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阴癌患者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叶桂萍 周颖 +3 位作者 孙金 陶胜男 胡来花 胡卫平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2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癌患者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5例外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情况、肿瘤部位类型、肿瘤直径分期等临床特征,对外阴癌患者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5例外阴癌患者的年龄... 目的探讨外阴癌患者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5例外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情况、肿瘤部位类型、肿瘤直径分期等临床特征,对外阴癌患者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5例外阴癌患者的年龄为32~80岁,中位年龄为59岁,以绝经者居多,肿瘤部位类型以侧位型多见,肿瘤直径为0.6~8.0cm,以外阴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多数为高分化外阴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为6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cm、肿瘤部位类型为中线型、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的外阴癌患者的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肿瘤直径≤2cm、肿瘤部位类型为侧位型、病理分化程度为高分化的外阴癌患者(P﹤0.05);不同年龄、绝经情况、病理类型外阴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类型是影响外阴癌患者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类型是影响外阴癌患者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也可能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癌 腹股沟 淋巴结转移 分化程度 绝经
下载PDF
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保留阔筋膜技术的控瘤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尧凯 邹子君 +5 位作者 李再尚 周芳坚 秦自科 刘卓炜 李永红 韩辉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保留阔筋膜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癌患者的控瘤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104例阴茎癌患者在我院行保留阔筋膜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资料。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6(10~130)个月,单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清出... 目的 探讨保留阔筋膜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癌患者的控瘤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104例阴茎癌患者在我院行保留阔筋膜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资料。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6(10~130)个月,单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清出淋巴结数目平均12.5(3~31)枚。总体患者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2.1%,其中pN0、pN1、pN2和pN3的患者分别为100%、91.3%、80%和33.3%。1例患者术后7月复发,位于外环口上方阔肌膜范围之外。结论 保留阔筋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无淋巴结结外侵犯阴茎癌患者控瘤效果与经典根治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阔筋膜 淋巴结转移 阴茎癌 肿瘤分期
下载PDF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健 郭雯静 +1 位作者 孙忠忠 武进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阴茎癌患者,... 目的 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阴茎癌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19)和未转移组(n=29)。记录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数,计算NLR、PL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LR预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测NLR、PLR间的相关性。结果 转移组NLR和PLR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1)。ROC曲线显示NLR最佳截断值为2.39,AUC为0.838(95%CI:0.730~0.94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和58.6%;PLR最佳截断值为113.66,AUC为0.755(95%CI:0.618~0.89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58.6%。两项联合诊断的AUC为0.851(95%CI:0.747~0.9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69.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的NLR与PLR均呈正相关(r=0.504,r=0.645,均有P<0.05)。结论 阴茎癌患者术前NLR、PLR水平显著升高并且通过两项指标联合诊断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患者存在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癌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炎症因子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阴茎鱗状细胞癌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个体化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侯广东 郑昱 +5 位作者 王福利 李西安 张更 张龙龙 郑万祥 袁建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9-914,共6页
摘要目的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LLM)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对其LLM风险进行个体化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确诊的101例SCCP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55(26~84)岁... 摘要目的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LLM)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对其LLM风险进行个体化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确诊的101例SCCP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55(26~84)岁。25例(24.8%)可触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76例(75.2%)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肿瘤分期T1期47例(46.5%),T2期40例(39.6%),T3期14例(13.9%);Broder分级1级67例(66.3%),2级21例(20.8%),3级13例(12.9%)。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原含量2.84(1.72~5.00)g/L,碱性磷酸酶80(32~214)U/L,血红蛋白147(81~180)g/L,血小板计数(193.74±65.68)×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98(1.19~11.85)×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0.44(0.17~1.90)×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1.68(0.58~4.13)×109/L;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113.38(18.80~418.4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2.42(0.59~10.22),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3.84(1.08~9.89)。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6例(25.7%),无淋巴结转移75例(74.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LM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多因素回归模型运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并采用bootstrap法绘制校准图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腹股沟淋巴结状态(P=0.006)、T分期(P=0.021)、Broder分级(P=0.017)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P=0.043)是LLM的独立预测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LLM风险的区分度为0.875(AUC=0.875,95%CI 0.859~0.891),且模型预测的LLM风险与实际LLM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模型预测LLM风险的误差均在10%以内。结论腹股沟淋巴结状态、T分期、Broder分级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SCCP患者LLM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LLM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筛选需要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SCCP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外阴癌术后调强适形放疗1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蒋美萍 李康明 吴星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外阴癌术后患者中放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外阴癌术后病理提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术后放化疗同步治疗,放疗技术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对术后复查仍存在腹股沟或盆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采用淋巴结局部...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外阴癌术后患者中放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外阴癌术后病理提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术后放化疗同步治疗,放疗技术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对术后复查仍存在腹股沟或盆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采用淋巴结局部同步加量。放疗靶区包括:GTVnd为术后体检或相关影像学检查存在腹股沟或盆腔淋巴结肿大;CTV为双侧腹股沟、髂外及髂内淋巴结引流区和(或)外阴局部。靶区的总剂量及分割剂量分别为:PGTVnd 59.8~62.1 Gy/26f,2.3~2.4 Gy/f;PTV 46.8~49.4 Gy/26f,1.8~1.9 Gy/f。结果放疗中1例淋巴结局部同步加量患者因放疗局部皮肤反应,中断放疗3周。余患者顺利完成放疗。治疗后随访时间4~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4个月死亡,死亡原因不详;2例患者放化疗后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治疗后6个月及10个月后死亡。其余12例患者至今健在,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转移。随访至今,存活患者中1例出现双下肢的轻度水肿,余11例未发生双下肢水肿,无1例发生肠瘘、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等放疗相关远期副反应。结论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外阴癌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疗效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疗 外阴癌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Histological subtype i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ingu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peni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6
作者 Jin-You Wang Ming-Zhu Gao +5 位作者 De-Xin Yu Dong-Dong Xie Yi Wang Liang-Kuan Bi Tao Zhang De-Mao Ding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65-269,共5页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pathological subtyp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ingu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LNM) in patients with peni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SCC). The cl...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pathological subtyp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ingu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LNM) in patients with penil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SCC).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19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PSCC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Primary lesions were re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201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isto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We retrieve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from the medical records including age, clinical lymph node stage, pathological tumor stage, lymphatic invasion, and nerve invasion. Uni-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ILNM. Multivariate analyses identified clinical lymph node stage (P = 0.000), pathological tumor stage (P = 0.016), histologic grade (P = 0.000), and risk group of histological subtypes (P = 0.029) as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ILNM. Compared with the low-risk group of PSCC subtypes, the intermediate- (HR: 3.66, 95% CI. 1.30-10.37, P = 0.021) and high-risk groups (HR: 28.74, 95% Ch 2.37-348.54, P = 0.008)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LNM. In conclusion, the histopathological subtype of the primary lesion i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ILNM in patients with P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pathological subtype ingu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penile neoplas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原文传递
下肢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合并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周波 王全震 +2 位作者 张建 彭艳斌 于斐 《系统医学》 2022年第9期32-37,共6页
目的分析下肢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合并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治疗方法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的17例下肢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包... 目的分析下肢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合并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治疗方法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的17例下肢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变直径、肿瘤浸润厚度、病程、肿瘤破溃情况、腹股沟转移情况、是否截趾(肢)、皮瓣存活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17例病例均得到随访,其中14例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随访时间11~94个月,生存期超过5年(包含)的3例,超过3年(包含)不足5年的2例,不足3年的10例,截止统计时间仍然存活但不足5年的2例。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结合术后化疗,并进行医患同等重视的术后随访,可能有助于患者患病后的存活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 疗效
下载PDF
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边家盛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8年收治的13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的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阴茎癌淋巴结转移13例,均行以... 目的探讨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8年收治的13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的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阴茎癌淋巴结转移13例,均行以顺铂、博来霉素、甲氨蝶呤为主要方案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其后11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局部放射治疗。从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治疗后开始计算生存率,1例失随访。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9/12)、66.7%(8/12)和41.7%(5/12)。结论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