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具用覆面空心板部件芯料的设计规则
1
作者 邓背阶 张萍 钟玲 《木材工业》 2002年第5期30-32,共3页
文中定义了覆面空心板部件的概念 ,详细论述了木框中中衬排列的基本原则及构件主要部位的基本要求 ,并阐述了封边的作用与方法 ,使其设计规范化 ,并指出了其优异性能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家具 覆面空心板部件 芯料 设计规则 中衬 应用
下载PDF
浅谈整车线束橡胶件的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吕自国 卫强 +3 位作者 史曹 苑静 栗宁 于红湘 《汽车电器》 2014年第2期34-36,共3页
从线束橡胶件的定义、材料、作用、使用位置、设计方式、优劣分析等方面给予介绍,以达到合理选用的目的。
关键词 双面贴合式 单面贴合内置支架式 单面贴合内置护套式 单面贴合压紧式 橡胶件
下载PDF
BVV型电缆内护层生产工艺的改进及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国庆 《电线电缆》 2012年第6期8-9,20,共3页
从两个方面着手对BVV型电缆内护层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一是改进内护层的使用材料,从根本上解决内护层目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二是改变原有的挤出工艺路线和模式,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BVV型电缆 内护层 工艺改进 材料 双层挤出 效应
下载PDF
脑脊液双向引流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岑雄图 宋明东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侧脑室引流并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与既往单纯脑脊液置换的对照组比较,研究两组积血清除率,3周死亡率和3个... 目的:研究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侧脑室引流并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与既往单纯脑脊液置换的对照组比较,研究两组积血清除率,3周死亡率和3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积血清除率95%,死亡率15%,对照组分别为40%和15%,生活质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侧脑室引流联合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组疗效优于单纯脑脊液置换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侧脑室引流 对照组 鞘内 治疗组 清除率 脑脊液置换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临床观察
5
作者 宋明东 岑雄图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60-461,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脑穿刺针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脑室内血性积液同时作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术治疗46例脑室出血患者,与以往单独行脑室穿刺引流治疗的48例脑室出血患者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脑穿刺针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脑室内血性积液同时作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术治疗46例脑室出血患者,与以往单独行脑室穿刺引流治疗的48例脑室出血患者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及脑积水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存活40例,死亡6例,而对照组存活33例,死亡15例,死亡率分别为1 3%和31.3%。结论:侧脑室穿刺联合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术疗效优于单独侧脑室穿刺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 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术
下载PDF
c-Myc在小鼠同步化毛囊周期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宁 杨恬 +3 位作者 李进 雷明星 石家仲 连小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明转录因子c-Myc在同步化之后的小鼠毛囊周期中表达的规律及可能意义。方法通过经典的松蜡合剂脱毛法使小鼠背皮毛囊周期同步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检测c-Myc在毛囊周期不同时相点(拔毛后5、10、16、20、... 目的探明转录因子c-Myc在同步化之后的小鼠毛囊周期中表达的规律及可能意义。方法通过经典的松蜡合剂脱毛法使小鼠背皮毛囊周期同步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检测c-Myc在毛囊周期不同时相点(拔毛后5、10、16、20、25d)表达的强弱变化及分布规律。结果在所有5个时相点的皮肤中c-Myc都存在不同强度的表达,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呈现出一致的规律,即生长期中期(10d)、晚期(16d)和退化期(20d)表达较强,生长期早期(5d)和静止期(25d)表达较弱。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Myc表达在生长期主要分布于毛囊内根鞘与毛母质,在退化期主要分布于残存的内根鞘,在静止期毛囊中没有表达。结论c-Myc的表达存在于生长期的内根鞘、毛母质和退化期残留的内根鞘。c-Myc可能在毛囊角质形成细胞的终末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毛囊 周期性 同步化 内根鞘 毛母质 小鼠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在行PICC置管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巍梅 粟春晓 张艳君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在乳腺癌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且在术后行PICC置管的96例患者资料,按干预方式的不...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在乳腺癌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且在术后行PICC置管的96例患者资料,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及观察组(48例),其中观察组行B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对照组给予常规扩皮法。比较2组患者扩皮时的疼痛程度、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1周内换药次数、扩皮后即刻出血量、置管24 h渗血量,以及扩皮前后的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在扩皮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2组间置管一次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扩皮后的即刻出血量、置管24 h内的渗血量和置管1周内的换药次数均比对照组更少(P均<0.05)。扩皮后即刻,观察组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与扩皮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的DBP、SBP均高于扩皮前和观察组,HR均快于扩皮前和观察组(P均<0.05)。结论B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应用于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有助于减轻扩皮时的疼痛程度和应激反应,减少穿刺点渗血量和换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超 插管鞘内鞘扩皮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mTOR复合物组分Raptor和Rictor在小鼠毛囊周期中的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梦婷 谢红付 +3 位作者 刘芳芬 徐伞 李吉 邓智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5-730,共6页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复合物组分Raptor和Rictor在小鼠毛囊周期中的表达与定位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增殖标志物Ki-67的免疫荧光染色确定所用出生后不同时间的小鼠背部皮肤与所报道的毛...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复合物组分Raptor和Rictor在小鼠毛囊周期中的表达与定位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增殖标志物Ki-67的免疫荧光染色确定所用出生后不同时间的小鼠背部皮肤与所报道的毛囊周期阶段是否准确对应。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Raptor和Rictor mRNA在出生后43 d(P43,静止期早期)、56 d(P56,静止期中期)、69 d(P69,静止期末期)、74 d(P74,生长期早期)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共染技术进一步检测Raptor和Rictor蛋白在上述各个时期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Ki-67免疫荧光结果表明所选取的小鼠皮肤与其所处毛囊周期阶段准确对应。Real-time 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Raptor和Rictor mRNA在毛囊周期各时期的毛囊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tor特异表达于毛囊隆突部的毛囊干细胞中,而Rictor主要表达在毛囊内根鞘中。结论:Raptor和Rictor的表达水平在毛囊周期各时期并未见明显差异,但Raptor会特异表达于毛囊干细胞中,而Rictor特异表达在内根鞘中,提示Raptor可能是毛囊干细胞的分子标志物之一,Rictor可能参与内根鞘的维持及毛干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周期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RAPTOR RICTOR 毛囊干细胞 内根鞘
下载PDF
不同剂量鞘内吗啡注射在老年人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国远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鞘内吗啡注射的剂量 ,以防止术后出现呼吸抑制。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的老年患者 (≥ 6 0岁 ) 16 0例 ,随机分为 4组作吗啡鞘内注射。A组吗啡 0 6mg +0 75 %布比卡因 2ml;B组吗啡 0 8mg +0 75 %布比卡因 2ml;C组吗... 目的 :探讨老年人鞘内吗啡注射的剂量 ,以防止术后出现呼吸抑制。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的老年患者 (≥ 6 0岁 ) 16 0例 ,随机分为 4组作吗啡鞘内注射。A组吗啡 0 6mg +0 75 %布比卡因 2ml;B组吗啡 0 8mg +0 75 %布比卡因 2ml;C组吗啡 1 0mg+0 75 %布比卡因 2ml;D组吗啡 1 2mg +0 75 %布比卡因 2ml,以VRS法作镇痛效果评定。结果 :镇痛时间A组(37 1± 4 0 3)h ,B组 (45 2± 3 4 5 )h ,C组 (5 1 4± 3 5 0 )h ,D组 (5 6 4± 3 70 )h。组间比较 (P <0 0 5或P <0 0 1) ,呼吸抑制A组无 ,B组 1例 ,C组 3例 ,D组 9例 ,组间比较 (P <0 0 5 )。结论 :老年患者鞘内注射吗啡的剂量为 0 8~ 1mg ,避免出现呼吸抑制 ,而镇痛时间达 4 5~ 5 0小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效果 吗啡 鞘内注射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