我国高职教育创新条件论
15
作者 邓小妮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第31期19-21,共3页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略显后劲乏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职教育创新,才能确保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指导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时,必须兼顾教育观念、经费、质量等条件。其中,转变观念是先行条件;制定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略显后劲乏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职教育创新,才能确保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指导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时,必须兼顾教育观念、经费、质量等条件。其中,转变观念是先行条件;制定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制度环境是根本保证;充足的经费是重要物质保障;质量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创新 条件
下载PDF
统筹“三教”协同创新何以成为国家行动——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通 郄海霞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2期14-24,共11页
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是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必然之举。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教育面貌与人口宏观形势的重要变化、学历社会下教育内卷与错配等问题的复杂交织与数智时代经济转型发展与产业升级面临的人才缺口,形成了统筹“三教”协同创... 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是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必然之举。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教育面貌与人口宏观形势的重要变化、学历社会下教育内卷与错配等问题的复杂交织与数智时代经济转型发展与产业升级面临的人才缺口,形成了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问题源流;“三教”既有政策的延续发展、政策提案和学术成果的建言献策形成了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政策源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执政理念、人民群众对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的迫切需求形成了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政治源流。三种源流的耦合使政策之窗得以开启,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成为国家行动。未来发展应以问题源流为导向,集中力量和资源解决突出问题;以政策源流为依托,充分调动政策参与者和行动者的积极性;以政治源流为根本,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满足人民教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三教”协同创新 教育强国 多源流理论
下载PDF
学分转移促进“三教”协同创新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浊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2期4-13,共10页
学分是“三教”体系中共有的组成部分,可成为促进“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学分转移之于“三教”协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蕴,集中体现在顺应我国人口宏观发展趋势、回应民间教育质量立场、提高“三教”整体吸引力、应对劳动... 学分是“三教”体系中共有的组成部分,可成为促进“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学分转移之于“三教”协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蕴,集中体现在顺应我国人口宏观发展趋势、回应民间教育质量立场、提高“三教”整体吸引力、应对劳动力市场快速更迭,以及满足当代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上。以学分转移为核心促进“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理论图景包含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学习者流动、满足人才出口端需要以及提高“三教”整体社会认可度等方面。促进“三教”协同创新发展可通过推动中高等教育机构学分衔接、促进中学后教育机构学分互认、将学分转移标准纳入国家资历框架、基于省域构建学分转移系统等路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转移 “三教”协同创新 高质量发展 学习者路径 国家资历框架
下载PDF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温婷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8-60,76,共4页
通过解析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内涵,阐明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并从转变观念、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和凸显办学特色三个方面探讨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选择。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 内涵 对策
下载PDF
“四维驱动、双体育人、三向融合”培养模式探究——以高职土建类专业为例
19
作者 段欣 李娜 赵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4期101-105,共5页
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是部省共建职业教育高地和新旧动能转换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建筑行业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的基础上,探索实践了“四维驱动、双体育人、三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土建类... 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是部省共建职业教育高地和新旧动能转换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建筑行业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的基础上,探索实践了“四维驱动、双体育人、三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专业人才培养素质目标不精确、产教融合措施不到位、1+X证书融入不够等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途径,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养,又增强了专业教师实践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拓宽了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的领域,全面提升了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建设水平和育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创新发展高地 “四维驱动、双体育人、三向融合”模式 土建类专业
下载PDF
试论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想元 吴真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7-40,共4页
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和创业教育。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有赖于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创新包括: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评价创新。
关键词 创新教育 教育创新 职业创新教育 职业教育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