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汉族79例中iKIR及其HLA配体表达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晓林 马红京 +4 位作者 郭坤元 肖露露 叶欣 赵阳 张伟东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79-681,共3页
目的 探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抑制性受体 (iKIR)及其人白细胞抗原 (HLA)配体在中国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对 79例广东汉族人 ,采用引物序列特异性扩增法检测其iKIR表型 ,HLA A、B、Cw表型。HLA A、B分型采用BiotestHLA分型 (S... 目的 探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抑制性受体 (iKIR)及其人白细胞抗原 (HLA)配体在中国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对 79例广东汉族人 ,采用引物序列特异性扩增法检测其iKIR表型 ,HLA A、B、Cw表型。HLA A、B分型采用BiotestHLA分型 (SSP)试剂盒 ,HLA C分型采用半量全自动PCR SSO分型。结果 KIR2DL1、2DL2、2DL3、2DL4、2DL5、3DL1、3DL2、3DL3的表型频率分别为0 .87、0 .13、0 .5 2、1、0 .18、0 .94、1和 0 .99。个体 86 .1%表达 1种以上iKIR HLA配对 ,其中 3DL1 HLA Bw4配对表型频率为 6 9.6 % ,2DL2 C2为 4 3.0 % ,2DL1 C1为 16 .5 %。由于不表达HLA A3,该组人群中无 3DL2 HLA A3受体配体对。 13.9%人群缺乏iKIR HLA配对。结论 约 7/ 8的广东汉族个体表达1种以上iKIR HLA配对 ,以 3DL1 HLA Bw4配对为主 ;约 1/ 8个体缺乏已知的iKIR HLA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R DL HLA-A 表达 表型 配体 人群 广东汉族人 配对 缺乏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NK细胞对人多药耐药鼻咽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梅家转 郭坤元 +2 位作者 吴远彬 周健 魏红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对人多药耐药鼻咽癌细胞CNE2/DDP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异体间的免疫治疗。方法:PCR-SSP法分析CNE2/DDP细胞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基因型和健康人NK细胞...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对人多药耐药鼻咽癌细胞CNE2/DDP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异体间的免疫治疗。方法:PCR-SSP法分析CNE2/DDP细胞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基因型和健康人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inhibitory 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基因型,用磁珠分离法从3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分离NK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12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每只裸鼠皮下接种1×106个CNE2/DDP细胞,治疗组裸鼠同时每只经尾静脉注入3×107个NK细胞,观察两组裸鼠成瘤时间、成瘤率及肿瘤体积变化。成瘤后3周,眼眶取血,流式细胞术检测人NK细胞;处死裸鼠,取肿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观察肿瘤病理特点。结果:3例健康者KIR与CNE2/DDP细胞表面的HLA-Ⅰ类分子之间存在错配。对照组和NK细胞治疗组成瘤率均为100%,肿瘤出现时间分别为(17.17±1.17)d、(24.83±1.47)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瘤后3周,治疗组外周血可检测到人NK细胞;对照组和NK细胞治疗组裸鼠的瘤重分别为(1.60±0.22)g、(1.28±0.52)g(P<0·01),NK细胞治疗组的抑瘤率为20%;肿瘤病理学鉴定为低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NK细胞治疗组可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和肿瘤坏死。结论:同种异体NK细胞对CNE2/DDP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希望成为治疗鼻咽癌的免疫效应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多药耐药 自然杀伤细胞 裸鼠 移植瘤 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下载PDF
KIR/HLA受配体模式及抑制性KIR的表达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丽娜 孙爱宁 +5 位作者 何军 李渭阳 鲍晓晶 王荧 仇惠英 吴德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1-785,共5页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KIR/HLA)受配体模式及移植后抑制性杀伤免疫球蛋白类受体(iKIR)的表达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对14对HLA半相合供/受者...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KIR/HLA)受配体模式及移植后抑制性杀伤免疫球蛋白类受体(iKIR)的表达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对14对HLA半相合供/受者移植前进行KIR与HLA分型,同时分析KIR/HLA的受配体模式,用四色流式细胞技术对其中8例患者在移植后检测CD158a(KIR2DL1)、CD158b(KIR2DL2)、CD158e(KIR3DL1)的表达。结果 3例受者表达供者所有iKIR相应配体HLA-C2、C1、Bw4,此3对供受者即为KIR配体相合组;另外11对存在KIR配体缺失的供受者则为KIR配体迷失组。KIR配体迷失组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重建时间较KIR配体相合组均较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R配体迷失组患者移植后2年持续缓解率和2年总生存率高于KIR配体相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监测iKIR发现受者均表达供者型iKIR,4例患者复发时监测NK细胞及iKIR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在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后动态监测iKIR的表达可预示复发,KIR/HLA受配体错配可能有助于提高移植后缓解率和总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单倍体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