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滨海湿地土壤盐分空间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冯小平 王义东 +2 位作者 陈清 郭长城 王中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41-48,共8页
天津滨海的天然湿地主要起源于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海陆变迁,后来的海陆交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使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为研究湿地土壤盐分自潮间带向内陆演进的演变规律,依据距海距离,选取潮间带(0 km)、北大港(24 km)、七里海... 天津滨海的天然湿地主要起源于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海陆变迁,后来的海陆交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使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为研究湿地土壤盐分自潮间带向内陆演进的演变规律,依据距海距离,选取潮间带(0 km)、北大港(24 km)、七里海(38 km)和大黄堡(70 km)4个典型滨海湿地,对其土壤盐分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自潮间带向内陆呈显著指数递减趋势,并表现出表层(0~5 cm)聚集特征.(2)除(HCO3-+CO32-)外,离子含量与距海距离之间呈极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潮间带、七里海和大黄堡湿地的土壤阳离子均以Na+为主,而北大港湿地以Na+和Ca2+组成占绝对优势.从潮间带到内陆温地,土壤中阴离子从以Cl-为主过渡到以Cl-、SO42-和HCO3-+CO32-为主.(3)除大黄堡湿地,各湿地含盐量均与Cl-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42-从潮间带湿地到内陆湿地由不相关过渡到极显著正相关,HCO3-+CO32-与含盐量仅在北大港湿地呈极显著正相关.(4)潮间带湿地土壤表层 (0~5 cm)和中间层(20~50 cm)为弱碱化土,次表层(5~20 cm)和深层(50~100 cm)为中度碱化;北大港和大黄堡湿地整个1 m土层均为弱碱化;七里海湿地为中度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土壤盐分演变 潮间带湿地 内陆湿地 盐渍化
下载PDF
Seasonal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Birds of Prey and Owls in Al Wathba Wetland Reserve in Abu Dhabi, UAE
2
作者 Shakeel Ahmed Salim Jáved +3 位作者 Shahid B. Khan Eissa Al Hammadi Abdullah Al Hammadi Nouf Sameer Alqadi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4年第3期228-244,共17页
Inland wetlands in Abu Dhabi Emirate are wintering and stopover sites for migratory birds of prey. We conducted long-term regular monitoring surveys in Al Wathba Wetland Reserve (AWWR) from January 1995 to December 20... Inland wetlands in Abu Dhabi Emirate are wintering and stopover sites for migratory birds of prey. We conducted long-term regular monitoring surveys in Al Wathba Wetland Reserve (AWWR) from January 1995 to December 2022. Both diurnal and occasionally nocturnal surveys were undertaken to record the migratory raptors and owls in the Wetland Reserve. During the study, a total of 1282 regular monitoring visits were undertaken and 27 species of diurnal raptors and owls representing five families and three orders were detected. These represent 57% of the total species of birds of prey recorded in the UAE. Overall, 63% of all the species that we observed were Accipitriformes followed by 26% Falconiformes and 11% Strigiformes. We found that changes in mean daily temperature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raptor species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in the Wetland Reserve. The species encounter rate was higher in low temperature as compared to high temperature and overall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 (4, 1126) = 8.49), p = 0.00). However, the numbers of raptors di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across the years (p = 0.51). Western Marsh-harrier (Circus aeruginosus) and Greater Spotted Eagle (Clanga clanga) were recorded to be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in the wetland reserve followed by Common Kestrel (Falco tinnunculus). However, the encounter rate of globally threatened Greater Spotted Eagle was detected to hav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ince 2016. Moreover, 63% of the species detected were uncommon and rarely recorded such as 1) Saker Falcon 2) Lanner Falcon 3) Long-eared Owl & Merlin, which were the rare records from the wetland reserve. Furthermore, 27 years of regular monitoring in the wetland have yielded diverse diurnal raptors and owl fauna (H) = 0.83, (E) = 1.43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ong-term monitoring surveys in arid environments are essential to determine the trends in the raptor populations and to document rare and globally important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Reserve RAPTORS Abundance DIVERSITY Abu Dhabi inland wetland AWWR Greater Spotted Eagle
下载PDF
内陆湿地保护的水环境控制模式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苏玉明 赵勇胜 刘圣金 《湿地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水是湿地生态的基本因子 ,对湿地的形成、演化、保护及发挥其功能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保护湿地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护湿地的水环境。根据水对湿地的决定性作用 ,在湿地水量均衡和水质均衡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湿地保护的水环境控制模式... 水是湿地生态的基本因子 ,对湿地的形成、演化、保护及发挥其功能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保护湿地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护湿地的水环境。根据水对湿地的决定性作用 ,在湿地水量均衡和水质均衡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湿地保护的水环境控制模式及措施。内陆湿地必须通过补水并适当排水才能控制湿地的水质、水量 ,达到保护湿地的目的。以吉林省查干湖湿地为例应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确定该湿地保护所需的补水量及排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环境 控制模式 水体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曲流河扇相模式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金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8-430,共23页
分支河流体系的讨论有助于促进各类冲积体系的分类学研究,并可促进源—汇体系分析的定量化。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Okavango)曲流河扇是分支河流体系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沉积学、水文学和地貌学特征,主要特点如下:①河道形态属于单线曲... 分支河流体系的讨论有助于促进各类冲积体系的分类学研究,并可促进源—汇体系分析的定量化。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Okavango)曲流河扇是分支河流体系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沉积学、水文学和地貌学特征,主要特点如下:①河道形态属于单线曲流河道向下游分叉型,顺流方向产生弯度不一的分支河道网络,从顶点向下游方向,河道呈放射状,由河谷内的限制性河道变为盆地内的非限制性河道;②顺斜坡向下,河道分叉作用增强,河道的尺度和规模减小,受物源控制,无论是曲流河道还是低弯度河道,皆为砂质载荷,河道宽度、水体深度和沉积物粒度虽有系统变化但不显著,且在极低的坡度控制下,随着流量的减少,河道由曲流河逐渐变为低弯度河,河道形态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流量、沉积物粒级和河岸强度;③根据湿地和河道分布特征,可将扇体划分为补给河谷、近源扇、中部扇和远端扇4个亚环境:补给河谷以单线曲流带和不同规模的迂回坝发育为特征,近源扇主要为泥炭限制的分支河道和河间沼泽沉积,中部扇主要为曲流河和低弯度河沉积,沼泽减少,漫滩增加,远端扇为宽浅型的非限定性河道,以沙岛林地之间的漫滩沉积为主;④沉积物主要为未固结的石英砂,主要来源于卡拉哈里盆地近代风成沉积,砂质纯净,分选和磨圆俱佳,缺乏细粒杂基,粒间细粒组分主要为生物成因的硅藻、植硅石和有机物质,亦见有方解石和二氧化硅胶结物。对现代曲流河扇体系进行调查的重要目的就是研究地下类似沉积体系的分布。通过对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相关“内陆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规律的重新认识,可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预测模式。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沉积作用受盆地北缘物源控制,来自北部物源的碎屑物质在宽阔的湿地平原上发育了多套分支河流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扇 内陆三角洲 分支河流体系 永久性湿地 迂回坝 河道宽度 河道型式转化
下载PDF
Soil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and Stoichiometries Across a Chronosequence of Restored Inland Soda Saline-Alkali Wetlands, Western Songnen Pla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5
5
作者 YANG Yanli MOU Xiaojie +1 位作者 WEN Bolong LIU Xingt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934-946,共13页
Soil carbon(C), nitrogen(N) and phosphorus(P) concentrations and stoichiometrie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uccess indicators to the effects of wetland restoration and reflect ecosystem function. Restoration of inla... Soil carbon(C), nitrogen(N) and phosphorus(P) concentrations and stoichiometrie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uccess indicators to the effects of wetland restoration and reflect ecosystem function. Restoration of inland soda saline-alkali wetlands is widespread, however, the soil nutrition changes that follow restoration are unclear. We quantified the recovery trajectories of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soil organic carbon(SOC), total nitrogen(TN), and total phosphorus(TP) pools, for a chronosequence of three restored wetlands(7 yr, 12 yr and 21 yr) and compared these properties to those of degraded and natural wetlands in the western Songnen Plain, Northeast China. Wetland degradation lead to the loss of soil nutrients. Relative to natural wetlands, the mean reductions of in SOC, TN, and TP concentrations were 89.6%, 65.5% and 52.5%, respectively. Nutrients recovered as years passed after restoration. The SOC, TN, and TP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by 2.36 times, 1.15 times, and 0.83 times, respectively in degraded wetlands that had been restored for 21 yr, but remained 29.2%, 17.3%, and 12.8% lower,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in natural wetlands. The soil C∶N(RC N), C∶P(R CP), and N∶P(R NP) ratios increased from 5.92 to 8.81, 45.36 to 79.19, and 7.67 to 8.71, respectively in the wetland that had been restored for 12 yr. These resul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from the natural wetland and the wetland that had been restored for 21 yr(P > 0.05). Soil nutrients changes occurred mainly in the upper layers(≤ 30 cm),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deeper soils(> 30 cm). Based on this, we inferred that it would take at least 34 yr for SOC, TN, and TP concentrations and 12 yr for RC N, R CP, and RN P in the top soils of degraded wetlands to recover to levels of natural wetlands. Soil salinity negatively influenced SOC(r =-0.704, P < 0.01), TN(r =-0.722, P < 0.01), and TP(r =-0.882, P < 0.01) concentrations during wetland restor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reducing salinity is beneficial to S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land soda saline-alkali wetland wetland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soil nutrients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Phragmites australis
下载PDF
甲烷排放部分抵消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全球数据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展鹏飞 仝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58-2968,共11页
湿地生态系统是吸收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_(2))的汇,同时土壤厌氧环境造成其是大气甲烷(CH_(4))的源。尽管有证据表明,湿地生态系统CH_(4)排放部分抵消其对大气CO_(2)的净吸收,但目前未见全球尺度湿地CH_(4)排放对其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 湿地生态系统是吸收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_(2))的汇,同时土壤厌氧环境造成其是大气甲烷(CH_(4))的源。尽管有证据表明,湿地生态系统CH_(4)排放部分抵消其对大气CO_(2)的净吸收,但目前未见全球尺度湿地CH_(4)排放对其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NEE)抵消效应的研究。本研究分析了全球内陆湿地(泥炭湿地和非泥炭湿地)以及滨海湿地(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中同时测定湿地NEE和CH_(4)排放通量的数据。结果表明:各类型湿地生态系统均为大气CO_(2)的汇,NEE值排序为红树林(-2011.0 g CO_(2)·m^(-2)·a^(-1))<盐沼(-1636.6 g CO_(2)·m^(-2)·a^(-1))<非泥炭地(-870.8 g CO_(2)·m^(-2)·a^(-1))<泥炭地(-510.7 g CO_(2)·m^(-2)·a^(-1))<海草床(-61.6 g CO_(2)·m^(-2)·a^(-1))。基于100年尺度CH_(4)全球变暖潜势将CH_(4)排放通量转换成CO_(2)当量通量(CO_(2)-eq flux)发现,CH_(4)排放分别抵消海草床、盐沼、红树林、非泥炭地和泥炭地生态系统净CO_(2)吸收的19.4%、14.0%、36.1%、64.9%和60.1%,而在未来20年尺度上,它们分别抵消CO_(2)吸收的57.3%、41.4%、107.0%、192.0%和177.3%,部分红树林、泥炭地和非泥炭地是净CO_(2)当量源。100年尺度各类湿地生态系统净温室气体平衡仍为负值,说明即使考虑CH_(4)排放,在100年尺度各类湿地生态系统仍为碳汇。明晰湿地生态系统CH_(4)排放主要调控机制并提出合理的减排对策,对于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减缓气候变暖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 CH_(4)排放 抵消 净温室气体平衡 滨海湿地 内陆湿地
原文传递
克隆植物芦苇叶片功能性状对异质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怡 焦亮 +2 位作者 秦慧君 吴晶晶 车曦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71-2177,共7页
芦苇叶片功能性状的空间变化反映克隆植物的资源分配格局,而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体现了克隆植物对异质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中国西北内陆湿地克隆植物芦苇为对象,分析了湿生生境、盐沼生境、荒漠生境条件下芦苇叶片功能... 芦苇叶片功能性状的空间变化反映克隆植物的资源分配格局,而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体现了克隆植物对异质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中国西北内陆湿地克隆植物芦苇为对象,分析了湿生生境、盐沼生境、荒漠生境条件下芦苇叶片功能性状及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从湿生生境到荒漠生境,芦苇叶片C、N、P含量分别下降7.2%、40.0%、64.1%,N、P利用效率增加,芦苇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干重、比叶面积和叶厚度均表现出减小趋势。芦苇叶片功能性状间存在协同变化的特征,比叶面积与叶片营养元素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土壤容重、盐分和水分分别是驱动湿生生境、盐沼生境和荒漠生境芦苇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生态策略 内陆湿地 环境梯度 叶片
原文传递
水位波动条件下不同类型内陆湿地动态范围的精准识别
8
作者 罗茗 宫兆宁 张园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8-1361,共14页
湿地动态范围的精准识别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基础。为了发挥遥感技术的高时效性及大规模重复观测的优势,本研究针对湿地具有的高空间异质性和高时间动态性特征,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遥感云平台全部可获取的年内Landsat ... 湿地动态范围的精准识别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基础。为了发挥遥感技术的高时效性及大规模重复观测的优势,本研究针对湿地具有的高空间异质性和高时间动态性特征,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遥感云平台全部可获取的年内Landsat OLI时序影像数据集,从湿地形成的发生学因素湿地水文要素出发,结合湿地发育成熟的诊断特征:湿地土壤和湿地植被,筛选用于湿地范围界定的水湿指数组合;采用图像合成法确定年内的高低水位;通过改进的模糊C均值(MFCM)算法弱化湿地背景的空间异质性,提高湿地与非湿地边界的对比度与区分性;选择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确定湿地消涨边界的自适应阈值;结合水湿指数组合方案叠加规则,进行年内时序湿地动态范围的识别,最终构建了一套基于“要素—指标—阈值”体系的湿地动态范围精准识别技术(简称EITS (Elements-Index-Threshold technology System))。从水库型湿地、沼泽型湿地、湖泊型湿地分别选取官厅水库、若尔盖湿地、鄱阳湖湿地作为典型内陆湿地的实验区,验证该套技术体系的适用性及精度。结果表明湿地范围的提取精度均高于94%,Kappa系数大于0.88,证明该套方法体系有效提高了湿地时空动态范围识别的精度和效率,以期为长时序、大范围湿地动态监测与制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湿地动态范围界定 水湿指数 动态变化过程 水位波动 时序数据集 内陆湿地
原文传递
松嫩平原湿地水禽多样性保护需要关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静 姜海波 +2 位作者 何春光 王天驰 李鹭珍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4年第2期23-25,共3页
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区,内陆沼泽湿地分布集中,是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水禽多样性极为丰富。近年来,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与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共同作用下,该区的水禽多样性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大量的... 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区,内陆沼泽湿地分布集中,是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水禽多样性极为丰富。近年来,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与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共同作用下,该区的水禽多样性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数据统计,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分析了松嫩平原半干旱区内陆湿地水禽多样性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了影响水禽多样性变化的环境因素及存在主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禽多样性 内陆湿地 生态水文 保护区管理 松嫩平原
下载PDF
基于遗传程序设计方法的内陆湿地年蓄水量变化预测研究--以卧龙湖湿地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尼庆伟 杨凤林 +4 位作者 胡成 吴文业 孙勇 王彤 苏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84-86,共3页
在湿地蓄水量概念及其内涵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遗传程序设计方法的半干旱内陆湿地年均蓄水量变化预测模型。以辽宁省最大的天然内陆湿地卧龙湖为例,通过对湿地系统的分析和参数确定,利用该区连续11年的气象和水文数据,尝试建立了该... 在湿地蓄水量概念及其内涵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遗传程序设计方法的半干旱内陆湿地年均蓄水量变化预测模型。以辽宁省最大的天然内陆湿地卧龙湖为例,通过对湿地系统的分析和参数确定,利用该区连续11年的气象和水文数据,尝试建立了该湿地蓄水量年际变化的预测模型,并以2004—2006连续3年的蓄水量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平均拟合误差为8.2%,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5%、9.6%和10.3%,符合湿地生态系统实际管理的需求。该方法对于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和水资源合理调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内陆湿地 蓄水量 遗传程序设计 模型
下载PDF
Extracting Eco-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of Inland Wetland from L-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 in Hong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Northeast China
11
作者 SUN Yonghua GONG Huili +2 位作者 LI Xiaojuan PU Ruiliang LI Shu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2期241-248,共8页
Taking a typical inland wetland of Hong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NNR), Northeast China, as the study area, this paper studied the application of L-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 in extracting eco-hydrolo... Taking a typical inland wetland of Hong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NNR), Northeast China, as the study area, this paper studied the application of L-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 in extracting eco-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of inland wetland. Landsat-5 TM and ALOS PALSAR HH backscatter images were first fused by using the wavelet-IHS method. Based on the fused image data,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was used to map the wetland in the study area. The overall mapping accuracy is 77.5%. Then, the wet and dry aboveground biomass estimation models, including statistical models and a Rice Cloudy model, were established. Optimal parameters for the Rice Cloudy model were calculated in MATLAB by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 Based on the validation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Rice Cloudy model produced higher accuracy for both wet and dry aboveground biomass estimation compared to the statistical models. Finally, subcanopy water boundary information was extracted from the HH backscatter image by threshold method. Compared to the actual water borderline result, the extracted result from L-band SAR image is reliable. In this paper, the HH-HV phase difference was proved to be valueless for extracting subcanopy water boundary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land wetland ALOS PALSAR wetland mapping aboveground biomass estimation subcanopy water boundary extraction
下载PDF
六安市湿地资源调查方法的编研与实践
12
作者 丁文清 李玮骐 +1 位作者 徐政 张云彬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4年第10期47-51,共5页
目前我国内陆城市的发展建设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而城市湿地的调查是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及其合理利用的基础。我们根据相关调查方法,提出了内陆城市湿地资源的调查方法和从记录、整理到分析的技术路线,并将其运用于六安市... 目前我国内陆城市的发展建设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而城市湿地的调查是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及其合理利用的基础。我们根据相关调查方法,提出了内陆城市湿地资源的调查方法和从记录、整理到分析的技术路线,并将其运用于六安市湿地资源调查实践,以期为同类城市湿地资源调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城市 湿地资源 调查方法 六安市
原文传递
内陆盐沼湿地土壤碳氮磷剖面分布的季节动态特征 被引量:41
13
作者 白军红 邓伟 +1 位作者 王庆改 丁秋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9-603,共5页
本文以向海湿地为例探讨了内陆盐沼湿地土壤剖面中碳氮磷等生源要素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陆盐沼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与土壤深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剖面中均表现为由表层向下层其含量不断减少的趋... 本文以向海湿地为例探讨了内陆盐沼湿地土壤剖面中碳氮磷等生源要素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陆盐沼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与土壤深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剖面中均表现为由表层向下层其含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除表层土壤碳氮含量随季节变化呈持续增加外,生源要素剖面分布的季节变化基本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之间关系密切,且三者受土壤粒度的影响都非常显著.土壤pH值仅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对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影响则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盐沼湿地 土壤剖面 生源要素 季节动态 影响因素 向海
下载PDF
内陆河湿地芦苇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1
14
作者 焦亮 关雪 +2 位作者 刘雪蕊 董小刚 李方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连接植物与外界环境的重要桥梁,其在不同环境梯度下的变化表现出了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机制。本文以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克隆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 植物功能性状是连接植物与外界环境的重要桥梁,其在不同环境梯度下的变化表现出了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机制。本文以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克隆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梯度样地,研究环境异质条件下芦苇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各环境梯度下,芦苇叶功能性状特征变化显著(P <0. 05),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干重随环境梯度退化呈下降趋势,比叶面积随梯度退化呈上升趋势;②芦苇各叶功能性状间呈协同变化的特征,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干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比叶面积与叶长、叶干重呈显著负相关(P <0. 05);③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干重与土壤表层(0~30 cm)、中层(30~60 cm)水分呈显著正相关(P <0. 05),而与土壤表层、中层含盐量呈显著负相关(P <0. 05),说明土壤表层与中层的水分与盐分是芦苇叶功能性状最主要的驱动力。研究结果对干旱区内陆河湿地的保护、生态恢复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叶功能性状 土壤环境 内陆河湿地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松嫩平原内陆盐碱湿地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万忠娟 于少鹏 +1 位作者 王海霞 孙广友 《湿地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内陆盐碱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十分薄弱。松嫩平原是世界上内陆盐碱湿地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本文参考国内外湿地分类标准,结合松嫩平原的特点,建立了内陆盐碱湿地的分类体系,将该区的盐碱湿地划分为... 内陆盐碱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十分薄弱。松嫩平原是世界上内陆盐碱湿地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本文参考国内外湿地分类标准,结合松嫩平原的特点,建立了内陆盐碱湿地的分类体系,将该区的盐碱湿地划分为2个湿地类,6个湿地型,13个湿地亚型,描述了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并阐述了松嫩平原内陆盐碱湿地的分布规律。这对我国的湿地分类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对进一步实施内陆盐碱湿地的保护、恢复和重建,促进松嫩平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内陆盐碱湿地 类型 特征 分布规律
下载PDF
苏干湖湿地土壤全盐含量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6
作者 康满萍 赵成章 白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82-2291,共10页
土壤盐分的空间异质性是影响湿地植被格局形成和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认识内陆盐沼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研究了苏干湖盐沼湿地浅层剖面0—50 cm土层全... 土壤盐分的空间异质性是影响湿地植被格局形成和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认识内陆盐沼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研究了苏干湖盐沼湿地浅层剖面0—50 cm土层全盐含量的空间异质性与地下水位埋深、植被覆盖度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苏干湖湿地0—10 cm、10—30 cm和30—50 cm土层的全盐含量均值分别为204.41、18.62、15.89 g/kg;(2)土壤全盐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异性由强变弱,随机空间变异和总异质性程度由高变低,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且变程值介于5.2—8.49 km, 0—10 cm、10—30 cm全盐含量具有各向异性特征,而30—50 cm的各向异性比接近于1,表现为各向同性;(3)各层土壤全盐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高、低值中心呈斑状镶嵌分布,土壤全盐含量与地下水埋深间呈正相关,与植被覆盖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苏干湖内陆盐沼湿地土壤全盐含量空间异质性主要受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而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增加了其空间变异的复杂性,体现了内陆盐沼湿地土壤理化空间系统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盐沼湿地 土壤全盐量 地下水位埋深 植被覆盖度 空间异质性 地统计学
下载PDF
艾比湖湿地不同盐渍化土壤粒度组成及可蚀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敬哲 丁建丽 +1 位作者 王飞 梁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8-605,共8页
为了研究内陆干旱区不同盐渍化土壤的粒径组成及其可蚀性的空间分布,在不同盐渍化程度上探讨其与土壤中盐分含量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艾比湖湿地为研究靶区,利用2015年5月获取的66个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的粒度组成、含... 为了研究内陆干旱区不同盐渍化土壤的粒径组成及其可蚀性的空间分布,在不同盐渍化程度上探讨其与土壤中盐分含量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艾比湖湿地为研究靶区,利用2015年5月获取的66个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的粒度组成、含盐量、分形维数和可蚀性因子K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盐土占比达到59.09%,平均含盐量达131.59 g/kg,研究区内盐渍化现象既普遍又严重;土壤颗粒以粉粒和砂粒为主,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剧黏粒含量不断增加,砂粒含量则相反;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值介于2.14~2.60,平均值为2.45;随着盐渍化程度加剧,分形维数逐渐变大,K值也随之逐渐增大,盐土的K值最大达0.093;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与含盐量的相关性较高(r=0.596**),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土壤的含盐量水平越高,K值越大,越容易被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内陆干旱区 分形维数 粒径 艾比湖湿地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湿地平原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俊峰 余书超 +2 位作者 范文波 苏军 叶茂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玛纳斯河流域湿地水库群上接大河、下通灌区,是流域供水系统中最主要、保证率最高的供水水源。对位于玛纳斯河流域泉水溢出带中的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水库群在防止湿地萎缩退化、防止次生盐渍化... 玛纳斯河流域湿地水库群上接大河、下通灌区,是流域供水系统中最主要、保证率最高的供水水源。对位于玛纳斯河流域泉水溢出带中的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水库群在防止湿地萎缩退化、防止次生盐渍化、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防止土壤沙化、抵御洪、旱灾害威胁、加强湿地调控能力以及增加了绿洲的人口承载能力和生产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该湿地水库群的建设为干旱区山前潜水平原地区的生态工程建设、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内陆河 生态环境 湿地水库群 供水系统
下载PDF
内陆盐碱湿地土壤pH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于秀丽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3-208,共6页
探讨盐碱湿地土壤pH的动态及对土壤有机碳变化规律的影响,揭示内陆盐碱湿地土壤特性,为盐碱湿地的科学管理与生态环境的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莫莫格内陆盐碱湿地沼泽土、沼泽化草甸土和草甸土3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土壤pH的垂... 探讨盐碱湿地土壤pH的动态及对土壤有机碳变化规律的影响,揭示内陆盐碱湿地土壤特性,为盐碱湿地的科学管理与生态环境的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莫莫格内陆盐碱湿地沼泽土、沼泽化草甸土和草甸土3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土壤pH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土壤pH与有机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沼泽土和草甸土土壤pH从表层向深层递增,3种土壤pH随季节变化表现为5月<7月<10月。土壤pH与TOC、MBC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与DOC呈显著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盐碱湿地 土壤PH 总有机碳 溶解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内陆碱化湿地土壤有机质和全磷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白军红 王庆改 +2 位作者 黄来斌 肖蓉 高海峰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40,共7页
以付老文泡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内陆碱化湿地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7月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磷空间分布格局的异质性高于亚表层,而9月亚表层土壤则呈现出较高的异质性。2采样期内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均呈现由... 以付老文泡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内陆碱化湿地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7月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磷空间分布格局的异质性高于亚表层,而9月亚表层土壤则呈现出较高的异质性。2采样期内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均呈现由表层向下呈减少趋势,除9月土壤有机质外,上下土壤层内的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湿地全磷随土壤有机质增加呈幂函数增长变化。湿地土壤有机质和全磷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均呈对数衰减变化,但土壤有机质和全磷随pH值增加则分别呈现指数和幂函数衰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碱化湿地 湿地土壤 有机质 全磷 时空分布 函数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