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秸秆烘焙特性及对其产物能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应泉 杨海平 +3 位作者 朱波 郝宏蒙 王贤华 陈汉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82,共8页
农业秸秆由于含水量高、能量密度低、不易储存等缺点,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以稻秆、棉秆等典型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秸秆的烘焙及其对秸秆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后农业秸秆表观体积明显缩小,粒度分布更加均一... 农业秸秆由于含水量高、能量密度低、不易储存等缺点,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以稻秆、棉秆等典型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秸秆的烘焙及其对秸秆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后农业秸秆表观体积明显缩小,粒度分布更加均一化,可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固体含氧官能团数量减少,同时固定碳含量显著提升,氧含量明显降低,发热量明显提高;然而烘焙后质量产率和能量产率均有所降低,但能量产率始终优于质量产率。烘焙有利于秸秆能源特性的提高和物化特性的改善,对提高生物质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秸秆 烘焙 红外分析 能量产率
下载PDF
采用交叉点温度法对启封煤易复燃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陆伟 李金亮 杨兴兵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0-233,共4页
针对目前煤矿由于自燃发火后直接灭火无效的情况下,常采用封闭火区的方法,启封时容易发生自燃,采用交叉点温度法对其进行研究。分别采用不同质量的煤样进行试验,获得最佳煤样质量条件下的交叉点温度,采用不同的氧化温度对煤样进行初次... 针对目前煤矿由于自燃发火后直接灭火无效的情况下,常采用封闭火区的方法,启封时容易发生自燃,采用交叉点温度法对其进行研究。分别采用不同质量的煤样进行试验,获得最佳煤样质量条件下的交叉点温度,采用不同的氧化温度对煤样进行初次氧化后降温,然后再次氧化考察交叉点温度变化情况。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最终得出当煤炭发生自燃之后,自燃点中心的煤样由于煤中活性基团基本反应完全,因此较难再次自燃,但是离中心点较远,受到热量影响的煤,由于煤样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更容易传热及吸附氧气,因此更容易发生自燃。因此煤矿发生火灾而封闭的火区,启封时要特别注意距离煤自燃中心点较远位置的煤样的防护,防止其发生再次复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点温度 煤自燃 指标气体 再次氧化 红外分析
原文传递
耐高温结构用硼酚醛树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崔溢 刘京林 杨明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8-70,共3页
通过红外分析,发现硼酚醛树脂中的硼元素以化学键形式存在于分子链中。热失重结果表明,硼酚醛树脂的初始分解温度为220℃,在800℃时残碳率为65.5%。硼酚醛树脂的复合材料在250℃力学性能保持率为70%左右,可作为一种耐高温结构材料使用。
关键词 硼酚醛树脂 红外 热重分析 耐高温 结构材料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分选技术探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泽晖 付晓茹 +2 位作者 申凯 沈萱 宁梓傲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3年第6期24-27,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也在逐渐变化,城市生活垃圾的种类及物化特性也逐渐变得复杂。首先概括了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重点总结了传统垃圾分选技术的进展,介绍了一些新的垃圾处理技术,如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图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也在逐渐变化,城市生活垃圾的种类及物化特性也逐渐变得复杂。首先概括了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重点总结了传统垃圾分选技术的进展,介绍了一些新的垃圾处理技术,如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变重分选、温度传感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技术及新技术的研究提出建议,认为一些在其他领域兴起的技术也应进行变革进入该领域,以提高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程度,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分选 红外分析 图像识别 变重分选 温度传感
下载PDF
大气CO_2标准气浓度标定及采样瓶CO_2浓度分析系统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晓春 蔡永祥 +2 位作者 温玉璞 周凌晞 汤洁 《气象科技》 2005年第6期538-542,547,共6页
对美国NOAA/CMDL开发的用于我国大气本底监测的非色散红外CO2瓶分析和标准气标定系统做了测试与讨论,并对在青海瓦里关、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和北京上甸子所采集到的实验性空气样品中的CO2浓度进行了测量,与瓦里关在线连续测量结果... 对美国NOAA/CMDL开发的用于我国大气本底监测的非色散红外CO2瓶分析和标准气标定系统做了测试与讨论,并对在青海瓦里关、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和北京上甸子所采集到的实验性空气样品中的CO2浓度进行了测量,与瓦里关在线连续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均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确度和较好的稳定性,具备了从进样到数据处理等较为完整的自动化功能,具有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等特点,可用于大气CO2标准气体的标定及采样瓶分析。测量和对比结果也表明,样瓶采样和分析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现场连续测量系统,在不同的地点进行采样并进行集中分析也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分析 CO2 标定 标准气 瓶采样
下载PDF
6株硅酸盐细菌解磷解钾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闫华晓 赵辉 +3 位作者 朱硕斐 薛彦辉 许秀坤 王德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728-13729,共2页
[目的]筛选高效解钾释磷硅酸盐细菌。[方法]用无氮培养基筛选分离硅酸盐细菌并加以鉴定,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磷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发酵液中钾离子含量,并提取发酵液多糖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共分离6株DMS1~6号菌,各菌... [目的]筛选高效解钾释磷硅酸盐细菌。[方法]用无氮培养基筛选分离硅酸盐细菌并加以鉴定,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磷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发酵液中钾离子含量,并提取发酵液多糖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共分离6株DMS1~6号菌,各菌株均能在无氮培养基上较好生长,其中筛出的DMS6号菌释磷能力较高,DMS3号菌、DMS4号菌解钾能力较高。提取多糖红外光谱分析认为,含有极少量的-COOH。[结论]解磷能力强的是DMS6号菌,解钾能力较高的是DMS3号菌、DMS4号菌。多糖不一定是解钾长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细菌 解磷 解钾 红外分析
下载PDF
钢铁中超低碳的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邢华宝 徐汾兰 +4 位作者 李锦 刘全 魏绪俭 曾尊五 陈英颖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25,21,共3页
用红外碳硫分析仪 ,研究了在陶瓷坩埚中事先加入助熔剂 ,用高频加热打底造浴等一系列方法 ,使碳空白降至可忽略不计且稳定 ,以达到分析钢铁中超低碳的目的。方法的测定范围为 0 0 0 0 5 %~ 0 0 0 3 0 % ,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超低碳 陶瓷坩埚 空白值 红外分析 钢铁材料 红外碳硫分析仪
下载PDF
OCC制浆造纸污泥基础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茹 韩卿 侯彤梅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3,共6页
对OCC制浆造纸污泥的基础特性(包括含水率、pH值、污泥颗粒粒径分布)以及污泥中灰分、有机物、粗纤维、木素等化学组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分别... 对OCC制浆造纸污泥的基础特性(包括含水率、pH值、污泥颗粒粒径分布)以及污泥中灰分、有机物、粗纤维、木素等化学组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分别对污泥的微观形态、元素组成、化学特性、热解特性等理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OCC制浆造纸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向。结果表明,OCC制浆造纸污泥属于高灰分污泥,由大量的矿物填料(主要为CaCO3和少量高岭土)和有机物(主要为纤维素和木素)组成,其在造纸填料、热塑性材料复合填充剂、建筑材料(砖材、水泥等)、土地改良、园林绿化、垃圾填埋厂覆盖材料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C制浆造纸污泥 基础特性 元素分析 红外分析 热重分析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杨 郝一男 +1 位作者 王虎军 王喜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处理后玉米秸秆表面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更好地适用于包装发泡材料。方法对玉米秸秆表面采用稀酸、热氢氧化钠、蒸汽、沸水、微波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并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进行表...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处理后玉米秸秆表面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更好地适用于包装发泡材料。方法对玉米秸秆表面采用稀酸、热氢氧化钠、蒸汽、沸水、微波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并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进行表征和形貌分析。结果红外分析可知,所有处理方法均能减少秸秆表皮木质素的含量;稀酸、热氢氧化钠和蒸汽处理减少了纤维素含量;热氢氧化钠、蒸汽、沸水和微波处理降低了脂类化合物含量;除了沸水以外的其他处理,都能破坏掉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Si—O—Si键只有热氢氧化钠处理能破坏。扫描电镜观察可知,高温处理对秸秆表面的效果较好。接触角测试可知,经硫酸、乙酸、热氢氧化钠、蒸汽、沸水、微波处理后,接触角分别平均降低了4.58°,12.5°,22.5°,9.8°,11.4°,6.85°。结论热氢氧化钠对秸秆的处理效果最好,而硫酸、乙酸、热氢氧化钠、蒸汽、沸水、微波处理虽有效果但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表面处理 红外分析 微观形貌分析 接触角
下载PDF
红外和热分析联用在化工产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鸿 《环境技术》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运用实例论述了红外光谱分析与热分析联用在化工产品的产品开发和检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红外分析 热分析 产品开发和检测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过程气体产物的析出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永辉 马巧娜 +1 位作者 贺文晋 兰新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17-2021,共5页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技术研究了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的热解特性,重点对其热解过程气体的析出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表明,液化残渣热失重分为三个阶段,在405.10℃以前为残渣热解第一阶段;405.10~523.83℃主要为高沸点油...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技术研究了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的热解特性,重点对其热解过程气体的析出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表明,液化残渣热失重分为三个阶段,在405.10℃以前为残渣热解第一阶段;405.10~523.83℃主要为高沸点油和沥青质等的大量热分解阶段,当温度达到478.45℃时,失重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失重量约占总失重的40.27%;523.83℃以后残渣的失重曲线较为平缓,失重量约占总失重的50.55%,主要由产物的二次分解和矿物质的热分解所造成。热解过程气体产物的析出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释放的是H2O和CO2,第二阶段中析出的主要为CO2,CH4,CO、H2O和少量SO2,同时在458.4~791.9℃范围内伴随着焦油的大量析出,第三阶段主要是CO2,CO和H2O的析出。CO2的释放主要归功于含氧杂环或O—C=O等含氧基团的断裂,而CO的释放主要由醚键以及含氧杂环热分解造成,脂肪烃的热分解是CH4释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残渣 热解 气体产物 红外分析
下载PDF
酸/碱腐蚀对玄武岩纤维纱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福洲 李贵超 +1 位作者 王浩明 童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采用2.0mol/L的HCl及NaOH溶液为腐蚀介质,在60℃条件下处理玄武岩纤维纱线,研究玄武岩纤维纱线的耐酸/碱腐蚀性能及其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经酸与碱处理后纤维纱线的断裂强度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只是下降的规律有所不同。酸与碱处理的纱... 采用2.0mol/L的HCl及NaOH溶液为腐蚀介质,在60℃条件下处理玄武岩纤维纱线,研究玄武岩纤维纱线的耐酸/碱腐蚀性能及其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经酸与碱处理后纤维纱线的断裂强度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只是下降的规律有所不同。酸与碱处理的纱线表面腐蚀程度不同,且表面的各元素含量也有不同幅度的降低,促使表面处理剂的相对含量增大。另外,碱腐蚀后结构中还产生了羟基(-OH)官能团,因此玄武岩纤维纱线的耐酸性能强于耐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纱线 微观形貌 断裂强度 化学成分 红外分析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纱线的耐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福洲 李贵超 +1 位作者 王浩明 童庆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60-3063,共4页
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国内某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纤维纱线的高温性能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玄武岩纤维纱线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其中,在200℃时能够获得最佳力学性能。在升温过程中,表面处理剂先后发生团聚... 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国内某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纤维纱线的高温性能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玄武岩纤维纱线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其中,在200℃时能够获得最佳力学性能。在升温过程中,表面处理剂先后发生团聚、分解挥发等变化,主要通过改变纱线的表面粗糙度和承受载荷的纤维数目间接地影响断裂强度。此外,高温处理后的玄武岩纤维纱线内部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可逆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纱线 断裂强度 热分析 表面形貌 红外分析
下载PDF
7801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缓蚀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治良 郑家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21-124,共4页
采用HMO计算法、红外光谱分析法、电化学测试法探讨了7801缓蚀剂及其主要成分酮胺醛缩合物的性能和结构,提出了酮胺醛缩合物分子在金属铁表面上形成稳定的多元(5~6元)环络合体的结构。这种多元环络合体膜具有良好的耐高温... 采用HMO计算法、红外光谱分析法、电化学测试法探讨了7801缓蚀剂及其主要成分酮胺醛缩合物的性能和结构,提出了酮胺醛缩合物分子在金属铁表面上形成稳定的多元(5~6元)环络合体的结构。这种多元环络合体膜具有良好的耐高温酸液腐蚀的性能。酮胺醛缩合物在酸液中对金属的缓蚀能力比它的原料苯乙酮或苯胺的缓蚀能力大大提高。实验证明,酮胺醛缩食物和7801缓蚀剂能够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种完整致密的保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缓蚀机理 酸性介质
下载PDF
煤样质量对煤自燃指标气体产生规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喻建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10,共4页
采用煤自燃综合测试系统对不同质量的煤样进行了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了煤样产生自燃指标气体的初始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煤样质量越大,指标气体产生的温度越低。通过对交叉点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选取煤样质量5、20 g进行指标气体分... 采用煤自燃综合测试系统对不同质量的煤样进行了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研究了煤样产生自燃指标气体的初始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煤样质量越大,指标气体产生的温度越低。通过对交叉点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选取煤样质量5、20 g进行指标气体分析比较合适。通过红外光谱仪对不同质量的煤样进行了差谱分析,研究了煤样中活性基团的变化情况,即煤样质量越小,煤中活性基团变化越大,利于指标气体的产生;但煤样质量越小,低温下产生的气体量越少,存在检测困难的问题。最终通过实验获得,煤样质量20 g时为指标气体最佳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样质量 煤自燃 指标气体 交叉点温度 红外分析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生物质透层油稳定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时爽 林岚钦 +2 位作者 马涛 顾临皓 张燕宁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为探究乳化剂掺量对生物质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通过采用Material studio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宏微观试验对所制备的1%、3%和5%三种阴离子乳化剂掺量生物质乳化沥青稳定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乳化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间界面张... 为探究乳化剂掺量对生物质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通过采用Material studio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宏微观试验对所制备的1%、3%和5%三种阴离子乳化剂掺量生物质乳化沥青稳定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乳化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间界面张力,扩大两相间的过渡区域,从而阻碍微粒间聚结,降低沉降速度保证乳化稳定性,随着乳化剂增多,会出现团块现象进而导致稳定性下降,由结果可知,3%阴离子乳化剂掺量生物质乳化沥青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稳定性 分子动力学 生物质乳化沥青 粒径 红外分析
原文传递
棕榈蜡的组成和热分解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桂华 杨颖 +1 位作者 聂留俊 王向云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55-2859,共5页
实验分析测定了棕榈蜡的基本理化指标、官能团组成和热分解特性等。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测定了棕榈蜡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棕榈蜡中可能含有22 C的蜡和24 C的醇,具体的成分结构还不能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棕... 实验分析测定了棕榈蜡的基本理化指标、官能团组成和热分解特性等。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测定了棕榈蜡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棕榈蜡中可能含有22 C的蜡和24 C的醇,具体的成分结构还不能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棕榈蜡官能团知:棕榈蜡中主要含有C-O、C=O、-OH、-CH3和-CH2等官能团;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棕榈蜡的相变温度,熔化温度和最终分解温度知:棕榈蜡的熔化温度为25 ℃~80 ℃、分解温度为80 ℃~375 ℃;根据TG/DSC分析棕榈蜡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棕榈蜡在15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50 ℃~300 ℃有68.75%的组分分解气化,剩余31.25%的组分在300 ℃~425 ℃完全分解气化;由DTA分析知,棕榈蜡在258.57 ℃时分解速率最大,332.92 ℃时次之,450 ℃以后,完全分解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蜡 质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 热分解特性分析
下载PDF
中孔L型沸石骨架Si/Al的红外光谱测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红梅 肖鹏峰 何农跃 《化工时刊》 CAS 2002年第4期31-34,共4页
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NH_4)_2SiF_6处理的KL沸石样品的骨架Si/Al与吸收带频率的关系。在~770cm^(-1)附近吸收带的频率与沸石骨架中Al的摩尔分数X_(Al)(即Al/(Si+Al))间存线形关系:X_(Al)=-7.309×10^(-3)(u_(770-760)+0.3242。这一... 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NH_4)_2SiF_6处理的KL沸石样品的骨架Si/Al与吸收带频率的关系。在~770cm^(-1)附近吸收带的频率与沸石骨架中Al的摩尔分数X_(Al)(即Al/(Si+Al))间存线形关系:X_(Al)=-7.309×10^(-3)(u_(770-760)+0.3242。这一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L型沸石骨架Si/Al 经外光谱 测定 KL沸石 中忆材料
下载PDF
新型酚醛 SMC 增稠剂及增稠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继辉 薛理辉 +2 位作者 沈大荣 李雪梅 梅启林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32,共7页
本文通过粘度实验,研究了酚醛片状模塑料(P-SMC)的新型增稠剂。结果发现,B2O3和ZnO混合体系是较好的酚醛树脂增稠剂;当在100份树脂中加入4份B2O3和1份ZnO时,可达到理想的增稠效果。文中还通过红外光谱探... 本文通过粘度实验,研究了酚醛片状模塑料(P-SMC)的新型增稠剂。结果发现,B2O3和ZnO混合体系是较好的酚醛树脂增稠剂;当在100份树脂中加入4份B2O3和1份ZnO时,可达到理想的增稠效果。文中还通过红外光谱探讨了B2O3和ZnO对酚醛片状模塑料的增稠机理,分析表明B2O3对树脂有较好的增稠作用,ZnO可延缓B2O3对树脂的增稠,使增稠时间调节到较为理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塑料 片状模塑料 增稠机理 P-SMC 增稠剂
下载PDF
LLDPE-g-MAH接枝率的测定方法的建立与分析
20
作者 杜淼 柳庆春 +2 位作者 张桂林 巩丽 单领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本文通过酸碱滴定法和红外分析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LLDPE-g-MAH)接枝率的方法。首先,通过酸碱滴定法得到不同接枝率LLDPE-g-MAH样品的接枝率,然后通过红外分析法得到该样品的马来酸酐特征峰与LLDPE内标... 本文通过酸碱滴定法和红外分析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LLDPE-g-MAH)接枝率的方法。首先,通过酸碱滴定法得到不同接枝率LLDPE-g-MAH样品的接枝率,然后通过红外分析法得到该样品的马来酸酐特征峰与LLDPE内标峰的峰高比值,通过滴定法得到的接枝率与红外特征峰峰高比值的拟合出标准曲线。该标准曲线可以用于快速测定未知LLDPE-g-MAH的接枝率。此方法操作快速便捷,对工业投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 接枝率 酸碱滴定法 红外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