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新型弦支穹顶结构模型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爱林 刘学春 +4 位作者 王冬梅 魏文豪 黄冬明 武丽英 李照广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7,共10页
制作了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1∶10缩尺模型,采用ANSYS数值模拟加载和模型试验加载两种方法,研究了模型在成型前单层网壳态自重作用下、施工张拉过程中、成型后设计荷载作用下和三倍荷载作用下,并直至加载破坏等各阶段的力学性能。将ANSYS... 制作了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1∶10缩尺模型,采用ANSYS数值模拟加载和模型试验加载两种方法,研究了模型在成型前单层网壳态自重作用下、施工张拉过程中、成型后设计荷载作用下和三倍荷载作用下,并直至加载破坏等各阶段的力学性能。将ANSYS数值模拟加载和模型试验加载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模型的构件内力、节点位移、支座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代表整体稳定性能的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值和试验数据。研究了活荷载不对称分布对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模型整体失稳的破坏形态。研究表明,结构在低荷载下,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但在超载状态下两者偏差显著增大。主要因为在高应力状态下,弦支穹顶结构初始缺陷对结构性能影响开始显著,而数值模拟很难囊括各类初始缺陷的影响,导致试验所得整体稳定性低于数值模拟结果。另外,弦支穹顶整体稳定性对活荷载的不对称分布敏感,ANSYS得到的具有初始几何缺陷非线性稳定系数比实际结构高40%,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最终的整体稳定破坏形态为由局部屈曲扩展到整个结构的失稳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支穹顶 整体稳定 初始缺陷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弦支穹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志华 窦开亮 左晨然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48,共3页
用非线性有限元法编制了稳定分析程序 ,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以跨度 3 5 4m、矢高 4 6m的弦支穹顶为例 ,用自编的程序和ANSYS进行了弦支穹顶的特征值屈曲、非线性屈曲分析 ,初始缺陷的影响分析和半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分析。同... 用非线性有限元法编制了稳定分析程序 ,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以跨度 3 5 4m、矢高 4 6m的弦支穹顶为例 ,用自编的程序和ANSYS进行了弦支穹顶的特征值屈曲、非线性屈曲分析 ,初始缺陷的影响分析和半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分析。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支穹顶 稳定性 屈曲模态 半跨荷载 非线性有限元法
下载PDF
塑料温室拱结构雪载工况下极限承载力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俞永华 王剑平 应义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8-162,共5页
该文阐述了应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塑料温室拱结构在考虑初始缺陷条件下,进行极限承载力分析的方法。初始缺陷的模型是根据一致缺陷模态法,按最小特征值屈曲模态分布,并控制其最大值的方法确定。结构分析考虑双重非线性情况,采用弧长... 该文阐述了应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塑料温室拱结构在考虑初始缺陷条件下,进行极限承载力分析的方法。初始缺陷的模型是根据一致缺陷模态法,按最小特征值屈曲模态分布,并控制其最大值的方法确定。结构分析考虑双重非线性情况,采用弧长法跟踪整个荷载—位移全过程的平衡路径,确定极限承载力。该文以华东型连栋塑料温室在雪载工况下作实例分析,其计算结果与产品标定的承载力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温室 极限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初始缺陷
下载PDF
奥运羽毛球馆张弦穹顶基于整体稳定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爱林 刘学春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6,共6页
以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比赛馆张弦穹顶结构为例,对张弦穹顶和单层网壳进行了内力、节点位移、特征值屈曲和非线性屈曲的荷载位移平衡路径的跟踪分析,阐述了张弦穹顶结构的优越性。对联方型、肋环型、肋环斜杆型张弦穹顶的分析比较表明,... 以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比赛馆张弦穹顶结构为例,对张弦穹顶和单层网壳进行了内力、节点位移、特征值屈曲和非线性屈曲的荷载位移平衡路径的跟踪分析,阐述了张弦穹顶结构的优越性。对联方型、肋环型、肋环斜杆型张弦穹顶的分析比较表明,联方型网格经济合理,更适用于张弦穹顶结构。分析了网格密度、矢跨比、撑杆长度、初始缺陷、钢索预应力等设计参数的影响,得到了具有工程实用意义的结论。分别以网壳杆件内力和节点位移为目标函数编制了优化程序,研究了钢索合理预应力度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弦穹顶 整体稳定 初始缺陷 预应力度 非线性屈曲 特征值屈曲
下载PDF
结构稳定性研究的现状和新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双蓓 刘立国 倪骁慧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S2期107-111,共5页
介绍了稳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总结了研究稳定问题的有效方法 ,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用新方法对结构的稳定特别是双重非线性静力。
关键词 稳定性 有限元法 样条有限点法 QR法 双重非线性 本构关系 初始缺陷
下载PDF
钢结构直接分析法在设计软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律磊 王慧 +1 位作者 张谨 龚敏锋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2,共7页
钢结构设计中的直接分析法在结构力学模型中引入整体和杆件初始缺陷,在分析过程中考虑P-△和P-δ效应,并以求取的内力作为校核构件的依据,该方法具有概念清晰等优点。对比了常用设计软件的直接分析法应用方式,并基于SAP2000软件提供的O... 钢结构设计中的直接分析法在结构力学模型中引入整体和杆件初始缺陷,在分析过程中考虑P-△和P-δ效应,并以求取的内力作为校核构件的依据,该方法具有概念清晰等优点。对比了常用设计软件的直接分析法应用方式,并基于SAP2000软件提供的OAPI接口,开发了可快速施加杆件初始缺陷的插件,并通过多个案例探讨了直接分析法的应用要点。通过对超静定结构进行弹塑性全过程分析,得到了结构的承载力设计值与承载力极限值,获得了结构系统杆件失稳→塑性开展→卸载的全过程响应。同时分别采用传统的一阶弹性分析法与直接分析法,求取结构达到承载力设计值时杆件内力分布,对比了两种方法求得内力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所采用的编译方法和技术途径可为直接分析法在SAP2000等有限元软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分析法 初始缺陷 P-△效应 P-Δ效应 OAPI接口 弹塑性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CT图像的混凝土初始缺陷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覃茜 徐千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9-966,共8页
混凝土材料是由骨料、砂浆、初始缺陷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为了得到初始缺陷的分布规律,本文利用CT断层扫描技术获得的混凝土试件各断层扫描图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和重构了试件中初始缺陷的空间形貌。然后采用MATLAB编程实现对各个... 混凝土材料是由骨料、砂浆、初始缺陷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为了得到初始缺陷的分布规律,本文利用CT断层扫描技术获得的混凝土试件各断层扫描图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和重构了试件中初始缺陷的空间形貌。然后采用MATLAB编程实现对各个不连通缺陷的区分,进而对每一个缺陷都分别用不同的椭球进行近似。对椭球的方位、位置和尺寸等参数进行概率密度统计和拟合,得到了混凝土内初始缺陷定量的分布规律,椭球方位角可能呈正态、指数或均匀分布,缺陷中心点位置呈均匀分布,尺寸呈对数正态或极值分布,提供了对混凝土初始缺陷分布特征的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CT 初始缺陷 椭球 概率密度
原文传递
加劲式压力钢管外压稳定性有限元屈曲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明 刘婕 +2 位作者 伍鹤皋 苏凯 张伟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6,共4页
埋藏式压力钢管抗外压稳定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在考虑钢管的初始缺陷、塑性行为以及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加劲式压力钢管的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给出了加劲式压力钢管的失稳屈曲模态和荷载位... 埋藏式压力钢管抗外压稳定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在考虑钢管的初始缺陷、塑性行为以及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ANSYS三维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加劲式压力钢管的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给出了加劲式压力钢管的失稳屈曲模态和荷载位移曲线,并将计算结果与解析算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论证了使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加劲式压力钢管屈曲分析的可行性;同时讨论了不同初始缺陷、管壁厚度和加劲环尺寸对加劲式压力钢管临界荷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外压稳定 有限元屈曲分析 初始缺陷 荷载位移曲线 加劲式压力钢管
下载PDF
干燥引起的初始缺陷对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曙光 郝伟男 +2 位作者 陈改新 纪国晋 卿龙邦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2-899,共8页
将制备的混凝土试件分别标养3,7,28d(试件编号记为SC3,SC7和SC28)后置于干燥环境(21℃,相对湿度37%)中,在不同试验龄期测试上述3种试件的力学性能、抗冻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基于弹性波波速来定量表征由干燥引起的混凝土初始缺陷程度,... 将制备的混凝土试件分别标养3,7,28d(试件编号记为SC3,SC7和SC28)后置于干燥环境(21℃,相对湿度37%)中,在不同试验龄期测试上述3种试件的力学性能、抗冻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基于弹性波波速来定量表征由干燥引起的混凝土初始缺陷程度,并结合微裂纹密度、扫描电镜(SEM)、压汞试验等微观分析技术探讨了混凝土初始缺陷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虽然SC3和SC7系列试件的28d抗压强度、劈拉强度与SC28系列试件无明显差别,但在90d龄期时SC3系列试件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较SC28系列试件降低11%和13%,SC7系列试件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比SC28系列试件分别降低7%和6%;SC3和SC7系列试件的28,90d龄期抗冻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均明显低于SC28系列试件;混凝土的干燥初始缺陷与其孔径分布、微裂纹密度有关,SC3系列试件的有害/多害孔含量和微裂纹密度最高,SC7系列试件次之,SC28系列试件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干燥 初始缺陷 宏观性能 微裂纹
下载PDF
高层建筑施工悬挑脚手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晖 曾凡奎 +2 位作者 李宝平 蔡斌 侯艳峰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由于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体的初始缺陷、节点的连接方式、架体计算方法等因素对架体承载力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脚手架坍塌事件时有发生.文中以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内专家学者对该体系计算模型的选取、节点的半刚性、初... 由于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体的初始缺陷、节点的连接方式、架体计算方法等因素对架体承载力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脚手架坍塌事件时有发生.文中以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内专家学者对该体系计算模型的选取、节点的半刚性、初始缺陷等研究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悬挑脚手架计算程序和工具式悬挑脚手架的建议,以期能够减少和防治我国脚手架坍塌的重大工程事故、推动建筑行业的安全施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挑脚手架 计算模型 节点半刚性 初始缺陷
下载PDF
直接分析法在异形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及其与计算长度系数法的对比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鸣 田金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21-125,共5页
以某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应用直接分析法进行异形钢结构设计的步骤及方法。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曲线受压构件的分布式屈曲初始单位力施加方式对本例进行线性屈曲分析,确定本例异形受压格构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将直接分析法的结果与传统计... 以某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应用直接分析法进行异形钢结构设计的步骤及方法。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曲线受压构件的分布式屈曲初始单位力施加方式对本例进行线性屈曲分析,确定本例异形受压格构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将直接分析法的结果与传统计算长度系数法进行对比,验证了直接分析法在此类钢结构设计中的适用性。总结了直接分析法应用在异形钢结构设计中的优点,并指出了该法现阶段在确定构件最不利内力时,尚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钢结构 直接分析法 计算长度系数法 初始缺陷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超高桥塔结构偏心距增大系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苑仁安 傅战工 +2 位作者 郑清刚 许磊平 马润平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43,共7页
针对采用既有规范经验公式计算超高桥塔偏心距增大系数过于保守的问题,对超高桥塔偏心距增大系数的合理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基于稳定屈曲理论,推导基于铰接杆、悬臂杆偏心距增大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结合桥塔力学行为和偏心距影响系数α,提... 针对采用既有规范经验公式计算超高桥塔偏心距增大系数过于保守的问题,对超高桥塔偏心距增大系数的合理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基于稳定屈曲理论,推导基于铰接杆、悬臂杆偏心距增大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结合桥塔力学行为和偏心距影响系数α,提出更适用于超高桥塔结构的公式算法。依据桥塔的弹性屈曲模态和施工控制精度,构建了桥塔各节点初始缺陷坐标函数,提出了考虑初始缺陷的偏心距增大系数有限元计算方法。以常泰长江大桥为例,对比有限元算法、所提出的公式算法和规范算法下的偏心距增大系数,结果表明:几何非线性效应是偏心距增大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规范算法数值偏大,过于保守;所提出的公式算法与有限元算法吻合度较高,可用于超高桥塔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跨度桥梁 超高桥塔结构 偏心距增大系数 稳定屈曲 初始缺陷 公式算法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平面应变条件下土体剪切带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8
13
作者 侯世伟 路德春 杜修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25-1031,共7页
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利用修正剑桥模型分析正常固结土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剪切带的产生条件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土的应变软化特性不是土体形成剪切带的必要条件;而试样端部摩擦约束与初始缺陷引起试样的不均匀受力,进而产生不均匀... 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利用修正剑桥模型分析正常固结土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剪切带的产生条件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土的应变软化特性不是土体形成剪切带的必要条件;而试样端部摩擦约束与初始缺陷引起试样的不均匀受力,进而产生不均匀变形是剪切带产生的必要条件.提出剪切带形成的物理机制,即不均匀受力或缺陷单元引起土体的不均匀变形,使得某一剪切面上的单元首先达到临界承载能力,变形稍有增加,其他单元的应变能迅速释放,释放的应变能引起的冲击作用导致该截面上单元变形迅速增大、荷载降低,形成连续宏观的剪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带 端部约束 初始缺陷 应变能
下载PDF
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耐压电子舱结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小龙 衣瑞文 +2 位作者 杨德庆 葛彤 李志敏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6,共8页
研究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耐压电子舱结构设计中涉及的力学分析技术。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校核耐压电子舱在深水条件下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根据深海耐压电子舱受力特点,优化其结构形式和尺寸,获得最优结构拓扑构型。对于耐压... 研究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耐压电子舱结构设计中涉及的力学分析技术。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校核耐压电子舱在深水条件下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根据深海耐压电子舱受力特点,优化其结构形式和尺寸,获得最优结构拓扑构型。对于耐压电子舱上下壳体接合面间接触问题,将非线性接触分析和简化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加工误差与初始缺陷对耐压电子舱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耐压电子舱结构优选设计方案满足力学性能和重量要求,并且对加工误差与初始缺陷的影响不十分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遥控潜水器 耐压球壳 接触分析 初始缺陷
下载PDF
考虑疲劳损伤的栓钉式组合梁剩余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项贻强 何百达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39,共7页
为研究钢-混组合梁在疲劳荷载下剩余承载力退化规律,引入考虑栓钉初始缺陷的基于断裂力学的承载力退化模型及经典钢梁、混凝土板承载力退化模型,并通过考虑不同疲劳荷载后退化为非完全抗剪结构的剩余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建立了组合梁在... 为研究钢-混组合梁在疲劳荷载下剩余承载力退化规律,引入考虑栓钉初始缺陷的基于断裂力学的承载力退化模型及经典钢梁、混凝土板承载力退化模型,并通过考虑不同疲劳荷载后退化为非完全抗剪结构的剩余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建立了组合梁在常幅疲劳荷载下的剩余承载力预测计算方法,通过典型5组试验梁疲劳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控制在8%以内;疲劳加载下,组合梁各构件强度以不同速率发生退化,栓钉最快,钢梁次之,混凝土板最慢,且加载前期组合梁承载力退化程度由钢梁主导,后期由栓钉连接件主导;承载力退化速率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前期增长较缓,基本呈线性分布,后期增加迅速,呈指数型分布,其后期承载力衰减占总衰减的比例可高达70%以上;栓钉间距(抗剪连接度)、栓钉初始缺陷、荷载幅值是控制疲劳承载力退化的重要因素,需在工程设计中加以控制以满足桥梁正常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 疲劳 承载力 累计损伤 初始缺陷 计算
下载PDF
含不同初始缺陷混凝土单轴压缩条件下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建涛 于江 +1 位作者 秦拥军 宋紫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0,14,共5页
为探究初始缺陷对混凝土材料在单轴压缩下内部损伤破坏的影响规律,制作不同初始缺陷的立方体试块进行立方体抗压试验,并利用声发射采集系统及应变采集系统对试验的全过程进行监测,获得了可以描述立方体试块受载破坏过程的声发射事件率-... 为探究初始缺陷对混凝土材料在单轴压缩下内部损伤破坏的影响规律,制作不同初始缺陷的立方体试块进行立方体抗压试验,并利用声发射采集系统及应变采集系统对试验的全过程进行监测,获得了可以描述立方体试块受载破坏过程的声发射事件率-时间柱状图、振铃计数率-时间柱状图、声发射事件率与应变-时间关联曲线图。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损伤下的立方体试块在受载破坏中均经历初始压密(I)、线性扩展(II)、稳定增长(III)以及失稳破坏(IV)四个阶段,并且随初始损伤的逐渐提高,压密阶段时间不断增长,“双峰”特征越趋于不明显,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显著降低。通过振铃计数计算得到的损伤变量绘制成损伤曲线可以较好反映出立方体受载破坏的各应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材料 初始缺陷 声发射技术 损伤变量
下载PDF
超大型LNG储罐顶梁框架及衬板结构体系的设计算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顶梁框架设计是LNG储罐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目前我国对于超大型LNG储罐顶梁框架系统的计算还存在着屈曲特征值衡量标准不统一、计算假定条件多、与国内规范规定不一致等诸多问题。为此,在引入材料非线性、结构非线性和考虑初始缺... 顶梁框架设计是LNG储罐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目前我国对于超大型LNG储罐顶梁框架系统的计算还存在着屈曲特征值衡量标准不统一、计算假定条件多、与国内规范规定不一致等诸多问题。为此,在引入材料非线性、结构非线性和考虑初始缺陷的基础上,应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开展了超大型LNG储罐顶梁框架及衬板系统的建模及其受力与稳定性的计算分析,进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超大型LNG储罐顶梁框架及衬板结构体系的设计算法,并应用于国内某20×10~4 m^3 LNG储罐的设计工作当中。应用结果表明:(1)该设计算法的结构体系由壳单元和梁单元组成,连接方式为共节点,能够准确模拟实际情况;(2)受力计算分为10个工况,屈曲计算分为7个工况,包含LNG储罐顶梁框架及衬板结构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工况;(3)顶梁框架最大应力为125.7 MPa、衬板最大应力为101.4 MPa、屈曲计算最小安全系数为2.57,LNG储罐顶梁框架在该体系下的受力及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该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LNG储罐 顶梁框架 衬板结构体系 设计算法 应力 屈曲 非线性 初始缺陷 有限元 ABAQUS软件
下载PDF
考虑初始缺陷的混凝土压缩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振江 《低温建筑技术》 2014年第2期22-24,共3页
以混凝土损伤理论为基础,通过进行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研究考虑初始缺陷的混凝土相关力学性能。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较为合理的混凝土本构模型。文中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首先找出理想无损状态应力,即有效应力的... 以混凝土损伤理论为基础,通过进行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研究考虑初始缺陷的混凝土相关力学性能。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较为合理的混凝土本构模型。文中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首先找出理想无损状态应力,即有效应力的表达式,然后根据试验结果求出损伤演化规律,最后得到最终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方程。文中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体现混凝土在各个阶段的受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初始缺陷 损伤理论 本构模型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施工偏差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卫兵 史贤豪 +2 位作者 刘萌成 潘晓东 熊志洪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80-83,共4页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高墩在施工过程中模板或钢管安装发生偏差容易导致极限承载力下降,然而采用传统的线弹性分析方法常不能有效的计算该部分下降.为更加准确的模拟施工偏差对钢管混凝土承载能力的影响,采用ABAQUS及其非线性梁板单元,充分...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高墩在施工过程中模板或钢管安装发生偏差容易导致极限承载力下降,然而采用传统的线弹性分析方法常不能有效的计算该部分下降.为更加准确的模拟施工偏差对钢管混凝土承载能力的影响,采用ABAQUS及其非线性梁板单元,充分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通过线弹性屈曲和非线性后屈曲分析计算,详细研究了施工偏差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桥墩极限承载力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桥墩顶部偏移值的增大,其极限承载力也在逐步减小,说明施工偏差导致整个钢管叠合柱桥墩发生弯曲之后,极大地降低了桥墩的极限承载力.该承载力的下降呈现显著的几何非线性,荷载和施工偏差存在二阶效应,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钢管安装时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承载力 施工偏差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初始缺陷
下载PDF
Al薄膜纳米压痕过程的多尺度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黎军顽 倪玉山 +2 位作者 林逸汉 罗诚 江五贵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采用多尺度准连续介质法分别模拟无缺陷和具有初始缺陷两种状态下,单晶Al薄膜纳米压痕初始塑性变形过程,得到载荷-位移响应曲线和应变能-位移变化曲线.研究了初始缺陷对纳米压痕过程中位错形核与发射、Peierls应力以及位错发射.临界载... 采用多尺度准连续介质法分别模拟无缺陷和具有初始缺陷两种状态下,单晶Al薄膜纳米压痕初始塑性变形过程,得到载荷-位移响应曲线和应变能-位移变化曲线.研究了初始缺陷对纳米压痕过程中位错形核与发射、Peierls应力以及位错发射.临界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纳米压痕过程中出现了多次位错形核与发射现象,初始缺陷对第1和第3对位错的形核与发射影响较小,而对第2对位错的形核与发射具有明显的推迟作用,并伴随有裂纹扩展现象;由于初始缺陷引起薄膜材料内部严重的晶格畸变,导致系统应变能和位错运动的Peierls应力增加;裂纹扩展前,发射第2对位错需要的临界载荷增加,裂纹失稳后,位错发射需要的临界载荷下降.模拟获得的纳米硬度和Peierls应力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薄膜 纳米压痕 多尺度 准连续介质法 初始缺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