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量评估 被引量:26
1
作者 侯素珍 王平 +1 位作者 常温花 楚卫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22,共2页
通过实测断面资料、来沙量资料和同流量水位的变化等,对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冲淤量分别进行了估算,其结果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表明,1986-2004年内蒙古三盛公—头道拐河段年均淤积量为0.616亿t是基本可靠的,而主槽的淤积量占全断面的80%以上... 通过实测断面资料、来沙量资料和同流量水位的变化等,对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冲淤量分别进行了估算,其结果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表明,1986-2004年内蒙古三盛公—头道拐河段年均淤积量为0.616亿t是基本可靠的,而主槽的淤积量占全断面的80%以上。总体看,这一数值可以反映1986年龙羊峡水库运用以来内蒙古河道的淤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量 内蒙古河段 黄河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河内蒙古段凌汛期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顾润源 周伟灿 +2 位作者 白美兰 邸瑞琦 杨晶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51-1756,共6页
基于黄河内蒙古段1961—2009年气象与水文观测资料,选取黄河内蒙古段上游磴口站和下游托克托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凌汛最危险地段上下游气候变化与凌汛期的关系。得出:①黄河内蒙古段的凌汛灾害是黄河上游的河道气温... 基于黄河内蒙古段1961—2009年气象与水文观测资料,选取黄河内蒙古段上游磴口站和下游托克托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凌汛最危险地段上下游气候变化与凌汛期的关系。得出:①黄河内蒙古段的凌汛灾害是黄河上游的河道气温比下段高以及地形比降小等,形成黄河内蒙古段下游先封河、上游先开河的局面,导致磴口到托克托县段成为凌险最严重的地段。②随着气候变暖,近50a黄河内蒙古段开河期提早、封河期推后,凌汛期缩短。尤其在1987年气温发生突变之后,开河期提早和推后趋势更为明显。同时气温突变之后,凌汛期平均温度变异系数增大,封、开河期冷暖变化剧烈,致使封开河期的波动性增大。③影响黄河内蒙古河段开、封河的关键因素是日平均气温小于-5℃的积温、日平均气温小于-5℃持续时间和封、开河期温度以及封、开河期流量大小等。极端温度事件如寒冷日数、冷夜指数和冷日指数的减少,以及暖夜指数和暖日指数的显著增加也是影响黄河内蒙古段凌汛期缩短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汛期 变化趋势 气候变化 黄河内蒙古段
原文传递
内蒙古黄河流域水污染形势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叶振维 路达 白妙馨 《环境与发展》 201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本文对黄河内蒙古段干、支流2011年水质总体情况和沿程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水质类别判定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3个监测断面进行评价,主要结果如下:黄河内蒙古段监测断面达标率为65.22%,其中,内蒙古黄河流域干流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 本文对黄河内蒙古段干、支流2011年水质总体情况和沿程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水质类别判定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3个监测断面进行评价,主要结果如下:黄河内蒙古段监测断面达标率为65.22%,其中,内蒙古黄河流域干流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支流水质58.3%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呈重度污染,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应放在支流水质的改善。内蒙古黄河干流入境段、出境段综合污染指数为0.57-0.38之间,水质相对较差;中段综合污染指数在0.29-0.36之间,水质相对较好;入境与出境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57和0.34,出境水质好于入境水质,黄河在内蒙古段水质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 水污染现状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内蒙古黄河流域旅游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珊 韩佳莹 赵晓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5-200,共6页
近年来,旅游产业成为了推动内蒙古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成为了旅游发展效率的研究重点。文中引入非期望产出,运用Super-SBM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对2010-2020年内蒙古黄河流域七个... 近年来,旅游产业成为了推动内蒙古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成为了旅游发展效率的研究重点。文中引入非期望产出,运用Super-SBM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对2010-2020年内蒙古黄河流域七个盟市的旅游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十年来内蒙古黄河流域旅游发展效率处于较为无效阶段,整体发展为中低等效率水平。2)内蒙古黄河流域各盟市旅游发展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非均衡性。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产业结构、旅游资源丰富度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对旅游发展效率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黄河流域 旅游发展效率 非期望产出 Super-SBM模型
原文传递
关于黄河与河套古湖河湖关系演变的假说性分析——兼论对黄河内蒙古段生态治理的启示
5
作者 荣朝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4,共14页
黄河曾经在流经河套盆地过程中形成吉兰泰、乌兰布和、巴彦淖尔、呼包4个古湖,且在高湖面时期连成统一的“河套古大湖”,其后4湖分离并分别演绎了自己的河湖关系。在研习前人相关成果基础上,通过建立整体假说性解释框架,试图按照历史顺... 黄河曾经在流经河套盆地过程中形成吉兰泰、乌兰布和、巴彦淖尔、呼包4个古湖,且在高湖面时期连成统一的“河套古大湖”,其后4湖分离并分别演绎了自己的河湖关系。在研习前人相关成果基础上,通过建立整体假说性解释框架,试图按照历史顺序与逻辑顺序统一的要求对该河段河湖关系的演变过程进行重建,并为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治理提供借鉴。研究认为:主河道构建是黄河主动实施填湖、建堤、造槽并“甩湖”的过程与结果;冲积扇是黄河填湖的主要模式,而冲积扇顶附近凸起则是湖口淤塞、移动并最终筑成黄河自然堤的主要原因;巴彦木仁与磴口两地控制点对形成鄂尔多斯一侧黄河主河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黄河西派在高湖面期间从巴彦木仁湖口注入吉兰泰-乌兰布和古湖,与从北面入湖的黄河水共同促成贺日木西尼古砂嘴及其延伸砂脊生长,并在低湖面期将这两个湖分离。基于对所述黄河历史过往的认识,须尽可能立足高效集成利用有限水资源这一观念,将减灾与适度重造沿河湖泊和绿洲结合,营建可持续的内蒙古段黄河生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内蒙古河段 河套古湖 河湖关系 构建主河道 生态治理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防凌防洪运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段高云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28,30,共3页
从分析龙羊峡、刘家峡两水库运行前后内蒙古河段的凌汛特点、水沙条件变化规律入手,对黄河内蒙古河段的防凌需求和防洪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防凌方面,封河期河道流量应维持在650~700 m3/s,在稳封期流量逐步递减,开河期流量应维... 从分析龙羊峡、刘家峡两水库运行前后内蒙古河段的凌汛特点、水沙条件变化规律入手,对黄河内蒙古河段的防凌需求和防洪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防凌方面,封河期河道流量应维持在650~700 m3/s,在稳封期流量逐步递减,开河期流量应维持在450~500 m3/s,需要防凌库容8.31亿~11.04亿m3;在防洪方面,内蒙古河段调水调沙控制指标以流量维持在2 500 m3/s左右、持续时间约12 d为宜,需要水量25亿m3,扣除调水调沙时期河道平均流量并考虑区间引水和支流来水,要实现宁蒙河段的调水调沙指标,还需要补水约19.5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凌 防洪 内蒙古河段 黄河
下载PDF
额尔古纳河流域内蒙古段水环境污染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魏丽娜 樊庆云 岳彩英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1期36-39,41,共5页
以额尔古纳河流域内蒙古段15个断面2003~2013年每个监测月监测数据为分析主体,全面深入分析了15个断面主要污染指标浓度沿程时空变化规律,结合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数据,摸清了污染物主要来源,明确了额尔古纳河流域内蒙古段水环境污染... 以额尔古纳河流域内蒙古段15个断面2003~2013年每个监测月监测数据为分析主体,全面深入分析了15个断面主要污染指标浓度沿程时空变化规律,结合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数据,摸清了污染物主要来源,明确了额尔古纳河流域内蒙古段水环境污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污染特征 额尔古纳河流域 内蒙古段
下载PDF
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塑槽输沙需水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鲁俊 马莅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128,共6页
为了解冲积性河流塑槽输沙需水量,合理调配水资源,以内蒙古河段为例,依据挟沙水流能量平衡方程,研究了冲积性河流挟沙水流的能量耗散原理及水流塑槽和输沙能量的分配模式,给出了反应冲积性河流冲淤状态的塑槽输沙需水量计算方法,由平滩... 为了解冲积性河流塑槽输沙需水量,合理调配水资源,以内蒙古河段为例,依据挟沙水流能量平衡方程,研究了冲积性河流挟沙水流的能量耗散原理及水流塑槽和输沙能量的分配模式,给出了反应冲积性河流冲淤状态的塑槽输沙需水量计算方法,由平滩流量、河道来沙量和冲淤量三者组成的关系确定塑槽输沙需水量。利用内蒙古河段1960-2013年实测资料,计算得到内蒙古河段塑槽输沙水量,汛期来沙量0.7~1.1亿t,塑造2000~3000 m^3/s的中水河槽、淤积水平控制30%以下,需要的汛期塑槽输沙水量为94.6~141.2亿m^3;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汛期塑槽输沙水量变化规律:来沙量一定,同样的中水河槽规模,控制淤积水平越低,需要的塑槽输沙水量越大;来沙量一定,同样的淤积水平,塑造中水河槽规模越大,需要的塑槽输沙水量越大;控制同样淤积水平,塑造同样中水河槽规模,汛期来沙量越大,需要的塑槽输沙水量越大。内蒙古河段塑槽输沙需水量计算结果和结果变化规律可为黄河上游内蒙古河段水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输沙 冲积性河流 内蒙古河段 需水量 能量平衡
下载PDF
气温变化和水库运行对黄河内蒙古段凌情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钦博 李畅游 +2 位作者 冀鸿兰 李超 张瑞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83,共5页
近半个世纪内,气温变化和水库运行使黄河内蒙古段凌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基于黄河内蒙古段1959-2013年冬季气温及水文资料,统计分析了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3个水文站近55年平均气温及其变化过程,并结合水库冰期控流情况,分时段研... 近半个世纪内,气温变化和水库运行使黄河内蒙古段凌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基于黄河内蒙古段1959-2013年冬季气温及水文资料,统计分析了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3个水文站近55年平均气温及其变化过程,并结合水库冰期控流情况,分时段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段凌情变化。结果表明,1968年水库运行后至1987年气温突变前,封河与开河日期比基准期均推后,封冻持续时间基本不变;1987年气温突变后,封冻日期推后,开河日期提前,封冻期缩短;流凌日期、封河日期与气温转负后的降温强度有关;累积负气温与冰厚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17,气温升高使得首封位置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内蒙古段 凌情 水库运行 气温变化
下载PDF
持续大流量过程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塑形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10
作者 方立 冯缠利 +1 位作者 郑宝旺 沈国庭 《地下水》 2020年第1期152-154,266,共4页
2018年伏秋汛期黄河流域上游持续来水,为保证2108-2019年度黄河流域凌汛期安全,黄河流域重点水库进行了大流量持续下泄。以2018年9月的实际数据为基准,通过对重点水库实际日均出入库调度情况,内蒙古河段的重点水文站实际日均流量过程和... 2018年伏秋汛期黄河流域上游持续来水,为保证2108-2019年度黄河流域凌汛期安全,黄河流域重点水库进行了大流量持续下泄。以2018年9月的实际数据为基准,通过对重点水库实际日均出入库调度情况,内蒙古河段的重点水文站实际日均流量过程和三个年份汛期大断面套绘成果对比分析研究,可以得出水库大流量持续下泄对内蒙古河段河道塑形能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有效的提高了主槽过流能力,河段最小平滩流量得到一定的恢复,对下一步研究黄河流域河道过流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撑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内蒙古河段 水库 水文站 出入库流量 主槽过流能力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六六六和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裴国霞 张岩 +2 位作者 马太玲 田春元 任智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4期25-27,33,共4页
为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黄河内蒙段的分布状况,采用固相萃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该段水体样品中的六六六(HCH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HCHs和PCBs在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均有检出,HCHs残留水平在63.14~188.65ng/L之间... 为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黄河内蒙段的分布状况,采用固相萃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该段水体样品中的六六六(HCH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HCHs和PCBs在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均有检出,HCHs残留水平在63.14~188.65ng/L之间,平均值为146.94ng/L;PCBs的残留水平在0.64~2.25ng/L之间,平均值为1.51ng/L。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解析,HCHs污染的最大贡献源是河套灌区的农业退水,PCBs的主要来源是历史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六六 多氯联苯 源解析 黄河内蒙古段
下载PDF
溃堤洪水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苑希民 田福昌 +1 位作者 冯国娜 王丽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0,共6页
为了减少堤防溃决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加强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了溃堤洪水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溃堤洪水的精细化仿真模拟。该模型考虑了溃堤口门展宽变化,局部网格加密处理,并采用干湿水深理论与热启动技术对模型进行优化... 为了减少堤防溃决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加强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了溃堤洪水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溃堤洪水的精细化仿真模拟。该模型考虑了溃堤口门展宽变化,局部网格加密处理,并采用干湿水深理论与热启动技术对模型进行优化。将该模型应用于黄河内蒙段南岸灌区的溃堤洪水演进模拟,利用2008年杭锦旗奎素段实际溃堤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流场分布均匀且光滑,计算结果合理可靠,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及可靠性。采用该模型模拟了沙圪堵工程与奎素段堤防同时溃决的情形,并绘制了洪水风险图,为该地区防洪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堤洪水 二维水动力模型 溃口展宽 干水深 湿水深 热启动 黄河内蒙段 洪水风险图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凌洪灾害及防凌减灾对策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剑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共7页
黄河内蒙古段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气象条件,决定了每年都发生凌汛。流凌封冻溯源而上,解冻开河则山上而下,冰水汇流,卡冰结坝而造成凌洪灾害。1968年上游刘家峡水库建成,调节了水量、热量,内蒙古段凌洪灾害有所减轻。1... 黄河内蒙古段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气象条件,决定了每年都发生凌汛。流凌封冻溯源而上,解冻开河则山上而下,冰水汇流,卡冰结坝而造成凌洪灾害。1968年上游刘家峡水库建成,调节了水量、热量,内蒙古段凌洪灾害有所减轻。1986年龙羊峡水库建成,汛期大流量减少,由于水沙异源,内蒙占段河床逐年淤积抬升,过流能力明显下降,凌洪灾害逐年增加。因此防治凌害,主要应采取加固堤防,整治河道,加强冰情预报,合理运用水库调度和局部破冰措施,并尽快在内蒙古段修建海渤湾水库,才能有效地减轻凌洪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洪 灾害 防凌 减灾 黄河 内蒙古段
下载PDF
黄河宁蒙段凌汛致灾影响因素及灾害演变特点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郭立兵 周跃华 +2 位作者 田福昌 苑希民 王丽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26,33,共6页
黄河宁蒙段冬季凌汛现象频繁发生,凌灾影响损失严重,防凌抢险极为困难。根据历年凌汛期实测凌情数据与灾害统计信息,阐述凌汛水文过程及其形成机理条件,从热力环境、动力因素、边界条件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凌汛洪水致灾影响因素,系统... 黄河宁蒙段冬季凌汛现象频繁发生,凌灾影响损失严重,防凌抢险极为困难。根据历年凌汛期实测凌情数据与灾害统计信息,阐述凌汛水文过程及其形成机理条件,从热力环境、动力因素、边界条件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凌汛洪水致灾影响因素,系统总结气候条件、水文情势、河势演变及人类活动等多元环境因素驱动下,黄河宁蒙段凌汛封开河时序与周期、冰盖厚度、冰期输水泄流能力、槽蓄水增量、水位流量关联关系及变化梯度、凌峰流量、冰塞冰坝发生频次及凌灾影响、防凌减灾控制等方面的时空演变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汛灾害 致灾影响因素 灾害演变 黄河宁蒙河段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类型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晓丽 其勒格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8-589,共12页
为掌握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细菌丰度大小排序为乌拉特前旗(H3)>老牛湾(H6)&... 为掌握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细菌丰度大小排序为乌拉特前旗(H3)>老牛湾(H6)>临河(H2)>包头(H4)>托县(H5)>乌海(H1),微生物多样性排序为H6>H2>H5>H4>H3>H1,乌海沉积物中细菌丰度和微生物多样性都是最低的一个采样点。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中三大优势菌群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32.39%)、绿弯菌门(Chloroflexi,13.25%)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2.16%)。细菌群落丰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离子交换容量(CEC)和总磷(TP)、总氮(TN)等环境因子对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细菌群落分布影响较大,负相关系数分别为82.5%、80.1%、85.5%和85.2%;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格局与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损耗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内蒙古罕山林场铜银锡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沈存利 高有库 +4 位作者 张天平 杨占忠 陈旺 贾文 白丽琴 《矿产勘查》 2013年第5期475-484,共10页
内蒙古罕山林场铜银锡多金属矿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的东北部。其赋矿围岩为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安山质熔岩、安山玢岩。矿体呈脉状产出,矿体规模较大,铜、银、锡品位均比较富。初步勘查认为,其矿床... 内蒙古罕山林场铜银锡多金属矿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的东北部。其赋矿围岩为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安山质熔岩、安山玢岩。矿体呈脉状产出,矿体规模较大,铜、银、锡品位均比较富。初步勘查认为,其矿床成因与火山热液有关,基本具备大型矿床的条件。大兴安岭中南段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但以铜为主的矿床主要集中于东部,以锡为主的矿床则主要集中在南部,在西坡中段的中生代火山岩中发现铜银锡多金属矿尚属首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大兴安岭中南段 火山热液 铜银锡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晓杰 舒航 +1 位作者 刘云江 郭晨辉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60,共10页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黄河水体磷污染的影响,采集黄河上游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试验,模拟环境因子变化对表层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是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黄河水体磷污染的影响,采集黄河上游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试验,模拟环境因子变化对表层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是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并促进磷的解吸过程;吸附量随振荡频率的升高而增大,且存在能显著提高表层沉积物磷吸附量的振荡频率阈值;上覆水体积一定时,随沉积物质量的增加,磷吸附量减小;去除有机质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增大;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可明显促进磷的吸附过程,有机物含量较低时促进磷的解吸过程;上覆水KCl浓度小于0.02 mol/L时,KCl浓度越高,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越大;上覆水KCl浓度大于0.02 mol/L时,KCl浓度越高,表层沉积物对磷的解吸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吸附 解吸 环境因子 黄河甘宁蒙段
下载PDF
黄河宁蒙河段粗泥沙重矿物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石晓萌 贾晓鹏 +1 位作者 王海兵 汪宏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0-1008,共9页
近年来,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简称宁蒙河段)河道淤积日益严重,辨识该河段的粗泥沙来源已成为该河段开发与治理的前提。重矿物耐磨蚀、稳定性强,能较多地保留其母岩的特征,因此常被用于物源示踪分析。对黄河宁蒙河段河道27个样品点... 近年来,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简称宁蒙河段)河道淤积日益严重,辨识该河段的粗泥沙来源已成为该河段开发与治理的前提。重矿物耐磨蚀、稳定性强,能较多地保留其母岩的特征,因此常被用于物源示踪分析。对黄河宁蒙河段河道27个样品点的粗泥沙重矿物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河段粗泥沙重矿物以性质不稳定的角闪石、较稳定的绿帘石、赤褐铁矿为主,稳定矿物除刚玉、钛铁矿外,锆石、金红石、黄铁矿、电气石含量极少。稳定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在河东沙地河段、乌兰布和沙漠河段以及十大孔兑河段之间稳定系数最低,几乎接近于0,说明在这3个地区河道粗泥沙源于附近沙源不同形式的汇入。本研究区ZTR指数极低,平均只有0.0071,说明黄河宁蒙河段泥沙重矿物成熟度低,淤积的泥沙并未经过长途的搬运堆积,而是来自当地沙源的汇入。相关系数法给出了3种不同性质的矿物组合类型,分别指示了不同的母岩类型和物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宁蒙河段 粗泥沙 重矿物 指示意义
原文传递
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情特征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超群 刘红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39,共4页
以水文站实测资料为依据,开展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情特征研究,并分析近期凌情变化的特点及原因。结果表明:1近期流凌、封河时间推迟,开河提前,封河期缩短;2年最大槽蓄水增量显著增加,最大值出现时间推后;3封、开河最高水位有所上升,巴彦高... 以水文站实测资料为依据,开展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情特征研究,并分析近期凌情变化的特点及原因。结果表明:1近期流凌、封河时间推迟,开河提前,封河期缩短;2年最大槽蓄水增量显著增加,最大值出现时间推后;3封、开河最高水位有所上升,巴彦高勒、三湖河口站凌汛期最高水位上升明显;4冰坝发生次数减少。内蒙古河段近期凌汛特征发生了变化,其原因是内蒙古河段冬季气温总体偏高、气温极值事件较多且交替出现、河道平滩流量减小、涉河建筑物增加、水库防凌调度及防凌工程运用基本合理等。总体来看,内蒙古河段的防凌形势仍较为严峻,需要多措并举,以解决防凌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情特征 成因分析 黄河内蒙古河段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1951—2012年气温、降水变化及其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星 马龙 +2 位作者 刘廷玺 王静茹 刘丹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7-1040,共14页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研究其气候因子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研究区及其周边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51—2012年气温与降水量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年代均值比较、...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研究其气候因子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研究区及其周边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51—2012年气温与降水量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年代均值比较、5 a滑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2 a来,研究区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0.283℃/10 a、0.235℃/10 a、0.590℃/10 a),尤以20世纪90年代增温最为明显,冬季增长速率最快,对气温升高贡献最大。3类气温分别在1988、1989、1982年发生了突变,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突变时间均晚于平均最低气温。多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1.48 mm/10 a),但下降幅度不明显。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在20世纪80—90年代相关性较好,均呈上升趋势,而其他时期则呈阶段反对称变化。从季节上看,春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年值相关性最好;夏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的年际变化趋势类似;秋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呈阶段反对称性变化;冬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呈反对称变化,其他年代则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反对称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