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近距离煤层内错布置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贺飞 王继仁 +3 位作者 郝朝瑜 岑旺 邢国富 祁学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72,共5页
浅埋近距离煤层内错布置开采下部煤层时,地表裂隙易与复合采空区相互贯通,造成地表漏风,使采空区,特别是上部老采空自燃危险区域的分布难以预测。针对此问题,以酸刺沟煤矿6上109工作面至地表空间为研究对象,在漏风测定及束管监测的基础... 浅埋近距离煤层内错布置开采下部煤层时,地表裂隙易与复合采空区相互贯通,造成地表漏风,使采空区,特别是上部老采空自燃危险区域的分布难以预测。针对此问题,以酸刺沟煤矿6上109工作面至地表空间为研究对象,在漏风测定及束管监测的基础上,建立地表与复合采空区漏风模型,借助FLUENT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地表漏风对复合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影响。研究表明,地表漏风最终汇入下部采空区回风侧,加大了其自燃危险区域范围;漏风流在向回风侧偏移的过程中,由于煤柱的阻挡,风速逐渐降低,与下部漏入的风流共同作用,使上部老采空区形成了氧浓度中间低四周高的不规则环状自燃危险区域;下部采空区进风侧向上的漏风增加了本煤层采空区的总漏风量,加大了其自燃危险区域宽度,同时增加了上部老采空区局部氧浓度,使其自燃危险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近距离煤层 内错布置 复合采空区 漏风 自燃危险区域
下载PDF
火区下煤层群覆岩移动规律及安全开采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方田 屠世浩 +1 位作者 高杰 窦凤金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174,共4页
根据石圪节矿3#,8#及9#煤地质生产条件,3#煤火区与下组煤空间位置关系,应用理论计算、离散元法数值模拟研究了下组煤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表明,3#煤采动底板破坏深度为10.6 m,当煤层赋存稳定时,下组煤裂隙发育高度共45.43 m,小于层间距... 根据石圪节矿3#,8#及9#煤地质生产条件,3#煤火区与下组煤空间位置关系,应用理论计算、离散元法数值模拟研究了下组煤开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表明,3#煤采动底板破坏深度为10.6 m,当煤层赋存稳定时,下组煤裂隙发育高度共45.43 m,小于层间距,下组煤与火区不会发生裂隙导通,而在切眼及停采线处覆岩裂隙发育较高,顶板"O-X"断裂圈边缘是火区主要导气通道,为此提出了加强火区封闭、重点区域监测监控、构造探测及9#煤工作面内错布置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确保了下组煤的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区 煤层群 覆岩移动规律 内错布置
原文传递
大兴煤矿北一东采区2_(-3)煤上行开采数值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白国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针对铁煤集团大兴煤矿北一东2_(-3)煤层上行开采工程,采用FLAC^(3D)计算程序对2_(-3)煤层上行开采条件下煤层及顶底板塑性破坏、下沉、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4_(-2)煤是2_(-3)煤层上行开采的主要影响煤层,下部4_(-2... 针对铁煤集团大兴煤矿北一东2_(-3)煤层上行开采工程,采用FLAC^(3D)计算程序对2_(-3)煤层上行开采条件下煤层及顶底板塑性破坏、下沉、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4_(-2)煤是2_(-3)煤层上行开采的主要影响煤层,下部4_(-2)与7_(-2)煤层工作面的交错布置及工作面跳采方式的应用使2_(-3)煤层的不均匀变形和应力集中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下部两煤层开采后2_(-3)煤层是连续的,未出现断失或台阶状下沉的现象,2_(-3)煤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开采 FLAC^(3D) 数值模拟 塑性破坏 应力 变形 跳采 内错布置
下载PDF
挖金湾矿近距离煤层联合布置开采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宝玉 《同煤科技》 2002年第4期3-4,共2页
提出挖金湾矿近距离煤层联合布置开采方案,并对开采方案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 可行性 联合布置 开采方案 内错布置 巷道支护 矿压显现
下载PDF
采空区煤柱下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模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浩宇 《山西焦煤科技》 2018年第10期19-23,共5页
针对寺河矿二号井15#煤层上部采空区遗留煤柱下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在地质力学原位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软件,分析了3种不同布置方式下巷道开挖后应力场分布及围岩变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回采巷道与上部煤层遗... 针对寺河矿二号井15#煤层上部采空区遗留煤柱下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在地质力学原位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软件,分析了3种不同布置方式下巷道开挖后应力场分布及围岩变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回采巷道与上部煤层遗留煤柱内错布置时,受上部煤层采动影响较小,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内错60 m布置时,巷道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保持煤柱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煤柱 回采巷道合理布置 地应力测试 内错布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