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诗歌的话语焦虑与自我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永 《前沿》 2018年第4期125-132,共8页
近年来,内蒙古诗歌群体创造力不足,文本探索精神匮乏,处于"失语"和"缺席"的焦虑状态,需要重新建构自身的诗歌话语。内蒙古诗歌话语建构之难在于:一方面对草原话语的"超稳定结构"进行改造甚至重建;另一方... 近年来,内蒙古诗歌群体创造力不足,文本探索精神匮乏,处于"失语"和"缺席"的焦虑状态,需要重新建构自身的诗歌话语。内蒙古诗歌话语建构之难在于:一方面对草原话语的"超稳定结构"进行改造甚至重建;另一方面对"他者"话语要接受其洗礼而不要被其异化。身处过渡时期的内蒙古诗人需要不断突破自身的写作修养,用先进的诗歌理念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诗歌 话语焦虑 自我建构
原文传递
内蒙古诗歌批评的美学嬗变
2
作者 杨瑞芳 李安伟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8-62,共5页
随着内蒙古诗歌创作的繁荣,诗歌批评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既有综述性评论,也有个案研究。但诗歌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关于其美学意义的认识既存在于文本层面,也存在于精神层面。本文试图从内蒙古诗歌批评的传统审美趋向、生态美学意... 随着内蒙古诗歌创作的繁荣,诗歌批评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既有综述性评论,也有个案研究。但诗歌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关于其美学意义的认识既存在于文本层面,也存在于精神层面。本文试图从内蒙古诗歌批评的传统审美趋向、生态美学意义下的草原批评话语建构以及新草原写作的审美突围三个方面着手,来探寻70多年来内蒙古诗歌批评的演变与递进,离析出以草原为背景的群体化写作向多元化个体写作的发展路径,为内蒙古诗歌创作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诗歌 批评 审美 生态 新草原写作
下载PDF
草原诗学:七十年内蒙古诗歌特质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崔荣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6-61,共6页
当代内蒙古诗歌的特质是在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草原诗学。草原诗学的地理起点是草原,建构者是作为内蒙古诗人共有身份认同的草原诗人,草原意象系统是草原诗学的主体意象系统和实现凭借,凝练和传递坦荡自由、生生不息的草原精神让草... 当代内蒙古诗歌的特质是在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草原诗学。草原诗学的地理起点是草原,建构者是作为内蒙古诗人共有身份认同的草原诗人,草原意象系统是草原诗学的主体意象系统和实现凭借,凝练和传递坦荡自由、生生不息的草原精神让草原诗学具有内在风骨,思想力度、哲学深度和实践性,至此,草原诗学最终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内蒙古诗歌特质 内在空间 身份认同 草原诗学
全文增补中
从《诗经》里醒来的美学刺猬——张蜀恒“诗歌评书”的声音诗学考察
4
作者 刘永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8-62,共5页
在内蒙古汉语诗歌写作群体中,诗人张蜀恒绝对是个异类。张蜀恒对"诗歌+评书"的立体诗歌范式进行了先锋实验,主张"诗歌评书"的表演技巧主要有嗓子活、面子活、身子活等。本文就张蜀恒"诗歌评书"所表现出... 在内蒙古汉语诗歌写作群体中,诗人张蜀恒绝对是个异类。张蜀恒对"诗歌+评书"的立体诗歌范式进行了先锋实验,主张"诗歌评书"的表演技巧主要有嗓子活、面子活、身子活等。本文就张蜀恒"诗歌评书"所表现出的声音诗学,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诗人不自觉的回到诗歌最初的形式尝试,以及与《诗经》的诗学关联;二是以方言入诗的"以暴制暴"问题;三是诗人介入生活的努力,即加大诗歌表现的民生容量。从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了张氏声音诗学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汉语诗歌写作 张蜀恒 声音启蒙 被委以重任的方言 介入 民生容量
下载PDF
对内蒙古时下古诗词微信群创作的探讨
5
作者 康丕耀 《职大学报》 2016年第4期41-44,共4页
时下,微信的广泛使用,各种文学群体也在使用微信建群的方式加强交流交往。内蒙古古诗词微信群应运而生,诗词作品也海量出现,其中不乏佳作。
关键词 内蒙古 古诗词微信群 创作现象 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